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案精选136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0 10:57:33 浏览59

李白中小学生必背古诗

1、李白中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4)、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

(5)、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这里查询类作业,在考我们的阅读水平的同时,也起到了培养我们检索能力的作用。

(6)、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8)、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白天在外奔波忙碌,没有时间思乡怀旧,而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波澜便会不时泛起。

(11)、以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为例,表达了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12)、(杜牧:《秋夕》)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3)、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14)、(龚自珍:(己亥杂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7)、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8)、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陶渊明:《归园田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田园乐七首其六闲居》(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李白 小学生必背古诗

(1)、李白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3)、这些遐想,诗人统统没有写,只用了一句“低头思故乡”字来概括,其他的,都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和体会。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6)、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诗中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9)、(杜甫:《春望》)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0)、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11)、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2)、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环婉曲之作,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而此诗却不就声律,又词气飞扬,一开始就有一往无前不可羁勒之势,纯是歌行作风。

(1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4)、(李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15)、7李白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8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6)、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1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8)、(李白:《望天门山》)诗中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军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3、李白的小学必背古诗大全

(1)、(刘禹锡:《望洞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牧童》(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曹操:观沧海》)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6)、《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7)、(孟浩然:《春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李白:《望天门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10)、《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2)、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3)、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1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一作:惟/唯)

(15)、这首诗的名字叫作《静夜思》,意思就是在静静的夜里引发的思念。诗人思念谁呢?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夜晚引发思念呢?我们先来看看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

(16)、18张先千秋岁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7)、☞回复(上册语文单元测试),查看部编语文1-6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1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9)、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0)、这段友情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千年,然而诗人与汪伦的深厚情谊却一直被人们铭记着。

4、李白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

(1)、《对酒》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2)、☞回复(美文朗读),查看美文朗读(含音频)

(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an)牛羊。

(4)、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6)、水光腌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8)、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11)、相传有一年李白来到安徽,当地泾县有个叫汪伦的人,听说李白来的消息,非常高兴。

(1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13)、《送友人下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14)、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15)、而四句的“抱琴来”,也不是着意于声乐的享受,而重在“抚弄以寄其意”、以尽其兴,这从其出典可以会出。

(16)、《月下独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7)、但用山东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

(18)、《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19)、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20)、在他的朋友中,既像孟浩然、王昌龄、杜甫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也有许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5、李白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1)、《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2)、☞回复(下册语文练习),查看部编语文1-6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望庐山瀑布》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另作“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5)、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6)、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7)、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9)、《元日》(宋)辛弃疾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10)、“我醉欲眠卿且去”,话很直率,却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的双方是“忘形到尔汝”的知交。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呢。

(11)、应怜屦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2)、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13)、青山横北郭,水白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我们前面知道,唐朝大诗人李白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一路上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15)、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6)、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17)、李白五岁的时候随父亲迁到绵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在那里一直生活到二十多岁,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少年时光。

(18)、这个略带夸张的说法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后来人们都用“桃花潭水”来表达离别的深情。

(19)、(范成大:《喜晴》)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20)、12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13陈衡恪题春绮遗像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14梁启超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2)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3)清酒:清醇的美酒。(4)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5)玉盘:精美的食具。(6)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7)直:通“值”,价值。(8)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9)不能食:咽不下。(10)茫然:无所适从。(11)太行:太行山。(1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13)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14)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15)会:当。(16)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17)济:渡。

(2)、到了以后,汪伦天天美酒佳肴款待李白,李白游玩了好几天,就是没见到信中所说的十里桃花,万家酒馆,便忍不住问汪伦。

(3)、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清平乐》禁闱清夜,月探金窗罅。

(4)、93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7)、☞回复(听书),查看中小学必读名著听书集合

(8)、90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免费领❗小学1-6年级《学而思》奥数完整教材,价值上万元的全套课程!

(10)、☞回复(007),查看部编语文四年级资料集

(1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2)、离别的时候,李白登上小船,准备向岸上的人们告别。汪伦这时与村民们脚踏着节拍唱起歌来,这是一种古老的送行仪式,令李白又惊又喜,非常感动,于是挥笔写下一首诗回赠给汪伦。

(13)、《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14)、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15)、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16)、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17)、(杜甫:《春望》)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8)、刘晓峰,主任播音员,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常务理事、朗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朗诵联盟艺术指导。

(19)、(王维:《山居秋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唐·王维《画》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这首诗写得非常简短朴素,却借助月亮,道出了深深的思乡情怀,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千百年来,人们睹月思人,对月咏怀,使月亮成了团圆的象征,也成为人们寄托思乡之情的对象。

(5)、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籍笠,绿袭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7)、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李商隐:(晚晴))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10)、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11)、16司马光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17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3)、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4)、李白听了哈哈大笑,虽然知道自己中了计,却还是为汪伦的这份情谊所感动。

(15)、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16)、《登金陵凤凰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