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说的话(文案精选73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4 11:50:24 浏览59

麦克阿瑟最佩服的人

1、麦克阿瑟有什么

(1)、他首先极为成功地重新塑造了自己的体魄,以坚强的意志把自己从弱者的角色中拯救出来。就这样,一年的时间很快地过去了。麦克阿瑟以为他的努力该有成效了,可是,满怀信心的阿瑟很快就受到了挫折。

(2)、当时,日本的土地制度是寄生地主制,也就是国家将近一半耕地都集中在少数靠收取高额地租过活的地主手中,换句话说,当时日本存在很多大地主,他们垄断了全国近一半的土地,广大的农民都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只能靠给地主种地换取微薄的粮食度日。

(3)、1942年初,在马歇尔的帮助下,艾森豪威尔这位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将军,被派往北非战场,担任登陆北非的盟军总司令。此时的他,已经晋升到了中将军衔。

(4)、艾森豪威尔因战功晋升五星上将,在战后更是担任了两届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5)、麦克阿瑟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日本进行了极为全面和强制化的改造,他将日本天皇拉下了神坛,对日本极为浓重的封建残余进行了强制改造,麦克阿瑟在日本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几乎以一己之力将日本拖入了现代化国家。

(6)、琼崖特委认为,敌人正疯狂进攻五指山根据地,成建制转移目标太大,同时敌人也严密地控制着沿海港口和船只,不仅组织船只的数量很难保证,而且即便能够出海,后面也将遭到敌人海空军的拦截和攻击,失去山地依托的琼纵恐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因此决心不撤而就地坚持斗争 ,琼纵自己的这番“操作”最终得到了延安的肯定和支持。

(7)、这一系列的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麦克阿瑟草案”,它实际是美国与英国制度的结合物。其中保留天皇确实顺应了当时日本民众的心理需要,有利于改革的推进。很快,东京各媒体以“主权在民”、“放弃战争”等标题,登载了新宪法草案。

(8)、总的来说,大多数日本民众拥护“麦克阿瑟草案”,尤其是保留天皇地位,支持率高达85%,对放弃战争也有70%的民众支持。有意思的是,日本在战后第一次国会选举中,1300万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并破天荒的有39人当选为议员。

(9)、在他的率领指挥下,美军连连获胜。一战结束后,麦克阿瑟获得的各类勋章多达十几枚,打破了美国史上一次获得最多勋章的记录。赫赫战功让麦克阿瑟一战成名。

(10)、在举报和最后的大战中,六爷在权力面前选择妥协——他选择了举报而违背诺言不去“茬架,在旁人看来这举动也许毫无骨气,但并不违背六爷心中的规矩,因为他坚守了内心的气节。

(11)、所以,林彪力排众议,果断放弃四平撤退到松花江以北。

(12)、而要说众多二战名将里最突出的一个,当属美国十大五星上将之一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作为一个老将,他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是美国历史上海陆空三军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

(13)、要说日本人对美国驻军的看法,应该说有两面性。日本人担心北面的苏联(俄罗斯)找它的事,又担心西面的中国给它算账,所以说美国的驻军让它感到相对安全。另一方面,作为曾经的大日本帝国,沦落到这步田地,内心深处的耻辱和焦躁不安,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对这个国家,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和警惕。它内心深处的狼性和残忍现在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一旦条件允许,它会毫不犹豫地露出尖利的牙齿。

(14)、首先,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后,他并没有严惩日本天皇,也没有废除日本天皇制度,而是极力维护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麦克阿瑟甚至还亲自致电杜鲁门总统。

(15)、但后来,日本军人对待美国战俘的手段十分残忍。要求战俘每天重体力劳动,一天只给两个饭团。有时什么也不给。美军战俘在三年的战俘营中,每天都处于重度饥饿之中。

(16)、1917年,赶上一战爆发,时任上校的麦克阿瑟被美国派往法国参加世界大战。也是因为立下赫赫战功,一战结束后,麦克阿瑟直接被提拔为美国陆军准将,还成了西点军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校长。

(17)、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瑟在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讲。

(18)、在众人的劝说下,麦克阿瑟冷静了许多。他明白自己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在他看来,潘兴毕竟是快退休的人,无论怎么压制,也不可能压制自己一辈子,拼时间,他是拼得起的。麦克阿瑟决定绝不低头,和潘兴“死磕到底”。

(19)、第一条,要勤快。他说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更不能当指挥员,凡是自己能亲手干的事,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他说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会带来失败。

(20)、麦克阿瑟五星上将无论治校治军,都堪称典范。是他,重振西点军校雄风;是他,在二战前夕,独具慧眼,加强军备,使国防实力得以加强;是他,在二战时期间,在太平洋战区运筹帷幄,同日寇进行殊死的较量;是他,在日本投降后,对日本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民主制度,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日本;是他,在朝鲜战场出奇兵,实施仁川登陆,一度扭转了朝鲜战争的战局。

2、麦克阿瑟说的话

(1)、时间跳到解放战争初期,杜聿明率领十多万国军,包括精锐的美式装备驻印军北上杀入东北。

(2)、但如果说日本人忘记了二战之耻,忘记了两颗原子弹之痛,那恐怕就太轻看日本人了,这是由日本人的民族性所决定的,是深深植根于于日本人灵魂与内心的。日本人表面看起来很温和,谦恭有礼,但生性记仇好斗、嗜武残暴的本性恰恰隐藏在这副假面之下。回顾历史,当年隋唐盛世,我大中华繁荣强大,日本人也曾经漂洋过海,屈尊前来跪拜学习,极尽谦卑。元朝忽必烈下令攻打日本,文永之役让日本人铭记在心,后来到了明朝,中国就有了倭寇之乱,甚至二战时期,他们的神风敢死队其名字也是来自于元朝的那次对日战争,由此可见日本人那种报仇十年不晚的心态。

(3)、可以说,正是麦克阿瑟在日本七年的全面改造,为日本扫清了发展的障碍,让日本真正改造成现代化国家,才奠定了日本近代经济腾飞的基础。

(4)、在惨烈的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在德军闪电战的强劲攻势之下,节节败退,伤亡惨重。几场战役之后,苏军疲惫不堪,已无招架之力,首都莫斯科面临沦陷。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朱可夫临危受命,带领苏军振作精神,奋起反击,不仅牢牢守住了防御线,并且扭转乾坤,以灭敌五十余万人的战绩结束战斗,创造了转败为胜的神话。

(5)、如果不是后来中国军队参战,美国在朝鲜半岛的计划就全部实现了。

(6)、人是个社会性的动物,吃喝拉撒离不开与他人的交集,就如同电影中的纳什,从小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从他幻想出的三个人物来看,一个是他的一边爱听自己的牢骚,一边又不停的鼓励自己的葡萄牙室友,一个是纯真可爱的小女孩,最后一个是他幻想的为国家效力的情报局间谍头目。可以看出他的内心也是渴望友情,渴望依赖,渴望成功的男人。

(7)、由于小时候打下的底子,麦克阿瑟在学校里可谓品学兼优,军事素养高出同学一大截。毕业那年,更是拿下了西点军校有史以来的最高分。因此,麦克阿瑟毕业后直接被授予少尉军衔。

(8)、他极力主张空军独立和统一指挥,强调以“空权论”取代“海权论”。但在当时,这是完全“大逆不道”和不合时宜的,更是遭到陆军、海军的反对,并由此从准将降为上校。被降级后的米切尔,更加无视组织纪律,指责当局对航空兵漠不关心。

(9)、这边杜聿明又被伟大的马歇尔拖住了手脚,无法越过松花江进攻。

(10)、麦克阿瑟是典型的美国老兵,一生指挥大小战役无数。在战略战术方面,他显然要比艾森豪威尔专业得多。但如果论政治能力或是外交才能,他则远不能与艾森豪威尔相提并论。

(11)、也是因为成吉思汗,元朝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地理边界的王朝。当时成吉思汗奉行“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一生都在疆场上驰骋,领土永远处在扩张状态,足以见得其战术跟蒙古铁骑简直就是相因相生。而且,成吉思汗当年的战术不少还传承下来,就算放在现代战争里依然能发挥奇效。

(12)、二是修改日本宪法。日本政府制定的新宪法几经易稿,都没有达到麦克阿瑟的要求。他干脆自己制定,总的原则是:彻底铲除皇权制度,天皇是国家象征,皇位世袭;废除贵族、封建制度;日本放弃发动战争,不再拥有军队和交战权等。

(13)、西点军校是麦克阿瑟重要的人生经历,关于他的故事,比如我们去西点军校参观的时候随车导游就给大家讲他妈妈伴读的故事,像麦克阿瑟这种心高气傲,一进校就自带光环,父亲虽然是军官但仅仅是个中校的,一定是高年级训新生的时候重点整的对象,这个普通学校毕业出来的人没啥感觉,艺术类院校会格外懂

(14)、但一名“妓女议员”,让许多人不安起来。麦克阿瑟在得知她拥有25万多张选票时,说道:“她不全是靠暧昧得来的吧”,并给全体议员(包括那位遭非议的女议员)发去了贺信。在其回忆录中,他写到:“一切改革中,最满意的无过于妇女地位的改变”。

(15)、除了将天皇也拉下神坛外,麦克阿瑟利用手中无与伦比的权力,重新修订日本宪法,摧毁了日本的财阀体系,解散日本军队,清除日本的军事工业,消灭军国主义,对于日本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给了日本普通人自由和权利,解放妇女权益、推行政教分离……

(16)、四平战役解放军伤亡1万多人,随后又逃散1万多人,但主力尚存,元气没有大损失。

(17)、这是当年上学带的木箱子和书籍,他毕业时候接近满分的平均成绩创下了西点军校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哦,顺便说下,他之前在一个跟高中差不多的军校毕业成绩也是接近满分的

(18)、印度前总理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夸赞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麦克阿瑟曾说:“他(成吉思汗)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灭亡国家,摧毁整个文明。在战场上,他的部队运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横扫千军如卷席,无数次打败了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敌人。”

(19)、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20)、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3、麦克阿瑟的评价

(1)、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他家是一个军人家庭。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向往着军旅生活,在1899年如愿考进美国西点军校。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麦克阿瑟也不例外,他在军校期间十分刻苦。四年后总算以的优异成绩毕业,据说这还是西点军校25年来毕业生中分数最高的。有人曾说他的一生,天不怕,地不怕,都是想要超过他的父亲小阿瑟。

(2)、马克·米利在美军中的地位非常高,他的看法完全可以代表美军的看法。这说明美军还是比较支持抗议者的,美军也不会对抗议者动手。马克·米利也有利反驳了总统特朗普的说法,因为特朗普在6月1日的白宫讲话中宣称会用军队结束“骚乱”。

(3)、所谓“横渠四句”(冯友兰先生)或“横渠四句教”(马一浮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直是中国读书人的最高梦想。甚至没有人思考张载北宋的这个西安人为什么如此雄赳赳气昂昂,敢于要为全人类设计命运。岂止是他?上溯到有孔子到如今的两千多年,近论到从林则徐到洪秀全到如今的两百年多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书人在宏大叙事中酣畅表达,不惜自我激励要舍己,也引导别人的孩子们走一条抛头颅、洒热血的路。

(4)、  前天在网上看到一则启事,差点没把我口里的一口茶喷到屏幕里,原来是一则正儿八经的“寻人启事”:(寻人启事)姓名:谢尔盖·库茹盖托维奇·绍伊古民族:图瓦;政治面貌:先后加入苏共,我们的家-俄罗斯、俄罗斯国家团结d,统一俄罗斯d。性别:男;年龄:66岁;身高:一米七左右。2月25日,会见亚美尼亚国防部长;2月27日,会见普京;3月1日,与土耳其国防部长通话;3月4日,与联合国秘书长通话;3月8日,再次与土耳其国防部长通话。3月11日后再无音信。现家人非常着急,盼知情者提供线索,将给予50卢布现金酬谢!

(5)、通过这件事,麦克阿瑟知道自己树敌太多,开始尽量地低调做人。好在菲律宾是他最熟悉不过的地方,早年从军校毕业就来到这里服役2年,而其父亲曾是菲律宾军事总督。他的到来,受到当地军政的热烈欢迎,麦克阿瑟的情绪振作了不少。2年后,麦克阿瑟成为最年轻的少将。麦克阿瑟到海外服役,最牵肠挂肚的自然是他的母亲平克尼,她十分清楚儿子与潘兴之间的矛盾,不能眼看着儿子的前程毁在潘兴手里。2年来,她到处托关系,找丈夫过去的部下帮忙,目的就一个,希望能将儿子调回美国,担任重要的职务。

(6)、她甚至找到当时的陆军部长,结果遭到婉拒。因为潘兴与麦克阿瑟的矛盾是路人皆知的,是潘兴亲自点名“发配”的,帮助麦克阿瑟就一定得罪潘兴。这个消息,让麦克阿瑟更加痛恨潘兴,并萌生转业的想法,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7)、而真正让他名誉全球的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历经战争的摧残,千疮百孔的新中国,经济还未复苏,国力薄弱。朝鲜战争爆发后,彭德怀率领中国志愿军出征朝鲜,抗美援朝。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基本就是"小米加步枪"。据说,参加抗美援朝的部分志愿军甚至连枪都没有。

(8)、开始参观环节,迎面就是那张最著名的麦克阿瑟叼着玉米烟斗的照片,话说他的裤子提得好高呀,腰带肯定是系到肚脐以上了吧

(9)、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的南部和北部。随着半岛南北各自成立两个国家之后,美苏驻军逐渐各自撤离。

(10)、当然,得到日本高层的拥护,并不代表能够得到日本民众的拥护,所以接下来麦克阿瑟又做了这样两件事:

(11)、麦克阿瑟的个人博物馆在诺福克市的海港旁边,真是看顾老师的游记才知道的,这里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那一次旅行时间太紧张,除了八个小时的来回华盛顿开车(回程返京大堵车),麦克阿瑟纪念馆、威斯康辛号战列舰,美国最大的军港诺福克军港看最新的福特号航母,都是非常好的回忆《近窥美国最新最强核动力航母福特号》

(12)、有啥意义?很多人不明白它的意义,这么说吧,核武器要真正的具备实战能力和威慑力,不经过几十上百次的核试验是不可能的(我国一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生效,禁止了一切核试验,这就限制了其它国家核武器的发展(不试验,就拿不到数据)。

(13)、林彪赶到关外的十多万八路军和新四军,此刻立足未稳,没有得到先进武器,甚至连吃饭和穿衣问题还没有解决。

(14)、这个还要从1945年8月15日说起,在这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麦克阿瑟带领着43万美军以征服者的姿态入驻日本。

(15)、今天侃王就给大家分析一下日本人尊重麦克阿瑟的原因。

(16)、回头去看影片,纳什的一生有着不幸,但更多的是他也是幸运的,他有着风光时不求索取,但落魄时却还在鼓励自己的朋友,有着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妻子,还有着自己一颗坚定的心。

(17)、美国在全球上百个国家都有驻军,但只有驻日美军和驻韩美军享有不受当地法律管辖的特权。

(18)、此时,对于绝大多数日本国民来说,这是日本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因为这似乎意味着日本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日本民众将成为美国人奴役的对象。然而,当麦克阿瑟进入日本后,却并没有给日本带来羞辱和灾难,反而带来了新的希望。

(19)、然而此时蒋军正部署以武力围剿琼纵和五指山根据地,冯白驹等领导同志认为,“北撤”未必安全且极有可能遭到敌人袭击,因此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做好北撤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坚决自卫还击。而蒋军方面认为用大批正规军围剿五指山那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因此突然单方面宣布,拒绝承认琼崖纵队和海南地方组织的合法身份和政治地位,来了一波自鸣得意的“神操作”。

(20)、不过,麦克阿瑟作为一个异国征服者,却并没有引起日本国民的反感和仇恨;相反,大家对他都是一片歌功颂德,在他将要离开日本时,日本数百万民众更是自发上街为他送行,其场面何其感人!

4、麦克阿瑟叼的什么

(1)、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9月2日,麦克阿瑟代表盟国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举行受降仪式。

(3)、美国抗议者的诉求已经从严惩白人警察,变成了解决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没有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也会导致美国的抗议与暴乱持续很长的一点时间!

(4)、琼崖纵队能够在海南岛战役中有如此出色的表现,除去自身坚持23年红旗不倒的艰苦卓绝之外,蒋军在1946年搬起石头砸自己脚面的愚蠢操作也成为加分项:如果当时琼纵跟广纵一样也北撤到华东根据地,虽然我军会在北方多了一支劲旅,但同时在天涯海角将失去一支强悍的内应力量,解放海南之役就不可能如此顺利,这倒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呐。

(5)、最终,在麦克阿瑟的积极努力下,美国政府的态度由严惩日本转变为扶持日本,同时日本裕仁天皇和皇室成员都没有遭到任何惩罚,其天皇制度得以保存;甚至而言,日本的很多战犯也被赦免,他们甚至还重新走上政坛,成为日本政府的高级官员。在这种背景下,日本高层自然对麦克阿瑟是感恩戴德。

(6)、古人云: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也!我们便可以看到六爷是一个做事有原则,对事有态度的人,他的原则就是从内心的良知出发,坚持内心的道德操守,坚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底线,这就是六爷的规矩。

(7)、中学时期的麦克阿瑟一直保持着优良的学习成绩。他是个珍视荣誉的人。童年的学习经历曾经使他心悸,从他发誓要努力在学习上超越别人的那一刻起,这种执着向上的追求就再没有动摇过。他甚至不能容忍自己落在班级任何一个同学的后面,把任何同窗的领先都看作是学习上的一种挑战,他把这种挑战看成是不断前进的动力,鼓舞着他不懈向前,取得一个又一个更好的成绩。

(8)、然而,李德博古指挥不利,红军直到12月2日,用了长达7天才通过湘江。

(9)、里面有他的座车,还有很多书籍纪念品,我挑了一样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日本战败战备投降书的复印件!

(10)、这让韩国人大失所望。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岛南端,没有个保镖保护,自己的小命说不了什么时候就被人拿走了。所以韩国人坚决要求美国在韩国驻军。美国于是就坡下驴,给韩国人签订了协议,提出了苛刻条件,韩国人为了安全,也咬牙同意了。

(11)、首先是来自德国的隆美尔,在二战期间隆美尔带领军队打赢了不少胜仗,就连敌人都非常佩服隆美尔的作战技术,他是一名陆军元帅,在当时隆美尔还有两个响亮的称号,分别是沙漠之狐和帝国之鹰,由此可见他确实十分的了不起。

(12)、琼崖纵队如此从1946年初到1950年春,整整坚持了四年多的武装斗争,不仅没有被敌人消灭,部队还发展壮大到8000余人。及至四野大军横扫中南,第15兵团部和40军、43军进至雷州半岛后,又以加强营、加强团的规模三次实施偷渡,这些部队与琼纵汇合后,使海南岛上的内应力量达到了一个主力师的规模,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13)、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从此被“核武器俱乐部”拒之门外;有核武器的一些国家,因为无法进行后续的核试验,核武器的“质量”也很难有保证。所以说,没有邓稼先的未雨绸缪,就没有我们今天“核大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