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有谐音的歇后语大全(文案精选113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24 11:51:42 浏览59

一句有谐音的歇后语

1、有谐音的歇后语5句

(1)、(13)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2)、    春天的杨柳——(             )

(3)、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4)、炒咸菜不放酱油 —— 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5)、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6)、扁担吹火——一窍不通单赁主观想象处理(比喻什么都不懂。)

(7)、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8)、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9)、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10)、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11)、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12)、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13)、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14)、(48)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15)、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16)、(100)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17)、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18)、扁担无钩——两头滑(比喻圆滑,怕负责任,碰到问题绕道走。)

(19)、中堂里夹条幅      话(画)里有话(画)

(20)、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2、一句有谐音的歇后语大全

(1)、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2)、(43)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3)、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4)、(35)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5)、(13)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6)、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7)、今天交作业的时候告诉我,你今天看了哪本课外书,看了几页!

(8)、狗长犄角——洋气(谐音字为“羊”→“洋”。)

(9)、油画里卷国画      话(画)里有话(画)

(10)、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11)、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12)、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13)、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14)、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15)、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16)、木匠推刨子——抱(刨)打不平;专管不平事;直来直去

(17)、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18)、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19)、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20)、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这牛屎铺里肚子不好

3、有谐音歇后语的句子

(1)、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2)、(57)屁股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3)、(13)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4)、骑跑马吃烧鸡---这把骨头还不知道扔在哪呢

(5)、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6)、(30)黏窝窝掺黄莲--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7)、(25)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8)、和尚的房子----------庙。(妙)。

(9)、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10)、46:两把号吹成一个调--想(响)到一块来了

(11)、炒咸菜不放酱油 —— 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12)、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13)、    (2)各小组选1位代表进行班级大闯关。(随着闯关,显示答案)

(14)、(5)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15)、咸菜缸里的秤砣      一言(盐)难尽(进)

(16)、    欣赏有趣的谐音现象,体会谐音的妙处。

(17)、石榔头打石桩      实(石)打实(石)

(18)、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19)、(30)黏窝窝掺黄莲--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20)、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4、十句有谐音的歇后语

(1)、      小组讨论,填写使用谐音的注意指南。

(2)、(1)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3)、46:两把号吹成一个调--想(响)到一块来了

(4)、43:怀儿婆过独木桥--铤(挺)而(儿)走险

(5)、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6)、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7)、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从缅向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从仰光来的。”

(8)、(38)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9)、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10)、(51)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11)、针尖对麦芒      针锋相对;奸(尖)对奸(尖)

(12)、(18)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13)、(7)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14)、(51)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15)、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16)、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和人员往来的增多,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在交际过程中,分属不同语族的交际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具有民族色彩的的俚语或熟语。而汉语歇后语作为汉语中的独特语言形式,常被用来与外国习语作对比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大多从词语的理据、修辞手法的运用、句法结构的关系以及文化内涵等角度对汉外两种语言的歇后语进行对比与分析。如李传芳、徐振忠《英汉歇后语探析与对比》、姜银花《汉语歇后语的特征及其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关系探究》等。此外,有的研究从习语和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历史变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考察汉外两种语言的差异。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一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人物群像、社会风情、传统价值观念的展示,将汉英习语作对比研究。史笑非《汉英方言俗语差异的民俗解读―以饮食类山西方言歇后语与英语习语为例》通过饮食类山西方言歇后语与英语习语的对比,归纳二者存在的共同特征,挖掘汉英饮食类俗语中所反映出的饮食风俗差异以及探究中西饮食俗差异产生的根源。

(17)、拾粪老汉起五更      找死(屎);寻死(屎)

(18)、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19)、羊头插到篱笆内      伸手(首)容易缩手(首)难

(20)、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5、一句有趣的带有谐音的歇后语

(1)、    ①地球的表面积为1亿平方千米(地球穿着有污点的衣服)

(2)、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3)、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4)、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5)、(53)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6)、(73)扯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渡)

(7)、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8)、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9)、(100)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10)、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11)、小朋友唱歌      同(童)声同(童)调

(12)、  (1)举例赏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五霸”——“近闻齐桓采松香,锯断秦木留楚桩”

(13)、小擀杖掉油缸      又奸(尖)又猾(滑)

(14)、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15)、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16)、  (2)组内互改:互相朗读,提出修改意见,品一品歌后语在语境中是否用对了地方。

(17)、(18)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18)、猪蹄子不放盐      一旦(淡)角(脚)

(19)、盐店里谈天 —— 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20)、《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2)、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3)、(56)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4)、歇后语词典作为汉语词典编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词、释义、立目、体例、编排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力求歇后语词典编纂的合理化与规范化。温端政《语汇研究与语典编纂》一文认为“需要建立起语汇研究和词典编纂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在认识上明确语汇研究与语典编纂之间的相辅相成性和相互独立性”。温朔彬《歇后语词典编纂中的创新思维》一文通过比较《汉语歇后语词典》和《新华歇后语词典》两部歇后语辞书,认为歇后语词典的编纂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探讨如何将歇后语的立目、语义结构释义等内容与词典编纂有机融合。夏光芬在《试谈〈歇后语词典〉的编纂要点》中认为要充分考虑到歇后语词典编纂本身的特点,在歇后语的选词、词形、释义、注释、例证、附例等方面力求准确性、科学性。

(5)、(56)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6)、电灯泡上点火——不然(燃);其实不然(燃)

(7)、(45)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8)、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9)、(23)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10)、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11)、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12)、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谁最有权穿这袄?)

(13)、老公拍扇------------凄凉。(妻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