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其一名句
1、左思的咏史
(1)、圣历年间,唐休璟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副大使。吐蕃大将曲莽布支率领骑兵数万侵犯凉州,进入洪源谷,唐休璟率兵数千登上高地眺望,见敌军旗帜铠甲鲜明,对部下说:“吐蕃自从钦陵死去,赞婆投降,莽布支新近领兵,想显示武力,而且他的部下都是显贵大臣、部落首领的子弟,他们虽然精于骑术,但不熟习作战,我为诸君攻取他们。”于是披上铠甲先攻入敌阵,六战皆胜,斩杀敌人两个大将,斩获敌人首级二千五百个,筑成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功绩,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筑成的高冢)而回。吐蕃来请和,朝廷设宴,吐蕃使者多次窥视唐休璟,武后询问原因,使者回答说:“洪源之战,这位将军杀死我方很多士卒,骁勇无比,现在很想认识他。”武后赞叹称异,提升唐休璟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
(2)、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043王粲《登楼赋》(名句:第一段前4句,第二段最后2句。逗号隔开算1句)。
(5)、注释译文:前半句出自战国·宋玉《风赋》,后半句是后人仿写的对偶句。“青萍草头上兴起的小风,终会发展成呼啸大风。水面细小的涟漪,终会发展为滚滚波涛。”
(6)、你写“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别人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你是不是要略逊一筹?
(7)、001枚乘《七发》第1段、第4段(名句:“客曰”到“腐肠之药”)、最后1段(潘氏作品选第三版,下同)。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9)、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10)、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在《元史.王利传》上载:“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11)、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攘”“知”的写法。
(13)、--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14)、(2)庄周在《逍遥游》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人就无所依凭了。
(15)、--鲁迅:《致颜黎民》●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
(16)、卓然精明念不起,兀然灰藁照不灭。—— 宋 · 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
(1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1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9)、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20)、注释译文:语出张华《励志诗》。“大山不拒绝微小的尘埃,所以才能那样的巍峨;江海不嫌弃细小的溪流,所以才能如此浩瀚。”
2、左思《咏史》名句
(1)、(1)在《醉翁亭记》中,表达太守既能同醉,又能“自醒”体察万物,体现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了欧阳修的豁达和与民同乐的感情。
(2)、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弘”“将”“无”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杨花落尽子规啼
(4)、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
(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句子中的“慨叹”“对天上明月的祭奠”“无论大小都必须咨询后再施行的好处”“西游道路艰险难攀”的提示,同时注意“尊”“酹”“裨”“巉”的写法。
(7)、(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8)、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9)、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10)、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御”“辩”。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11)、(2)《蜀道难》引用神话传说为其文增添了浪漫色彩,“_________,________。”
(1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13)、(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从环境,情态两方面描写了“游人去而禽鸟乐”的场景。
(14)、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死,朝廷议弃丰保灵、夏。休璟以为不可,高宗从其言。垂拱中,迁安西副都护。会吐蕃破焉耆,安息道大总管韦待价等败,休璟收其溃亡,以定西土,授灵州都督。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
(15)、(2)新旧代序,昼夜轮回,时光流逝最容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理趣地写出这种情感。
(16)、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17)、(3)《蜀道难》一诗中突出蜀道艰难,强调飞禽走兽都难以越过和攀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8)、61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聊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6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63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中留客64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65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储光羲钓鱼湾6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7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聊送严士元68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6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70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71羌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杜甫羌村三首72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73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74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日暮75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杜甫佳人7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77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杜甫绝句漫兴九首7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8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9)、____陆游《读书》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20)、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誉”“沮”“生”“残”“覆压”等易错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中容易丢了“且”字。“江春”会错写成“江风”。
3、左思 咏史诗名句
(1)、(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李白《____________》)
(2)、〔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3)李白《蜀道难》中,“____”一句从听觉上营造了蜀道悲凉阴森的环境。
(5)、“曾祖规,为后周骠骑大将军”出自《新唐书·唐休璟传》
(6)、试题分析:此题为情景式默写,跟直接写出上下句不同,它的难度可以说是加大了,它不单要求考生熟悉诗歌,还要求考生理解诗歌。书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如果错了一个字,该句默写即为0分。本题要注意“陨”、“属”、“诵”、“窈窕”。
(7)、(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三句,用形象化的写法借气流传播声音来阐明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8)、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幽”会写成“悠”或“优”,“佳”会写成“嘉”。此外还要注意“蜀”“咨嗟”“繁阴”等字易错,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9)、这是西晋太康时期的杰出作家左思的《咏史八首·其一》中的经典名句。这是左思在说他自己,他弱冠之年才学已经十分出众,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还博览群书。这是左思在对自己青年时代的读书学习状况的一种概述,少年意气风发,少年博览群书,少年学富五车。少年时期就应当是读圣贤书的时代,让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让知识给自己一种别具一格的谈吐,让知识给自己的未来铺就一条康庄大道。因为你要获取知识,所以你要读书。
(10)、(2)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明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而其中“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则用凶猛的鸟和凡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的绝不同流合污。
(11)、这是唐代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中的经典名句。在读书的时候竟然没有发觉时间的悄悄流逝,不知不觉间现在竟然已是暮春了,那一寸寸的光阴在我心里就如同是金子一样珍贵。读书是能够让人忘记时间的飞逝,不论外面的沧海和桑田如何地变化,捧起这一卷书,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那一丝一毫的时间,在心里都会无比珍贵。因为这些时间花的值得,这些时间是让人成长的时间,是让人积蓄的时间。因为你要增长阅历,所以你要读书。
(12)、(1)刘禹锡《陋室铭》中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陆游《读书》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14)、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15)、(2)杜甫《登高》中表明诗人心中郁积的凄苦之情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苏轼在《赤壁赋》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环境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自己和客人在这清风明月下的惬意行为。
(17)、熟读者,只须熟读即可(熟读者有6个编号共8篇文或诗)。
(18)、注释译文:语出《礼记》。“天下万物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行为准则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
(19)、这是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经典名句。如果你读书超过了万卷,那么在你下笔写文章的时候,仿佛就有神人在相助你一般。这句诗讲的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和沉淀,读万卷书,收获的自然也是万卷书里的那些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从书中学习治国之道,从书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流连忘返。那么读书一定也会馈赠给你同样的丰厚的回报,他会给你做学问的神来之笔。因为你要做出好的学问,所以你要读书。
(20)、✦铅刀贵一割:用汉班超上疏中的成语。李善注引《东观汉记》:“班超上疏曰:臣乘圣汉威神,冀俲铅刀一割之用。”铅质的刀迟钝,一割之后就很难使用。拿铅刀用来比喻自己才能低劣。这句是说自己的才能虽然像铅刀那样柔软,但仍然有一割之用。✦骋:施。✦良图:好的计划。这句是说还希望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负。
4、左思咏史其一名句默写
(1)、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2)、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沮”会写成“诅”,“见”会写成“现”。此外要注意难写的字,如“誉”“突兀”“庐”“赢得”“仓皇”“顾”要理解字义去记忆。情景默写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3)、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浅”“属客”“诵”“窈窕”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4)、原版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琵琶女梦到“少年事”时的状态的一句是:_________。
(6)、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交代自己处于锦绣华服的同舍生之间,却从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译文:虽是铅刀般的庸才,也渴望被任用,梦想着驰骋自己远大的抱负。
(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0)、(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概述琅琊山春夏之景特点的诗句是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1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3)、049丘迟《与陈伯之书》(第4段全是名句)。
(14)、《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时期,而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273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273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晋灭东吴,是在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咏史八首》作于太康元年(280年)以前。
(15)、试题分析: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溘、繁、鬓、潦、啼等字,都要格外留意。
(16)、《礼记.曲礼上》说:“男子冠而字。”另《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17)、〈周易〉1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1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8)、(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
(19)、诗词名句:归去不妨簪一朵,人也道,看花来。
(20)、紫菊初生朱槿坠。月好风清,渐有中秋意。更漏乍长天似水。银屏展尽遥山翠。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庆人间瑞。满酌玉杯萦舞袂。南春祝寿千千岁。
5、左思咏史诗其一名句
(1)、揭示了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2)、(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3)不知东方之既白
(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士不可以不弘毅
(4)、注释译文:出自魏徵《群书治要》。“无论安危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
(5)、(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是“______”的缘故。
(6)、(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7)、....................................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第二句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第三句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即可。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宴”“晏晏”“造化”“昏晓”等。
(9)、一把很钝的铅刀都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做梦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
(10)、(4)《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两句是:“____,___”。
(1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12)、“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
(13)、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4)、(2)在《师说》中,韩愈提出自己的“师道”思想,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老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
(15)、--高尔基:《文学书简》●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
(16)、(1)本是美好的事物却使人平添烦恼,所以李煜在《虞美人》的开篇发问“_________”,希望它赶紧结束,又在结尾运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用“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无限的愁绪。
(17)、(3)古人言雨必愁,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_____________”,把雨写得细腻而又滋润
(18)、(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新事物层出不穷,并终将胜过旧事物的哲理。
(19)、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所以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袍”“慕”“栈”“钩”“冥”“涨”“近”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0)、4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4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王维使至塞上4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4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4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4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50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风凰台5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今日之日不可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云5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53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离适燕歌行5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55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56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5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58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作59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6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
(1)、(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莺燕报春、一派蓬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