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摘抄及赏析
1、巴金家经典段落摘抄
(1)、在觉慧身上还存在着他所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 觉慧的思想和行为,很多是从资产阶级思潮中来汲取力量的,个人反抗、人权平等、人道主义是他的基本思想,但同时他身上又难免有五四青年的历史局限和弱点。
(2)、它们的美丽的羽毛带走了众人的眼光。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祖国建成人间乐园,但是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一九八○年与杨振宁谈话●那些时候,那些年我就是在谎言中过日子……我回头看背后的路,还能够分辨这些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
(3)、他又埋头写起作业来,屋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4)、《春》是《家》的延续,故事也随之继续发展。
(5)、作品《秋》的从封建家族后继人的堕落上以及从封建观念受毒最深的懦弱者的反抗上,描写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后衰败。主要情节是:经过一系列事变之后,克明和觉新虽然还想维持高家的门面,但它已经到了千疮百孔、无法挽救的地步。克明的儿子不争气,克安、克定公开纳妾宿娼,克定的女儿淑贞不堪父母逼迫而自杀。克明死后,克安、克定闹着分家,最后将高公馆卖掉,各家搬出另觅住处,高家彻底崩溃。《秋》是解剖封建社会教育弊病的一本书。巴金在揭示这种愚昧、专制的封建家庭教育戕害灵魂的同时,又深入地提示了这种反动教育在怎样地一步步地伤害那个时代的少年的生命,梅的夭折就是对万恶的封建制度杀害下一代的血泪控诉。
(6)、觉慧是一个向往自由,接受新思潮的叛逆者。这样的他不得不说是早就鸣凤悲剧的另一根导火线。觉慧起初对鸣凤够不上爱,最多不过是好玩罢了。他不要待在这个无可挽救的封建大家庭,他参加社会各种新潮运动,这样也就难免忘记了那个和他处于热恋的小丫鬟鸣凤。
(7)、无论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了两种不同的人而 存在。
(8)、他站住,好像要跟她说话,但是后面一群人猛然拥挤过来,把他挤得不见了。她注意地用眼光去找寻他,然而在她面前白纱窗帷静静地遮住了房里的一切。
(9)、小说突出了觉慧热情、叛逆和追求的精神,这是典型的五四时期受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也是这一形象给人以巨大鼓舞的主要原因。
(10)、她试了两次,都没有用、便绝望地退了几步。一个不留心,她把手触到了窗板,发出一个低微的响声,接着房里起了一声咳嗽,正是那个人的声音。
(11)、分离,永久的分离,这种情形比死别还要难堪。她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值不得留恋的了。
(12)、檐下挂了一块匾额,上面三个黑色的隶书大字:‘晚香楼’。”※他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
(13)、---巴金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巴金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14)、为什么人们单单要蹂躏她,伤害地,不给她一瞥温和的眼光,不给她一颗同情的心,甚至没有人来为她发出一声怜悯的叹息。充分写出了时许对这个花季少女的残害。
(15)、“感激、希望与爱”,父母对子女的爱由觉新身上可见一斑。这样的爱不带任何雕饰,清水出芙蓉般地纯粹洁净,而又如同一道符咒世代相传。当每一个初为人父母的人俯首亲吻孩子时,谁能想到,从前的自己,也曾在睡梦中享受过这爱的盛宴?
(16)、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
(17)、※“她真好,像她这样的好人在‘底下人’中间实在少见。”…………“这真是你的大发现了,原来‘底下人’跟主人一样也有感情,有良心。”
(18)、许多次的除夕的景象,次第在他的心里出现。在那些时候,他快活地欢笑,他忘掉一切地欢笑,他和兄弟姊妹们一块儿打牌,掷骰或者作别种游戏。
(19)、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我是青年,我不是畸形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20)、我踏在脚下的,是那么多的谎言,用鲜花装饰的谎言—《随想录.真话集》●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露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难。我边写,边想,边探索,愈写下去,愈认真,也愈感痛苦—《随想录》●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底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底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底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底受苦而哭—《复仇》●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随想录.一篇序文》●是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总得留下一点东西。
2、巴金家 摘抄
(1)、觉慧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是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是高公馆内部汹涌激流的原动力,在《春》、《秋》中仍然不断地给这个家庭以巨大的影响。
(2)、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亲情可可贵,家之所以让人感到温暖,就是因为亲人的存在,才可以给家带来温馨的感觉,让我们的心感到踏实。
(3)、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d为人民工作一天。---巴金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4)、他憎恨一切违背人道、戕害人性的道德、礼教和习俗,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不去做高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像大哥觉新那样忍受下去,而自己把幸福拿过来。
(5)、赏析:“感激、希望与爱”,父母对子女的爱由觉新身上可见一斑。这样的爱不带任何雕饰,清水出芙蓉般地纯粹洁净,而又如同一道符咒世代相传。
(6)、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7)、过后他又想,大概正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他这样想着,对于刚刚掘开过去的坟墓而又马上忘记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暂时的了解了。
(8)、他并不知道从前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也曾经从父母那里受到这样的爱,他也曾经从父母那里听到这样的充满了感激、希望与爱的语言。
(9)、小说突出了觉慧热情、叛逆和追求的精神,这是典型的五四时期受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也是这一形象给人以巨大鼓舞的主要原因。
(10)、天井中间有一座茅草搭的凉亭。亭前有几株桂树和茶花。
(11)、这一切似乎都跟他隔得远远的。他被冷气包围着,被一种莫名的忧郁压迫着。
(12)、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
(13)、风止了,空气还是跟先前一样地冷。夜来了,它却没有带来黑暗。上面是灰色的天空,下面是堆着雪的石板地。一个大天井里铺满了雪。中间是一段垫高的方形石板的过道,过道两旁各放了几盆梅花,枝上积了雪。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欢乐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悲泣的时候了。
(14)、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那个以死来对封建制度提出抗议的刚烈女孩鸣凤。
(15)、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那个隐秘的角落。他们悔恨,悲泣,为了这一天的浪费,为了这一天的损失,为了这一天的痛苦生活。
(16)、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漏到他身上变成了淡淡的圆圆的。
(17)、第六句:她觉得自己没有力量支持了。空气里还弥漫着她哀叫的余音,一个少女的心,就这样在人们世俗的眼光里彻底破碎。他的心里充满了绝望。明天,在他眼里,就是一把刀,剜在他的心上。在书里,老舍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同情,表达了他对明天的新社会的希望。
(18)、第六句:她觉得自己没有力量支持了。空气里还弥漫着她哀叫的余音,一个少女的心,就这样在人们世俗的眼光里彻底破碎。他的心里充满了绝望。明天,在他眼里,就是一把刀,剜在他的心上。在书里,老舍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同情,表达了他对明天的新社会的希望。
(19)、老黄妈用不十分清楚的声音问:“鸣凤,你在哭什么?”她不回答,只顾哭着。老黄妈劝了她两句,翻一个身又睡熟了,剩下鸣凤一个人伤心地哭着,一直哭到她进入梦中的时候。
(20)、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d为人民工作一天。
3、巴金家精彩片段摘抄
(1)、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我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
(2)、一片鞭炮的响声把石板地也震动了,四面八方都是这同样的声音,人分辨不出它们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声音是那么急,那么响亮,就像万马奔腾,怒潮狂涌一样。
(3)、自然,人们中间也有少数得意地睡熟了。剩下那些不行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温暖的被窝里悲泣自己的命运。
(4)、因为他和他的哥哥同住在这间屋里。然而她还怀着最后的希望,又一次走到窗前轻轻敲了三下,又低声叫了一次:“三少爷”,便退后两步,静静地站着。
(5)、“感激、希望与爱”,父母对子女的爱由觉新身上可见一斑。这样的爱不带任何雕饰,清水出芙蓉般地纯粹洁净,而又如同一道符咒世代相传。当每一个初为人父母的人俯首亲吻孩子时,谁能想到,从前的自己,也曾在睡梦中享受过这爱的盛宴?
(6)、明天,所有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面前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
(7)、许多次的除夕的景象,次第在他的心里出现。在那些时候,他快活地欢笑,他忘掉一切地欢笑,他和兄弟姊妹们一块儿打牌,掷骰或者作别种游戏。
(8)、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9)、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10)、对于这个奇怪的环境,他愈加不了解了。这个谜的确是他的年轻的心所不能解开的。
(11)、一片鞭炮的响声把石板地也震动了,四面八方都是这同样的声音,人分辨不出它们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声音是那么急,那么响亮,就像万马奔腾,怒潮狂涌一样。
(12)、他对鸣凤的爱情远不及鸣凤对他的爱那么坚定和忠贞,在这个问题上,他一直是犹豫不决的,直到最后在关键时刻忘记了自己先前的承诺,在痛苦之余放弃了鸣凤,支持这种行为的理由,也就是他所找到的借口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是爱情与事业不能两全,实际上,却是他个人的得失观在起作用,是在困难面前放弃了鸣凤,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觉慧思想和行为的矛盾性和软弱性。
(13)、※“要这样才好。虽然是枯枝,在寒风里一点儿也不打颤。
(14)、天井里堆了一些怪石,高的,低的,做成各种形状,有的像咆哮的狮子,有的像长颈的白鹤。他们绕着怪石向前走去,上了台阶,前面却是一带竹篱,中间留了一道小门,刚够一个人出入。
(15)、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到了仇恨和斗争,而且他自己也成了别
(16)、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巴金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
(17)、接着她又听见他放下笔,用惊讶的声音自言自语:“怎么就两点钟了?……明早晨八点钟还有课。……”于是落笔的声音又起了。
(18)、便如小说中的高老太爷,他对儿孙们的禁锢专横是爱么?还是心底的自私?。
(19)、每天晚上,总是妻带着孩子先睡,他睡得比较迟。他临睡时总是要去望那个躺在妻的身边,或者睡在妻的手腕里的孩子的天真的睡脸。这面容使他忘记了自己的一切,他只感到无限的爱,他忍不住俯下头去亲吻那张美丽的小脸,口里喃喃地说了几句含糊的话。这些话并没有什么意义,它们是自然地从他的口中吐出来的,那么自然,就像喷泉从水管中喷出来一样。它们只是感激、希望与爱的表示。
(20)、---巴金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巴金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4、巴金家摘抄1000字
(1)、泣,为了这一天的浪费,为了这一天的损失,为了这一天的痛苦生活。
(2)、在生活里她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了。
(3)、一道木桥把他们引到对岸。他们过了桥又走入了一个天井。
(4)、她想起他对她的态度,又想起她对他说过的话:“我向你赌咒,我决不去跟别人……”她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绞着,刺着,痛得厉害,她的眼睛又被泪珠打湿了。房里的灯光爱怜地抚着她的眼睛。
(5)、尽管觉慧的爱情观念已经摆脱了封建阶级的情趣,开始把鸣凤的价值即人的价值放到了中心位置,但他实际上却不可能逾越那一道阶级的鸿沟。
(6)、无情的黑暗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过了一些时候,她才提起脚,慢慢地走回自己的房间去。
(7)、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
(8)、放学了,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挂在我的眼前。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9)、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勉强打起精神,翻开书,开始就觉得一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动起来,像要飞;后来觉得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一窝蚂蚁在纸上乱爬。
(10)、《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
(11)、没有一个人同情他,关心他。在这个奇怪的环境里他好像是完全孤立的。
(12)、但是接着另一个雪亮的鹅蛋一般的东西,又冲上了天空,在天空中起了一个大的爆裂声,马上炸开来,成了无数朵银花向四面飞散。于是一股蓝色的光,又笔直地飞起来,一到半空中就变了颜色,落下红色的雨点,接着又落下绿色的雨点。
(13)、※这一天,天刚黑,爆竹声便接连地响起来,甚至在许多地方同时燃放。这条清静的街道现在非常热闹了。
(14)、她看不见别的什么。她走近窗户想伸起头去望里面,但是窗台转高,她的头达不到。
(15)、欢乐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悲泣的时候了。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
(16)、当她向太太说“宁死也不要到冯家去”的时候,她并非拿这句话来威胁太太,她确实想到了那个“死”字。大小姐教过她,这个“死”字便是薄命女子的唯一的出路,她很相信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