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古文名句
1、工匠精神 古文
(1)、要学会做科学的苦工。其次,要谦虚。第三要有热情。记住,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巴甫洛夫
(2)、我认为无论在什么地方,把人和人区别开来的都不是肤色,而是天赋和你流过的汗水。——纳什
(3)、(解读) 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4)、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5)、投稿:160280748@qq.com; 商务:QQ160280748
(6)、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7)、罢耕田料废,省钓岸应榛。慷慨知音在,谁能泪堕巾。
(8)、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9)、10 (1)《庄子·逍遥游》中,用“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三句,写出了列子乘风出行轻盈美妙的样子,庄子认为他虽然免于步行,但还有所依靠。
(10)、岳群至今记得,在节目中,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11)、更多资源请加入 月刊语文精品资源共享QQ群:257017198
(1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3)、15 (1)屈原《离骚》中“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两句,写的是诗人通过加高帽子和加长佩带来突显自己追求高洁。
(1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5)、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傅子·口铭》
(16)、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寓意诗五首·其一》(白居易)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8)、(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在台上唱歌,歌乐声让人感到春日般暖意的两句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19)、(解读) 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0)、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最为突出,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2、工匠精神 古语
(1)、26 (1)李白《行路难》中,诗人从正面描写出行路之难,以象征他人生道路上充满障碍的两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
(3)、匠人,如果觉得自己的作品太棒了的时候,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4)、只要心够绝!(Ifyoureallywantit!)——佚名
(5)、让我们一起开始“真修实行”吧!放下功利心、拾起公德心、在工作中去提升自己的人格,修炼自己的心性。
(6)、(2)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本想说出隐居生活的意趣,却又不知用什么言辞,所以最后直抒胸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其他人可能会选择机械造出中国结底托再黏合上去,而他却无法容忍伴随机械制造而来的细小砂眼,也不愿违背纯手工的诺言。即使右手被烫出大泡,起了厚厚的茧也丝毫没有动摇孟剑锋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与追求极致的决心。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9)、凭君点出琉霞盏, 去泛兰亭九曲泉。《赠昊十九》 明·李日华
(10)、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获奥斯卡奖日本影片《入殓师》)
(11)、(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通过形象比喻,描写庭中月光和树影交错之景的两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2)、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13)、梁园趋戟节,海草几枯春。风水难遭便,差池未振鳞。
(14)、B.非遗的“形”会从生产劳动中退出,其“魂”却不会消亡,因其深藏于文化根脉之中。
(15)、仅用了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再一次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16)、《大国工匠》节目制片人岳群说,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我想,我们的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17)、用工匠精神点亮职业教育之魂,用工匠精神铸造中国梦,用工匠精神托起职中生,让我们职中生带着工匠精神成就中国梦。
(18)、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像一个水手进了一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肯定他往哪里走。——达·芬奇
(19)、(解读)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20)、19 (1)《诗经·蒹葭》开篇,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起兴,以凄冷的秋景,衬托出诗人对意中人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3、工匠精神古文名句摘抄
(1)、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2)、“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3)、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4)、可是这个工人却丝毫不理踩。那人纳罕到:这么?我打扰到他了?算了我一会再来吧!”说完他便走了。接着他来到了建修花园的工地上,他看见一位脸上布满皱纹的中年男子正搬着砖往水池的反向走去。这个人怕打扰他于是便又走了。之后他又回到了楼房这时他看见那个工人坐在地上喝水,看看他扶的那面墙,哇!不可能啊,从之前笨拙的手法,经过几十分钟的时间竟被这个年轻小伙扶的看不出一丝遗漏。这个人怀着好奇的心理走到小伙面前说道:“小伙子,你是怎么把这面墙扶的这么好的?”这时小伙便应声答道:“我想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耐心与承载着之后住进这套房的人们喜悦的笑脸吧!”那个人又问道:“刚刚,就在前不久我来过,记得吗?”小伙平淡的说:“有吗?对不起,可能投入的太认真了,没听见。”
(5)、A.文化遗产只有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才能融入当代生活并得到传承。
(6)、51 (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借明月抒发词人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一句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爱因斯坦
(8)、不要换我下场,我死后多的是时间休息。——巴克利
(9)、(泸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0)、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11)、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12)、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契柯夫
(13)、48 (1)杜甫《登高》中,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句,由高到低,有声有色地描写了诗人登高的见闻,渲染出一幅萧条凄清的秋江图景。
(14)、真正的践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
(15)、现严肃认真地提醒大家:周六下班后,请赶紧回家,切勿在外溜达。到家前,请在周边超市购足物资。周日尽量不要出去。周一早间出行,如若天气情况恶劣,导致出行不易,一切按照公司正式通知为准。遇到极端情况,我们会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及时告诉你,再次提醒小伙伴们,请勿掉以轻心,一定要安全出行。
(16)、(解读)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7)、(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交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18)、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19)、(3)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写来往客人之高雅,暗示陋室不陋的两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0)、(2)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作者与客人共饮,吟诵古代咏月诗篇的三句是:“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工匠精神古文名句有哪些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 曾几何时,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
(3)、50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诗人居住环境间接表明“我”内心苦闷的句子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5)、37 (1)屈原《离骚》中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两句,表明诗人就算被杀,他的志向也不会改变,不会被挫败。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7)、比如《蒙娜丽莎》的画像,梵高的《向日葵》等全是工匠的“结晶”,后无来者的骄傲。为什么著名画家一直流传于世?因为他们有种对人生,对自己,对艺术的执著;他们满怀希望与热情,哪怕失望亦不会绝望。画家们不光坚持,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开放自由的心。心自由了,看他们作品的人才不会感觉一潭死水,而是感到胸襟开阔,走入这个世界之外的境地享受。
(8)、(山西吕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3)李煜在《相见欢》中,描写词人在残月之夜,孤独惆怅,寂寞登楼的两句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10)、(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两句是:“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1)、篮球,也许你认为这只是一场运动,但我把它当成空气,我每天的呼吸都要靠它,这就是篮球的意义。篮球是生命——加内特
(12)、4 (1)《左传》的《曹刿论战》里记载,在鲁庄公的战前表现中,曹刿认为做到了取信于民的一点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32 (1)在《诗经·氓》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两句,直接劝告女性不要和男子沉溺在爱情中,表明作者已不再相信爱情。
(14)、(解读) 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15)、《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16)、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象一个水手进了一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肯定他往哪里走。——达·芬奇
(17)、仅用了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再一次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18)、(2)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子的典故表达美好往事如梦,思念令人伤感的两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9)、刃淬初蟾鞘金错。越戟吴钩不足夸,斩犀切玉应怀怍。
(20)、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0多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
5、工匠精神的诗词古文
(1)、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2)、16 (1)荀子《劝学》中指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借用“流水”来设喻,形象地论述了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3)、.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4)、其他人可能会选择机械造出中国结底托再黏合上去,而他却无法容忍伴随机械制造而来的细小砂眼,也不愿违背纯手工的诺言。即使右手被烫出大泡,起了厚厚的茧也丝毫没有动摇孟剑锋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与追求极致的决心。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7)、追求极致,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凝聚成工匠精神的底色,检验着工匠精神的成色。
(8)、工匠精神的精髓是什么,答案就是小批量生产,甚至单独定制!凡是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产品,一定是不符合“工匠精神”的。
(9)、什么是工匠?一砖一瓦,一凿一砌,让全身的心血用在工作上,其中的艰辛历历在身而不跟别人说。更有一些人终究一生都没人知道,受人辱骂,亲人疏远朋友离去,身后的辛劳数年还没人知道,这些工程十分艰难只因人们的称赞而放弃了所以的荣誉,这般的成就,就是工匠所得。不把富贵看成喜事,不把贫穷看成悲事,这不正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现在的人都是看外表,轻内在;追求利益,看轻信仰;追求效率,不看品质。
(10)、解读:灾祸啊是幸福的依靠,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11)、33 (1)屈原在《离骚》中说,把荷叶荷花制成衣服,别人可能不理解他的高尚,但他表示:“不吾知其亦已兮”,只要我的内心的确是美好的。
(12)、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13)、行得紧张、急促。“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第一处,是说有不少这类作品正在制作中,应使用“紧锣密鼓”。“如蝇逐臭”,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或一心追求钱财、女色等;“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第二处,“如此……的制播风潮”中“如此”是指前面“仍有不少这类作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可见是说很多人都在做这件事,应使用“趋之若鹜”。“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乏善可陈”,表示一件事物没有什么优点可以提出来称道。第三处,是肯定主创团队在这些硬件层面的用心和发力,应使用“可圈可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润物无声”,指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第四处,是说电视剧对人的影响,是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说的,应使用“润物无声”。故选C项。
(14)、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15)、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7)、科学要求每个人有极紧张的工作和伟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18)、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个伟大的梦。工匠,有木匠、铁匠、泥水匠等三百六十行的匠人。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各种工匠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我们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中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然而,愈来愈多的人尤其青年人择业目光总是盯着地位、工资、福利待遇,考取公务员成为首选目标,希望将来当个什么“长”或成为什么“家”,让人深感如今工匠的缺失和工匠精神的遗失。
(19)、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赫胥黎
(20)、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契柯夫
(1)、17 (1)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这三句是说,教孩子们读书认字的老师,并不是他说的儒家道统传承者。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3)、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4)、39 (1)李商隐的《无题》中,后来常被人用于赞美献身教育事业之高尚情操的两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赫胥黎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2)李白《蜀道难》中谈到蜀道的来历,用“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引入“五丁开山”的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
(10)、在这30多年中,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给高凤林,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
(1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12)、20世纪初,德国的泰来洋行承建了甘肃兰州的一座桥梁,1909年竣工,按照当时的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这座桥梁屹立至今,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经历了枪林弹雨,桥面木板被烧,斑驳的桥梁上留下了深深的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初。到了1989年,在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严谨的德国人同时不忘申明合同到期。如今,这座桥梁仍然在照常使用。
(13)、愿工匠精神发扬,让社会少一些浮躁,多一点沉淀。
(14)、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15)、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大国工匠》系列)
(16)、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17)、(解读) 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18)、9 (1)韩愈的《马说》开门见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又有千里马。”
(19)、细心观察,果盘有粗糙感,丝巾却有光感,做出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孟剑锋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为了用银丝做出支撑果盘的四个中国结,孟剑锋需要反复将银丝加热并迅速编织,银丝快速冷却变硬不可弯曲,需要无数次尝试才能成功。
(20)、(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有的人为自己的孩子找老师,但自己却耻于从师,他对这种人的评论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2)、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3)、(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了将士们忠心报国,甘愿战死的一句是:“提携玉龙为君死。”
(4)、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5)、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7)、43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是项羽一把火烧毁了阿房宫的两句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8)、12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呼吁女性不要和男子沉溺在爱情中,男人沉溺还可脱身,然而“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9)、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先人们为后人留下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规和“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堂训。同仁堂的历代传人至今遵古不泥古,继承不失宗,使同仁堂生产的各种中成药素以“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10)、①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引发很多人的思考。尤其是那些从民间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11)、这些人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12)、(福建安溪二中2019届高三月考)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拉伯雷
(14)、(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里房屋众多,像蜂巢紧密,像涡旋环绕,多到“矗不知其(乎)几千万落”。
(15)、科学总是革命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萨尔顿
(16)、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