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什么书
1、菜根谭是什么书籍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逆耳之言虽然不中听,拂心之事虽然不顺意,但这是增进自身品德修养的磨刀石。如果听到的都是悦耳之言,遇到的都是顺心之事,没有挫折,一帆风顺,那么人就会葬送在鸩酒毒药中。
(2)、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澜恬静的目光。
(3)、精彩人生总是在品尝百味与不断自我精进中逐渐呈现的。
(4)、《菜根谭》将重构社会文化心态的起点放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修养之上。他要求人们“昨日之非不可留”,一旦坚持这些错误,不加以彻底改正,那么,终有一日,死灰复燃,阻碍自己对事理、天理的追求,因此,在闲暇无事之时,就要认真反省自己是否有不纯杂念存在。士人一旦具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智慧妙用,若有人能“一念常醒,才避去神弓鬼矢”,免受伤害;若能“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获得真正的自在。因为“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那种时而狂热,时而沮丧的世俗之情自会清除。
(5)、从这个角度上看,整个宇宙是由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6)、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可以说是儒家的基础理论。作者早年热中尘世,有切身体会,对此有深刻论述。
(7)、《菜根谭》一部传世名作,被誉为“史上最治愈的书”,曾经为无数迷茫中的人拨开云雾,堪称一奇书。《菜根谭》的作者是明代思想家洪应明,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8)、如论及治国:“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平情,惟俭则足用。”又:“士君子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9)、空闲时要有点紧迫感,做些查漏补缺工作。忙碌时也得放松些,不能疲惫应付工作。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生活或工作,都应张弛有度,合理分配时间。一张一弛,有机结合,事半功倍。
(10)、《菜根谭》是明朝的儒家学者洪应明编著的一本关于为人处事道理的书。从它身上能看到《论语》的影子,作者将短暂的灵感或宏大的道理编织成短小精悍的箴言,虽然不如《论语》蕴含的儒家思想那样宏广深刻,为生民立命,但它着眼于一个人处在社会中的个人角色和地位,从个人的角度探讨如何言行合一地践行儒家风范,成为道德高尚、人情练达、有风有骨的真君子。
(11)、作为《菜根谭》的另一突出特点,全书充满了隽永的哲理。这是由于作者洞察了社会现实而又加以深入剖析归纳所形成的深邃见地。正因为它高度概括地反映了社会诸多领域各类世态,读之常感到意中皆有、口中常无。一经其道破,即有一语中的之感。也可能这正是它历久不衰、受人重视的原因之一。
(12)、《菜根谭》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部分,几乎涵盖了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于我们的生活而言,任何部分都有可雕琢、可深思的地方。其中“修身”被洪应明列在第一部分,也应当是人生修炼最重要的部分,是成为君子的风骨之基,道德之本,正如儒家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的人生最应当被投入精力的方面就是对自身的修炼。但修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做出道德选择,从一个个的道德选择中能够塑造我们的人格,彰显我们的品德,很多时候一念之差可以决定我们成为了一个君子还是成为了一个小人,正如本书中所说:“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可见,修身中的品格修炼如垒石头,如叠木塔,如行走悬崖之钢丝,每一步都应当慎之又慎,否则一念成魔,过往的秉节如云烟散矣。故君子难长久而小人易堕沉。
(13)、沽名钓誉之人,费尽心思,最终落得个臭名远扬。投机取巧之辈,刻意营私,反而落得个弄巧成拙。
(14)、置身事外而议事,要洞悉所议之事的利益关系;置身事内而做事,要忘却所做之事的厉害得失。
(15)、人在低处,才知道看高处的危险。人在黑暗呆过,才发觉光线耀眼。守着平淡日子,才知道奔波劳碌的辛苦。习惯了沉默,就会觉得话多的呱噪。
(16)、如论及修身:“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之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又:“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17)、如论及刚与柔的关系:“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
(18)、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其代表作除著名的《菜根谭》外,还编著《仙佛奇踪》4卷。
(19)、《菜根谭》是一部囊括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格言集,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从本书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上进的思想中,也能看到作者当时激烈的内心冲突。
(20)、在欣赏书法的同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菜根谭》里面的好些句子,像不像是对联呢?
2、菜根谭大全集书籍
(1)、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气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2)、十句话里说对九句,也不一定有人称赞你,但是如果你说错了一句,就会被别人指责。十次谋划有九次成功也不一定能得到奖励,但是一旦有一次失败,埋怨责备就会接踵而来。
(3)、心里特别乱的时候,哪怕身边十分安静,内心也是十分混乱的。心里特别平静的时候,哪怕外面十分混乱,内心也是十分平和的。
(4)、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词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粹,耐人寻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者在阅读此书的同时,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处世智慧,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不少传统文化精粹。
(5)、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疑问而阻碍自己的见解,不要因为固执己见而不听他人意见,不要因为小恩小惠而有损大局,不要借助舆论影响而谋求自己私欲。
(6)、正是在看到这句话以后,才坚定了我做个君子的人生志向。无论如何,无论别人怎样,无论要遭遇多少艰难曲折,都要做个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但是呢,也有学会保护自己,心底可以无私,但是做人还是要低调,才华不能外露,以免被人嫉妒和障碍。
(7)、道家文化的代表作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的核心是"道″。按"道″办事就是"德"。
(8)、本书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熔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9)、《菜根谭》让人么你知道,在闲暇无事之时,就要认真反省自己是否有不纯杂念存在。
(10)、借用一条现代交通的安全守则: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又何尝不是大家生活中的安乐法呢!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足够容得下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江山如画,风光旖旎;可是我们耳闻目睹着一些生活和世界的角落,令人痛心的事情正在发生。
(11)、《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12)、黄岛区灵山湾路(原胶南市人民路)198号三楼新华书店
(13)、黄岛区双珠东路(原胶南市珠海东路)116号麟瑞广场西侧新华书店
(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构成的。其中道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15)、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祸从口出或者出口伤人。只有心态平复下来,内心安静下来,才能把纷乱复杂的局面处理好。
(16)、《菜根谭》作为一部清言集,其内容并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贯穿于书中的作者的思想也并非某种纯粹的、前后一致的思想,而是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与碰撞。书中的每一条目都非常短小精悍,然而就在这惜墨如金的笔触中却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其中谚语、鄙语、典故、传说、名言警句无不由作者信手拈来。读者在阅读此书的同时,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处世智慧,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不少传统文化精粹。
(17)、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18)、洪应明,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很可能是金坛县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这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d祸横流,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来,有识之士的思想异常沉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会有人形诸笔墨,表达时代的心声。
(19)、如论及誉与毁的关系:“不虞之誉不必喜,求全之毁何须辞?自反有愧,则无怨于他人;自反无愆,更何嫌乎众口?”
(20)、大千世界各类事物不减恒河沙数,无慧眼洞察,难知其底蕴。书中对此论述,最见功力。
3、菜根谭这本书是什么意思啊
(1)、如论及制欲自奋:“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又:“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
(2)、觉得菜根谭之精神在当代生活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3)、书中作者贯穿着这样的中心思想: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当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修养成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韧、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
(4)、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5)、无论日常饮食,还是为人处事,无需刻意追求,平平淡淡才是真。
(6)、以出世学说为基础的佛教,与修齐治平一套当然没有很多的相通之处,仅举此荦荦大者以示此书确为儒、佛、道三教结合精英之例证。
(7)、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
(8)、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9)、《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
(10)、阳台资讯| 王屋山《道德经》原石艺术经卷洒净祈福仪式圆满成功
(11)、谢谢关注(大美两行字),《联·墨》为联墨作品展示区。本栏目长期约稿,欢迎将生活照一张、百字内简介及您的联墨作品投递至algz2011@1com。
(12)、古人说,“宁静致远”,遇到事情,不要急躁,别急着下结论,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13)、如论及齐家:“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而正警之。如春风解冻,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14)、读书不在厚薄,一句箴言能道数年人生寒暖,千张废文不过如食鸡肋。《菜根谭》就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薄到你可以在一个上午读完,但是其言语的优美练达,其人生道理的厚重朴实,却足够我们用一生去践行和体会。
(15)、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四川新都(今新都县)人,早年醉心功名,奈何仕途不顺,遂归隐山林,修道求仙。
(16)、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17)、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18)、《周易》里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吉德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话说得多。祸从口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否则祸患就会降临。
(19)、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20)、《菜根谭》以佛教的丰富智慧,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洞察与剖析,对人们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认识人与事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但它毕竟宣扬了不少宗教教义。宗教自身的局限,比如不能对现实从总的方面做出正确反映等,必然带给本书以同样的局限。这是我们在大力肯定此书的许多长处的同时,不能不着重指出的。故而如何披沙拣金,善于吸取,则就不能不成为本书读者阅读此书时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了。
4、菜根谭是什么书?
(1)、什么是"道″啊?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是指阴阳。阴阳就是"道″。
(2)、我的问道之路——“第一洞天”王屋山阳台宫刘法瑒道长访谈录(视频)
(3)、生当斯世,作者生动的比喻“世事如棋局”,生活于社会如“车争险道,马骋先鞭”,如何才使车不致倾覆,全在驾驭工夫。必须自警自力,谨言慎行。为了防奸远祸,有时还得忍辱负重。
(4)、在此还必须提及的是,为了说理论事的需要,《菜根谭》全书运用了许多比喻。通过故事作喻来阐释深刻的寓意,本是佛经表现手法上的一个特点。因《菜根谭》的写作取语录体,虽深刻、质朴、活泼、自由,但不便引述完整故事,故述说事理常以简明设喻论及,而取得了抽象说理所无法比拟的良好效果。
(5)、走在狭窄的路上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佳肴,不能一个人独享,要让三分给别人吃。即使是在前几天的清明节,扫墓祭奠后,也要拿出一些祭品给周围的游魂野鬼,这看似迷信,却说明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一种道德境界。
(6)、阳台资讯|“王屋雅韵”道教文化音乐会精彩瞬间
(7)、“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是生活中流传颇广的一句俗话。经作者如此剖析,就使我们对此俗语有了全新的感受,能更好、更准确地运用它。使用环境的针对性,可以防止使用时产生片面性。
(8)、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
(9)、《菜根谭》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书中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10)、如鞭挞世态炎凉:“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犹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11)、阳台资讯|阳台宫刘法熠道长参加济源市统一战线学习贯彻落实d的十九大精神汇报演讲
(12)、宇宙的本质是物质。依据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物质是可以一分为二的。物质可以分为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
(13)、如果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以追求财富时的那种迫切心态去追求学问,以追求功名利禄时的那种强烈愿望去追求道德,以热爱妻子儿女时那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去热爱父母,以保命爵位官职时的那种绞尽心计去保家卫国,就是达到了超凡入圣的道德境界。“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弛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相反,“一念之差,足丧夹生之善。”
(14)、如论及恩与威的关系:“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15)、《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熔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词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粹,耐人寻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者在阅读此书的同时,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处世智慧,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不少传统文化精粹。本书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熔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词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粹,耐人寻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该书问世400多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并远播海外。
(16)、用宽容平和心态看待世界,世界何其美好。用挑剔刻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到处险恶。
(17)、廉洁的人是不会自己宣扬,贪图廉名的才会到处宣扬;聪明的人是不会玩弄心术,心机深重的人才会卖弄心术。
(18)、王同策(1936—),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吉林大学教授,曾任吉林大学图书馆馆长、古籍研究所历史文献整理研究室主任,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代表作有《菜根谭注释》《同策丛稿》等。
(19)、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终于在“鸡肋事件”中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20)、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坐下来,反思自己内心,才知道自己的一些私心,妄想,而把自己最原始善的真情流露出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从这个“反思”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趣味。人应自我救赎,才能自我超越。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智慧来源于承认无知,自省来源于直面自己。只有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在错误中成长。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自省像是开启了上帝视角在观察自己,让我们加深对当前状态以及过去状态的感知,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情,如果不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就可以马上修改。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思维不够敏捷,或者情绪干扰没有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想不到足够多的选择,或者甚至想不到还有其他选择。但是在事后通过自省,下次做类似的事情的时候就会看到有很多选择,而不是再次被情绪控制,做出下意识的选择。
5、菜根谭啥意思
(1)、 本书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熔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词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粹,耐人寻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该书问世400多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并远播海外。
(2)、《菜根谭》作者承袭佛教本身蕴藏的智慧,兼采儒道二家精粹,对客观世界、社会人生、人际关系作了深入的观察与揭示,由于作者“幼慕纷华,晚栖禅林”的现实遭际感受,就使得其认识更为深邃、更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3)、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生活比较困难,当时一般人买菜都会去掉菜根,菜根苦涩又压称,他将别人丢掉的菜根腌制的咸菜,色泽黑亮,咸香爽脆。
(4)、君子之心事,天清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不知。
(5)、阳台资讯|探寻古老文化,孝亲健康之旅——带着父母去旅行
(6)、《菜根谭》作为一部清言集,其内容并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贯穿于书中的作者的思想也并非某种纯粹的、前后一致的思想,而是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与碰撞。书中的每一条目都非常短小精悍,然而就在这惜墨如金的笔触中却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其中谚语、鄙语、典故、传说、名言警句无不由作者信手拈来。读者在阅读此书的同时,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处世智慧,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不少传统文化精粹。
(7)、美味佳肴、酸甜辣咸都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就在平淡的菜肴中。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不是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人是平凡而普通的人。
(8)、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
(9)、人在职场,要有主见,但不能自以为是。不要收受礼物影响公务公正,以权谋私。不要裹挟媒介力量,达到个人不良意图。
(10)、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11)、如论及好名与好利的关系:“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飧,位分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12)、人的嘴巴是心灵的大门,人要表达的意见、秘密、想法都是在嘴里说出去的,如果这道大门防守不严,那么内心的秘密就被悉数曝光,这样会惹大麻烦的。
(13)、所以,对于一件事,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千万不要乱说。一旦被揪住错误,功劳就会被掩盖过去,失误会被无限放大,很容易遭到冷遇。
(14)、阳台资讯|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6“王屋雅韵——瓷以载道,艺以弘文”中华陶瓷大师联盟走进阳台宫道教艺术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15)、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
(16)、评议部分谈论的是关于世人的评价,这里面有很多广为流传的箴言小句,譬如“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富贵是无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处得他好,他益你反深。故贪商羽而恋金谷者,竟被一时之显戮;乐箪瓢而甘敝缊者,终享千载之令名。”君子应当爱惜羽毛,名誉是君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一个懂得维护名誉的人才是知廉耻、有道德感的人。当然,这里的名誉不可凭沽名钓誉获得,世人都有眼睛和心灵,雁过留痕后,自有世人的评判。这一部分讲了许多如何看待名誉与富贵的道理,篇章虽短,足用一生去品,道理虽浅,足够获益一生。
(17)、“立志修道”的人和“修道”的人,是完全两个概念
(18)、《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连「存目」都未收入,但是近来,一股《菜根谭》热风行于海内外,人们将其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书一起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19)、全书蕴含着“方以智,圆而神”的处世哲学:“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只有这样才能在“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在“花浓柳艳处”“著得眼高”,在“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正是因为《菜根谭》中的这种智慧,使其有别于那些消极避世、空疏玄谈的劝诫箴言书;也正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嚼出一番滋味来,所以此书能够流传海内外,长盛不衰。
(20)、一个人,做官不要太高,高位有风险;做事不要完美,完美就会衰败;品德修养不要标榜过高,高了就会非议,招致流言蜚语。做人做事,不可风头过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1)、感言:这句话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在学校的时候,无论是课本上讲的,还是老师教的,都是让我们做一个诚实守信、善良正直的人。可是当步入社会以后,处处碰壁,发现社会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人心难测,江湖险恶,有时候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于是乎,从小建立起来的人生价值观,开始动摇了,到底是要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还是要做一个虚伪狡猾的人呢?
(2)、交朋友要带几分侠肝义胆,方能以心交心。为人要保持纯朴善良,这是做人本分。
(3)、《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采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篇篇内容短小精悍,句句简明扼要。虽然《菜根谭》是一本古书,但是书中的内容对应到今天依旧具有普适性。这本书就像是是一位懂得处世的艺术家,有“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的世间人情冷暖,有“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的风流,有”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的豪迈,也有“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的诗情画意。
(4)、用一句话耒表述,《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
(5)、在如何处理人我关系上也有精到之论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又:“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6)、如论及律己从严:“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又:“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
(7)、耳中常听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有不如意的事,是心性的磨刀石。逆境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能让人清醒、谨慎,而顺境却让人膨胀、放纵和丧失斗志。逆境会让我们产生烦恼和痛苦,而烦恼和痛苦往往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因此才有“烦恼生菩提”的说法。但是逆境必须恰到好处,一旦超过了我们自身的承受能力,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我们的人生永远沉沦在黑暗之中。现实生活往往是多变的,无常的,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人生,命运的起伏变化就如K线图一般,有高潮也有低谷。为了抵抗不可预知的无常,我们需要从逆境中寻求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
(8)、菜根本是弃物,而菜根之香,只有心性澹泊清静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真味。也只有如洪应明这样淡泊之人,才能将菜根这丢弃之物,制作的如此美味。
(9)、人生之福莫过于少管闲事,人生之祸莫过于多怀心事。无事一身轻才是福气,心思淡泊才不会引来祸患。
(10)、人的气度要高远旷达,不能狂妄自大;人的心思要细致缜密,不可琐碎杂乱;人的趣味要高雅清淡,不可单调枯燥;人的操守要高正严明,不可激进偏执。
(11)、如论及畏大人与畏小民的关系:“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12)、《国学经典:菜根谭全集》中国古代哲学畅销书,青少年为人处世智慧书,自我修养励志书。
(13)、自从这部经典问世,就经久不衰,被广为传颂,一直到今天,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这部书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其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读它,都能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智慧。
(14)、总括言之者如:“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
(15)、对人生社会既有深刻认识,在处世、从事中该如何持身、待人,书中有意味深长的概括。由于所述大多从作者切身体验中来,读来平实亲切,符若合契,极易引起共鸣。
(16)、这本以阐述人生处世哲学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全书采用语录体,秉承道家文化,以“道”与“德”为底本,揉合了道家无为思想、儒家中庸之道和释家出世理念,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对于生活中的清静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
(17)、如论及忠诚处事:“簪缨之士,常不及孤寒之子可以抗节致忠;庙堂之士,常不及山野之夫可以料事烛理。”又:“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纵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隐,虽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18)、而农民在售卖蔬菜时,由于菜根苦涩又压秤,买的人常常会去掉菜根,这样一来,农民的收入就变得更少。
(19)、海明威说,冰山在海上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你对事物的认知,会被你生活的环境、你的学识、眼界等因素局限,这些因素会让你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夏虫不可语以冰者,笃于时也,正是因为存在认知盲区,我们才无法真正的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只有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才一直有动力去不断的去学习,去不断的探索更多的领域,去打破更多的认知盲区。人们对于缺乏认知的事物是很难理解其本质的,只做理论知识或者表象的理解是滑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本质上是对事物全面多维的认识,是反复的实践与试错,是认识的积累与总结,是对底层逻辑原理的理解,是对事物的解构然后再重新构建成自我认知,是对所需要认识的事物完成了这个过程才有的能力,这是知行合一的结果。认知不会仅仅由理论或者认知变成认知,如果缺乏实践缺乏自身的思考与理解,那只是对他人理论认知重复的复读机。
(20)、人生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当我们遭遇生命中挫折的时候,往往会紧张烦躁,情绪失控,口不择言。
(1)、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一个人如果事情做得好,超过大家的平均水平很多,就容易招人嫉恨,一旦失利一次,很容易就会被落井下石。
(2)、洪应明,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很可能是金坛县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
(3)、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4)、如论及只有全面观察事物才便于正确处理事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5)、书中以亦骈亦散的文字手法,格言警句的表现方式,阐述了洪应明对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的深刻理解与认识,书中既主张积极入世、心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林泉的隐逸旨趣,同时也提倡参悟禅机、空灵清净的超脱境界。
(6)、路面小了,留一步给人走。有好吃的,分一些给人尝。做人,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这也是给自己留有退路。
(7)、在国学普及读物中,《菜根谭》可谓鼎鼎大名。
(8)、一日,好友于孔兼到访,洪应明以菜根咸菜和米粥相待,于孔兼品尝后,拍桌叫好。于孔兼问其中的道理。
(9)、如能做到不去苛责别人小小的过错,不去宣发别人的阴私,不去记恨别人曾经的恶行,可以远祸害,少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