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多读书
1、冰心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
(1)、学业忙?工作忙?你是不是总觉得没时间读书?其实从来没有真的“没时间”,从现在开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总有一天你会感激现在勤奋的自己。
(2)、三是要做读书笔记。即“在多读细读之后,应当常做笔记,也应当把自己所认为优美简练的词句”,或者“好句子和好字眼”,“随手摘写下来,因为经过书写一遍,更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也可以帮助背诵”。
(3)、读好书:人有好坏之分,书有优劣之分。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质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好书。
(4)、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5)、只有不间断阅读,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也只有不间断阅读,才能保持职场竞争力。
(6)、在长期的大量阅读中,冰心也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科学的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7)、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
(8)、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9)、一是博中有专。所谓“博”,就是要“中外书籍都应当看,不但是文学,就是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都应当抱着‘开卷有益’的态度去多看”。所谓“专”,则是重点要“多读一些古典文学,如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样,在作文时,在用字造句上,就会自然、流畅”,从而“使得我们在写情写境的时候,可以写得更简练些,更鲜明些,更生动些”。不过,在阅读古典文学时,她又提醒我们,“应当去其思想之糟粕,取其词汇之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10)、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1)、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12)、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13)、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14)、2《我25岁就把自己杀了,只是到75岁才入土》
(15)、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6)、抗日战争期间,冰心曾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曾任教育东京大学。1951年回国,先后出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
(17)、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8)、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19)、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20)、多读书读好书下一句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冰心多读书读好书的名言
(1)、(美文欣赏NO.6)(阅读理解精讲NO.6)
(2)、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3)、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4)、《冲刺小升初·阅读理解精讲》是由博学少年推出的语文名师讲堂系列课程之一。每课十分钟左右,周日十点推出。
(5)、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
(6)、译文:在读书上多花工夫,那么写文章时就轻松容易了。
(7)、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8)、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 赫尔岑
(9)、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后面居然越看越懂了,虽然字音都有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就只学过那些字的一半部分。
(10)、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11)、冰心说,她永远感到读书是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她还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她曾在《忆读书》一文这样写道:
(12)、(美文欣赏NO.5)(阅读理解精讲NO.5)
(13)、关注「麦子熟了」,回复数字 10查看本月8篇热门阅读集结
(14)、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15)、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16)、二是熟读。对此,她在《漫谈语文的教与学》中这样写道:“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在细读之后,还要熟读,古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能生巧’,熟读了许多好句之后,使你不但能融化,还能创造,到了你自己能创造好句子的时候,你写作的能力,就大大地提高了。”
(17)、读书好: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多读书: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收益。读好书: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收益无穷。
(18)、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9)、你可以学习一些更实用的专业技能,或研究你所感兴趣的主题;
(20)、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3、冰心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怎么念
(1)、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2)、6《关键时刻意见不合,高情商的人会怎么做》
(3)、阳光灿烂的周末,去咖啡厅或者公园,读书,是多么有雅致的一件事。
(4)、警惕!错误的阅读习惯也许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
(5)、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6)、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7)、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8)、多读书: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收益。
(9)、《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10)、读书要快:在不影响阅读效果的前提下,想提高阅读速度,只有靠练习;
(11)、《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12)、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3)、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14)、《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15)、《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16)、到我11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17)、如果说冰心题赠《中学生阅读》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成了人们指导儿童阅读的一条重要法则,那么《忆读书》则是冰心对其一生阅读经验所做的梳理与总结,其中分析了儿童阅读的一些基本问题。我们不妨一起拜读和学习一下吧。
(18)、读书好: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书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好老师,使我们领略到无穷的乐趣,所以说读书好。
(19)、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繁琐的《封神演义》,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蒙蒙眬眬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20)、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4、冰心多读书的名言名句
(1)、到我11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有了极大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毛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国外的人情世故。
(2)、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3)、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4)、《三国演义》引起了冰心对章回体小说的兴趣。在这类小说中,冰心对《水浒传》尤其欣赏。她说,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5)、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 李苦禅
(7)、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8)、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9)、吴金程校长介绍了大赛的后续安排,为同学们描绘了更广阔的平台与机遇。
(10)、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 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11)、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12)、虽然冰心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可她到了上学年纪,母亲却又不赞成她读书了。母亲说:“读书是你哥哥们的事,他们读书可以做官赚钱,女孩子读书也只能做个贤妻良母,读书有什么用,你应该跟我学绣花。”小冰心说不过母亲,可心中想读书的念头像火苗一样升腾。祖母、父亲、姐姐都来劝母亲,母亲就是不答应。当小冰心知道读书无望时,心中竟然有了自杀的念头。她想到了上吊、投河、吞戒指等几种自杀方式,可因为怕疼,这些方式又被她一一否决。最后,她打算用“饿死自己”来逼母亲。她真的躺在床上开始不吃不喝,坚持了一天一夜后,爱子女的母亲最终妥协,松口同意她上学读书了。
(13)、原文描述: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4)、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几个字,就是:
(15)、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16)、今天小编将与您分享一篇冰心先生的文章《忆读书》,愿段园长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您感受到读书的魅力,愿读书能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