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名句典故(文案精选105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3-01 09:50:05 浏览59

儒家经典名句赏析

1、儒家经典名句5o句

(1)、凡为人子之理,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2)、施人之惠,不记于心:给别人以恩惠,乐善好施而从不记在心中。

(3)、汉川若可涉,水清石磷磷。天涯远乡妇,月下孤舟人。

(4)、陈里说:深度贫困地区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脱贫之路

(5)、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6)、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译文:喜爱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样的人世界上太少了。

(7)、所谓礼,就是要求人自我谦卑又能尊重他人,就算是挑担子的小贩,也必定有值得尊敬之处。

(8)、公山弗扰占据费邑,起兵造反,反叛季氏,他招请孔子去帮忙。孔子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兴奋的坐不住了,就准备去,他的高足子路很不乐意,说道:“没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那个叫我去的人,难道是白白叫我去吗?假如有人用我,我将使周文王、武王的德政在东方再度兴起啊!”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大丈夫。

(10)、看看宰予问的问题,这完全就是给老师挖坑,回到救与不救都是错的,而孔子也并不傻,他一针见血的指责宰予说,你提的问题不对,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想方设法施救,但不可陷入井中,然后又顺道教育了宰予一下,“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迷惑!”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12)、(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要象器皿一样自嫌其用。“

(13)、但是,有一个坐标是你可以去选择的,那就是“空”,即“空间”。这是你可以去拓展的的,空间的维度你能拓展到多大、多深、多远,这取决于你尽了多少“人事”……

(14)、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东篱渴儒家经典名句(道德篇)德者事业之基。

(15)、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拥有道义便能够得到人们的帮助,失去道义的人,就很少能够得到人们的帮助。

(16)、译文: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7)、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大丈夫。

(19)、出自《孟子·离娄上》。(译文)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20)、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2、儒家名句典故

(1)、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做的不正确,但去匡正别人,更何况是辱没自己,来匡正天下呢?

(2)、我很喜欢这段是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各个阶段中的最好状态,年少时应该积极向上,勤学苦练,“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成年后自立自强,中年时能明白凡事不可强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年老时成熟睿智,豁达大度。

(3)、俯首戴荆钗,欲拜凄且嚬。本来儒家子,莫耻梁鸿贫。

(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论语》

(5)、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

(6)、《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9)、王维被后人尊为“诗佛”,就是因为其山水诗意境“诗中有禅”,比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1)、《答伯庸》宋代冯京原文: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12)、译文: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3)、请举唐代具体诗人和他的诗句谈谈表现出儒道佛的哪些思想

(14)、孔子圣之诗,善学即邹孟。该诗句出自陈著的《次韵戴成叔》,意思是孔圣人的诗词,如果善于学习和吸收,也就能有邹孟这样的成就了。

(15)、译文: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16)、译文: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

(17)、大意: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0)、许他真是查郎髓。良会芳时难再来,隙光电影长相催。

3、儒家经典语段

(1)、有能力的人想无能力的人请教问题,有丰富知识的人向那些缺乏知识的人请教问题。

(2)、“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3)、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古代的君子,如果烦忧错误,便能够及时的改正。现在的君子,犯了错误,便会继续延续下去,不做任何更改。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5)、另外,唐后期,宦官开始专权也是造成公主参政人数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不管怎样,唐代的公主还是以其不同于其他朝代公主的特点而令人瞩目。她们的积极参政为本是男人专利的政治添上了一抹不同寻常的色彩。

(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译文:即使自身富贵,,但也不做过份的事,不穷奢极侈,不为声色所迷。

(9)、出自《孟子·腾文公下》。男子理当住在天下广大的仁宅里,站在天下正确的礼的位置中,前进在天下光明的义的道路上

(10)、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传承中经过磨练、积淀,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具有人类共性的永久价值。 

(11)、正因为知人不易,人们不被理解或者被误解的情况就很普遍,所以士人往往有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但是推己及人,君子更应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当希望他人理解自己的时候,首先应该做到自己能正确地了解和理解他人,争取不误解他人,从而做到对他人有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能够充分的尊重他人,也是获得他人尊重和理解的一个条件。

(12)、落笔思成虎,悬梭待化龙。景清神自爽,风递远楼钟。

(13)、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掌控这个“尽人事”呢?或者说怎么样尽人事呢?才有你想要的或接近成功的人生呢?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

(1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该诗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用来赞美孔子。意思是孔子的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16)、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17)、这句是孔子流传千古之名句了,奇妙的是这句话随便放之四海都皆适用,永不过时。

(18)、以上几位公主都是参政程度相对较深的,除她们之外,还有几位参政的公主,但与以上几位不可同日而语。《资治通鉴》卷二零八记载:中宗朝,“太平、长宁、安乐、宜城、新都、定安、金城公主并开府,置官署。”这些公主们积极介入政治,她们像亲王一样置府,公开地进行政治活动。

(19)、大意: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20)、后来有一次,孔子发现这个让他头疼的学生大白天竟然在睡觉,于是他便很失望的说了下面几句话:

4、儒家经典短句

(1)、(译文)君子不靠向地位高的人乞求而得到宠爱,不靠亲近好名声的人而求取俸禄,要靠走正道而获得礼遇,要从相互喜爱的人中寻求朋友。

(2)、(赏析)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大意: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4)、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5)、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

(6)、我们看看事例吧。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颂伯夷、叔齐,评价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夷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似乎很想学习伯夷、叔齐宁死不事二主的高风亮节。但是——

(7)、译文:君子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8)、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儒家崇尚质朴,注重人的实际行动,认为人应当言行一致。

(9)、出自《近思录·处事之方》。(译文)因情绪激动去赴死很容易,无所畏惧地为正义而牺牲就比较难。

(10)、(赏析)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11)、“中”就是凡事适当、适度、适中,就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12)、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13)、出自《近思录·处事之方》。(译文)世间的事情虽然很多,但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事。

(14)、说错一句话就可以丧失国家。在面临危难局势或重要选择时,无论国家还是公司或组织的领导者,都要充分了解情况,把握形势,慎重采取行动,如果出于义愤或某种情绪,而轻易发表看法,就有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甚至危害。

(15)、客人高兴的笑了,洗洗酒杯又喝起酒来,菜肴和果品吃光了,杯子,盘子乱放乱摆,大家相互紧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16)、译文: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17)、大意: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18)、所以孔子评价宰予“不仁”,其实宰予的话也不无道理,只不过,他的想法与老师的思想冲突了,而宰予又是一个并不完全以老师的意志为自身意志的学生,就像如今学校里很多思想活跃,脑子聪明但又时常与老师顶嘴的学生一样,这种聪明叛逆的学生其实不一定会得到老师的欢心。

(19)、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随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知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也许你认为这是“宿命论”的名言,我认为恰恰相反……

5、儒家经典名句和解析

(1)、大意: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3)、大意: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4)、译文:君子胸怀大志,意志坚强,但他可以泰然自若,不傲慢放肆,身上没有骄矜之气。

(5)、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6)、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7)、出自《孟子·离娄上》。(译文)有意料不到的赞誉,也有过分苛求的低毁。

(8)、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9)、(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10)、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就像射手一样,要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再去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也不能责怪比自己射的准的人,而应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11)、园蔬任遣奴人摘。野狐泉头银叶方,一别十年今再觌。

(12)、觉人之诈,不愤于言:察觉出来别人的狡诈之处,不愤发在言语上。

(13)、译文: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14)、大意: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15)、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16)、宇文文学儒家子,竹绕书斋花映水。醉舞狂歌此地多,

(17)、大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8)、《荀子·劝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孔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译文:喜爱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样的人世界上太少了。

(20)、有时酩酊扶还起。猥蒙方伯怜饥贫,假名许得陪诸宾。

(1)、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2)、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3)、译文:悲叹这世上没了孔子,就好像千年没有麒麟。天下尽是无知貌,这种事谁能知道珍贵。

(4)、大意: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5)、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