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简介
1、陆游的简介示儿的背景
(1)、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2)、①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然而对功名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关怀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
(3)、陈訏:放翁一生精力尽于七律,故全集所载,最多最佳。
(4)、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杨慎:(陆游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
(6)、周恩来:宋诗陆游第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7)、(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8)、当代中国拥有维护个体权利的完备的《婚姻法》,婚姻自由受《宪法》保护。任何人,即使是父母,也无权干涉子女的婚姻自由。
(9)、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0)、(试题点评)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延续了2017年命题特点,但题目由五选二变作四选分值降低,难度也下降了。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内容,B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C项鉴赏诗人的形象,D项鉴赏诗句内容。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1)、例如一心报国的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还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悲愤,甚至临死之际仍心念收复失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也成为陆游一生最大的遗憾,八十余年都没看到国家收复故土。
(12)、袁宗道:(陆诗)模写事情俱透脱,品题花鸟亦清奇。
(13)、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咏梅》、《谢池春·壮岁从戎》、《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南乡子·归梦寄吴樯》、《临江仙·离果州作》、《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鹊桥仙·一竿风月》、《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等。
(14)、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15)、贺知章曾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杜甫却赞,并州的剪刀,可以剪取吴淞半江水。陆游借鉴他们的写作方法,又加以发挥,更显诗意醇浓。
(16)、陆游编撰《南唐书》的目的在于借古鉴今,为南宋王朝树一面历史的镜子。在本纪中,陆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恪)”,纠正了以中原五代为正朔的观念,并在书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词语,借记述南唐国君治国、治民及用兵之法,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17)、陆游在秋日赏景,看见红叶、菊花,心情愉悦;又观赏到长空、秋雁,更觉心胸开阔。一时间诗思泉涌,灵感顿生,于是便将诗情想象成锋利的剪刀,将秋光一段段地裁开,又用生花妙笔,描写出惊人的诗句。如果杜甫和贺知章可以读到,也会爱不释手。
(18)、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19)、陆游(1125—1210),字务观,晚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生长在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氛围的仕宦之家,曾祖陆?、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在经学或文学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20)、《自怡》云:“病中看《周易》,醉后读《离骚》”;
2、陆游的简介及个人资料
(1)、陆母成功了,她永远占有了一个听话的好儿子。但陆游的情爱之心也死了,他例行公事,同后妻王氏育有七子二女,他的余生,总不自觉地在诗词中抒发对母亲的幽怨。陆游曾纳过一个善于吟诗的妾,可见他对精神生活有着很高追求,然而王氏却赶走了这个妾。看来她同陆游并不和谐,不知道唐婉,是不是她心中永恒的一根刺。
(2)、钱钟书: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都淡薄,笨拙,套板。
(3)、(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4)、(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鉴赏,属于诗歌鉴赏常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作为鉴赏的角度。一般的鉴赏流程为: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答题步骤是:①点明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②分析意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③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备考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思乡类:月亮、鸿雁、杜鹃、斜阳;高洁品质类:菊花、梅花、竹、兰、松柏;相思类:红豆、莲子、连理枝;边塞战争类:长城、马、楼兰、柳营;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渔樵等。本题考查的意象是“酒”,考生可结合诗中“酒”出现的不同时间,结合诗人的行为来分析。
(6)、(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在这期中,陆游曾拜南宋初年江西诗派的著名诗人曾几为师。曾几反对议和,抵触权贵,为官清廉,是一个有德有才的诗人,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教授陆游,并且在为人方面也潜移默化,影响了陆游。
(8)、《六言杂兴》云:“病里正须《周易》,醉中却要《离骚》”;
(9)、(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10)、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11)、但陆游一门子孙确实是忠烈之人,崖山战役宣告失败,为了不当亡国奴,孙子陆元廷忧愤而死,曾孙陆传义绝食而亡,玄孙陆天启及十多万官兵不屈不挠投海自尽,沒有辜负陆游的期望。深受后人的敬仰!近代诗人梁启超高度评价陆游满门忠烈爱国:
(12)、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13)、陆游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
(14)、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5)、当时的“笔记”显示:对小夫妻俩恩恩爱爱意见最大的,是陆游的母亲。陆母在离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这是男方为主导的单方离婚。但陆母是以什么理由,名正言顺地迫使儿子休妻呢?
(16)、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宋高祖时参加了礼部应试,受到秦桧的排斥导致仕途受阻,宋孝宗即位后,赐为进士,但因为坚持抗金遭到了主和派的反对和排斥,其又生在两宋之交,经历了靖康之耻,民族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使他一生为恢复中原抵抗金兵而奔波劳累,他所写的诗充满斗志,豪放而钢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多数是激发呼吁国家统一的豪迈诗句。其中是在85岁高龄临终时写下了巜示儿》:
(17)、于是最有可能的结论是:陆母不爽唐婉久矣,碍于陆游坚持,她暂时没赶走唐婉;唐婉婚后经年无子,陆母终于抓住机会;她深知陆游骨子里顺从礼法,便以“无子”逼迫儿子休妻。
(1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20)、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3、陆游的简介
(1)、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诗人认为如果能够完成杀敌报国的志愿,即使死了也是有意义的。同时写的《金错刀行》“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更进一步表达他复国的决心。这时期调遣频繁,陆游颇不如意。淳熙二年(1175),诗人范成大来成都,节制四川军事,以陆游为参议官。他们二人本来有文字之交,这时更是往来频繁,诗酒交欢,又因陆游不拘礼法,言官说他“燕饮颓放”,他干脆自号为“放翁”。
(2)、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也说明陆游的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3)、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
(4)、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5)、陆游存世的诗有九千三百多首,超过白居易、苏轼、黄庭坚三家总和。现在收录最全的《全宋诗》,规模是24多万首,两宋11万诗人中,他一人就独占4%左右。
(6)、再说“妒”。古代女人嫉妒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嫉妒儿子被儿媳抢走,另一种则是女人嫉妒男人找的妾。妒放在唐婉身上,虽不能说绝无可能,但没有史料提及。更何况南渡后的陆家,辉煌不再。陆游写诗对自己穷屌丝的身份毫不掩饰:“丰年食少厌儿啼”、“呼儿举火疗朝饥”,穷相必露。做饭雇不起佣人,全家亲自下厨,桌上都是青菜,这种经济境况别说养妾,不让妾养就很幸运了。故以“妒”出妻,可能性也小。
(7)、陆游调回成都以后,相继在蜀州(治今四川崇庆)、嘉州(治今四川乐山)、荣州(治今四川荣县)等地供职。嘉州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作过刺史的地方。陆游这时写下不少回忆边防前线生活的诗歌。他在《观大散关图有感》一诗里说:“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8)、在陆游的一生中,除了诗文外,书法是他理想的寄托和永远的追求。从其有关书法的诗作和存世的书法手迹、碑帖看,陆游擅长正、行、草三体书法,尤精于草书。陆游的正体书法,师从晋唐法帖,沉雄浑厚,极富神韵,有明显的颜真卿楷书笔势;其行书、草书,取法张旭、杨凝式,又受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影响,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讲究对比的变化和节奏。
(9)、而他的诗歌,可以从八百多年前留存下来这么多,可能也有赖于他的这种“冗余备份”吧,在他之前也有个高产诗人——五代的王仁裕《西江集》,据说也有万余首诗,但只有十五首存世(《全唐诗》收录)。
(10)、后来,在乾隆的带动下,清代文学界纷纷转赞陆游,就这样,陆游赶超了杨万里,成为了南宋四大家之首。
(11)、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12)、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13)、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康王赵构从河北逃往南京(今河南商丘),五月一日即位。改国号为建炎,就是人们所称的南宋宋高宗。赵构沒有抗敌的决心,采取的是妥协政策,在金人的施压下,仑皇渡江南逃。绍兴八年定都临安(即今淅江杭州),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南宋。
(16)、陆游的诗《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学界认为其中女主是唐婉。“姑恶”是一种水鸟,它的叫声,很像在哀泣婆婆的恶毒,故有此名。该诗中的女主贞洁、懂礼法,天不亮就起来做饭打扫卫生,婆婆稍不高兴,她就难过得想哭,按照当时的标准,这无疑是个好媳妇。从唐婉的个性,以及陆游写下的一系列姑恶诗中推断,唐婉最不可能犯下的“七出”过错应是:盗窃、口多言、淫。
(17)、陆游降世时,正值金军灭辽后南下攻宋的动乱时期。他的父亲做到淮南计度转运副使,在卸任回京的途中,陆游出生于淮水之滨。尚在襁褓之中,他便随着家人流寓荥阳。次年,金兵攻陷北宋国都汴京。陆游的父母带着他自中原“渡河、沿汴、涉淮、绝江,间关兵间”,归山阴(《诸暨县主簿厅记》)。金兵过长江后,又逃到东阳(今浙江东阳),直到他九岁时才重返山阴,他的童年是在“儿时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18)、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
(19)、(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有明显的颜真卿楷书笔势;其行书、草书,取法张旭、杨凝式,又受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影响,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讲究对比的变化和节奏。
4、陆游的简介资料100字
(1)、蒋一葵:乾、淳间,诗人称诚斋、范石湖及陆放翁为巨擘。
(2)、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3)、所谓陆游倾慕秦少游,多依据其诗作推断。陆游在《出游归卧得杂诗》曾说“一联新句少游诗”,在《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亦说“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但陆诗只是抒发对秦观的敬仰之情,“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
(4)、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原本考中进士,却被秦桧排斥,免除了名次。
(5)、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6)、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7)、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陆游与唐婉的婚恋悲剧,长安君希望它只是一段历史。
(9)、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因而,作为“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的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游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10)、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便是陆游最经典的一首爱国古诗,这首诗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尤其是最后两句铿锵有力,道出了民族傲骨:
(11)、诗歌:《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黄州》、《冬夜读书示子聿》、《书愤》、《示儿》、《诉衷情》、《枕上作》、《梅花绝句》、《金错刀行》、《病起书怀》、《沈园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秋思》、《夜泊水村》、《庵中晚思》、《剑门道中遇微雨》、《观大散关图有感》、《赠洞微山人》等。
(12)、告诫后人中原收复后以告他的在天之灵,可惜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后,奸臣当道的南宋朝廷连暮气将尽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方张之寇"的蒙古族大军压境,随之南宋也烟飞灰灭。陆游一生希望南宋收复中原的愿望也"万事空"。后来就有南宋的刘克庒一首绝句写到了和陆游巜示儿》的相呼应:
(1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除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