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的启示10字(文案精选129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2-07 09:33:38 浏览59

画蛇添足给我们什么启示

1、画蛇添足给我们了什么启发

(1)、武文的第四部分是“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写作”,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武先生认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写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摘要式、评注式、心得式、笔记式,等等。教育叙事。这是近几年来很风行的一种方式,也是很多教师喜欢的一种写作方式。就是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故事叙述出来,然后加上自己的感悟。案例反思。选择教育教学中对自己或别人有启发的案例,写出自己的思考。这些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反思要深刻,这样才会对他人有启发。”

(2)、  周一|宋奕妈妈讲发音  周二|南方姐姐双语故事

(3)、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办完祭祀的事情之后,准备将一壶酒赏给帮忙的人喝。可是,人很多,到底该给谁喝呢?这时,一个人说:“咱们比赛画蛇,谁第一个画完,就给谁喝。”比赛开始,所有帮忙的人都拿起笔在纸上画蛇。

(4)、明明是件好事,经他画蛇添足地描述后,反而成了件坏事。

(5)、   这就是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现在我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6)、蛇本来没有脚,故事里那个先画完蛇的人,却自作聪明将蛇添了脚,结果画不成蛇,还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一壶酒。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7)、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8)、这时,有一个人提议了,说:“不如我们比赛定输赢吧。想喝酒的人在地上比赛画蛇,谁画得又快又好,这壶酒就归谁独自享用。”大家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于是纷纷附和。

(9)、 所以“画蛇添足”原意是指画蛇时给蛇添上了脚,现在我们用来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10)、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蛇都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看到的蛇都有脚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语就和蛇有关,叫作画蛇添足。

(11)、而其他的人正在抓耳挠腮,不知道从何下手。他心想:他们画得真慢,时间还早,让我来展现下自己的本领吧,如果我再给蛇画几只脚肯定技高一筹。

(12)、多此一举,注音:duō cǐ yī jǔ,解释:举动,行为。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做不必要的、多余的事情。

(13)、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14)、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多此一举,否则会弄巧成拙。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15)、这件事的教训,我永远铭记在心。我告诉自己,以后坚决不做“画蛇添足”的事情。

(16)、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多此一举,免得弄巧成拙,要向故事里第二位画完蛇的人学习,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

(17)、周三|跟浩云哥哥听音乐 周四|宋奕妈妈讲诗词

(18)、出处:宋朝·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19)、小朋友们,你能用自己的话向爸爸妈妈说说,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发吗?好了,我们今天的成语故事就讲到这了。祝小朋友周末愉快,晚安。

(20)、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2、画蛇添足的启示10字

(1)、小虾姐姐:用最温暖的声音,陪伴小朋友最美的童年。

(2)、   我绝不是非要与武先生说得不一样,而是受了启发产生了一些碎思而已。正如武先生所说:“读书笔记是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写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摘要式、评注式、心得式、笔记式,等等。”这篇“永和读报”应该属于“评注式”吧?评得不好,有画蛇添足之嫌疑,因此名之。

(3)、小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来到小虾姐姐的故事乐园。又到了咱们周末要听成语故事的时候了。

(4)、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蛇本来是没有脚的,画了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就不熟蛇了。

(6)、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7)、就这样,陈轸以一则小小的成语故事轻松化解齐国一场兵祸之灾。那么,陈轸何许人也?原来,他是齐国人,与张仪同为秦国谋臣,也是战国一位非常著名的纵横家,平生善以小故事阐述大道理,著名成语‘卞庄刺虎’也是他的杰作,并讲给秦王,因此韩魏相争时,秦王坐山观虎斗,后韩魏打得两败俱伤时,秦王突发大兵终获全胜,由此受到秦王赏识,可惜陈轸后来受到张仪的嫉妒,险些丧命,最终被张仪排挤去了楚国为官。

(8)、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多此一举,否则会弄巧成拙。

(9)、   武先生从四个方面论述教师应该补上写作这一课,受他的启发,我也从这样四个方面添上“蛇足”吧。

(10)、   武先生推崇的“读书笔记”“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都是教师写作的很好的形式,确实不错,如果还能加上“教育调查”“教育设计”我以为更好。只是有一点我没有想通:武先生说“网络时代很多教师热衷于博客写作,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所思所得,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下面一些形式的写作与教师工作的联系更直接一些”。这段话表述是很严密的,但是,读来却又觉得有些不舒服,思来想去,还是因为武先生把网络写作都归结到“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所思所得”,从而说明网络写作与教师的工作联系不太直接,但是,教师的网络写作绝不只是生活琐屑,更多的是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这样看来,说网络写作与教师工作不太直接就有些欠妥了。我以为,武先生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的信息化程度很高,我们之间的联系大多是在网上的,不知这里为何排斥网上的研究与网上的写作?——也许是我的错觉吧。

(11)、就在他得意洋洋的时候,另外一个人也画好了蛇,那个人一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笑道:“哈哈,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第一个画好的人不是你,而是我。”说完,那个人仰起头咕咚咕咚地把酒喝了下去。

(12)、于是,他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起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13)、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相谓:互相商议。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且:将要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子:对人的尊称,您;你。安能:怎能;哪能。为:给;替。遂:于是;就。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画脚。终:最终、最后。引:拿起。成:完成。余:剩余。足:(画)脚。亡:丢失,失去。为:给,替。乃左手持卮:然后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遂饮其酒:他的,指示代词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谓:对......说。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终亡其酒:失去

(14)、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

(15)、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帮忙办事的人很多,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最快,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很好,在地上画起蛇来。

(16)、   听完这个故事后,小朋友们记住“画蛇添足”这个成语了吗?给蛇多加四只脚这种多此一举的事情小朋友们一定不要做哦,我们追求的是实事求是,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17)、本来一场成功的演讲 ,就败在结尾那画蛇添足的笑话

(18)、本人曾经就武宏伟先生的“意义经验积累”写了一篇“永和读报”,在充分赞扬了武先生的积极观点之外,提出了一点点自己的看法,其实也是受了武先生的启发才豁然开朗的想法。武先生将这篇文章收入了自己的专著《教育的是是非非》。于是,我才知道武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博闻强识、博采众长的教育研究者。今天,又在《中国教育报》上看见武先生的文章《教师应补上写作“必修课”,感慨良多,思来想去,还是想“画蛇添足”一回。

(19)、   我不想追究“衡量教师”的两个标准“上课”“写作”是否科学,是否可靠,但是,我很赞成教师应该勤于写作。我很赞成《人民教育》编辑室主任、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的一句话:优秀教师要“三能”,即能做,能说,能写。世界上没有一个不善于写的教育家。因为,写是更加理性的思考,更加条理的架构,更加有效的积累,更高层次的升华。

(20)、   武先生说的很有道理,我觉得说得还可以再直接些:写教育论文就是做教育研究。我不说教学研究,而说教育研究,因为一个教师承担的不只是教学,还有许多。写一篇有质量的教育论文,首先要有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选择题目;然后要看看这个话题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说过什么,我们不能拾人牙慧,重蹈覆辙,需要文献研究;确定选题并做过文献研究之后,还要了解自己的研究对象,需要调查研究;知道了问题及其原因,了解了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就可以思考解决方案,这是思辨研究;方案制定好了,究竟能否解决问题呢,需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这叫实验研究或者叫准实验研究;研究达到预期效果,我们需要整理研究材料,写出研究报告,这是经验总结法。认真写一篇文章就是做一项课题研究,而且,是教师自己的“个人课题”研究。

3、画蛇添足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2)、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

(3)、(活学活用)故事已经很完整了,再加个尾声就有点~了。

(4)、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5)、这时有位谋士看穿昭阳的心思,便催马上前谏言道:“将军的智勇已令魏军丧胆,前方地势复杂,万一魏军败兵埋伏于两侧,我军或将失利,不如趁机令大军折而向东,进攻齐国,也能占领大片领土。”昭阳听了这话,额首称是,于是长鞭一指,楚军又迅速向齐国挺进。

(6)、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7)、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8)、译文:给本来没有脚的蛇画上脚,是一件弄巧成拙的事情。

(9)、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10)、昭阳忙摆手道:“哈哈,这倒是不可能的。”陈轸就等他说出这句话,忙假意‘哎呀’了一声说:“若如此,那我可为将军担忧了。”见昭阳一脸的懵圈,陈轸便向他讲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祭祀祖先,祭祀完后倒一杯酒赏赐众位门客,人多酒少,其中有个门客就对主人说:‘大家伙喝一杯酒实在不过瘾,不如我们玩个画蛇的游戏,谁先画好谁喝这杯酒。’众人赞同,很快其中一个人就画好了,他拿过酒刚要喝,低头一见别人刚画了一半多点,不禁有些洋洋得意,于是一只手端着酒杯,一手又给自己画的蛇添上几只脚,嘴里还嘲讽地说:‘你们怎么画的这么慢啊,有这时间我还能给蛇画上脚呢。’

(11)、多此一举,注音:duōcǐyījǔ,解释:举动,行为。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做不必要的、多余的事情。

(12)、有一个仆人想到了一个办法,对大家说:“我看这样吧,咱们大家来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先喝!”大家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13)、每次考试他总要画蛇添足般多写很多无用的话,让原本简洁明了的作文显得冗杂累赘

(14)、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其中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

(15)、战报很快传到齐国都城临淄,当时齐王正在朝堂与秦国使者陈轸闲话,陡听楚军突然杀入齐国境内,齐王大为震惊,左右臣僚也是吓得手足无措,纷纷交头接耳,不知如何是好。陈轸见状,向上一拱手道:“大王勿忧,请让我代表齐国出使一趟楚营,我自有妙计令来犯楚军很快退兵。”齐王见陈轸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稍稍有些宽心,于是向陈轸道:“若你能为齐国分忧,寡人自有重谢。”于是陈轸带上符节和礼物,快马加鞭来到昭阳驻军大营。

(16)、(妙语点拨)给蛇添脚的人多此一举,节外生枝,反而坏事,失掉了本应该是他的那壶酒。这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它,完成它,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要节外生枝地卖弄小聪明,弄巧成拙而招致失败。再有,画蛇,就要画得像一条蛇,添上脚,就会变成“四不象”。做事情只有实事求是,才会走向真正的成功。

(17)、比赛开始没多久,有个人就把蛇画好了。他觉得自己肯定能赢,所以一把拿起了酒壶,得意地洋洋地看着其他人。

(18)、弄巧成拙,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指心思);拙:笨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19)、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20)、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4、画蛇添足这个故事给我什么启发

(1)、当然,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确实都是教师可以写的内容,感动于困惑、成功与失败、希望与梦想等也都是可写的心得体会,我看,前一部分是备课部分的内容,后一部分是反思部分的内容。这样看,也许还有上课部分可以写,比如课堂实录等,因为课堂实录需要把课真正听懂,还要有选择记忆,加上一定的加工,才能写出优秀的教学实录来;当然,如果还能够在实录之后加上自己的点评,升华为理性思考,一定会有巨大的教育意义。而且,我还觉得,以上写的都是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内容,教师为什么不能写一些非教育教学的内容呢?比如文学作品、思想评论等,也许对于教师的成长大有裨益。

(2)、   武文的第二部分是“从教学实践中寻找写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武先生认为,“很多教师说,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教师拥有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每一个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之列。教学实践为教师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教师若能经常把自己的感动与困惑、成功或失败、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写成文章,其专业成长自不待言,其内心世界也会慢慢变得纯净和澄明,情感变得细腻和丰富。”

(3)、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户富足的人家,主人刚刚祭祀完祖先,就剩下了一壶酒,他打算把酒奖赏给帮忙办事儿的人。可是,酒很少人很多,一人一口肯定喝不痛快,这酒该怎么分呢?

(4)、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5)、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6)、昭阳原以为陈轸只是与他闲聊,等听完这些话后,瞬间便觉后背是一阵发凉,头上也不禁渗出汗来,忙悚然站起身道:“先生说的太好了,一番教诲真是令人受教,实在是至理名言也。”接着再三向他致谢,当晚留陈轸以酒宴款待,第二天又送陈轸许多礼物,然后便带上兵马返回楚国去了。

(7)、   武文的第一部分是“教师为什么要勤于写作”,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武先生认为,“衡量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有两条标准,那就是上好课与写好文章。只会上课,不会写文章,专业发展不会走太远。写作是对上课的总结、反思与提升,它能够不断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上课与读书写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两翼,上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而没有写作,教师就像鸟儿折了一只翅膀,无法飞翔。”

(8)、                               2013年4月10日于去武汉的动车上

(9)、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10)、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11)、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12)、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13)、于是大家纷纷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一个人最先画好,他看到其他人都低着头在画,就说:“你们还没画好呀,好吧,我还能再给蛇加上四只脚来等等你们!”于是,他左手拿起酒壶,右手又在地上画起来。

(14)、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15)、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再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还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

(16)、弄巧成拙,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指心思);拙:笨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17)、双方见过礼后,陈轸首先向昭阳道贺伐魏之功,昭阳听了不禁捋须微笑,接着陈轸问道:“下官见识浅薄,不知楚国将军攻城略地获胜后,能获得怎样的官爵封赏呢?”昭阳回答:“楚国将军如能为国建功立业,可封上执珪爵位,并拜上柱国,这是楚国武官的最高职位了。”陈轸“哦”了一声,又问:“那么还有比上柱国更高的官职爵位吗?”昭阳低头想了一下说:“再要封赏那就只能是令尹了,令尹乃是楚王之下的最高官职,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丞相或相国。”陈轸听了,似乎有些疑惑的问道:“昭阳将军您现在已是上执珪,并拜上柱国,另外这次伐魏又获全胜,那么按道理也就该封为令尹了,可据我所知楚国现在已经有个令尹,难道楚王因为将军之功,竟要封两个令尹不成?”

(18)、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多此一举,自作聪明,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19)、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20)、我在生活中也犯过类似于“画蛇添足”的错误。有一次,我在学校做数学测验题,其中一道题我很快就做完了,并且我认定结果是对的,可是我总觉得步骤不够多,添加了几个步骤。成绩出来后,我发现这道题后添加的步骤被扣了分,影响这次测验的最终成绩。现在回想起来,我和画蛇添足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5、画蛇添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2)、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3)、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么?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他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4)、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5)、所以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6)、有一家人,在祭祀过祖先之后,就赏赐给仆人们了一壶酒。仆人们看酒壶里的酒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每个人都尝一口,大家都不够喝,这样的话还不如让一个人喝,让他喝个痛快。可是这壶酒应该让谁喝呢?

(7)、这个成语意味深长,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小虾姐姐就觉得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头脑清醒,不能因为暂时的领先而洋洋得意,翘起骄傲的尾巴。

(8)、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多此一举,否则会弄巧成拙。

(9)、译文:给本来没有脚的蛇画上脚,是一件弄巧成拙的事情。

(10)、很多读者与鱼公子一样,打小就知道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但读者知道这是谁最先讲的吗?又是讲给谁的?这个成语的背后又有怎样一段惊险的劝敌退兵,消弭战乱的故事呢?莫急,且听鱼公子慢慢道来!

(11)、有一个人先画完,拿起酒壶刚要喝,发现其他人都没有画完,顿时产生一个念头:蛇没有脚,怎么走路呢?于是,他一只手拿着酒壶,另一只手拿着笔,打算给蛇添上一双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画完了一条蛇,一把夺过他手中的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画上脚呢?”说完,这个人就把酒给喝了。

(1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13)、然而没等他画完,另外一个画完蛇的人一把抢过他的酒杯,说:‘蛇本来没脚,你添上足那就不是蛇了。’说完,仰头将酒喝了一干二净。画蛇添足者,终失其酒!这个故事眼下就好比您啊,将军刚刚击败了魏军,杀掉魏将,又占领魏国八座城池,历来楚将功大莫过于此,而您眼下却率兵掉头攻打齐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将军刚才也说过,你的官职与爵位不能再升了,而连日征战的楚军将士也是十分疲乏劳累,何况齐国本是个大国,以逸待劳,又在自家领土守卫,不知将军您有几成胜算,万一楚军攻城不力,或有个闪失,诚恐将军不仅前功尽弃,就算现有的官职也怕难以守住吧?这多像那位画蛇添足者,一时头脑发热,终究后悔莫及,还望将军三思!”

(14)、再看那个最先画完蛇的人,仗着自己有点本事,就自以为是,如果不是他骄傲自负的心态,也不会想到再去给蛇画上脚。

(15)、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6)、公元前323年,正是战国诸侯弱肉强食,杀伐混乱的开端时期。话说楚怀王继位后,为向天下示威,令上柱国大将军昭阳带兵进攻魏国。当时楚国兵锋强悍,大将神勇,因此一路势如破竹,连克不少关隘,魏军急调主力前往迎战,双方大战于襄陵,即今河南睢县,结果魏军又是惨败,损兵折将向都城败逃,楚军自后一路狂追,连下八座城池,渐渐进入魏国山部地区,眼见前方道路狭窄,沟深林密,昭阳摆手放慢了大军追击的脚步,开始犹豫起来。

(17)、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经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极了。

(18)、武文的第三部分是“教研课题是写作的最佳切入点”,解决“从哪里开始”的问题。武先生认为,“有人喜欢写诗,有人喜欢写小说,教师应学会写什么?我个人首推研究性教育论文,然后是读书笔记、教育叙事、案例反思等。教师要善于把在教育教学和看书学习的过程中甚至是闲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储存在电脑里,形成一个个小型的科研课题去探索研究。教学引领教研,教研促进教学,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教研是为教学充电,补充给养;教学是为教研提供源泉。如果只教不研,就容易原地打转,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教书匠”即由此产生。”

(19)、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20)、楚国有个管祭祀的官员,赐给门客们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将要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

(1)、出处:宋朝·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2)、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求解驿站)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4)、他还没把四只脚画齐,就有其他人画好了,还把他手里的酒拿走喝了起来,几口就把酒喝完了,并且对他说:“蛇本来就是没有脚的,你干嘛还要给他添四只脚呢?”

(5)、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