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爱国的诗句
1、形容一个人很爱国的诗句
(1)、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4)、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5)、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
(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8)、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9)、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1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12)、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4)、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15)、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
(16)、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17)、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8)、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19)、一个国家,人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灌输爱国思想,并在一日又一日的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明辨是非,开始懂得爱国的真谛。自国家诞生之初,爱国思想就行成了,于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才会出现那么多的爱国人士,这些生在古代的爱国人士,大多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写进诗词歌赋里,这些人,或许是忧国忧民的百姓诗人,又或许是文武双全热血青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但不管是文还是武,是乱世还是盛世,他们都拥有着永不磨灭的,相同的家国情怀!
(20)、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
2、形容人爱国的名言
(1)、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毛泽东《沁园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3)、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4)、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6)、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8)、“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0)、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12)、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1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15)、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 巴金
(1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17)、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8)、此诗四句,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有对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啊盼,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一时间该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泪欲流啊!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接下来,两句忍泪失声的询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然突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人民盼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往往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父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如果一定要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因为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判。
(19)、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20)、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拿破仑
3、形容人很爱国
(1)、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
(2)、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3)、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4)、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有景。
(8)、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13)、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14)、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16)、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7)、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9)、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辛弃疾《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20)、⑴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4、表示人爱国的诗句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2)、《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3)、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4)、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5)、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6)、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唐·李梦阳
(7)、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8)、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 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10)、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锋
(11)、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
(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3)、10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14)、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15)、1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16)、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1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2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形容人爱国的诗句有哪些
(1)、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先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3)、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4)、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5)、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7)、1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9)、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10)、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1)、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 肖邦
(12)、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13)、《出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5)、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16)、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卢僎《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
(17)、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18)、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1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0)、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1)、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2)、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3)、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4)、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5)、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8)、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9)、⑵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阁序》
(11)、(9)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2)、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3)、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14)、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15)、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16)、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
(17)、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蔡锷
(18)、 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 阿托尔斯泰
(19)、共同美好愿望,也是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在爱国诗人这点上,杜甫是当仁不让。
(20)、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1)、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3)、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5)、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6)、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