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诗句
1、表达诗人壮志豪情的诗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5)、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6)、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7)、(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8)、结合背景,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歌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作者的人生经历。
(9)、这首古诗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对于唐军声威的描述。盛唐时代的边塞诗歌,总有一种向上的蓬勃朝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体现了将士们不畏严寒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他们镇守边疆的英雄之豪情;而这首古诗,更是体现了三军将士们建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10)、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1)、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2)、①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②别后的孤寂和思念;③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④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抱负
(13)、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著》)。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14)、万岁通天元年, 契丹李尽忠、 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 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 少谋略。 次年兵败, 情况紧急, 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 随后, 陈子昂又向武进言, 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
(15)、释义: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16)、(解析)这是一首讽喻诗歌,托物言志表达了当下权贵们趋炎附势、不识人才的讽刺,也表达对像松树一样风格高洁寒士之人的同情,同时也传递出了要洁身自好、不媚流俗的高尚节操。
(17)、抓准诗句的关键词,主要从动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色彩词)入手,结合诗句情感品味赏析。
(18)、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9)、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20)、上周打发词人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起句突兀,一个“怒”字气壮山河,奠定全调昌扬的基调。“抬望眼”承“雨歇”而来,词做仰天地,一腔热血激荡浩气迸发,全从“长啸”中见。“三十”二句写自己的宏誓和决心,“莫等闲”二语巳“为千古箴铭”,自勉勉人,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2、抒发豪情壮志的名句
(1)、(20遵义)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2)、(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3)、《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
(4)、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5)、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备感生动有趣
(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8)、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
(9)、前人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侠客行》亦当如是。这首古风抒发了李白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10)、●“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11)、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12)、古典诗词也积累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品质。比如说简单、宁静,比如说温柔,敦厚,忠正,和融,高明,博远,这些优秀的文字都表达着我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的理想。
(13)、(答案)诗的语言没有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或“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感情真挚。诗歌第一联交代自己孤馆独坐的孤单寂寞,“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影伴身”等没有任何雕饰,朴实通俗。第二联写诗人想象家人也深夜难眠,“想得家中”“还应说着”等用语朴素,从对方亲人的角度写他们思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对家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感情真挚感人。
(14)、(解析)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词中无一字交代,全靠读者自己去玩味。下片描写醉态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15)、从表达方式入手: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描写和抒情是考查重点。
(16)、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17)、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8)、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19)、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20)、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
3、表现诗人豪壮情怀的句子
(1)、(答案)本诗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摇头”,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后两句写天气炎热得连荷花也躲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透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
(2)、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少年行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6)、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7)、巧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8)、许多人都念着柳永的词,以及一些哀伤婉约的词,内容或叹风花雪月,或叹人生际遇,抑或描摹如画江山等等。固然这些也婉转动人沁人心脾。但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在时代的大潮下傲然而立的好男儿,所以老金特地摘抄了十篇让人热血沸腾磅礴大气的古诗词,与大家一块重温这些经典作品。
(9)、这种事是唐诗300首当中最著名的出征古诗,战场上的豪情壮志只属于男人!
(10)、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2)、(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13)、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14)、(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15)、唐末诗人林宽有诗云:“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此话不假。黄巢就是这样一个马上打天下,笔下写壮志的“解诗”英雄。他的咏菊诗作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骨子里蕴含一种改天换地、再造乾坤的豪情壮志,借菊抒情,托菊言志,充分表明了黄巢的不甘居于人下、坚定果决的信念。
(16)、这是被千古传诵的爱国名期。可以说,在我的民将象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撒奋人健舞将子士上战场杀敌的力量。
(17)、他要“纾国更纾民,终为百姓福”。因此到任不久,就开仓赈灾,减免赋税,率民治水,筑有名的六塘子堰。采取多种抗灾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还严厉管束家属、下属、衙役,不准扰民害民。在讼狱处理上,据史载,他“为政,终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讼狱立判无稽留”,大案也从速结案,加上治理有方,社会秩序较前稳定。他与耕夫、蚕妇、工匠、商贩、书生皆有交往,不但关心农事百业,还跻身市场,“关心米价问江东”,心系民生。在封建时代,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袁枚能做到这样,已是难能可贵的了,百姓皆称他为“大好官”。
(18)、②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19)、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2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4、体现诗人豪情壮志的诗句
(1)、一个骑着毛驴的、瘦削的、脸上写着忧患和疲惫的、身着破旧青布蓝衫的唐朝秀才(有点类似吕洞宾),总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巅簸跋涉着,从青年、壮年直到老暮衰年。他且走且停,且停且吟,毛驴背上永远驮着一对书箱。因为他虽然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但也一生都在读书考试并吟诗作赋。
(2)、曹松为诗,学贾岛苦吟。“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崇义里言怀》),是其自我写照。工五言律诗,炼字琢句,取境幽深,也有点接近贾岛,但尚未流于怪僻,而自有一种清苦澹宕的风味。“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废巢侵晓色,荒冢入锄声”(《送进士喻坦之游太原》),正代表他的这种诗风。
(3)、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首先明确此句重点赏析的词语应为“直”“圆”。接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描绘的情景或画面可知“直”表现孤烟之高,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最后,通过整句诗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角度来进行赏析即可。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新丰主人储光羲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6)、记叙文阅读技法:词、句、段的理解,把握文章主旨
(7)、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8)、李白《侠客行》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
(9)、《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毛泽东于1918年4月送别罗章龙(纵宇一郎为其化名)东赴日本时所作七言古诗。
(10)、●“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11)、(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12)、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13)、(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陈廷焯两句评论的意思。“龙吟虎啸”形容声音宏大或叱咤风云的气势。这里指词的声律豪放峭拔,“和缓”有平和、缓和之意。两者在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结合对本词的理解,典故和建功立业与劝慰的情感是豪放而大气的,而作者对自己身世及友人的不舍就显得细腻而和缓了。
(14)、联欢会在诗朗诵《我的祖国》中拉开帷幕,诗歌《颂屈原》《致屈原》,表达了人们对诗人屈原的敬仰和怀念;歌曲《再唱山歌给d听》《精忠报国》唱出了林城儿女对d的热爱和甘为祖国建设奉献全部力量的豪情;舞蹈《中国喜洋洋》表达了人们欣逢盛世的喜悦;小号演奏《西班牙斗牛士》、舞蹈《水兵舞》展示了林城百姓的多才多艺;诗朗诵《兴安的曙光》《伊春的骄傲》《拥抱时代》展现了林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奋发有为,建设家乡的壮志;舞蹈《伟大的祖国,伟大的d》将联欢会推向高潮。
(15)、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
(16)、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17)、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18)、本题考查名句赏析。首先,看题干,根据题干提示确定从哪一角度赏析,本题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接着,根据“方法指导”中对修辞手法的讲解来解答,先明确颔联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最后,结合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回答即可。
(19)、《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20)、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5、表现诗人豪情壮志的诗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毛泽东复出后,在29年12月28日至30日召开了古田会议,整顿了红军,整肃了不同意见。在三零年初他行事甚为顺利。这首词和下一首词作于这段心情愉快的时期。一首小诗胜任了诗人心灵上重大而喜悦的任务,几个地点名词(音、形俱佳)流溢着汉风之美同时又轻快地勾出红军战略转移行军作战的运动之美。整首诗读起来音韵和谐、畅达,意境开阔、清朗。
(3)、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4)、前八句描绘赵地侠客的形象与行为。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写:“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侠客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乱发突鬓,身佩弯刀,白马银鞍,扬鞭疾骋,这是一幅粗犷英武的侠客肖像画。“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用《庄子》典故,夸剑之锋利,诗未言杀何等样人,不过所谓侠客,总是杀不义之人,为人报仇之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侠客解人之难不求回报的节操。这几句高度概括了侠客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的高尚人格。
(5)、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6)、释义: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我把它仔细磨洗,认出是三国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