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大全 对联(文案精选84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7 10:37:50 浏览59

中华楹联大全集

1、中华楹联库(对联大全/楹联大全/春联大全)

(1)、地主上门讨债见联,不觉诧异,自语道:“这横批的“老”字,说“考”又不象,说“老”又没有一点?”话音未落,只听农民说:“老(字)要是有一点,早就还你了!”

(2)、周瑜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这种传说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3)、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4)、相传有个农民欠地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5)、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为难。

(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联)

(7)、在四川青羊区平安巷内的一小饭馆,大门上的对联还掀起过不小的浪潮。

(8)、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9)、诗赋于光风霁月;琴操在流水知音。(赵逢明自题联)

(10)、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长老说有事相求。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

(11)、关于厕所,其实有很多趣对,偶然还读到了一幅非常有趣的对联,其言简意赅,语义双关,亦雅亦俗:

(12)、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13)、上联:尔来礼拜乎?须摩着心头,干过多少罪行,向此处鞠躬叩首。

(14)、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我国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有这样的对联、匾额。茶联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文化气息,可以促进品茗情趣。现代的茶艺馆也每每以茶联显示文化品位。

(15)、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16)、上联: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17)、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18)、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我国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有这样的对联、匾额。茶联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文化气息,可以促进品茗情趣。现代的茶艺馆也每每以茶联显示文化品位。

(19)、交懑四海,乐道人善;胸罗万卷,不矜其才。(李经畦自题联)

(20)、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乾隆皇帝也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纪晓岚,看你面色悒郁不乐,必有心事在怀,让我替你猜详一下如何?”纪晓岚问:“陛下如何猜详?”乾隆说:“我看你是:

2、楹联大全 对联

(1)、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2)、书圣王羲之的字千金难求,一年除夕,他在家门口贴的对联几次被人揭走,于是生出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3)、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4)、边关御寇,火中屡建千秋功业。大地迎春,天下同歌一代英雄。

(5)、通读《红楼梦》全书,宝玉究竟和几个女孩发生过关系

(6)、据《惠州六如亭怀古联》载:苏轼怀才不遇,终生不得权贵赏识,但其两名侍女却对他的文章道德,壮志抱负,深为钦佩,使苏轼视为知音。这两名侍女的学名一叫“朝云”,一叫“暮雨”。有一年,朝云不幸早逝,苏轼如失姐妹。悲痛之余,他亲书挽联。

(7)、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冼星海自题联)

(8)、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9)、没想到,商人嫌发财的含义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道:

(10)、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11)、好人我自苦中来莫图便宜;凡事皆缘性里错且更从容。(吴大湞自题联)

(12)、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田家英自题联)

(13)、传闻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14)、上联: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15)、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16)、下联:叹沧海横流无底止,慨然思班定远投笔,终子云请缨。

(17)、传言,苏轼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时至半夜,苏轼想试试儿子们的才学,遂吟出了上联,并要三个儿子作对。其第三子苏过反应敏捷,随即对出了下联,真是“虎父无犬子”呀。 

(18)、上联:只是骂个道打个僧,这这般这般,若毁圣谤贤,那还了得。

(19)、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纪晓岚立刻跪下说:“皇上说得很对。如蒙陛下恩准,给假回乡省亲,纪晓岚衷心感戴圣恩。我便:

3、中华楹联大全集图片

(1)、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2)、下联:谁是讲经者?必破出情面,说些警赫话语,好叫人入耳悚神。

(3)、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4)、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5)、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和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谦虚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6)、据说,一日,苏轼与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弈围棋,忽然有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轼顺口吟出上联。黄庭坚抬头环顾一看,见湖边有一渔夫在柳树下钓鱼,遂对出下联。一个说松子有意,一个道柳丝有情,用的是拟人手法,联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兴味盎然。

(7)、上联:庙貌与天齐,云来云去风不定,无异空中楼阁;

(8)、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叶元璋自题联)

(9)、在四川青羊区平安巷内的一小饭馆,大门上的对联还掀起过不小的浪潮。

(10)、上联:绽蕾花树株株秀 下联:破土春笋节节高

(11)、这下,商人反而大喜,原来他就爱这种不伦不类的对联。

(12)、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庙宇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13)、下联:不过吃口肉喝口酒,便如此如此,倘坏心毒胆,怎么样儿。

(14)、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15)、下联:来我这里有冤必报!减尔算,荡尔产,殄灭尔子孙,降罚尔祸灾,睁睁眼睛怕不怕?看今日多少凶锋恶焰,有几个到此能逃!

(16)、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17)、下联:叹沧海横流无底止,慨然思班定远投笔,终子云请缨。

(18)、体道鱼游进活泼;消闲墨舞呈天真。(赵金光题联)

(19)、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梁启超自题联) 

(20)、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黄慎自题联)

4、中华楹联大全集七言

(1)、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叶元璋自题联)

(2)、星河层里星河转;日月楼中日月长。(丰子恺自题联)

(3)、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自题联)

(4)、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长老说有事相求。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

(5)、地主上门讨债见联,不觉诧异,自语道:“这横批的“老”字,说“考”又不象,说“老”又没有一点?”话音未落,只听农民说:“老(字)要是有一点,早就还你了!”

(6)、据说,一日,苏轼与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弈围棋,忽然有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轼顺口吟出上联。黄庭坚抬头环顾一看,见湖边有一渔夫在柳树下钓鱼,遂对出下联。一个说松子有意,一个道柳丝有情,用的是拟人手法,联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兴味盎然。

(7)、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

(8)、上联:尔来礼拜乎?须摩着心头,干过多少罪行,向此处鞠躬叩首。

(9)、学立道通,自然贞素;圆行方止,聊以从容。(何绍基自题联)

(10)、传言,苏轼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时至半夜,苏轼想试试儿子们的才学,遂吟出了上联,并要三个儿子作对。其第三子苏过反应敏捷,随即对出了下联,真是“虎父无犬子”呀。 

(11)、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田家英自题联)

(12)、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13)、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姚铁松自题联)

(14)、春随香草前年绝;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

(15)、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16)、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他欣然挥毫而就:

(17)、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几乎没有人知道这段历史

(18)、上联:尔来礼拜乎?须摩着心头,干过多少罪行,向此处鞠躬叩首。

(19)、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袁崇焕自题联)

(20)、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普深和尚清凉台联)

5、中华楹联大全集高清版

(1)、当然也有些人的挽联带点讽刺调侃色彩,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民d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如此一副对联:

(2)、上联: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

(3)、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姚铁松自题联)

(4)、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