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和天皇合影
1、麦克阿瑟与日本皇室
(1)、据说,明治天皇的皇后“一条美子”,看到骑着高头大马回家的丈夫,感到非常地忧心。原因就在于,历史的经验告诉天皇家族,天皇更加适合于“虚位”,而不是抛头露面去打拼。这就像日本关西的大家族,长子被培养成场面上的尊贵人物,而具体干事情要交给次子们。
(2)、吉田茂看了麦克阿瑟良久,最后乖乖说了句,Yes,Sir
(3)、身材差距比较大的合影,其实完全可以拍出合理的角度,让人们觉得差距不那么大。
(4)、从战争开始以来,除了“为天皇而死”以外,我没考虑过别的
(5)、在日本,唯有一批共产d人,自始至终坚定信仰,不管军国分子是恐吓,暗杀,逮捕,还是金钱利诱,日共d员软硬不吃,就是不向军国主义投降,就是骨头硬
(6)、当年我亲自递交了上阵请愿书,立下至死方归的决心,但结果日本战败了,可我还活着!
(7)、天皇说的不是要扩大战争,而是战争结束了,天皇宣布“终战”了,我们不用再打仗了
(8)、因为日本政府根本没有能力去控制那么庞大的工人运动
(9)、造神运动的基础是制造神秘感,而当日本人听到了天皇那难听至极的“鹤音”,以及在美国面前矮人一等的真面目后,很多日本人对于天皇是神的印象——幻灭了
(10)、结果这番论战还没从吵完呢,美国的原子弹掉了下来,天皇也得到了“维系国统”的承诺,便痛痛快快的投降了。一心投降的米内这时候却担忧自己因为参与了侵华和太平洋战争,会不会被盟军宰杀,犹豫了很长时间。
(11)、这一系列动作之后,使得日本民众对于天皇的盲目崇拜被极大的削弱,而传统顽固势力则受到了进一步的打压。
(12)、日本皇室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号称“万世一系”。不过,日本天皇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掌握实际权力,而是由幕府将军掌握实际权力。在历史上,日本一共经历过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康幕府三个阶段。等到明治天皇时期,借助倒幕运动,幕府被推翻,实际权力又回到了幕府手中。于是,日本又进行了明治维新,走上了穷兵黩武的帝国主义道路。
(13)、“一个裕仁天皇抵得上二十个现代化武装师”,这是麦克阿瑟对日本的评价。因此,麦克阿瑟决定采取另一种方法来消除天皇对日本的影响。
(14)、最后,裕仁虽然保住了天皇之位,但从此却没有了实权。在对日本进行制裁时,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款,要求日本放弃军队。但唯独保留了日本天皇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帝国主义清洗的不够彻底。到现在,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对我国和所有遭受侵略的国家都缺一个道歉。德国总理能向遇难的犹太人下跪,日本官方却又做了什么呢?
(15)、负责谈判的“日企资本方”,认为工会“劳方”狮子大开口,双方的谈判争吵与冲突不断,最后关系彻底破裂,从嘴上争吵,发展到全面性的暴力冲突
(16)、怎么来理解呢?国家象征在于:日本天皇的血统很纯正,源头接到神话时代,“万世一系”可不是吹的,天皇家族史等同于日本国祚。岛国文化象征:同学们不要想歪歪啦,日本国一直用“神国”自称,至今传统文化保持相当完好,而天皇的“人间神”地位,让他在祭祀里的地位无人可替,简单说是“祭祀王”。
(17)、而且,这种发生在日本各大工厂的夺权斗争,往往都很血腥,他不是抗议,很多时候,就是暴力革命
(18)、随着美军的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日本这座狂热的战争机器也到了报废的时候。1945年8月29日,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长官麦克阿瑟乘坐专机空降日本,这位日本战后的太上皇此行的重要目的,就是评估是否把裕仁天皇作为头号战犯进行抓捕,也是这部电影的故事内核。
(19)、日本民众看到了这幅照片,极为沮丧,神圣的天皇居然是这样一副模样,麦克阿瑟俨然成为日本的“太上皇”。麦克阿瑟通过照片这种小手段,再次征服了日本人。
(20)、咋说呢?就这情况下,日本外围该碎得早碎得稀里哗啦了,而日本那小岛也不安全了。
2、麦克阿瑟是不是
(1)、总之,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只要民众喜欢,其实什么样的国家政体都无所谓。
(2)、印刷报纸的工人,直接赶走了管理层,接管了报纸管理业务
(3)、最后玩命一搏跑到广播室里边,要求广播员用他的狂吠代替那录音来广播。
(4)、这个老皇族坚定的不肯释放政治犯,日本虽然战败,但政治犯依旧要关押
(5)、他们将皇宫前的广场命名为“人民广场”,在广场上搭起台子发表演讲
(6)、天皇并不是神,战争是侵略行为,我以为皇军是神的军队,这是多么悲惨的认识
(7)、你要是问他问题,他只会说‘啊,是这样吗?原来是这样啊’
(8)、这3万名夹道欢迎的日军士兵,全都举着枪,背对麦克阿瑟
(9)、日本天皇对国内的大政方针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10)、但是遭到麦克阿瑟的拒绝,后来又提出,可以先废掉裕仁的皇位,让其接受审判。但是让皇族其他成员来接替皇位,这种妥协的方案也被拒绝了。甚至连当时美国的民众,还有负责对日本的情报人员,都希望将天皇作为战犯,公开审判,绳之以法。但是,麦克阿瑟一一说服,坚决不动天皇。
(11)、你不知道他具体为什么哭,但光“伟人之声”出现,就足够让人哭的了
(12)、而其他地方上的日本人也没安生,不断的有小股日军发动叛乱,当然这已经无关大局了,最终都被宪兵给镇压了下去。
(13)、如此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而且是直接冲着天皇来的抗议,在日本历史上从未发生过
(14)、事实上,中古时期的日本小国林立,最后由位于本州岛中部(奈良)的大和国家实现统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别称。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现过多次王位的争夺,或许也改易过多个朝代。然而当时的历史纪录靠口头背诵神话日本明治天皇的史官,而没有可以证明的文字史料留下,是以无由查证。仅有中国陈寿《三国志》的东夷传倭人条可做参考。然而该纪录却是转录而来,并非一二级史料,且文中可以看出中日语言误译的问题。虽在《日本国史略》中有"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而神武天皇初都中国、一统天下,历正天皇正统一系,亘万世而不革。天下即一人之天下"一辞,不过"万世一系"四字则是到19世纪末明治维新左右才形成,写入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中。
(15)、这张照片一经发表,立即登上了日本和美国各家报社的头条。无论哪家媒体都不吝惜自己绝对性的词汇,大胆描述这张照片可能带来的未来:日本的时代结束了、美国对日本的完胜。
(16)、而此时的麦克阿瑟仍错误地预判志愿军最多不超过5万人,而且只是象征性的点到为止,很快就会因为缺乏飞机大炮和供应短缺而败下阵来。他为了报第一次战役的一箭之仇,凭借美军空军,坦克大炮的火力优势,在11月6日又妄想集中力量向清川江以北的志愿军进行反扑。
(17)、 这与他们之前同美军作战时的狂热和极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情势截然不同,美国人一时竟大跌眼镜。麦克阿瑟通过分析,终于搞清楚了其中的原因。
(18)、通过上面的举例可以看出,不管日本首相权力多大,他也代替不了天皇,取代天皇是犯上,会被舆论所谴责,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有首相还设天皇的原因。
(19)、1945年10月,当时日本最响当当的报纸《读卖新闻》发生工人夺权斗争
(20)、战争结束之后,日本作为战败方,自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虽然日本在赔偿款方面,因为抱上了强国美国的大腿,并没有花出去多少,但是要知道有得必有失,美国也不是白帮助他们的,至今日本都有美国的驻军。
3、麦克阿瑟和天皇合影照片
(1)、1946年年底,日本社会d和共产d控制的两大工会,率领着其下以教师员工、国家铁路、邮电系统等小工会,再次为全国215万劳动者发声,要求这些公司或者企业,发放年终津贴,并且建立最低工资制度,更不能随意解雇工人
(2)、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成为了美国亚太战略的桥头堡,因此日本的经济也迎来了二战后第一次腾飞。
(3)、故意推迟见面,就是要玩弄一下天皇和日本政界的情绪。
(4)、为了日本的持续发展与稳定,麦克阿瑟动手改革了日本的经济。以政府名义收购了大量土地,然后转卖给了没有土地的农民,对于没有钱的农民,还提供了政府的贷款。因此日本的农民变得稳定,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恢复。
(5)、迟迟不见,难不成麦克阿瑟司令官,真要把天皇推上审判台?
(6)、比美国人矮一个头,你毕恭毕敬的,美国人吊儿郎当的
(7)、以当时美军的技术装备,换谁指挥都好使,但如果是把麦克阿瑟换做是德军或者是苏军的指挥官,他根本就打不了胜仗。
(8)、吉田茂坐车来到麦帅的司令部,门口执勤的美国大兵戴着白手套,指着后门说:
(9)、随后一贯以热情洋溢形象示人的德田球也沮丧的向全国的产业工人宣布,工会将停止罢工
(10)、当然,这些虽然对日本有着巨大的好处,但麦克阿瑟最终的目的依然是服务美国。这也就是麦克阿瑟在新宪法中对日本政界的整治。
(11)、众所周知,日本青年在二战时期一直比较崇尚武士道精神。而他们所谓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就是为天皇尽忠。所以当日军在战场上战败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切腹自杀。在他们看来,剖腹并不是死亡,而是他们向天皇谢罪的一种方式。当日本向全世界发出“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很多海外的日军认为是自己辜负了天皇,纷纷向他们的天皇献出了生命。
(12)、于是1940年,刚刚坐了7个月首相椅子的米内光政就这样被轰下台。他临走时还不忘搞个新闻发布会,对记者说:“我上台是因为天皇陛下的赏识,我下台是因为陆军马鹿们使坏”。
(13)、天皇是国家的象征,具有精神上的凝聚力。制定的国策有一定的延伸力。
(14)、我问父亲,他告诉我说,自从8月15日,日本战败以后,他和母亲每天都轮流到站台来等我,只要有列车来,他们就会在检票口看着
(15)、这个GHQ,可是非常厉害,GHQ是简称,全称是“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部”
(16)、吉田茂一听就急了,我堂堂日本外相,代表日本国怎么能从后门进去?
(17)、但隋炀帝认为只有中华帝王才配得上称“皇”,于是拒绝了推古王的请求,赐了“倭王”号,此后日本国再也没有提过这茬。
(18)、不过,古代日本的政治管理能力,根本不可能与中原王朝相媲美,加上日本的族群分布、地理特征,证明专制皇权不适合这块土地。直到近代,天皇才再度握有一定的实权,这跟近代管理技术引进、尊王思想盛行有重要关联。
(19)、只要天皇振臂一呼,所有日本人都必须赴汤蹈火,无论你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
(20)、收音机响起了,在这个国家收音机里永远只有一个频道,而且接收的质量很差
4、麦克阿瑟与天皇的照片有哪些
(1)、全国数百万人的总罢工,声势浩大,日本社会似乎就要走上无产阶级大革命的道路了
(2)、不妨深入探讨一下,有人也会问:古代日本律令制时代,天皇不是掌握实权吗?确实如此,那时候的天皇是真正的君临天下,行政权力、宗教权力集于一身。
(3)、可是这一切都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发生了改变,本来遥不可及神一样的天皇被接二连三的拉下了神坛。
(4)、而在皇宫游行队伍的最前排,是“日共积极分子”大岛,他高举一块大牌子,牌子的正面是模仿天皇口吻撰写的诏书
(5)、再举个例子,光绪和李鸿章谁的权力大?有人说李鸿章权力大,光绪虽是皇帝却被慈禧软禁在了中南海赢台,但是洋人只认光绪皇帝,就连慈禧在洋人眼中都不如光绪皇帝,这就是正统所造成的结果。
(6)、麦克阿瑟亲切地走上前去,向裕仁天皇微笑打招呼,并伸出了自己的一只手。这是国际社会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全球通用的握手礼。此情此景,哪怕是再蛮夷的人也明白该作何表率,并接受麦克阿瑟的握手申请。
(7)、笔者个人以为,这与美国较早较强的新闻体系有关,也包括战争中的全方位随军采访,这个特色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不完全具备的,巴顿打了士兵一个耳光差点被勒令解职回国,就是新闻界爆出来的,而这种事情在其他战场上太稀松平常了,日本兵几乎天天挨长官嘴巴子。既然如此,想上镜出风头,那么除了个人能力之外,引人注意的“行头”就是必不可少的。
(8)、美国人在1948年突然颁布了《公务员罢工禁令》
(9)、 表演的同时,裕仁天皇对一件事特别上心,什么事呢?那就是不断地洗白自己,将战争罪远远地从自己身上撇开。早在1946年时,裕仁就亲自撰写了一本《独白录》,书中极力宣扬自己其实没什么实权,关于战争的决定和发起,都是由军方和内阁的大臣商定,他自己只是签字而已。
(10)、但是其他的美军将领就不是这样了,从五星上将尼米兹、艾森豪威尔,再到哈尔西、布莱德雷和斯普鲁恩普斯,一个个都是有着较高的军事素养,而且举止言谈也很是恰到好处。
(11)、这话让麦克阿瑟有点始料不及,没想到这位天皇还挺主动。但麦克阿瑟也不是吃素的,反手就将了裕仁天皇一军:“你们很多军人无法接受战败的结局,都切腹自杀了,阁下怎么没有切腹自杀呢?”裕仁天皇讪笑着说:“呵呵,其实,……在御前会议上,我也极力避免和阻止战争,可是他们都要打,我也无能为力。”
(12)、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日本天皇就好比是清朝的溥仪皇帝,要听命于袁世凯的建议一样。
(13)、这张照片发布后,全日本都通过报纸看到了,都认为天皇受到了强烈的侮辱。
(14)、天皇要我们“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我想我和孩子们已经忍的够多了,也受的够多了
(15)、在一系列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日本共产d和日本社会d等左翼政d,成功控制了全日本65%以上的工会
(16)、原本痛骂军国主义的知识分子,被利诱,或被恐吓,全都一个个成了软骨头,纷纷转向为军国主义说话了
(17)、如果没有了天皇,那么整个大和民族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18)、裕仁天皇心里也是揣着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19)、即便如此,大量的农民依然获得了足够的土地,不再寄人篱下。有了自己的土地,工作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日本的粮食产量也有了保障。
(20)、据说,盟军的战犯名单上,可是有他裕仁天皇的。
5、阿瑟·麦克阿瑟天皇
(1)、日共在1947年1月18日,发表罢工组织的严正声明,如果到2月1日,“资方”依旧不接受“劳方”的全部要求
(2)、到了1946年底,在日共的积极运作下,全日本有560万人加入了工会组织
(3)、从麦克阿瑟的经历来看,虽然他羞辱了日本天皇,但他却给日本民众带去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如果没有麦克阿瑟,或许日本会继德国后尘,会被各大战胜国分区占领,经济无法恢复,永远的沉沦下去。也正是因为麦克阿瑟的再造之恩,在他临走之时,上百万日本人才自发为其送行。
(4)、当时日本东京让人难以置信的工人罢工抗议,人群密密麻麻,几乎堵住了所有的主要道路
(5)、于是他第二天偷偷去拜访麦克阿瑟上将,两人一见面,麦克阿瑟第一句话就是:“请站到这里来。”裕仁天皇被引到大厅的中央,也不知道麦克阿瑟上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跟着他来到大厅中央,摄影师马上捕捉这个镜头拍下来,原来,是摄像师要给他们的见面给拍照。这下好了,私人拜访变成了正式拜访,一下让裕仁有些手足无措。
(6)、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接下来的“东京审判”当中,麦克阿瑟一手主导了对日本战犯的审理,将发动战争的罪责直接扣在了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头上,而使得罪魁祸首裕仁天皇最终逃过一劫。麦克阿瑟这样的做法虽然招致了世界的不满,却唯独赢得了日本民众的好感。
(7)、当时日共在看待“废除天皇”的总目标时,都相当乐观,因为日本战败了,美军等于是完全统治了日本
(8)、因此麦克阿瑟的个人表演在这个时期达到高潮,头戴陆军软帽、深色墨镜、玉米芯烟斗和走路时胳膊大幅度摆动的姿势,一时风靡美军成为“英雄形象”的代言人,许多历史时刻为了更好的宣传自己,他都要求记者重拍或者摆拍照片。尤其是罗斯福病逝杜鲁门接班后,麦克阿瑟更加目空一切。当杜鲁门1950年10月要求他回国研究战争形势时,他居然以“战争正在进行当中”否决了。
(9)、从裕仁天皇伸出手与麦克阿瑟握手之后,麦克阿瑟就知道自己已经赢了,而他的行动态度就更加傲慢了。
(10)、但当照片定格下来,裕仁天皇的模样与麦克阿瑟的反应差距太大了。麦克阿瑟十分随意地双手叉腰,甚至没有站直身子,表情无比轻松。两人的身高也差了足足二十公分,麦克阿瑟的形象一下子超过了裕仁天皇。
(11)、随着2月1日的期限临近,全日本如临大敌,犹如要爆发一场全面内战
(12)、1945年8月9日,美国将第二枚原子弹“胖子”投放在了日本长崎。连续两次的核打击将日本从上层到民众都无法再生起抵抗之心,因而六天后,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
(13)、但这项任务显然有些过于困难,财阀的强烈反抗让日本政府感到十分为难。最后,美国人发现日本的经济其实已经在逐渐复苏,而政府对财阀的处理也无比消极,因而这项任务最终不了了之。
(14)、后来当审判到天皇罪责时,早就在麦克阿瑟给天皇脱罪的计划中充当角色的米内,俨然一副证人的模样,不断的提供各种所谓“证词”给天皇开罪,一唱一和,将天皇也包装成了另一位“反战人士”。
(15)、以美军那样好的装备,被日军横扫菲律宾、逼得他乘船去了澳大利亚,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16)、这里有一个特殊的例子,当时一名日本女艺伎居然获得了26万张选票,这完全颠覆了当时日本传统的守旧思想。不少日本高层妄图颠覆这一选举结果,但是麦克阿瑟却异常坚定地说:“我相信她绝对不是靠她那暧昧的职业获得的选票。”
(17)、这家伙官不大,但这头可不是一般的硬,也就是个少佐,撑死了也就是个营长,发动了二战末期著名的宫城事件,阻止日本无条件投降。
(18)、正是由于天皇在日本民众心中地位太高了,哪怕美国二战后占领日本也没敢彻底废除天皇。不过美国为了防止天皇做大,在1947年帮助日本制定了《日本国宪法》,确立了日本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19)、所以日本的天皇第一个不干了,啥玉碎不玉碎的,也不想把自己忽悠进去了,无条件投降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