与爱国有关的成语和名人名言(文案精选107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3-21 08:02:51 浏览59

与爱国有关的成语

1、爱国有关的成语故事

(1)、赴汤蹈火为国捐躯鞠躬尽瘁忠君报国爱国如家保国安民

(2)、(解释):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3)、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有你吗?

(4)、《庄子·外物》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为保护自己的国家倾其一生心血,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后世所感动。后人将他的事迹化为成语“碧血丹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5)、例句:他对d赤胆忠心,一定能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6)、济世爱民: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

(7)、天子的心思被苌弘看透,苌弘想,我已经90岁,为了天下的太平,死又何妨。为了给周天子一个杀人的借口,苌弘伪造了一份投靠晋国的投靠书,故意遗落在周天子的大殿上,周天子有了杀苌弘的借口,行刑的这天,晋国还派人到现场监督,苌弘在成周城外的邙山被剖腹掏肠,壮烈殉国,享年约90岁!

(8)、浩气长存:形容一种刚直正大的精神永远长存。

(9)、(出自):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0)、(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四字。

(11)、(出处):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12)、(出自):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必使爱国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数之国民而后可。”

(13)、(出自):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必使爱国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数之国民而后可。”

(1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赤胆忠心、爱国如家、乃心王室、仁人志士、志士仁人、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忠贞不贰、忠心义胆、忠心耿耿、披肝沥胆、天下兴亡、匹夫有则、为国捐躯、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忠君报国、碧血丹心、为国捐躯、忠心耿耿、为国尽忠、殉节报国、战死沙场、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光荣就义、为国殉节、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以身许国、舍身为国、为国捐躯、赤心报国、碧血丹心、忧国忧民、浩气长存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忠君报国、碧血丹心、为国捐躯、忠心耿耿、为国尽忠、殉节报国、战死沙场、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光荣就义、为国殉节、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以身许国、舍身为国、为国捐躯、赤心报国、精忠报国,赤胆忠心、。

(15)、指竭尽忠心,报效国家。和“尽忠报国”都表示对国家忠心报效的意思,一般可通用。但“精忠报国”强调赤诚忠心;“尽忠报国”强调竭尽忠诚。

(16)、苌弘生于乱世,忠君护主,奉于周朝,当时周朝国力衰微,周王朝自从幽王昏乱以来,逐渐衰落。大势所趋,几乎人人皆知。而苌弘作为周朝臣子,和天子同心戮力,想复兴周朝。

(17)、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18)、唐·李延寿《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19)、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20)、(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2、与爱国有关的成语和名人名言

(1)、(拼音): ān bāng dìng guó

(2)、 (示例):某等愿从众志,~,兴复宋室。◎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3)、“若使布德行义,忧公忘私,唇齿相依,同心协力,则磐石之固,未可图也。”

(4)、“若使布德行义,忧公忘私,唇齿相依,同心协力,则磐石之固,未可图也。”

(5)、 (出自):《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6)、殉节报国:为了气节而死,用这种方式报答所忠于的国家。

(7)、碧血:如碧玉般青绿色的血;丹心:赤心。称颂正义的牺牲者,献出了赤诚的心。

(8)、碧血:如碧玉般青绿色的血;丹心:赤心。称颂正义的牺牲者,献出了赤诚的心。

(9)、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国泰民安”强调太平安乐;“国富民强”强调富庶强盛。

(10)、出处:西汉·成帝《赐翟方进册》“君其熟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册。”

(11)、忧国忧民,汉语成语,拼音是yōuguóyōumín,意思是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出自《战国策·齐策》。

(12)、清·顾炎武《日知录·卷正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3)、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14)、译文:我是一个为国家前途忧心、爱护百姓的国君,本来就希望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

(15)、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16)、精忠报国、忧国忧民、为国捐躯、碧血丹心、以身许国、赤心报国、名垂青史、舍身为国、保家卫国、匹夫有责、爱国如家、保国安民、忧国忘家、忧国奉公、于家为国、国尔忘家、楚囊之情、乃心王室、救亡图存、仁人志士、毁家纾难、香草美人、赤胆忠心、爱国如家、乃心王室、志士仁人、赤胆忠心、忧国忧民、忠贞不贰、忠心义胆、忠心耿耿、披肝沥胆、天下兴亡、匹夫有则、为国捐躯、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忠君报国、碧血丹心、忠心耿耿、为国尽忠、殉节报国、战死沙场、血洒疆场、光荣就义、为国殉节、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以身许国、舍身为国、为国捐躯、赤心报国、碧血丹心、忧国忧民、浩气长存、殉节报国、为国殉节、浩气长存、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18)、出自: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19)、匹夫: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个平常人。每个人都有责任。

(20)、晋·皇甫谧(mì)《高士传·王斗》:“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之爱尽縠(hú)也。”

3、与爱国有关的成语

(1)、光荣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残杀就义之日。

(2)、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3)、赤胆忠心,汉语成语,拼音是chìdǎnzhōngxīn,意思是形容十分忠诚。出自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

(4)、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5)、(出自):《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6)、(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7)、(出自):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8)、唐·李延寿《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9)、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国泰民安”强调太平安乐;“国富民强”强调富庶强盛。

(10)、释义:赤心:忠诚的心。用一片忠诚的心报效国家。

(11)、“老将军无比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候。”

(12)、(解释): 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13)、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14)、(拼音): yǐ shēng bào guó

(15)、大公无私、铁面无私、无怨无悔、临危不惧、秉公执法、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天下为公

(16)、“君其熟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册。”

(17)、 (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18)、匹夫: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个平常人。每个人都有责任。

(19)、热烈欢迎各位校友、老师、同学、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踊跃投稿。

(20)、唐·房玄龄等《晋书·淮南忠壮士允传》:“故淮南王允忠孝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4、与爱国有关的成语及解释

(1)、晋·皇甫谧《高士传·王斗》:“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之爱尽縠也。”

(2)、“若使布德行义,忧公忘私,唇齿相依,同心协力,则磐石之固,未可图也。”

(3)、碧血:如碧玉般青绿色的血;丹心:赤心。称颂正义的牺牲者,献出了赤诚的心。

(4)、(出处): 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我这剑要卖与烈士,大则安邦定国,小则御侮捍身,您孩儿每识个什么?”

(5)、(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6)、 (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四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7)、(解释): 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8)、以身许国: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9)、(拼音): xiān guó hòu jǐ

(10)、殉节报国:为了气节而死,用这种方式报答所忠于的国家。

(11)、尽忠:赤诚无私,竭诚尽力;报:回答。指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12)、 (示例):那时节,朕却~。◎明·吴承恩《西游记》

(13)、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国泰民安”强调太平安乐;“国富民强”强调富庶强盛。

(14)、南宋·章樵《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比牝牡。”

(15)、(示例):余深有味其言,~之说,今人以为常谈,不悟其所重者,乃在保持道德,而非政治经济之云云。

(16)、爱国一家:凡是热爱祖国的人都不分彼此,看成是一家人。

(17)、美人香草: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18)、“赏厚而信,邢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民强。”

(19)、例句: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为了人民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永垂不朽。

(20)、(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四字。

5、与爱国有关的成语的总结

(1)、 (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2)、“赏厚而信,邢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民强。”

(3)、(语法):主谓式;作分句;常与“天下兴亡”连用。

(4)、(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6)、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国泰民安”强调太平安乐;“国富民强”强调富庶强盛。

(7)、唐·房玄龄等《晋书·淮南忠壮士允传》:“故淮南王允忠孝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8)、(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9)、精忠报国(jīngzhōngbàoguó) 

(10)、碧血丹心,汉语成语,注音:bìxuèdānxīn,意思是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忠心。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丹:红色。用来形容英雄豪杰。

(11)、“君其熟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册。”

(12)、 (出自):《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13)、出自: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14)、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比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15)、译文:保天下,就算是匹夫这样的贱民也是有责任的。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6)、(示例):余深有味其言,~之说,今人以为常谈,不悟其所重者,乃在保持道德,而非政治经济之云云。

(17)、匹夫: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个平常人。每个人都有责任。

(18)、“老将军无比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候。”

(19)、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国泰民安”强调太平安乐;“国富民强”强调富庶强盛。

(20)、“老将军无比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候。”

(1)、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徇国忘身: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3)、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经典故事和文化典故,其中一部分流传至今演变成我们今天习惯使用的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4)、 (出自):《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5)、(解释):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6)、碧血:如碧玉般青绿色的血;丹心:赤心。称颂正义的牺牲者,流了珍贵的血,献出赤诚的心。

(7)、指竭尽忠心,报效国家。和“尽忠报国”都表示对国家忠心报效的意思,一般可通用。但“精忠报国”强调赤诚忠心;“尽忠报国”强调竭尽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