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跟归零很配的网名
1、时光淡了回忆づ
2、
3、
4、这世界上,没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是桐戚存于心底的记忆。有一个人,一直住在心里,却告别在生活里,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来来往往身边出现了很多人,总有一个位置,一直没有变。
5、位于乌苏里江畔,横跨饶河、抚远两县,距佳木斯只有325公里,859农场是建三经15个农场中历史较为悠久的,建于1956年,由原铁道兵九师集体转业过来,原来的代号为850因此而得名。该农场依山傍水,很多地方靠近公认未被污染的绿色大江——乌苏里江。
6、再回北大荒:喜忧参半
7、过去终究已经过去
8、最好的一年死了200多人
9、一代人回城后的命运
10、相見不如懷念
11、Ambition(野心)
12、
13、沉默,并不是对眼前的认可,而是根本就不认可,却可以做到但笑不语。有时候,因为知道,争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保持沉默。用沉默,来平息对方的怒火,用沉默,来淡化内心的怨怼。
14、把心归零
15、冷血公主
16、成了回忆
17、往事归零 ‖ 爱恨随意
18、刚去了没半年,于隶群就把腿摔坏了。一次他跟连队副指导员去团里开会,回来经过团部北边的那座山,在过山坡的时候,上面结冰了,下面还有水,相当于空洞的一个坑,于隶群一下子就陷进那个坑里了,当时腿一扭,半月板碎了。后来到医院做手术,把半月板切掉了,诊断书上写着,“腿以后不能持重”,不能再干重体力活了。
19、以“博”会友寻访知青
20、
二、取一个告别过去的网名
1、北大荒走出了中央委员、部长、省委书记、省长、学科带头人、总经理、总编辑、总工程师、教授、发明家、世界冠军、棋圣、文学作家、剧作家、诗人、高级记者、摄影家、导演、曲艺家、教育家、出版家、影视明星、歌唱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劳动模范……他们都把北大荒看作是自己人生起点的“零公里”处,都说自己是“北大”毕业的,全称就是“北大荒大学”,下边分为“文学系”、“新闻系”、“摄影系”、“美术系”、“文艺系”、“机械系”、“政教系”、“经济管理系”、“烹饪系”……
2、我在回忆里等你
3、于隶群:离开30年一直关注北大荒的发展
4、忽而半夏
5、北京知青杲文川(左)接受本文作者采访
6、旧梦如烟
7、温柔太多余
8、倾听寂寞
9、acacia(相思)
10、
11、“那时候知道去了就回不来,没有回来的可能,不能判断你的未来,到那以后,就准备在那好好干,但是不是在那待一辈子,倒也没有这想法,去就准备到那好好干”,这是临行前于隶群的真实想法。
12、1956年时,他就已经是南京军事学院的少尉军官,为了响应d中央“屯垦戍边”的号召,这哥们一热血青年就申请来了北大荒,“你说他是不是傻啊,比我还傻”,回想起当年老指导员的样子,于隶群的情绪完全进入了状态。
13、归零❀༻。
14、看淡一切
15、冋忆╮怺逺湜哪庅楛澀
16、
17、
18、同于隶群一起并肩战斗的知青们付出的不仅是汗水,还有血的代价。谈起这段历史,于隶群认为虽然不能说是沉甸甸的,但总不是一段轻松的历史,“把这段历史说得过分沉重也不好,但说得轻飘飘,那么快活,充满欢乐也完全不是一回事”。
19、10年:那些影响一生的人
20、
三、跟归零很配的网名大全
1、
2、网名;
3、知青同老战士们之间的感情、友谊,成为于隶群最难忘却的记忆。一个44年的抗日战争老兵,手指打丢了,在连队里赶了一辈子牛车;另一个1956年转业的排长,一辈子就看管仓库,他们常挂嘴边的话是:“我们这些人,不管怎样,活到今天了,和我们那些死了的弟兄比起来,这已经很不错了。”于隶群说,在那个年月,这些老战士的一言一行潜意识里影响到这些年轻人的一生,如果说后来成就了一大批人,可能和这有很大关系,包括很多知青的回忆录里,写的都是与老战士们的故事。
4、孤身自傲
5、揽众星月
6、视频来源:北京电视台文章选自《知青40年总得说的故事》
7、习惯看透
8、于隶群,1948年出生于哈尔滨,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九中,老高三。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建三江859农场五连当知青,当过农工、老师,坐过机关,1977年参加高考,考上哈尔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81年调到团中央,1996年就任欧美同学会秘书长,后改任副会长至今。
9、知青一般文化程度比较高,大多领会问题快,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比如医院的医务人员,学校里的教学人员,文艺宣传队放电影的、电工、修理厂的等,凡是有点技术性的活,大部分都是知青在干,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当地人。“教书就是最明显的”,杲文川举例说,北京电影学院的d委副书记王黎光就是知青教出来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是老职工的后代,也是知青给他的启蒙教育。
10、
11、tempt(唇蜜)
12、樱雨墨落
13、彺事、已成風°
14、归零♡。
15、于隶群的办公室坐落在北京市区最繁华的中心地带,左边是著名的北京饭店,右边是王府井,他现在的头衔是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不过马上就要退了”,已经头发花白的于隶群说。
16、往事清零
17、噹愛已成徃亊
18、当时859农场有四五千知青,报名的有两三百人,考上的不到十分之于隶群就是这幸运的二三十人中的一个。到哈尔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一报到,于隶群才发现,他们那个班全是拖家带口上大学的,“男同学一个个胡子拉碴,女同学都是30多岁,老师说怎么来了这么一帮怪人啊”,陷入回忆之中的于隶群失声笑道,“但就是这批人,后来都成了哈尔滨教育界的带头人。”
19、Habit(习惯)
20、穿着一身休闲运动服,脸上露出很质朴的笑容,57岁的杲文川看上去仍然很有活力。坐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旁的一间咖啡屋里,以一个博友的身份,我们聊起了知青话题。
四、跟归零很配的网名女
1、
2、这位老指导员就这样一辈子留在了北大荒,退休之前去了一个农场当工会主席。1998年,老指导员给于隶群写了封信,信上说“29日到佳木斯,之后去北京”,这么多年来,老指导员第一次要来北京看大家,可什么时候到,坐哪趟车,信上都没有说,这可把于隶群难住了,后来估计了一下从佳木斯到北京的时间,干脆叫上所有在北京的连队老知青们,从31日开始就全部蹲守在永定门车站,一趟车一趟车地守着。
3、
4、WaitingforLove(等爱)
5、一杯敬自在
6、给我一个理由忘记 ‖ 给我一个理由放弃
7、记忆里、他很闪耀
8、
9、他眉眼淡淡
10、℡归零。
11、学习自然科学也一样,要从小经过系统的训练,浪费了10年的时间,30多岁再去钻研物理、化学肯定赶不上年轻人。在于隶群看来,“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过季了”,有些人干得比较好,原因在于利用他过去的基础和实践的经验,“这是时代造成的一场巨大浪费,最好的时候浪费掉了,否则老三届出的人才绝不仅仅这些。”
12、
13、红颜泪谁知
14、妾不负郎君
15、其他网名推荐
16、归零℡。
17、离开北大荒的30年里,于隶群只回去过一次,“回去不是只吃几顿饭,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啊”。虽然只回去了一次,于隶群谈起北大荒的目前状况,却很准确:859农场厂部门前的广场有几栋楼,甚至包括对面山上新修的塔。
18、我要当学渣
19、✎ℳ₯㎕.归零。
20、记忆里、他很闪耀
五、归零的高级昵称
1、你的眼泪干
2、如果放弃了
3、
4、走了走了
5、浅忆旧时光
6、你不再是我的梦
7、Theseaoftears(海泪)
8、
9、怀念回不到的从前
10、
11、Aboutme(关于我)
12、“觉得读书好”,这个想法一直扎根在脑子里。于隶群走的时候已经被提拔为859农场办公室副主任,但“想读书的想法一直没有断过”,尽管此时他已?在农场安家立业。1977年高考,于隶群都没敢报名,“觉得一报名,领导说你不安心边疆啊,连老婆、孩子都在这了,还报个什么名啊”。1977年底,中央发了一个通知,所有老高三的学生不用预考,都可以直接去参加考试。已经是副科级干部的于隶群,在给厂领导作出读完书后还回来的承诺后,终于得到了参加考试的机会,甚至上考场前一天晚上,还被要求写农场总结报告。
13、于隶群说,那个时候他早就当局长了,还有那些老知青们也很多都是干部了,一个个全都实实在在地等着老指导员来北京。有的在站台出口“堵”着,有的进了站台,有的在过道里守,5月1日那天,终于等来了老指导员,车一到站,老人家一下车,看见大家都在等着,当时眼泪就挂不住了。
14、海能吞掉鱼的眼泪
15、
16、杲文川说,不管当年的知青现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的心中都永远无法忘记北大荒的热土,就像一位“荒友所写的那样”:“分别几十年,荒友喜相逢,格外亲切和兴奋。叙不完北大荒难忘岁月,道不尽风风雨雨荒友情,唱一曲兵团战士之歌,喝一杯北大荒的浓烈酒,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淳朴、执著、真诚、火热的连队生活。”
17、
18、倚好枣栏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