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语录励志
1、道家语录短句
(1)、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2)、国家之所以号召火化,是从国情出发,不能让死人占活人的地,以便腾出更多的土地来养活活着的人。
(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学会示弱,学会赞美别的公司,学会把别的公司给别人共享,不去树敌,那你就优秀了。
(5)、你珍惜一个人,一定是感动过;你放弃一个人,一定是失望过。看人不能看表面,日久必现原形;品情不要品随行,患难才见真情。人在落魄时才能看清,谁泼的是盆盆冷水,谁捧的是颗颗担心。
(6)、大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7)、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8)、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9)、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1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2)、忽然发觉,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阳光空气亲情友情爱情目标,还有信念,还有希望,还有意志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想要,你就能得到。还有春风,还有细雨,还有皎洁的月光灿烂的星辉世间多少滋润心灵的美好风物,都是免费的啊!
(13)、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4)、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强求只有痛苦。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
(15)、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
(1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7)、当一个人的视野放到了整个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万物根本,他就抵达了天人合一。这时他就已经不需要动脑子了,因为天地宇宙就是他的脑子,已经事事洞明,就像电脑连接到了互联网。这种境界,正是道家境界。
(1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9)、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20)、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道家励志的经典语句及翻译
(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3)、这个片子在北京卫视播出后,我每天跟进看,也回播看,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还与家人争论,我很喜欢。
(4)、大意: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8)、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0)、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11)、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珍惜现在的时光,时间很公平,只要努力对待,每一刻都是最美的时光。愿我们莫负时光,莫负自己!时光不停,年华如烟。人生似梦,醒时觉短。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从此刻起,莫负时光!
(1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14)、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5)、人,是活给自己看的。别奢望人人都懂你,别要求事事都如意。苦累中,懂得安慰自己。没人心疼,也要坚强;没人鼓掌,也要飞翔;没人欣赏,也要芬芳。生活,没有模板,只需心灯一盏。烦时,找找乐,别丢了幸福;忙时,偷偷闲,别丢了健康;累时,停停手,别丢了快乐。平凡生活中,忙绿于工作,安然于家庭。不求事业多大进步,只愿生活甜美温馨;不想生活多么富有,只愿家人健康欢欣。
(16)、除去四字成语或吉语之类,一首小诗或词,未尝不是一种趣味,尤其是如果是写茶的内容,则更妙。比如苏轼《一夜帖》,虽不是诗词,但一句“却寄团茶一饼”,平添许多地气。
(17)、能够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不是因为我们获得的颇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很少;我们深深懂得,多,有时也是一种负担,是另外一种失去;少,并非真正不足,而是一种隐形的有余。很多的时候,我们审时度势,选择了舍弃,学会舍弃并不意味着全然失去,而是一种更宽阔更博大的获得!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19)、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2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道家经典语录人生哲理情感
(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心中无尘,心自安。烦恼由心生。同一桩事,想得少则无忧,想得多则是自寻烦恼;同一个问题,看到光明的一面则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则忧。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简单一些,积极一点,烦恼自然会少了一些。清空心里的阴霾,心净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舒心。
(9)、民之从事,常于⼏成⽽败之。慎终如始,则⽆败事。
(1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4)、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15)、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不怕鬼吓人,就怕人吓人。人一旦作恶比鬼更吓人,人的心一旦变黑,作下的孽比鬼更甚。鬼尚知冤有头债有主,人的心一旦被蒙住,则会六亲不认。
(18)、痛并不可怕,苦并不可惧,怕的是苦的时候没人问讯,痛的时候没人安慰。
(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道家语录经典语录
(1)、祸莫⼤于轻敌,轻敌⼏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人生的路经历过,才知道有短有长;岁月,在无憾中微笑,才美丽;回过头,想着明天抱一抱。那些年最初的梦想在我们心中依旧美好,我们只需要记住那些美好。把握现在,活在当下才是真理。
(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8)、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大意: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11)、意思是不去刻意表现自我,所以高明;不自我为是,所以出色优秀;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有出人头地的时候;不居功自傲,所以能够走得更长远
(12)、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1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5)、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16)、大意: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17)、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8)、大意: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1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0)、所谓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此蒙牛老总牛根生说得很精彩,他说: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
5、道家励志的经典语句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3)、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7)、有些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者社会的风俗习惯,而对所做的事并不明白或者不太明白。这种“自然”并非道家那个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就是这种人。
(8)、顺境时,多一份思索;逆境时,多一份勇气;成功时,多一份淡然;彷徨时,多一份信念。
(9)、什么是“想得开”?且看这个“道”字——一个“走”字旁加一个“首”字,也就是脑袋走或者走脑袋。脑袋走就是动脑子,尽量透彻;走脑袋就是依胸中透彻而行,尽量顺应规律。合起来,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10)、大意: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11)、大意: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其实,对逝者来讲他的生命情感都已经结束,尸体只是一种物体的存在,你如何处置他本人也不知道,一切都是活人的安排。
(13)、初恋都让人难忘,觉得美好。不是因为他(她)很漂亮或很帅,也不是因为得不到的就是好的,而是因为人在初涉爱河时心里异常纯真,绝无私心杂念,只知道倾己所有去爱对方。而以后的爱情都没有这么纯洁无瑕了。纯真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东西。
(14)、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15)、天下有道,却⾛马以粪。天下⽆道,戎马⽣于郊。
(16)、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1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9)、⽆狎其所居,⽆厌其所⽣。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知不⾃见;⾃爱不⾃贵。故去彼取此。
(20)、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3)、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4)、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5)、大意: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7)、当下,导致社会中各种矛盾激化的原因,主要就是只重视礼而忽略了仁所致,也可以说是只强调法治而忽略德治,忽略爱人。当然,只重视仁而忽略礼的问题也有。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就是用礼规定仁。“人而不仁如礼何?”是用仁规定礼。
(8)、如何选择自己能接受的葬礼是受风俗习惯影响的,其本身也没有什么对错。
(9)、所以,读完这本书,你会获得一个感悟:再小的个体,再小的行为,也能为这个世界带来点不一样。
(1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2)、有些人,会为了利己而主动去思考和做事,虽然未必不道德,却必定是功利的,而且很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13)、从国家的角度来讲是合情合理约,我们个人的意愿要服从国家的安排。目前,在农村有自己的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土葬,也是没有异议的,也是为大众所接受的一种方式,是可的。
(14)、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1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6)、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7)、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1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
(1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企业经营过程中,人才、资金、市场、产品、技术、模式等等一系列瓶颈,本质上都是企业领导人思想的瓶颈所致。提炼独特的商业哲学,以道驭术,是成就伟大企业的根本之根本!
(2)、合抱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
(3)、“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6)、感悟:这里所列出的三“宝”其实是接近“道”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