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巴金简介200字(文案精选111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26 10:47:07 浏览59

家巴金简介

1、家巴金简介及人物介绍

(1)、故事梗概:《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

(2)、觉慧逃出家庭后获得了自由,但家中的悲剧还在一幕幕上演。觉新兄弟的继母周氏的娘家人来到成都,要为觉新的表妹蕙完婚。蕙是聪明美丽的女孩,却被顽固的父亲许给荒淫的郑家的孙少爷郑国光,蕙的母亲与奶奶都不同意,但周伯涛(蕙的父亲)执意要把她嫁到那里去。大家都替她惋惜,觉新在她身上看到梅与珏的影子,却无力帮助……这时,觉新的爱子海儿不幸病死,他对生活没有了信心。觉民与琴则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鼓励家中的弟妹走出家庭。

(3)、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高老太爷专制,冷酷,虚伪。对下人极为冷血,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导致鸣凤投水自尽;对孙子包办婚姻。但对他所行使的一切封建行为以及他所维护的封建制度充满了自信。

(4)、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5)、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6)、他两三次回过头去看觉新,觉新立在别人家的门前对他招手。一直到他的背影淡到没有了时,觉新还是呆呆地立在那里朝着他消失的方向招手,然而他已经不看见,不知道了。

(7)、这个晚上觉慧只睡了三四个钟头。天还没有亮,他就醒了,躺在床上,左思右想地挨到了天明。

(8)、觉慧应该就是巴金本人的化身吧,他们有同样的老师轿夫,他们同样追求新思想,厌恶旧思想。觉新虽然憧憬过,或许追求过觉慧内心的向往,可终究被生活打败,就如同那几株牡丹,勇敢地立在寒冷中,虽然发芽开花,那么娇艳,可最终还是被长辈们减去了枝叶。可怜、可悲、可叹哪!谁能改变这一切呢?

(9)、这使巴金大受鼓舞,抱定心志创作《家》,不负“我一生中爱得最多而又爱我最深”大哥的殷切期望,让大哥早日从沉重的封建枷锁中解脱,“读到我的小说,也许会觉悟,也许会毅然地去走新的路”。

(10)、1957年7月,任《收获》主编。同年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11)、1938年,2月,写完《春》。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12)、婚后一个月就去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一年以后,父亲去世,觉新挑起丫家庭的重担。整个家庭之间的钩心斗角令他厌恶。他只有小心翼翼地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

(13)、《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其主要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名著。它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生活为背景,真实描写了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之事。具有较高的思想成就: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制度吃人的本质。历史地再现了五四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歌颂了反封建青年的叛逆精神。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公开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14)、在后面走的弟弟是一个有同样身材、穿同样服装的青年。他的年纪稍微轻一点,脸也瘦些,但是一双眼睛非常明亮。“不要紧,就快到了……二哥,今天练习的成绩算你最好,英文说得自然,流利。你扮李医生,很不错,”他用热烈的语调说,马上加快了脚步,水泥又溅到他的裤脚上面。“这没有什么,不过我的胆子大一点,”哥哥高觉民带笑地说,便停了脚步,让弟弟高觉慧走到他旁边。

(15)、它不再是那种人们熟悉的自由恋爱和反抗旧礼教的故事,它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

(16)、作者表达了对巴金先生在文革后,一个人领头敢于说真话的钦佩。

(17)、学名张蕴华,觉新姑妈的女儿,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觉民的恋人。

(18)、张惠如兴奋地一把抓住觉慧的手,大声说:“怎么来得这样晏?再晏一些时候,船就开了。”

(19)、        当黑暗统治着大地,有人渴望光明却依旧在黑暗中匍匐,有人就拿起了斧头要劈出一道光来。

(20)、1931年2月,巴金发表长篇小说《家》,这是作者《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

2、家巴金简介200字

(1)、③ 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2)、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瑞钰临近生产时,嫉妒、憎恨瑞珏的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求瑞珏去城外生养。高家克字辈担心背上不孝的骂名,也对陈姨太的办法予以赞成,他们让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哥哥反抗,但觉新却流着泪答应了这一切。瑞钰难产而死,夫妻二人也没见到最后一面。至此,觉新终于有所觉醒,而觉慧则对家庭失望透顶,毅然脱离家庭。

(3)、一种新的感情渐渐地抓住了他,他不知道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但是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他离开家了。他的眼前是连接不断的绿水。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会把他载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那里有一个新的运动,有广大的群众,还有他的几个通过信而未见面的热情的年轻朋友。

(4)、刘子凌,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省茅盾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论中国现代戏剧中写实主义的起源及其两个面向》、《20世纪20年代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成立过程的再考察》、《论沈从文早期作品的文体演变》、《上海艺术剧社“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口号再思考》等,另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多部。

(5)、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6)、涉世未深的人道主义者觉慧,处在他大家庭的热闹中,他是乐观的,坚信即使倒下千万次只要不屈服无人能打败。他感到与家庭越离越远,他告诉自己,只要好好地做一个人就行。而大哥觉新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人前欢喜,人后落寞,选择健忘麻痹自己迷茫没有方向地活着。那么陷入困境的众人将如何挣脱枷锁?

(7)、觉慧连忙把身子挨近窗户,抬起眼睛望上去,小声唤了两三次“琴姐”。他的眼里只有一张她的脸,但是隔了一层玻璃。

(8)、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

(9)、“我的身体很好,在外面多跑跑也是好的,比坐在家里受闲气好多了,”觉慧笑着分辩道。

(10)、名著导读25|《城南旧事》,我们都曾孩子过

(11)、“怎么一个人也没有?香也快燃完了,”觉慧说。

(12)、“不要紧,多带总不会有害处,横竖我自己又用不着,”觉新已经把罐头包扎好了,便放在觉慧的面前。

(13)、觉慧一把抓住他,一面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要到她家里去!你要去打门吗?不要坏了我的事情。”

(14)、他们,他的哥哥和他的两个朋友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先前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梦。他再也看不见他们。他的眼睛所触到的,只是一片清莹的水,一些山影和一些树影。三个舟子在那里一面摇橹,一面唱山歌。

(15)、高公馆都沉浸在美景、佳肴、乐事之中,这一场繁华却是没落之前的最后欢歌。众人之相不同,心思各异,但此刻的高家依旧看似和谐稳定。美梦凝聚,却到梦醒时分。梅的悲剧让人心疼,她本该和觉新一起幸福地生活,却因两家母亲交恶而嫁与别人,最后孀居于家,彻底成为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者。她无力反抗,只能默默忍受;无人能真正体会她的处境和悲哀。可悲、可怜、可叹!

(16)、“我去了,大哥,”在一个较小的公馆的门前觉慧站住了,含泪地说,“你回去吧。”他紧紧地握着觉新的右手。

(17)、再一类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鸣凤等女性。这些女性美丽,但却遭遇了不幸。正是通过美的毁灭,作品很好地控诉了封建家族的罪恶。

(18)、琴也抬起头望觉慧,嘲笑地回答觉民道:“你难道不晓得他是一位英雄?”

(19)、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20)、《家》就是在这种心情下面写成的。现在,在二十二年以后,在我所攻击的不合理的制度已经消灭了的今天,我重读这本小说,我还是激动得厉害。这可以说明:书里面我个人的爱憎实在太深了。像这样的作品当然有许多的缺点:不论在当时看,在今天看,缺点都是很多的。不过今天看起来缺点更多而且更明显罢了。它跟我的其他的作品一样,缺少冷静的思考和周密的构思。我写《家》的时候,我说过:“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事实上我本可以更明确地给年轻的读者指出一条路,我也有责任这样做。然而我当时还年轻,幼稚,而且我太重视个人的爱憎了。

3、巴金《家》简介

(1)、②“抱重孙”。正当觉新期待着朦胧爱情的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于是,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从此,觉新不得不断绝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这件事毁掉了梅一生的幸福。

(2)、琴对他们笑了笑,忽然注意到觉慧的神情,便惊讶地小声问道:“今天?”

(3)、在《家》中,就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4)、“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句陈腐的话,虽然平时他并不喜欢,但这时候他却觉得它是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妙法了!所以他用慷慨激昂的调子把它高声叫出来。这所谓“匈奴”并不是指外国人。他的意思更不是拿起真刀真枪到战场上去杀外国人。他不过觉得做一个“男儿”应该抛弃家庭到外面去,一个人去创造出一番不寻常的事业。至于这事业究竟是什么,他自己也只有一点不太清楚的概念。这样嚷着他就走进了房里。

(5)、巴金先生的作品《家》,价值极高,树起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一部描写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

(6)、小说描述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中国当时还很封闭的内地——四川成都。那里有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大家族——高公馆,公馆中除了老太爷,还有五房分支。小说主要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7)、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是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

(8)、他走出房来,信步进了堂屋,看见两个纸扎的金童玉女冷清清地立在祖父的灵前。电灯光下,供桌上一对蜡烛结了黑黑的两朵大烛花。白布的灵帷后面两根矮板凳上放着祖父的漆得崭新的棺材,假坟刚拆掉不久。从祖父的房里送出来陈姨太和王氏的谈话声。王氏忽然哈哈地笑起来,仍然是她平日那种又假又空的笑声。他掉头把挂着白布门帘的祖父房门看了一眼,接着他的眼光落在祖父的灵位牌上面:“前清诰封通奉大夫显考高公讳遁斋府君之灵位。”他皱起了眉头。

(9)、学名张蕴华,觉新姑妈的女儿,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觉民的恋人。

(10)、《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

(11)、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

(12)、高家的婢女,7年前被卖到高公馆开始做苦事、吃打骂和流眼泪的生活,深爱三少爷觉慧,但高老太爷答应把她送给六七十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勇敢反抗,投湖自尽。

(13)、高家二少爷,琴的恋人,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他在觉慧帮助下大胆反抗封建家长的包办婚姻,最后取得胜利。

(14)、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15)、到了姑母家,两个人走到琴的窗下。觉民先用手轻轻地在玻璃窗上敲了两下。

(16)、《家》在结尾处写到了水,蕴含着巴金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他还在后记里写到:我始终记得青春是美丽的东西,始终是我汩汩的泉源。虽然我们不见得始终保持青春,但青春始终是美丽的。

(17)、“不是这样,”觉慧微笑地回答。“我想在临走以前见她一面,也许这就是最后的一面了。”

(18)、“这又是奴隶性在作怪,”他刚说了这一句,正要拿起铗子去挟烛花,听见脚步声,便回头一看,苏福走进来了。

(19)、觉慧还想分辩几句,但是话未出口,又被他咽下去了。他忽然觉得应该跟继母说一两句暗示告别的话,至少她将来可以知道他这时候的心情。他向着她走近一步。

(20)、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从此他丢开了化学,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再去动它们。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

4、家巴金全本

(1)、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有着不同的性格,觉新,一个众人眼中的羡慕对象,可却活得没有自我,只有顺从命运这一种本领的男子,结个婚不能与自己的青梅竹马,甚至娶了个抓阄来的女子,过着过着他竟习惯了。觉民,被勇敢聪明的琴深深吸引,可见他内心对新思想的一种期待吧。觉慧,总觉得他懵懵懂懂,在封建思想与新思想之间摇摆,他有反抗之心,却似乎没有反抗之胆量呀。梅、琴、鸣凤,三个地位身份性格完全不同的女子,梅也只能顺从父母家庭都安排,琴则走出了一天新思路,鸣凤渴望走出命运的枷锁,可她却无能为力,她心中一直有的那位男子应该是觉慧吧。不知这6个人的命运会怎样呢。

(2)、故事中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刚烈的鸣凤在他新婚前夜跳湖自尽;梅的命运更加悲惨,在忧郁中病逝;死得最令人悲愤的就是瑞珏了。老太爷死后,封建的思想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严重了。葬礼就办得充满封建色彩,这还不够,长孙媳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太太们说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就会有“血光之灾”。所以按照封建理念,瑞珏不得不搬到城外去住。后来瑞珏难产,却不能与觉新相见,她在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含恨离开人世。

(3)、《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

(4)、继又发生家产之争,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陈姨太以封建邪说为由,强迫瑞珏去乡间分娩,致使瑞珏难产而死。至此,觉新才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5)、① 成家前的觉新是一个积极接受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他贪婪地汲取知识,并期待着朦胧的爱情。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出国留学):“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之后,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他都无奈而顺从地接受了。

(6)、高家的婢女,7年前被卖到高公馆开始做苦事、吃打骂和流眼泪的生活,深爱三少爷觉慧,但高老太爷答应把她送给六七十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勇敢反抗,投湖自尽。

(7)、“好,我一定跟他说。你还有别的话吗?”觉民凄然地说。

(8)、《家》中的三个主人公觉新、觉民、觉慧都不是完美的,觉新不懂拒绝,宁愿忍气吞声,放弃爱情,可是他做出所有的让步却也是因为他爱家人;觉民接受新思想教育,却过惯了旧式生活,好在因为爱情他奋起反抗,让自己的人生少了些遗憾;觉慧看起来是最支持新思想的,最接近新思想的,然而他却也没能平等待人,尤其亏待了鸣凤……不完美的人最真实。本来我们都是在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中前行的,慢慢就会找到方向的。

(9)、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10)、旧封建社会的丫鬟可被当成礼物送出去,这样吃人的封建礼教,埋葬了无数少女的期望,鸣凤就是其中一个。不幸的她被选去要做冯老太爷的姨太太,鸣凤才十七岁,而冯太爷一起六十岁了,这么多么可恶的事情……鸣凤与高觉慧之间也有一段爱情,两人的关系无人知道,因为一个是丫鬟,一个是少爷,两人身份悬殊。鸣凤在她将要永远与觉慧分别的前夜,去屋里找他,鸣凤可怜的样子让人感到难过,但觉慧并不知道她的事情,只在一味的说他好忙,说过两天再找鸣凤谈话。最后,觉慧吻一下鸣凤,这是觉慧第一次吻她也是最后一次。然后鸣凤便跑走,跳湖自尽了。看到这里我深有感想,虽然她只是一个婢女,但他也是一个人,选择了她该有的权利!

(11)、这句话提醒了觉慧,他记起了觉民的警告。他觉得最好还是不要多说话,免得露出破绽。他勉强地露出了笑容,直截了当地答道:“没有什么事,我现在去睡了。”他把周氏的圆圆的脸看了两眼,又转眼去看了看淑华,然后转身走了。他走出房门似乎听见周氏对淑华说到他的性情古怪的话。他痛苦地想着:“我们多半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走出去,就好像一只出笼的鸟,不会再飞回家来。”

(12)、巴金(19025—2001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等中长篇小说。

(13)、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14)、“你路上要好生保重啊,”觉民说罢,便跟着张惠如、黄存仁两人上岸去了。

(15)、三兄弟是高老太爷的继承人,但具有不同的性格。克明的作风比较正派,克安、克定是地主阶级“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典型,在父亲的荫庇下,吃喝嫖赌、抽大烟、捧戏子,挥金如土,把父亲的那种淫秽的行径完全继承、效法了下来,平时对高老太爷敬重的唯恐不周,但高老太爷刚刚去世,这些人就为财权族权争闹不休,演出了一幕幕的丑剧。 

(16)、前线开火了,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高公馆的日子也战战兢兢。进步青年们投笔从戎,将新思想带给民众。琴想要剪短发,却遭到母亲的强烈制止,她发现想要阻止一个女子对自我的追寻,只要把她嫁出去就可以了。她的反抗之路遭遇了巨大的挫折。鸣凤要被送去给冯老太爷当小老婆,她鼓起勇气去寻求觉慧的帮助,却被觉慧的一句忙而彻底断送了生的欲望。这个可怜的女孩沉浸在觉慧给的虚幻的爱中,最终被现实狠狠打败。在最美的年纪选择投湖自尽,凄凉而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刻,让人好恨觉慧的不作为,更恨这个吃人的社会!

(17)、封建家长的代表,觉新、觉民和觉慧的爷爷。以封建的礼教专制地管理大家庭,给年轻的一代和下层的仆婢带来种种的不幸,但最后在克安、克定的不肖和觉民、觉慧的反抗中走向灭亡。

(18)、《家》描写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风、瑞珏三个女性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19)、“你的铺盖卷我给你打开了,你看我已经把被褥给你铺好了。……这包东西是我同惠如弟兄送你的点心、饼干,给你在路上吃的,”黄存仁一一指点着说。觉慧只是点头。

(20)、“够了,我想已经很够了。带着那么多银元,路上很不方便。幸而最近这一路还太平,”觉慧答道。

5、家巴金简介三百字

(1)、名著导读0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梳理与复习

(2)、1977年,任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3)、高家三兄弟性格不同,却都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作为高家嫡长孙的觉新,便是被封建制度迫害的典型,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他对高公馆有着责任,但他自身懦弱、顺从的性格,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人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正因如此,也导致梅和瑞珏两位女性的悲剧。琴和鸣凤两位年纪相仿的少女,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众人的命运,如此不同,又如此相似。

(4)、她吃了一惊,脸色马上变了,头微微朝后一仰,低声说了一句:“这样快?”

(5)、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

(6)、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7)、小说以作者自己的家庭为素村,描写“四”时期,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台的历史。小说发展的主要线索是围绕高家长房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爱情,展开了高公馆内以高老大爷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势力对青年一代的迫害和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描写。觉新本是个有理想的聪慧青年,因高老太爷想早抱重孙,让他成婚。觉新本与表妹梅芬恋爱,由于姨蚂反对,加上两人八字不合,不能相配。最后由父亲用抓阄办法,决定与不相识的瑞珏成婚。这样恋爱三方部陷入痛苦之中。不久梅芬抑郁而死。觉民、觉慧比大哥接受了更多的新思想。也更具有反抗精神,觉民不服从高老大爷的指婚命令逃婚在外,与志同道合的表妹琴自由恋爱,取得了胜利。觉慧爱上了善良纯洁的奴婢’丫头鸣凤,高老太爷却把17岁的鸣风送与60岁的豪绅冯乐山“做小”,致使鸣凤投湖自杀,从此,觉慧更加仇恨这个家庭:萌发了离家出走成家庭“叛徒”的思想。高家第二代克安、克定又私蓄娟妓,变卖家产,赌博闲荡,致使高公馆坐吃山空,露出分崩离析的征兆。高太爷在绝望中死友。服丧期问,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把瑞珏赶到城外一座破房里生产,结果云儿出生。瑞珏却葬送了性命。一系列残酷的打击使觉新对自己“不抵抗主义”的孱弱态度有所省悟,更使觉慧鼓足勇气,愤而出走。高家在沉没,而新一代在崛起。

(8)、简述最能体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特征的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

(9)、但是有一天他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10)、“大哥,”觉慧悲声唤道。觉新没有答应。觉慧走到他的跟前,又唤了一声。觉新取下手来,看了觉慧一眼,摇摇头说:“我很好,没有什么,你去睡吧。”于是觉慧跟着觉民走了出来。

(11)、“不会的。我时常想着你。你知道我会时常想着你,”觉慧对她微微地摇头。

(12)、《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13)、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经…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14)、② 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15)、隔壁一只船是一个官僚包了的,船上有护兵,岸上有不少的送行者。这时候岸上放起了鞭炮,船快要开了。

(16)、保持心灵的柔软,才能触摸到细碎的温暖;保持灵魂的弹性,才能感受到平实的幸福。让阅读开启心灵之旅,徜徉书海,丈量世界。一起走进本月的共读书目《家》。

(17)、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18)、我总负责接济你经费。你放心,家里有我在,不会对你怎样,”觉新继续说,眼泪流到脸颊上了。

(19)、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d派人士。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20)、“你去看妈做什么?你要把你的事情告诉她吗?”觉民惊讶地问道。

(1)、又称冯老太爷,孔教会的头面人物。已经六七十岁了,还向高老太爷要漂亮的鸣凤做姨太太。鸣凤反抗自尽,婉儿被顶替送给他当姨太太。后又向高老太爷提亲,想强行包办自己的侄孙女与觉民的婚事,因觉民等的大胆反抗未果。

(2)、“三少爷,等我来挟,”这个有几根花白短须的仆人说。

(3)、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4)、之前阅读《家》,重在理解人物性格,理清故事发展。似乎从未对巴金先生蕴含的思想进行深刻思考和解读。这部对封建思想进行批判的小说,现在读来,又有了不同的理解。通过巴金先生的文字,让人对生活多了些理解,对人多了些宽容。我想,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此,有待细细品读,体悟其中的内涵。

(5)、觉民为人谦逊温和,他既不像他大哥那样胆小懦弱,也不是像他三弟觉慧那样冲动激愤,他不会与高家里的家长长辈们起正面冲突,但也会在危及自己利益的时候奋然反抗。当老太爷为觉民聘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时,由于觉民与琴久已相爱,他便在觉慧的鼓励下,离家出走躲避了。可以看出,当觉民与琴表妹的爱情受到封建礼教的威胁时,他义无反顾地进行了反抗他的家族,用不妥协的精神打败了封建家长的控制与约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胜利。

(6)、“不会的,我们会等高先生,”旁边一个中年的商人陪笑说,这就是黄存仁的亲戚汪先生,觉慧已经见过他,这时就给觉民介绍了。

(7)、“想不到这样快!”觉新一只手按着写字台,失望地自语道。“那么,就只有这个晚上了。”

(8)、三房的淑英被父亲许给陈克家的第二个儿子,她极力想挣脱不幸的命运,甚至想过效仿鸣凤去死,觉民与琴决心帮助她脱离家庭,去上海找觉慧。蕙完婚后过着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为婆家不肯请西医耽误了医治,默默地死去。蕙在眼泪中病死在医院,觉新极其痛苦。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觉新,也使他开始支持觉民等人的计划。最终,淑英在觉民等人的帮助下,被护送到了上海。在《春》的结尾,觉新等人收到她从上海的来信,信中倾吐了她获得自由后的幸福。

(9)、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

(10)、孔教会的会长,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同时又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11)、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代表。封建大家庭“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觉新、觉民的弟弟。参加了具体的反封建、反专制的斗争,包括勇敢参与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