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过去的成语
1、回忆过去的成语诗句
(1)、(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2)、犹:还,仍然。对过去的往事还记得很清楚,好像最近发生的一样。
(3)、朝思暮想、念念不忘、触景生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朝思暮想(解释):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出自):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示例):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朝思暮想的故乡。(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男女情爱方面(近义词)牵肠挂肚、梦寐以求、红豆相思、念念不忘、耿耿于怀、昼思夜想(反义词)置诸脑后念念不忘(解释):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关于忠信笃敬的言论,我牢记在心,时刻不忘。(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时刻挂在心上(近义词)朝思暮想、历历在目、时刻不忘、心心念念、刻骨铭心、念兹在兹、梦寐不忘、言犹在耳、无时或忘、记忆犹新、耿耿于怀、铭心镂骨(反义词)置之不理、置之度外、置之脑后、置若罔闻触景生情(解释):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出自):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示例):人在触景生情的时候,能联想起很多往事。(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引起回忆的事物(近义词)情景交融、睹物思人、触景伤心、触景伤情、即景生情、人去楼空、抚景伤情、感物伤怀、触景生怀、触物伤情、见景生情(反义词)无动于衷历历在目(解释):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出自):唐·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开元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对往事的回忆(近义词)记忆犹新、历历、历历可数、一清二楚、念念不忘(反义词)漆黑一团、昏天黑地记忆犹新(解释):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出自):恭王因为皇帝的告戒,记忆犹新,在这些加官进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高阳《玉座珠帘》下册(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对过去的事记得清(近义词)历历在目、时刻不忘、时过境迁、念兹在兹、事过境迁、言犹在耳、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反义词)浮光掠影、即景生情、事过境迁、时过境迁
(4)、(出处)《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造句:他本是曲园太史的女公子,凡属诗词歌赋,无不家学渊源,因此春露秋霜,益增感慨
(6)、思绪:思考的头绪。形容想法很多,许多事情一下涌上心头。
(7)、(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8)、(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9)、(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1)、(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12)、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3)、春露秋霜 ( chūn lù qiū shuāng )
(14)、(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15)、(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17)、(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9)、(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20)、(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怀念过去美好岁月的诗句
(1)、(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2)、本号发起的签名活动,为庆祝新中国建立70周年而生,反响火爆,全川总签名人数突破500万!
(3)、事往日迁 ( shì wǎng rì qiān )
(4)、(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5)、(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6)、(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7)、(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8)、出处:宋·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翻译:我总是在回想着那些事情,不知道他是怎么过日子的)。”
(9)、(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10)、(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11)、(出处)《论语·颜渊》:“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2)、(出自):唐·戴叔伦《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
(13)、(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4)、铭感不忘:铭:在器物上刻字,比喻记在心里。深刻地记在心里,感激不忘。
(15)、(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16)、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17)、(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18)、(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19)、(解释):愁:忧烦苦闷;憾:遗憾悔恨。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形容思虑现状,回忆往事而无限忧伤、怨恨的情绪。
(20)、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八回:“今日卿等老者少者,存者没者,俱不一其人;使朕不胜今昔之感,所以郁郁不乐耳。”
3、回忆过去的成语
(1)、(出处)《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用法)多用于感慨的语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3)、两会代表提议再增中小学文言文教育比重,我却更关心这个问题……
(4)、(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6)、原形容人既有文采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7)、(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8)、(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
(11)、(解释):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2)、(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出处)《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15)、(示例):诚有令人~者,则我今日之临眺于此,虽百年之久,曾不能以一瞬尔。——清·无名氏《杜诗言志》
(16)、(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7)、“撑港警”——这是2019年里最有力的呐喊。2019年8月在成都举行的世警会上,港警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撑港警”的横幅挂满了他们参赛的赛场……
(18)、(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9)、(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20)、(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4、回忆过去的成语有哪些
(1)、12月5日,四川省政府对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个人和群体给予奖励,掀起一股热潮。本号与四川日报合作,推出测试个人“勇敢指数”的小游戏,让见义勇为更加深入人心,并传达了“智慧型见义勇为”的正确打开方式。
(2)、(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3)、(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4)、(出自):《论语·公冶长》:“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5)、(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6)、(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7)、(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0)、(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11)、(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2)、出处:《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13)、(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5)、(出处)《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6)、(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7)、(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18)、(解释):没齿:终身。回一辈子也答忘不了。
(19)、(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逢新感旧):逢:遇到,遭遇;感旧:感念旧人旧事。遇到新相识而引起对故人的怀念。
5、形容总是回忆过去的成语
(1)、(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2)、忆苦思甜:回忆过去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3)、(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也代指七十岁。
(4)、温故知新(wēngùzhīxīn):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5)、(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6)、(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7)、(成语释义)比喻不愿意再去回忆过去的不愉快的经历或情景。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
(8)、(出处)《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1)、(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12)、(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13)、(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14)、(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16)、(解释):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17)、意思: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18)、(出处)《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19)、(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20)、(示例):~,低徊不已,恭王不由得痛哭了一场。——高阳《慈禧前传》
(1)、(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3)、(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5)、(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6)、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7)、(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8)、物是人非 ( wù shì rén fēi )
(9)、往:死者;居:生者。礼葬死者,奉养生者。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10)、(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1)、新愁旧恨:愁:忧烦苦闷;恨:遗憾悔恨。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形容思虑现状,回忆往事而无限忧伤、怨恨的情绪。
(12)、(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13)、(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14)、(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5)、谓彰明往事,考察未来。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16)、(解释)很长时间感受不到肉味的鲜美。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17)、(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18)、(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19)、(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0)、情逐事迁 ( qíng zhú shì qiān )
(1)、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2)、不堪回首(bùkānhuíshǒu)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3)、造句:经过大半生的风风雨雨,到了老年,他反而有一种今昔之感,可又能对谁说呢?
(4)、(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6)、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7)、(莼羹鲈脍):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8)、(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9)、(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0)、(出处)《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11)、重温旧梦(chóngwēnjiùmèng)
(12)、韩顺军,有“救命警察”之称,曾在特大泥石流灾害时疏散群众,2019年3月13日在侦办案件过程中突发胰腺炎去世。10月1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作出决定,追授四川省绵竹市公安局禁毒缉毒大队民警韩顺军“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