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文案精选91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7 12:03:04 浏览59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1、巜论语十二章 课件

(1)、儒林外史 | 简.爱 |我看 |山水画的意境

(2)、师:这句表达的到底是生气还是不生气呢?你把这句话连起来翻译一下吧!

(3)、(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4)、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5)、我十五岁专心学习;三十岁有了自己的方向和主张;四十岁可以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五十岁能够分辨哪些该顺天道哪些可以人为改变;六十岁能够吸收不同观点的意见;七十岁干自己喜欢的喜欢的事情还能不触犯规矩。

(6)、生:回家后先把所有作业都做完,如果还有时间,就再看一遍今天记的笔记。

(7)、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

(8)、与其他文言文不同,《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如果单纯地让他们背诵概念,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从文本本身,给学生解释清楚“语录体”到底是什么概念会比较好。

(9)、从每天3公里,到每天5公里,再到每次8-10公里,跑步的确会上瘾,我为之着迷。而且越跑,头脑里特越多积极、正能量的想法,每一次咬牙坚持之后,内心对自己的肯定又增加了一点。对自我的掌控又强了一点。

(10)、“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以上两种思考方式发现了阅读的主题内容,之后网上搜索相关主题的书单推荐,凭借书单我们可以去实体店浏览实体书或者网上下载PDF版电子图书,阅读体验一把,合胃口就可以确定自己的阅读书目了。

(13)、师:同学们,你们都很了解他吗?认为很了解的举手!师:全班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很了解你。你现在生气吗?

(14)、我在《人生效率手册》中,提出单点突破法理论,包括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次计划。这是在PDCA循环上的理论创新成果。

(15)、这种导入,在语文中有谜底导入,在理科中悬念导入,就是教师提出一个比较有悬念性的问题,考生在问题中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

(16)、请朗读下面的材料,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谈一谈你对先秦时期“士”的认识。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每一个人都希望遇到一个合适的人,开始一段浪漫的爱情,最后走入婚姻的殿堂。但是爱是什么?如何去发现自己的另一半?恋爱中的两个人又应该如何去认识相处过程中双方的变化呢?

(19)、不敏:资质愚钝。这里是自谦之辞。  事:实践,从事。

(20)、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2、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1)、有了这种峰会级别的PPT,肯定会士气大振。

(2)、生:温习的时候能“知新”,就是有新的发现,这样的温习才是让人快乐的,而不只是完成作业。师:那么,你觉得复习的时候,或者在看错题本的时候,我们要处在怎样的一种状态,才有可能获得“知新”呢?

(3)、师:刚才,我们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围绕怎样的学习才是快乐的,引出了对其他两句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三句话,边读边

(4)、多学习几遍从中能得到新的知识,这就相当于老师啊。

(5)、生:“学而时习之”的快乐是一个人的快乐,“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是大家在一起的快乐!

(6)、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除了正规课的设计,我还另外设计了一套理解性默写的练习。如果理解性默写效果较好,那对整篇课文的把握就比较理想的了。

(8)、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应该读作“又”,“不逾矩”的“矩”要读第三声。

(9)、这本书对于没谈恋爱的人来说,可以提前了解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去发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对于处在恋爱中的人们,则可以指引你们开展一段健康、平衡的恋爱关系,直至步入婚姻的殿堂。

(10)、师:孔子这是在教育世人该如何面对贫困和富贵。现在同学们再一起朗读一下孔子的智慧解答吧。

(11)、“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12)、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13)、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14)、不知不觉做教师已经十六年了,回首十六年的教师经历,感慨良多,从当初刚从师范毕业的一个毛头愣小子,经过时间的考验,现在已经是颇有一些经验的“中生代”教师了。这期间,有过对刚走上岗位的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也有过遇到挫折时的无助、气馁;更有取得些许成绩时的喜悦兴奋和对工作的无限信心。一次次站上讲台为那些渴望获得知识的孩子讲课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尤其是第一次站上讲台的一刻,让我终身难忘。

(15)、不知有多少吃瓜群众会被感染,然后加入他们。

(16)、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击败,人的信仰却不可被击败。

(17)、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18)、师:这是《论语正义》对“不知”的解释。清代刘宝楠撰写的《论语正义》博取众家之长,考释详备,是当时《论语》的最佳注本,也是公认的研究《论语》的必读参考书。由《论语正义》对“不知”的解释可以看出两点:第“人不知”中的“人”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君卿大夫”,即当权者。第“不知”是指不了解自己“学有成”而不“举用”自己。这就涉及学习的目的了。如果学习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是做官,那“人不知”肯定会让这个读书人很郁闷,很生气。但孔子不是这样认为的,他所说的学习的目的不是做官,也不是为了追求“书中自有黄金屋”。他认为,学习最大的目的是“让自己快乐”。他认为自己“学而时习之”很快乐,与朋友交往也很快乐,所以“人不知”自然也就不生气了。《论语十二章》中,有两章写到了孔子认为不做官过粗茶淡饭的生活,甚至是过贫穷的生活,依旧可以快乐。这是哪两章呢?大家找出来一起读。

(19)、它的目的就是辅助演讲、深刻和具象化需要传达的内容。

(20)、⑵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士才能做到。

3、论语十二章的课件

(1)、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最后,百善孝为先,每个人经历不同,对其理解也不同,没有对与错。孩子的一生中,现在来看,不一定完全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如越来越多的同性恋问题,难道父母在平时中就会是同性恋吗?

(4)、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5)、译文: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7)、生:是因为孔子的道义传到了很远的地方,有人很赞同他的道义,所以就慕名而来了。因此这自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8)、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9)、生:我主要是举一反看最近自己做错的题,并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做错。

(10)、这种导入方法可以直接进入学习的主题,但是没有什么亮点。不过对于面试小白非常实用,因为这种导入方法不需要做什么准备。

(11)、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是说,无论对方有好的优点,还是没有优点只有缺点,对我们来说都有促进作用。

(1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3)、该课件曾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普教系统唯一一等奖。

(14)、无论是哪一种导入,设置的时间都不宜过长,1-2分钟为宜,如果过长开头则会显得拖沓。

(15)、(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6)、通过金字塔原理让你了解沟通对象的真实意图、清晰地表达一件事

(17)、这本书告诉了男人和女人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用你的思考方式去约束你的另一半。这就需要了解对方在恋爱中的行为,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本书将恋爱分成了5个阶段,每个阶段介绍了恋爱中的男女的种种表现;之后介绍了许多来处理恋爱中问题的方法。

(18)、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任:责任。已:停止。

(19)、这本书目前还在做精读中,做了20多页的笔记。答主按这部分内容的阅读体验给出推荐理由:

(20)、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4、论语十二章 课件

(1)、师:古人常常追求“学而优则仕”,但孔子却认为学习的最大功用是满足自己,让自己快乐!真正的君子能够经受住“人不知”的磨练,能坚守志向,淡泊名利,更能安贫乐道!请读出相关语句。

(2)、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义,又体现了我校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群文阅读精品课件

(4)、(8)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不会有所畏惧。”

(5)、(译文)(1)孔子说:“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2)孔子说:“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3)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道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益。”(4)孔子说:“见到有贤德、有才华的人就想若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才华的人,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5)孔子说:“为人过于质朴,文采不足,则显得粗野鄙陋,文采过多超过质朴,犹如史官显得浮华。文与质合理配合,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6)、黄河颂|木兰诗 |陋室铭 |爱莲说 |老山界

(7)、《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8)、张国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大语文”流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语文课件之王,还曾是CCTV中学生频道特聘教师。

(9)、教学环节三:理解《论语》中关于“学”的论述,进而理解儒家“下学上达”的思想内涵。

(10)、(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1)、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1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课件们是根据书本资料、网络资料再加工整理的,点击关注,收获后续更多精彩课件,也欢迎大家留言共享好课件

(14)、译文: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5)、师:同学们,《论语》中“论”的意思是“整理、汇编”。“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16)、《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18)、一日:一旦。     归:称赞,称许。  目:条目,细则。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0)、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5、论语12章的ppt课件

(1)、写作第3年,出版了成长励志书《撑过去,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2)、师:以学问为快乐,以事业为快乐,以仁德为快乐,“人不知而不愠”,正是因为我有自己的快乐。真正的君子,就是这样一个永远快乐面对生活的人。前

(3)、除了正规课的设计,我还另外设计了一套理解性默写的练习。如果理解性默写效果较好,那对整篇课文的把握就比较理想的了。

(4)、(6)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抱负远大且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7)、这个员工不想做。也许这个工作不是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也许工作的激励效果不够,这个员工不愿意承担更多的事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基本的工作职责,也有相互协调配合各项工作的义务,许多工作也许并不是自己那一纸岗位说明书上明确的范围,但是从理上说,每个人的岗位说明书都有“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从义上说,工作的协调配合,承担一些额外的工作任务,是职场责任,工作时需要靠团队的,每个人都会遇见需要大家支持配合的工作,那么你也需要他人完成额外的工作来支持配合你,这都是相互的。至于后面一个原因额外承担很多工作任务,那么在领导角度考虑,是偶发性质的还是长期性质的,如果是偶发的临时性的,就和工作的协调配合一并处理。如果是长期的,要考虑人员配置问题或者提高激励的问题。

(8)、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9)、“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我校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10)、这本书的内容很多,但是文字和图片的排版看起来很舒服。读完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改变就是“不生闷气了”。平时,我们会和很多人打交道,别人的一些言行举止看起来可能会很霸道,不讲理。以前面对这种情况我都会很恼火。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反而更喜欢看他们这样,并不是因为我是受虐狂,而是我会好奇导致他如此无礼的原因,也会试着疏导他们的情绪,然后再去解决与之相关的关键问题。

(11)、恒:长久,固定不变。 恒产,指能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 恒心,指守道不变的思想。惟:副词,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