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律的素材例子
1、关于自律的素材例子200字
(1)、做官时,要往前日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日想一想:不能常有此官。寻取真我,方有着落。申居郧
(2)、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3)、材料三:因新冠疫情而隔离在家的这段时间成为一道分水岭,有的人逆流而上,占据高地,有的人不经意间,早已被冲刷到了末游。养成自律的习惯,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好成绩,而是一个受用终身的强大助力。
(4)、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5)、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也对自己有害原苏联马卡连柯
(6)、⑥担当责任,让人生更美好。⑦担当责任要量力而行。
(7)、自私与贪婪相结合,会孵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艾青
(8)、直到有一次,晚上我俩去学校的小河边散步 ,
(9)、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10)、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
(11)、“悲剧就是把美撕裂给人看”,撕下美的面具,人性的脆弱暴露无遗 个人认为,悲剧类型(灾难,战争,伦理,犯罪等)的电影大多数都是以揭露人性为主题的。
(12)、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邵雍
(13)、相约是个浪漫的眼。风与雨相约留下的是庄稼的滋润、雷和电相约留下的是大地的震憾,情侣们相约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而校园与廉正相约,留下的将是什么??
(14)、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前入睡,哪怕是隔离,苏炳添也保持着这样的生活规律,“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可能我的身体已经有这样的生物钟了吧”。
(15)、也是在我上高二的时候,有一天周六下午没有课,而且那是一个春天,天气晴朗的下午,我看着外面晴朗的天气,并不想坐在教室里面学习,而是想出去走走。
(16)、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17)、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18)、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19)、“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清朝江南总督张伯行,自律甚严。为拒贿,写下了这一幅对联贴于衙门。他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20)、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主题鲜明,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2、关于自律的典型事例
(1)、具体过程:此考题是一个材料式作文,考生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立意作文。通读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分析:
(2)、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3)、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4)、那么多年的训练,她从来不偷懒,每天都会严格执行教练的计划,也不能晚睡,晚睡就会睡不着,就会焦虑;为了防范兴奋剂问题,不能吃的也不会去尝试,也不会抱着侥幸心理。
(5)、而要做到自律,我们该怎么办呢?不断充实自我,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学会理解更多的道德法规,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不断追求美好,克制自己,约束自身行为。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增强精神力量,在不断学习中塑造优秀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做到自律。而通过自律,我们终会走向明媚的、充满正气的征途。
(6)、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7)、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说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也许不能用双手建筑起幢幢高楼大厦,也许无法用臂膀阻挡狂风暴雨,但他却培育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职业,教师不只是要会读书,而且要会育人,能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付出与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心灵影响、精神碰撞的过程。
(8)、从哲学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自有其力量之美,而静气,则是一种心灵之美、精神之美、觉悟之美。智慧无言,是面对大事时的恬淡、冷静、沉着。静气之大美,缓若春风拂面,轻松怡然,又如空谷幽兰,轻灵恬淡,又像天人共语,化冥顽而向圆通。
(9)、它是来自内心的丰富大度,是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把握,是一种超然物外,把清贫、寂寞当作精神家园的一方净土。淡泊如夏日的阵阵清风,可让你心旷神怡。
(10)、静气,一种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一种成大事的临危镇定。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静气、守静心,为的是恢复心灵的清明。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方能临大事而不乱,处危机而不惊,专注于探究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寻找本质,让问题迎刃而解。
(11)、次之,不怕丑,不怕痛,不护短,有过必改,有错必究。一个多么高尚的人,也不免会犯错误,而勇于改正会让他更加高尚。斯威夫特说,公开认过有益于灵魂。是的,一个人不羞于承认自己犯了过错,说明他变得更加豁达。中国自古就有谚语: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勇于认错不但是自律的态度,更是做人的气度!
(12)、“自律”和“他律”,哪个更重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13)、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14)、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一个个高大而清晰的身影,我感受到有一种精神在照亮着历史前进的方向,那便是勇于担当。正是因为你们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的车轮才能不断前进。
(15)、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中三毛
(16)、廉洁从政、倡树正气在中华民族的历有着悠久的传统。上下五千年,始终贯穿着一条“爱国家爱人民、重风骨重气节”的主线。中华民族正是沿着这条清风浩荡、正气浩然的主线走过来的,而历朝历代清官廉吏、志士仁人的闪光事迹,就是铺设在这条主线上的瑰丽花朵。他们适应不同时期政治、社会的发展,或表现为磅礴气概,忠心为国;或表现为清廉不苟,志行高洁;或表现为刚正不阿,纠劾奸佞;或表现为抑制豪强,彰善惩恶;或表现为与民兴利,勤谨奉公……尽管现象有殊风貌各异,但其以“清廉”为本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的。从古至今,“清廉”始终是从政为官者的道德追求和行为标准,是一种品格,一种内涵,一种精神。
(17)、纪律和法律是以古代哲学家的“人性恶”理论为基础的。纪律和法律就是“他律”,或者说构成了“他律”的主要部分。“他律”属于法制范畴的内容。建设健全稳定的法制社会,缺少了“他律”是绝对不行的。缺少了“他律”,“自律”也决不会得到可靠的保障,忽视或者排斥“他律”,就易形成“人治”。“人治”则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无序和混乱。
(18)、但是继续工作于这个岗位上的教师该懂得苦中作乐,享受那种痛并快乐着的境界,否则只会让自己更苦。
(19)、一句千古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位万表丞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20)、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北宋·朱熹
3、关于自律的素材例子现代
(1)、它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
(2)、疫情期间,许多人因为整天待在家里,缺乏锻炼,体重蹭蹭往上涨,有的人甚至完全胖成了另外一个样。但也有一些人,能一直保持好身材。他们并不是天生吃不胖,而是每天坚持合理饮食、不暴饮暴食,坚持做瑜伽、举杠铃等各种运动,从不放纵自己。
(3)、要求:使用对偶式题目、并列式结构,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明确关系:轻重,先后,并列,正反,条件,因果等等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
(5)、中心论点:社会文明的形成,离不开自律他律。
(6)、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中国梦”要实现,就需要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的精神!
(7)、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割裂自己与国家、社会的联系,沉溺于“小我”之中,当国家、社会需要他时不能挺身而出、不能勇于担当,直让人觉得悲哀,甚至面目可憎。我们是身负重任的一代,也是必须勇于担当的一代!
(8)、静气,如此之美,如此难得。更是启示今天浑身充满俗气、燥气、急脾气的人,想成事吗?养点静气吧,没点静的大气,是万万不能成大事的。因为静气是修养之气、大将之气。
(9)、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瑞士·阿米尔
(10)、中国有128万名的教师,业外人不懂得教师的累与苦,即使同行也不一定能理解你的无助和辛酸,因此有那么多人不愿踏入这个行业,有那么多人进来又出去了。我们该理解他们。
(11)、5你必须控制你的情绪,否则你的情绪会控制你。--杜马
(12)、至此,大家一定在想:廉洁嘛!就是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们的事,就是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腐败,不……和平民搭不上边,与我们这些在校园里学习的学生更搭不上边,谈这些有什么用呢?其实不然,廉洁,不仅是当权者的事,我们这些学生,更应该注重培养廉洁教育。廉洁建设,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系统工程,廉洁建设,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政治保证。而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是否拥有坚定的廉洁观念,将直接影响当今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乃至若干年后我国的社会廉洁风气。
(13)、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14)、他律,与“自律”相对,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他律是指非自愿地受他人约束、检查和监督.他律和自律最初是皮亚杰描述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所用的术语。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他律的道德判断具有客观性,是早期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本质特点。他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外在的道德准则(服从或不服从)只注意行为的客观后果而不关心主观的动机。所谓道德自律,就是指儿童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践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过程。他律的年龄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3-15岁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将权威人士的意见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
(15)、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16)、有人对她说:“你已成名了,干嘛还这么苦练?”她笑笑说:“戏是无止境的。”并且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管什么人,只要给她指出缺点,她都非常高兴。
(17)、毕竟我们都是这些律法之下的受益者。就如种下的小树旁边要加些木棍之类的固定,或许小树并不感到舒服,但他却不会长歪。所以,他律帮助我们正确地生活。
(18)、“他律”是起点,是基础,而我们更需要的是自律,他律作为外因必须通过作为内因的自律来起作用。
(19)、工程改造弄了三天,第四天的开始调试。这是狱警安排了两个女犯人来学习,以后组织活动都是女犯人必须参与的。这也是我这么近第一次接触女犯人,这两个年轻女孩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进来,我也不敢问。接触下来,其实她们和外面的女孩并没什么俩样,挺阳光的,有说有笑。要不是在这特殊的地方,穿着特殊的衣服,你都不能把她们联想到是犯人。听说她们还经常组织有跳舞和歌唱等文艺活动。
(20)、王亚南: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巨浪滔天,人无法站稳。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拿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将他绑在柱子上。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
4、关于自律的例子简短
(1)、有人曾把教师比作“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一旦踏入这个行业就必须面对着各种责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安全教育等等,“尽职尽责”四个让教师的身体以及心灵时刻做好奉献的准备,这样的责任以及觉悟告诉我们教师是苦的。每节课滔滔不绝、激情万丈,导致的是嗓子永远的沙哑;批改那一叠叠的作业,换来的是颈椎、腰椎的不适;柔身细语、用心指导学生,使得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和关怀;尽心尽力地说教,有时换来的是学生和家长的不谅解……
(2)、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3)、看,是谁——世乱志不移,自律以德,我心有主,终成元朝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