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禅心经典语录(文案精选143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2-27 08:45:58 浏览59

经典佛语禅心

1、佛教禅语心语

(1)、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2)、(宝藏的琢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

(3)、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安乐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中,了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祥,死亦安祥”了

(4)、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5)、对于生活:如果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

(6)、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7)、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生活就是越过心灵的障碍,平静心性,淡泊名利。生活,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

(8)、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仓央嘉措诗传》

(9)、(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启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10)、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11)、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一次的邂逅,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12)、(慧命永存)生命无常,慧命永存;爱心无涯,精神常在。

(13)、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离相修行,能达到离相,即离一切欲望执著心,不为诸法缠缚,获得最终解脱。

(14)、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自我和丧失自我是悲哀的。所以,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15)、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16)、(重业轻受)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17)、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8)、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9)、劝人放宽心怀,不要整天为琐事牵挂,眼界一宽,万事万物也会变得美好起来。

(20)、(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2、佛语禅心经典语录

(1)、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2)、(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3)、人的一生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生苦短,好不好都不必遗憾,乐不乐都不要失望,过得好是精彩过不好是经历。人生在世,一辈子不长,只要你尽过心,用过情,也就不必遗憾,更不必悔恨。

(4)、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7)、(学习大无畏)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8)、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炼,正知正念就是调整心态,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发心,看动机,动机善就是善,动机恶就是恶。

(9)、其意是说:心意如果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如果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道才不会失去。佛曰:“度人自度”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10)、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11)、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12)、(调和身心)想圆满慈悲、成就智慧,开展济世与引导人群的力量,必须先从调和自己身心做起。

(13)、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1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不论是开心的事,还是悲伤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要遇,不管是携手的人,还是擦肩的客。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不要评判别人的对错,不要计较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要快乐你就什么都不缺。

(15)、(分毫累积无量)无量功德是在日积月累中,分毫累积聚集而成。

(1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7)、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18)、(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19)、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20)、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惟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悟禅》

3、佛语禅心经典短句

(1)、(生存的真谛)天下、国家、社会、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宁、和睦,皆因人人只知争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谛。

(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3)、作者无门和尚是个有道高僧,他认为人若是能够抛开内心的烦恼,那么心胸自然会宽广起来,随时都能欣赏美好风景。

(4)、风可以不懂云的漂泊,沙可以不懂海的辽阔,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不是每段爱都有结果。烟可以不懂手的寂寞,酒可以不懂喉的寄托,泪可以不懂眼的脆弱,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快乐。你可以不懂我的选择,你可以不懂我的难过,因为我知道,不是每种痛都一定要诉说。

(5)、(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6)、感悟人生的经典佛语语录,深刻透彻,都是阅历的总结!

(7)、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8)、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9)、佛之随者,不是跟随,不是随便,是顺其自然,不怨尤、不强求、不激进。不明此意的人只是在听天由命,他所认知的随缘仅是任之弃之,悲观之见溢于言表。其实,一切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不再追求,而是,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不刻意地要求结果,关键是你自己是否做到了你应该做的,你的心里是否满意你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不会过于执著,也就有了一颗平常心,此即随缘。

(10)、人生有三种苦: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觉得痛苦;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觉得痛苦。既然,得不到、得到了、放弃时都会痛苦,何不把人生的得失看轻一些,保持一颗平常心,痛苦不就会随之而减轻吗?

(11)、pú tí sà duǒ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xīn wú guà ài。

(12)、真人品的持身涉世是在各种环境都立定不变,即使是在流金铄石、严霜杀物、阴霾翳空、洪涛倒海的时候,也依然不随境而迁。

(13)、(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14)、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5)、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6)、18句佛语禅心经典语录,深刻透彻,撑不下去了看看

(1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18)、(不要执着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19)、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20)、耕云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4、佛语禅心感悟人生句句有智慧

(1)、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2)、弘一大师说:“人生随缘,便会活得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

(3)、佛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宣化上人曰:“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你念念光明就时时都是佛,你念念黑暗就时时都是鬼。这个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

(4)、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人世沧桑,要为自己留一点空白,留一段风轻云淡的寂寞。寂寞可以让一个人脆弱,也可以使一个人坚强;寂寞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懂得领悟寂寞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独特景致。寂寞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寂寞中创造成功、酿造幸福。只有在寂寞面前坦然以对,才能在命运面前谈笑风生。

(6)、做人不能不要脸,但千万不能太要脸。多少玻璃心的天才死在了“被人吐了两句槽就跳脚”的路上。真正的内心强大,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中和嘴里。

(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8)、人生的旅途,做让你开心的事,淡化一切烦恼,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心造,无心自解脱。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烦恼;有多少包容就有多少欢乐。

(9)、其实哪有对与错,爱和爱过,在一起时都是真的,现在不爱了也是真的。我挽回了、卑微了、放下了自尊,可是没有成功。

(10)、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11)、shè lì zǐ, sè bù yì kōng ,kōng bù yì sè , sè jí shì kōng , kōng jí shì sè。

(12)、静心,静语。轻轻闭上眼睛,用耳去捕捉交织在身旁的声波,用心去细细勾勒身边的世界,这就是倾听的感觉。倾听--静心的乐曲。

(13)、昨天再好,也走不回去;明天再难,也要抬脚继续。日子过得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质量。要懂得,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14)、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15)、静心如水,不是自己象波澜壮阔似的那样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驾驭风帆,而是自己犹如纹丝不动的潭水一样静谧安详却慢条斯理的涟漪。如此,静心如水的人往往是静水深流的表现出一种博大精深的最高境界。

(16)、静心是一种美,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纯净和清明。

(17)、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8)、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何处不红尘?何处无佛陀?何时、何事、何处不修行?

(19)、(保护心念)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20)、遇见的一部分叫做缘分,另一部分,我们叫它劫数,有命中注定就有在劫难逃。

5、佛语禅心100

(1)、有时候,一个人建议你离开的人,可能是最爱你的。一个希望你放弃的人,可能是最关心你的。一个渴求不再联系的人,可能是最挂念你的。一个默默离开的人,可能是最舍不得你的。

(2)、捕几只萤火虫的光,铺一张舒适的床,采几许晚霞的美,编织你温暖的梦,挂漫天闪亮的星辉,留一句晚安陪你入睡。

(3)、wú kǔ jí miè dào, wú zhì yì wú dé, yǐ wú suǒ dé gù。

(4)、此佛谒出自《金刚经》,意思是:世间一切有所为,或者有所不为的法,都是凡人的执着,所为或者所不为在世尊看来都是一样的,若想修行成功,就应该把这些法都视如梦幻泡影,视如朝露、闪电,一切都是瞬间,一切皆为梦幻。只有达到“无”的境界,彻底摆脱执念,才能悟道。

(5)、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6)、做人可以不聪明,但真的要有分寸感。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你的,才是你的;不该是你的,连搭腔都不要。宁可藏拙,也不要露怯。话说得越多,反而会显得自己越浅薄。所以,人要实,话要藏,用做事的结果征服人,而不是说服人。

(7)、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8)、幸福的人生,需要三种姿态:对过去,要淡;对现在,要惜;对未来,要信。人生的答卷没有橡皮擦,写上去就无法再更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否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真正属于你的,只有活生生的现在,只有握得住当下,才有可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9)、佛经谈有十二种病: 随恶人言是病。 邪妄谄曲是病。 言语伤人是病。 贪爱色欲是病。 杀害众生是病。 不敬父母是病。 作恶不悔是病。 愚痴颠倒是病。 侵占他人是病。 好弥人过是病。 无惭无愧是病。 我慢贡高是病。

(10)、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11)、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12)、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13)、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才一定会美好。

(14)、莫从卑劣法。莫住于放逸。莫随于邪见。莫增长世俗。奋起莫放逸。行正法善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乐。

(15)、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太较真,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却觅得人生的大滋味。太清醒的人注定活得辛苦,总有看不惯的,总有放不下的,苦苦挣扎;有时候,与其清醒,不如难得糊涂。

(16)、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7)、(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18)、18句佛语禅心经典语录,深刻透彻,撑不下去了看看

(19)、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努力现在。成功的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自己安全感。不要轻易把梦想寄托在某个人身上,也不要太在乎身旁的耳语,因为未来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能给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20)、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心灵的宽度,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做人如山,望万物,而容万物。做人似水,能进退,而知进退。

(1)、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2)、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3)、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你可以坐在坎边等它消失,你只能想办法穿过它;人生没有永远的伤痛,再深的痛伤口总会痊愈;人生没有永远的爱情,没有结局的感情,总要结束;不能拥有的人,总会忘记。慢慢地,你不会再流泪;慢慢地,一切都过去了。适当的放弃,是人生优雅的转身。

(4)、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我相信缘分,不信佛而缘分信佛,不信我是我自己么?...只因一声虚幻的

(5)、禅心是佛教用语,指清静寂定的心境。禅心谓禅定非思量之心,即心专注于一之状态,又指依禅定所得之本来清净心。

(6)、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7)、(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8)、有病不要怕,机会来了。有病是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机会。有病时发大愿,发大心,观想和我一样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担,很快就会好的。什么病都能好。

(9)、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恶能害身,痴是无明能引起五蕴炽盛而苦了身心。要终止苦而达至安详快乐,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识。

(10)、(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11)、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12)、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一世》

(13)、现代人都有事业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须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14)、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15)、去掉我执我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慈悲心,愚者为自己,智者为别人。

(16)、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17)、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8)、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19)、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20)、不可说。是的都不可说,男人有了外遇,不可说;女人有了小白脸,不可说;孩子不是你的,不可说。

(1)、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2)、参透寂寞,便是参透了人生。人作为一个群体,彼此联系,却又彼此孤独着。大多数时候,你走不进我的心,我也走不进你的世界。人与人尚且如此,何况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人,就是一个寂寞的灵魂。因为寂寞,缘才随心而起。缘起必有缘灭,欢乐与痛苦遂随之生灭。守得住寂寞,是人生最深的宁静。

(3)、别为当初的誓言耿耿于怀了,承诺的时刻一定是真的,只是后来太多意外,谁都想不到会分开。

(4)、浮生若茶,甘苦一念。茶,甜藏于苦中。人生如是,是苦是甜,自己知道,却也未必知道。你知道的,只是当下的感受,却未必看得见下一刻的转变。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让茶由苦变甜,生活磨砺能使人超越苦难。不经苦,何来甜。一念苦,一念甜,转个念就是希望。

(5)、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6)、无法祈祷自己幸福的我却向漂浮在夜空的月亮祈祷这个拥有温暖右手的人得到幸福

(7)、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8)、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9)、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追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对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10)、人生如梦不是梦,因为太真实;生活如水不是水,因为有苦涩。在生命中,许多事情在于自己,很多感受在于个人,心大路则宽,心小事则难。做人需要下心,做事需要埋头。心胸需要拓宽,心态需要放平。早安!

(11)、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繁才是世情,简才是生活,独才是成熟,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常才是大智,忘才是福气,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学才是知识,谦才是提升,执才是成功,惜才是布道,爱才是慈悲,戒才是加持,循才是超脱,念才是当下。

(12)、佛说,命运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当命运不济时,我们需要去改变它。若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不是改变别的,而是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13)、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14)、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5)、(是否发挥了良能)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16)、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

(17)、(动中的宁静)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18)、(烦恼像毒蛇)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19)、有和就有安乐,就有幸福,一个家庭和睦,这个家庭就幸福美满,一个单位和谐,这个单位就稳定发展,一个国家和谐,这个民族就强大昌盛,整个宇宙和谐,就会充满和平、安乐、祥和。

(2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时日莫空过)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间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2)、(心包太虚)能将山河大地、太虚里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

(3)、走千条路,只有一条适合;遇万般人,得一人足够。无论何种感情,不要成为一种负累。若形成压力,总要逃离;若造就牵绊,总会失去。在意,却不刻意;珍惜,却不痴迷。若有若无的联系,是一份随意;或深或浅的交集,是一份默契。可肆意畅谈,也可以默然相对;可紧密相连,也可疏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