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玄学二十六口诀(文案精选79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6 10:48:28 浏览59

道家最经典的一句话

1、道家经典话语

(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拟话本小说集,同《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

(5)、房中,古代又称房内、房中术、御女术、黄赤之道、闺闱之道等。其术源于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房中原是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禁忌和却病延年之卫生术。道家不讲禁欲,而讲寡欲。《汉书·艺文志》日:“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抱朴子》日:“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道谚日:“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后世因为此术易遭毁谤,道教遂而不传。但是许多古代道家关于房内的书籍,今日还有保留。值得一提的是,道家人元丹法,绝非等同于房中术,有人大肆宣扬房中为人元修炼,是属伪道。

(6)、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8)、出自道家典籍《老子》,就是说往复循环是道的运行方式,柔弱自处是道用以立身的处事方式。

(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0)、欲壑难填,未来占有不尽的财富而争得头破血流,甚至你死我活,为什么不学学鹪鹩和偃鼠的洒脱呢?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道教起源于中国的汉代,汉武帝后期方仙道逐渐与黄老学说进行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的宗教体系道教。大概在东汉的顺帝时期(126-144年)张道陵于四川的鹤鸣山(道教名山福地之一)创立了正一盟威道。

(13)、还有诗说:"十字街上凡人渡,水火既济炼真金。"就是这个意思。你年纪轻,也许还未听说过,佛家有诗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自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首诗便蕴含了很深的窍诀。现在我就分析一下。灵山就是玄关灵台,也就是做丹功的关窍,别名又叫做虚空或虚无。自心头的含义,就是自己真心的源头,自心两字合起来看,不就是"息"字吗,反过来说息不就是自己的心吗?呼吸既是自己的生命根源,不也就是自己的心根命蒂吗?所以讲灵山只在自心头了,真是清清楚楚。灵山塔,就是鼻子,是达摩祖师解破的。鼻和塔不是很相像吗,不都是每个人都有吗?

(1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5)、佛教和道教的修行方法不同。虽然佛道两家都能靠打坐修行,但修行的本质却截然不同。

(16)、以8人共修小组在修心小院开展实修活动,从十小艺的修习到禅定、养生等。

(1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以地的法则运行,地是以天的法则运行,天是以道的法则运行,道是以自然为法则运行。

(1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9)、大天之内,复有小天。梁陶弘景《华阳陶隐居集下》。

(2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道家玄学二十六口诀

(1)、天下有道,却⾛马以粪。天下⽆道,戎马⽣于郊。

(2)、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比如在面对“新冠肺炎”的肆虐,在没有杀死病毒的特效药时,只有依靠人体自身的阳气,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这就需要我们体内有足够的阳气来抵御病毒了。

(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6)、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7)、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江海篇》。

(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9)、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0)、人生短暂,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挤不进的世界,不要硬挤,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不要硬做,换种思路,也许会事半功倍;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即使暂时得到,也会失去。

(11)、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淮南子·原道》。

(12)、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3)、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1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1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7)、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18)、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道家的经典语句

(1)、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2)、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

(3)、人的肉体死亡后,会诞生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才是人的本来面目,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所修行的一切,都是为了死后的这个生命体。

(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快乐,不仅仅是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更多的在于已经拥有的是否仍对你有吸引,是否让你幸挂和珍惜。人生就像一扇门,有人悲观于门内的黑暗,有人却乐观于门内的宁静,有人忧愁于门外的风雨,有人却快乐于门外的自由。人活的就是心态,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态,平和处世,珍惜拥有,人生就是一个快乐的净土。少气多闲,身忙心闲。真正做到这八个字不容易,关键是个“闲”字。老年人安度晚年一定要有闲心,当然干点家务事也好,如果什么事都不做也无聊,但是不要身忙心乱,要身忙心闲。

(6)、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7)、(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0)、脑袋走就是动脑子,尽量透彻;走脑袋就是以胸中透彻而行,尽量顺应规律。合起来,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11)、神者妙而不测谓之神,心者神也,神者心也,心扰则神动,神动则心浮,心浮则欲生,欲生则伤神,伤神则失道,人能调伏其心,内安其神,外除其欲,则自然清静,

(12)、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13)、生活不要安排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太挤。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不冒进,不颓废,不紧张,不松懈,得到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时不郁郁寡欢,得失之间淡定从容。

(14)、对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7)、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18)、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道家一句禅语道尽人生

(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又称《道德经》,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出去的气看似不多,却能散遍海角天涯,身内身外每一个角落。所以此气不但是人身生命的源泉,也是成仙作佛的基础。以其能通人通天,通阴通阳,为人为鬼为仙为佛都离不开他,而且都以这鼻孔外的虚空做集散地。内收外放,通上通下,莫不以此为中点。所以修炼家就叫这里为十字街上。

(5)、在人之初,别拿人当幼欺;在人之暮,别拿人当弱辱;在人之前,别拿己当众扬;在人之后,别拿人当猴谤;在人之上,别拿人不当人;在人之下,别拿己不当人。

(6)、(出处)《仙佛合宗语录·最初还虚第一》。(译文)还虚的功夫,只在对境不起心动念罢了。

(7)、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九

(8)、心境简单了,就有心思经营生活;生活简单了,就有时间享受人生。我们要学会经营自己的生活,不是天天混日子,也不是天天熬日子,而是天天享受日子,这就需要经营日子。尘世中有太多的喜怒,太多的悲欢,太多的烦恼和痛苦。惟其如此,要活得简单才快乐。

(9)、成功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走向胜利;智慧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勤奋思索;快乐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用心体验。

(10)、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最高的品质就像是水一样,而水到底又有怎样的品质?其实老子在此句话后也有解释:“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2)、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7)、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18)、服食,又称为“服饵”,指服食药物或外丹。《服炁精义论》日:“诸药以代于谷,使炁味兼致脏腑而全也。”服食有时是为了服用药物,以达到帮助修炼的某些效用;有时是为了代替饮食,以解决因为吃饭带来的负担;有时是为了服用外丹,以坚固自己的形体。但是服用外丹,必须有充足的内修作为根基,才能降伏其性,不为所制。

(19)、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