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疑的成语
1、生性多疑的成语
(1)、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2)、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3)、(好问决疑)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4)、(释义)钓:钓钩;鳌:传说海中的大龟。比喻有豪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5)、(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铁勒的部族很多,其中一个部族叫骨利干,地处瀚海以北,那里的草多为百合,盛产良马,可以日行千里。骨利干北边临海,离唐朝京都长安很远。那里日长夜短,傍晚开始煮羊的肩胛,等煮熟时,东方竟然天亮了。
(6)、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坐船过江,不慎将佩剑掉进江里,他立即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同船的人问他:“你刻这个记号有什么用?”楚国人说:“刚才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一会儿我可以顺着这个记号下去找。”等船靠了岸,楚国人就从做上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7)、古时候,有个人想偷别人家大门上挂着的门铃,又怕门铃响起来。他想出一个办法来。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去把门铃偷下来。结果被主人当场捉住了。他惊奇地问主人:“你怎么听到了铃声?”主人说:“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没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8)、(睁目张须):瞪起眼,胡须竖起。形容怒气冲天的神态。
(9)、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10)、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决,不敢前进。
(11)、源自汉中城固"升仙村"升仙村,伴随它有一段古老传说:东汉王莽二年,山口村有一位名叫唐公,既学道又酷爱柑桔。他所务桔园,绕河之水,沐山神风,质量上乘。秋高气爽,满园星辰,常有神仙路过,讨要品尝。一天早晨,山口处万道霞光,唐公方一家人连同他的房舍果园,冉冉飞升上天,若干年后,尚闻鸡鸣九宵,犬吠云中,为了纪念这一段美丽的传说,山口处村庄便称作“升仙村”。
(12)、惟利是命指惟利是图惹是生非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13)、成语释义:疑:疑虑。心怀疑虑,迟迟不能决定。
(14)、(解惑释疑)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15)、吴任职期间,从严治吏,为官廉洁,广州风清弊绝。明帝不等范思索,又一语双关地问道:“梁州是否有这种地名?”范稍加考虑而答:“圣上明察,梁州唯有廉泉、让水、文川、武乡。”廉泉、让水为古水名。前者为今南郑县濂水,后者为今汉台区武乡镇。明帝再问:“爱卿宅居何处?”范答:“卑臣寒舍居于廉、让之间。”范柏年巧妙对答无懈可击,既说明他任职之地民风淳朴、人性谦逊,又暗示自己为政清廉,不事权贵,受到梁州人民称赞。这就是“廉泉让水”典故出处。
(16)、杨修,做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堪称中国古代典型人物。其才华学识出众超群,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丢了性命。杨修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虽然了如执掌、洞悉见底,做为曹操属下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有足够的了解。他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取其人头,才敢在军中袒露直言曹操会退兵,让士兵们收拾行礼,准备班师回朝,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范例。
(17)、(羽衣蹁跹):羽衣:羽毛织成的衣服;蹁跹:舞姿美妙。身穿羽毛绣衣,举步轻盈飘逸。指道士或神仙赶路的神态。也形容舞姿优美。
(18)、(道貌俨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19)、(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20)、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2、形容人多疑的成语
(1)、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2)、疑神疑鬼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3)、出处: 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4)、形容犹豫疑惑,拿不定主意迟疑不决迟疑:犹豫不定。犹豫疑惑,不能决定赏奇析疑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
(5)、似醉如痴:犹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6)、(成语故事)从前人们听说赤水里产玄珠,都潜水下去摸取。有人摸到螺蛳,有人摸到蚌壳,有人摸到鹅卵石,有人摸到瓦片。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了玄珠。象罔听后大笑他们无知。他们则联合起来围攻象罔。象罔没法,只好躲到黄帝那儿三年不敢出门。
(7)、即不仅如此。大是大非属于政治原则性的是非问题。
(8)、(邻父之疑)邻父:指邻居的老年人。比喻那些心存偏见而喜欢主观用事的人。
(9)、杯弓蛇影:(bēigōngshéyǐng)
(10)、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
(11)、胼、胝:老茧。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12)、《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下定;不胜其耦。”
(13)、造句: 荣禄对他是持着戒心的,所以这番愤激之言,在将信将疑之间。
(14)、(夷然自若):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15)、(成语故事)东汉大将彭宠跟随刘秀打天下,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不服幽州长官朱浮的调遣想起兵反叛,朱浮写信给他,说有个辽河农夫因为生了一头白头猪就想去进献给皇帝,可走到辽东一带发现那里都是白头猪就只好打道回府,你就像那个农夫一样。
(16)、凄风:寒冷的风;凄:悲苦,寒冷;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人的境遇悲惨凄凉。
(17)、行色怱怱: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同“行色匆匆”。
(18)、成语释义:惑,迷惑;解:理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19)、中华人”网站在《中华帝国兴亡史•西周》中对这段历史作了公正叙述: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虏走褒姒。
(20)、混淆是非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3、多疑的成语
(1)、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2)、成语释义:发蒙:启发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启发开导,脱离蒙昧,解除疑惑。
(3)、解疑释惑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4)、齐国的达子带兵同燕国作战,他请求齐王犒劳军队,齐王不答应。交战以后,齐国大败,达子战死,齐王也逃到外地。燕国军队进入齐国的都城后,争着抢取齐王的财物。人们认为齐王是“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5)、混淆是非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6)、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7)、三国时,有个叫崔林的人,年轻时既没成就又无名望,被亲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做了大官。
(8)、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9)、语本宋·惠洪《冷斋夜话》:“一座大笑,喷饭满案。”
(10)、仕途:做官的途径,也指官场;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做官治理国家。
(11)、(提示)比喻虚幻,一场空。也作“黄粱美梦”。
(12)、疑难杂症〖解释〗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症。比喻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13)、(神清气朗):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14)、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15)、(典故)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的侵略,所向披靡。金军闻风丧胆,指使投诚的秦桧回南宋朝廷,离间岳飞君臣的关系。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韩世忠心中不平,责问秦桧。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16)、成语释义: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17)、 首鼠两端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
(18)、比喻追随某人行动。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
(19)、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20)、拱璧:用双手合抱的大璧,比喻珍品。看做两手合抱的碧玉。比喻十分珍贵。
4、多疑的成语有哪些
(1)、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2)、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今天为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3)、(提示)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4)、(满腹狐疑):狐疑:象狐狸那样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态。
(5)、(解释): 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6)、(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7)、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8)、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
(9)、(译文):年约四十多,柔美多姿,谈笑很迷人
(10)、(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11)、释义:怀疑这个,又怀疑那个。形容神经过敏,无中生有,胡乱猜疑。
(12)、成语释义: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13)、疑神疑鬼疑人窃履疑难紶偿官锻擢蹬规拳海哗杂症疑惑不解半信半疑坚信不疑无可置疑毋庸置疑
(14)、成语出处:《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15)、质疑问难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疑行无成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16)、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不够喝。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17)、 见神见鬼 好象看见了鬼神。比喻多疑。
(18)、即成语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正确答案应保证与题干成语感情色彩相同。
(19)、(舌挢不下):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20)、(释义)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5、多疑的成语故事
(1)、舌挢不下: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2)、释义:疑团:许多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3)、从前,有个穷书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觉时,道士拿出一个枕头交给他,说道:“你枕着这个枕头睡一觉,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这时,店主正在煮黄粱米饭,穷书生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生活得十分阔绰,官运亨通。最后梦见自己快要病死时,忽然惊醒。醒后,看见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边,而店主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原来自己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短暂的一梦而已。
(4)、半疑半信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5)、成语释义:疑团:许多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6)、雪地上偶然留下的鸿雁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也指人生际遇不定,踪迹无常。
(7)、(释义)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8)、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申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9)、(以疑决疑)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10)、像深渊一样沉静,像高山般耸峙。意思是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11)、(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一般连用。
(12)、(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
(13)、好问决疑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14)、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一天深夜,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楚军以为楚地都已失守了,军心涣散。项羽也心乱如麻,仓促带领一支人马突围。逃到乌江边时,他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杀。其实,楚歌是刘邦命令汉军唱的。
(15)、无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16)、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17)、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于是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大片国土。
(18)、低唱浅酌:低唱:轻柔地歌唱;酌:饮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19)、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20)、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作如是观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1)、疑神见鬼〖解释〗形容非常多疑。同“疑神疑鬼”。
(2)、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今是昨非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
(3)、(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4)、(出自):唐·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5)、(提示)比喻要鼓足干劲,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6)、战国时,楚襄王沉湎于享乐,不理朝政。大臣庄辛劝他也没用。后来秦军攻占了楚国不少地方。这时,他问庄辛怎么办。庄辛说:“丢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算不迟。大王现在振作起来,楚国还有希望。”楚襄王采纳了庄辛的建议,后来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7)、(成语故事)晋朝时期,王衍一生从不谈论钱或说“钱”字,他的妻子故意将钱放在房中,挡住他走路,想逼他说出一个“钱”字。谁知王衍看见了钱,因钱堵住走路,就教他妻子把阿堵物拿开,就是不说出一个“钱”字。
(8)、(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重回国执政,为报复郑国与秦国联合出兵伐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劝秦穆公退兵,说郑国与秦国不相连,让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道主去对付晋国,牵制晋国对秦国有好处。秦穆公认为有道理就立即撤军。
(9)、没衷一是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马首是瞻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
(10)、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一是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11)、钉是钉,铆是铆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12)、(出自):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13)、成语释义: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14)、(提示)多用来比喻学习时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笼统地全部接受。
(15)、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16)、形容多而易得。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17)、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18)、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19)、成语释义:岂:难道;然:这样。难道是这样吗?表示疑惑不定。
(20)、触目皆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