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句(文案精选91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30 10:53:49 浏览59

孟子的名句

1、孟子的名句有哪些

(1)、解释:广博地学习,详细地阐述,是要由此返回到能说出其要点的境地。

(2)、(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3)、(译文)(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4)、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遵纪守法。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6)、(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7)、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8)、(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9)、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10)、(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1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感悟)能抵住诱惑,捱得住贫穷,不畏惧强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人格的标准。

(16)、(赏析)孟子的这句话是其民本主义的集中体现。民众是天下国家的根本,民众决定国家的安危之乱,天子、国君和大夫要按照民众的意愿本事。这句话承认了人民大众在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17)、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

(18)、穷困时,独自修善自己的品性。富贵时, 就要为天下人造福。

(19)、(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0)、解释: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食,马厩里有膘肥的马匹,(可是)百姓却面有饥色,城外甚至还有饿死的尸骨,这应该叫做率领野兽来吃人。野兽互相吞食,人们都厌恶。

2、孟子的名句

(1)、(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3)、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4)、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5)、解释: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6)、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xiè)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7)、(5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8)、解释:国君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全国莫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国君能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全国莫不能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国君正直,全国莫不能正直。

(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0)、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旨在告诉人们,凡事只能亲身经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处理一件事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1)、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孟子

(1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4)、(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15)、(赏析)老百姓是最懂得感恩的,执政者的每一个善举,都会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正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所言:“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那老百姓。”推而言之,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我们考虑。“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也使我们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注入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也更具有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所以,它能更为激动人心地为人们所传诵。

(1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

(17)、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19)、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20)、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3、帮助别人孟子的名句

(1)、(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2)、解释:杀一个无罪的人就是不仁,不是自己的东西拿走就是不义。

(3)、(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4)、解释: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5)、(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如果感受不到这种气势,那光看看《孟子》实在是太可惜了。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感悟)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9)、(译文)孟子说:“(一个大丈夫)应住到天下最大的地方——&#仁’里,站在天下最高的位置——&#礼’上,履行有利于天下的大道。如果得了志,应按这个道给人民办好事;如果不得志,也要独自按自己的道来行事(不要与社会上的坏人同流合污)。”

(10)、(译文)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啊!”

(11)、(译文)孟子说:“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12)、解释: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4)、解释:孟诸侯有三样宝: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错以珍珠美玉为宝,灾祸必定落到他的身上。

(15)、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16)、(译文)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17)、释义: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2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4、下列句子来自于孟子的名句

(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2)、(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6)、(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7)、解释: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8)、解释:要想高耸,必须凭借山川丘陵;要想低下,必须凭借江河湖泊。

(9)、(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1)、(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孟子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16)、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7)、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18)、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名言

(19)、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20)、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5、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2)、(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4)、我认为,不朗诵——大声朗诵,无法感受到《孟子》那种如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的气势。

(5)、(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8)、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9)、行为有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者,都要反过来要求自身做得更加完善。只有自己做得正,天下才会向你倾心。

(1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