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故事200字
1、关于勤俭节约的小故事200字左右
(1)、第一位写的是宋朝时候,从小爱动脑筋的毕升,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供他读书,但他非常好学,经常站在窗口听老师讲课,回家后用手指沾水当笔写字,天长日久练了一手好字,他还爱好雕刻,他爸爸看他有这个爱好,就把它送到杭州的印刷作坊当学徒。他在当学徒的过程中,发现每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板,十分麻烦,既费时间,又费力气。毕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吃不下、睡不着,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被我国列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隋唐再造一统后,吸取西晋斗富奢纵的灭国教训,勤俭成为上至皇室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的共同价值追求,尤以隋文帝、唐太宗的身体力行为甚。
(3)、外婆的衣着十分朴素,在外婆看来,衣服只要是没有穿破,就算是好衣服。一次,妈妈给外婆买了一套新衣服,外婆见了,十分生气,“买这么贵的衣服干什么?,赶紧拿去退了,”外婆的态度很坚决,在外婆的坚持下,没办法,妈妈只能把衣服退掉。事后妈妈生气地对我说:“再也不给你外婆买衣服了!”
(4)、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5)、春秋末期,昏庸的晋灵公派人刺杀大夫赵盾。刺客钻进赵家后,见赵盾正在吃晚饭,餐桌上只有一条鱼。按照春秋时期的饮食等级制度,赵盾身为卿大夫,按级别可以享受一餐吃掉一头猪的生活待遇。而一餐只吃一条鱼,是普通士人的用餐标准。
(6)、我们应该每次在饭店,点适当的饭菜,不够吃可以在点,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为没面子而浪费,通过国家这几年的宣传,这周星期五我们家在小六汤包吃饭,发现人们现在都是吃多少点多少,已经有了节约的好习惯。
(7)、今天,我刚吃完饭,从食堂出来,看到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包子,咬了一口,随手就扔了,我见此情景就赶紧跑了过去,要劝劝那个小男孩。“小朋友,你是几年级的啊?”“我是四年级的,你要干什么呀?”“你不应该把没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为那是粮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这么说就错了,因为那都是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吃饱了,再吃就吐了。再说了我扔包子关你什么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这么说就错了,粮食的用处可大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做酒,制做味精。如果钱是宝,粮食就是宝中宝。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费啊!假如我们一天浪费一个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费多少多少个包子,一年能浪费多少个包子呢?就从小事说起吧,浪费东西就是浪费钱,你知道父母挣钱有多么不容易吗?”“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东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说的做,再见!”
(8)、《论语·述而》中孔子更明确地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意思是说,“生活奢侈就会傲慢不谦虚,节俭就显得孤陋固执。相对比较,宁可孤陋固执,也不要傲慢而不谦虚。”节俭能养德,奢侈则败德。无论古今中外都如此。因此将生活水平控制在一定程度内非常必要。一切都是相对而言,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适度为好,既不要吝啬,更不要奢侈,以节俭为好。
(9)、有一次,奶奶洗完衣服忘了关水笼头,我连忙过去关水龙头,并对奶奶说:“以后要节约用水。”还有一次,爸爸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可是电视机还开着,我就悄悄地关掉电视机。后来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
(10)、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11)、贝贝兔听了,委屈的说:“妈妈,不是这样的,你瞧,地上的小蚂蚁也很饿,我想送些给它们吃。”
(12)、在朝廷大臣的竞相炫富和武帝的推波助澜下,新生的西晋王朝不但没有一点新朝气象,反而很快气息奄奄。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八王之乱兵连祸结,西晋统一全国仅37年就被乱华的五胡所灭,导致中国古代历史进入长达将近三百年的南北大分裂时期。
(13)、毛泽东从小养成了一年四季穿长筒袜的习惯,袜底破了剪开加一层新袜底再用,一双袜子能穿多年。但时间长了,袜筒就松了,经常滑落在脚踝上且容易露出补丁。工作人员担心这样会影响体面,在毛泽东会见外宾时,常常提醒他坐下时要收腿,以免让人看见袜子上的补丁。后来提醒多了,就变成了一句简略的暗语:“小心,家丑不可外扬。”贵为一国领袖,毛泽东就是这样地节俭。
(14)、在城市里,还有许多下岗工人靠社会救济金生活,在农村,还有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在西部山区,还有许多人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到可以比阔斗富的时候,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
(15)、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我要好好工作,珍惜一切,把育人工作作好。
(16)、他甚至还自己参与农作,皇后也亲自采桑养蚕,宫内的开支也是一省再省,连皇帝的龙袍和皇后的凤袍也经常打着补丁。汉文帝还下令对于八九十岁的老人,由国家进行供养。此外,他减免百姓租赋和徭役,废除盗铸钱令,开放山林川泽,使得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
(17)、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名人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名人如何成才的故事,比如:“诗仙”李白、多才多艺的齐白石……这些都值得我学习,然而,我最佩服的要数竺可桢了。
(18)、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很多发明家、思想家、医学家、科学家,像李四光、鲁班、华佗、张仲景……他们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他们都是从小到大认真学习,不怕苦不怕累,所以他们都取得了成功。
(19)、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看到身边工作人员进行大扫除时,朱德十分高兴。在表扬的同时,他还不忘告诫大家:“每个人都要锻炼,要能吃苦,有朴素作风。人们都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旧习气不可能一下子除掉,沾染旧习气也很容易。如果不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生产无论怎样发展,人们的欲望也是难于满足的。”
(20)、大家也可能只是嘴上说说要节约粮食,但你是否用行动证明过,我们可以向浪费粮食的人进行阻止讲道理。假如人人都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米,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2、勤俭节约的故事200字作文
(1)、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国名人故事》的书。这本书里有几百多个中国名人,我看了深受教育。这本书里的人物是我的榜样,好好学习他们奋斗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朱德终其一生都在坚守和倡导的优良作风。1960年10月30日,朱德作诗一首,把勤俭节约上升到真理的高度。诗中写道:“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这种感慨,是他长久躬身实践的总结。
(3)、朱德说到做到。他的孙子、外孙们所穿的鞋,通常都是从军队后勤部门买来的战士们上缴的旧鞋,衣服总是大孩子穿了再留给小一些的穿。朱德经常告诫孩子们:衣服的主要作用是御寒,只要穿上暖和、干净,就是好衣服。
(4)、但现实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比比皆是、历历在目。每当你走进学校食堂吃饭,就会发现许多人在浪费食物:有的人看见饭菜很难吃,没吃两口倒掉了,有的人甚至连看都不看就直接倒掉了。有一次,我们在饭店吃饭,看见隔壁那桌大鱼大肉,可不一会儿,人都走了,许多菜还没吃掉,也没有打包,看着服务员把菜统统倒掉时,我的心很酸,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哎!可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的人啊!
(5)、俗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今天,我读了《名人故事》这本书,受到深刻的教育。
(6)、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会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作出了表率。
(7)、坚持,成就事业。吴敏霞……如果吴敏霞没有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她就不会再奥运会的跳水台上留下自己倔强的身影。
(8)、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现一种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现以铺张浪费为荣,艰苦朴素为耻的歪理。
(9)、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10)、坚持,铸就成功。坚持是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红军不怕远征难,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靠的就是坚持……可见,耐心和持久胜过激情和狂热,英雄的跋涉里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名人的脚步中有聚沙成塔的毅力,冠军的盛名下是绳锯木断的坚韧。坚持,才能托起一轮不落的太阳。
(11)、一个下雨天,竺可桢站在屋檐下躲雨,他发现,在每一个水滴的落地处,石板上都有一个小坑。小竺可桢回家问妈妈,妈妈意味深长地说:“看起来一个水滴没什么力量,但长年滴下去,就连石头也能砸出坑!这就是”水滴石穿”的道理正是因为竺可桢凭着这股“水滴石穿”的精神,成了我国著名的气候学专家。
(12)、1963年,朱德在广西桂林视察工作期间,每餐剩下的豆腐乳,他都告诉服务员不要丢掉。在他看来,做豆腐乳的黄豆是农民洒汗水种出来的,要制成腐乳又要经过工人多道工序的劳动。因此,如果吃不完就倒掉,那就对不起农民和工人了。朱德在饮食上的节俭,不仅体现了一种习惯,更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13)、奶奶也很节约钱。记得我学竖笛的时候,不小心把它外面的袋子弄丢了。不巧,老师说一定要有个袋子,不然太不卫生了。我回家给妈妈诉说了这件事,妈妈说:“反正也没多少钱,给你钱再买一个吧。”这时,奶奶听见了妈妈说的话,说:“有了钱也要节约点,不然再有钱,很快也就变成穷光蛋了。袋子,我给你缝一个就是。”果然,当天奶奶就给我缝好了一个精致的小袋子。
(14)、一次,雷锋把捡来的牙膏皮,卖了二元六角钱。他利用这些钱买了一打笔记本,亲自送给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勉励这他们说:“你们要刻苦努力,每个人都要争当三好学生。”
(15)、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6)、有一天晚上,我刚吃饱饭,爷爷想要带我出去散散步。这个时候我想要将锅里吃不完的饭全部都倒入垃圾桶,这时爷爷的脸顿时就拉了下来,于是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由于生活物资极为稀少,别说是像今天一样吃饭,有时连稀饭都吃不上。就算是煮稀饭的时候,我们还要加一些野菜才行。即便是刚吃完饭,肚子过不了多久就会饿得咕咕叫。”“那你们没有饭吃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想到买面包吃呢?”我说。爷爷听了以后更生气:“要是能吃面包,谁还去吃野菜!”
(17)、莫扎特常常在他的房间里,往五线谱上专心写东西。
(18)、本视频分别以“节约粮食”“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为主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言传身教,告诉孩子们“节约”不仅仅是省钱,更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造福社会。
(19)、我相信有很多人认为珍珠项链非常珍贵,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是粮食。粮食,这不起眼的两个字,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没有粮食,人就不能生存。
(20)、毛泽东的睡衣是一件棉织品,他特别喜欢。整整用了20年。睡衣破了补,补了又破,反复多次,最后工作人员觉得实在太旧了,就要求换一件新的,但毛泽东不同意。他说:“习惯了,还是这件补丁叠补丁的好穿。”这件睡衣到1971年“退役”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
3、勤俭节约的故事200字左右
(1)、如何“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朱德主张:“衣、食、住、行以及日用等方面,无论是现金和物资,凡是可以不花的,就尽量不花;凡是可以少用的,就尽量少用,节省下来的现金和物资,都应当储蓄起来。这样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同时,每一个人都要做到节约,因为“一人浪费一点不得了,一人节约一点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样,既能满足每个家庭临时开支的需要,也能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3)、第二天,我一早起床就去院子里和熊昊鹏、徐军等人一起踢足球,一直踢到中午,肚子饿了,才告别他们。当我走到单元门前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的钥匙不见了!呀!肯定是忘带了!这可怎么办呀?爸妈都出去了,要下午才能回来,可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呀!
(4)、书是我们通向成功的一大步。了解更多的知识丰富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大脑里装满知识,让写作不在苦恼!
(5)、兔妈妈端着一碗饭来到贝贝兔身边,说:“贝贝,吃饭啦!”
(6)、戚继光听了父亲的教诲,立刻弯腰脱掉丝鞋,换上了布鞋。从此,他再也不追求奢侈了,直到担任了朝廷的大将军,仍过着俭朴的生活。
(7)、每个月的津贴费,除了一些必须开支外,他只留少量的钱,买一些马列、毛主席著作和有关青年修养的书,其他的全部存入银行,分文也不肯乱花。他用的毛巾、茶缸、牙具,按说早该换新的了,但他还是用着。一个星期天,雷锋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的节约精神。
(8)、毛泽东对子女品格修为的要求非常高。他教育子女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看待自己,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对待他人。1946年1月,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相别19年的父亲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洋装,换上布衣,到陕北贫瘠的乡村当农民,拜农民为师。一开始,毛岸英是和毛泽东住在一起的,但不久,毛泽东就让毛岸英搬到中央机关去住。他还问毛岸英:“你吃什么灶?”毛岸英如实地回答:“中灶。”毛泽东一听便生气地责问毛岸英:“你有什么资格吃中灶?你应该跟战士一起吃大灶。”毛泽东如此“苛刻”,就是要让毛岸英“接地气”,让他明白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不能搞特殊。
(9)、是啊,我们一定要从点滴做起,慢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减少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快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都成为勤俭节约的小天使。并且感染身边所有的人,这样世界便会因我们而美好!
(10)、你的吃相太难看了,而且吃这么快还容易呛着。”小明低下头,红着脸,一只手摸着脑门,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以后一定改,不能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
(11)、故事是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是我整理的勤俭节约故事(通用14篇),欢迎阅览!
(12)、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1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告诉我们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告诉我们要节约粮食,不挑食,把碗中的米饭都吃光。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全是靠农民伯伯冒着寒冷和炎热辛辛苦苦中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我以前也是不节约粮食,后来我是看了一个电视节目,我才知道要节约粮食,节目里放的是一个小孩,他父母已经过世了,留下他一个人,他在路边看见了包子,高兴极了,老板问他有没有钱,他说没有钱,那个老板脸色一下子就黑了。说:“没钱还不快滚。”把那个小孩赶跑了,接着来到了烤鸭店门口,看见那烤鸭直流口水,可那老板连闻都比给他闻,就把他轰出去了,路上,他看见地上有包子,正当用手去那的`时候,一只狗把包子抢走了,最后,这个孩子饿死了。看了这个节目,让我知道了要节约粮食。
(14)、提倡节俭是孔子一贯的思想,阅读全部《论语》便会产生很强烈的这种感受。《论语·子罕》第三章是这样记载的:
(15)、据说有一次他打算建造一个露台用来欣赏山水风景,结果听说建造费用需要大约十户人家的收入,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16)、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17)、节俭,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当你小看这两个字的时候,就会和我一样,发现这样做的后果有多么严重了。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我出去找同学玩耍,半路上,看见一个小男孩,他先是像小偷似的东张西望,然后悄悄拿出水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里面的水倒掉,装作没事一样继续走着。
(18)、在我国据统计,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贫困山区就有28亿的人口,也就是指28亿左右的人都得挨饿,一年浪费掉的足够能让他们吃3年多。而大学生浪费的量也不例外,他们倒掉的饭菜占购买总量的三分之他们一年倒掉的足以养活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也许,同学们还认为浪费不算什么,甚至还以浪费为荣的话,那请你想想,如果你是农民,你要种多久,才能弥补你所浪费的食物,刮风下雨时,粮食能不能丰收都是大问题,那你可要等5年多,每天都十分艰辛!现在,你是否知道浪费有多么可耻!
(1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20)、在这本书里,我体会到了天才是由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含义。我以后也会努力学习和游泳,争取都得好成绩。
4、勤俭节约的小故事200字
(1)、李讷是毛泽东最小的女儿,毛泽东对她疼爱有加,但也一再告诫她,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搞特殊。上大学后,李讷努力过着工农子弟般的生活,住学校,吃食堂,每周六下课才回家。有一次,李讷离校晚,卫士李银桥担心一个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便瞒着毛泽东派车去接李讷。毛泽东得知此事后,狠狠地批评了李银桥。李银桥委屈地说:“就是怕不安全。”毛泽东严厉地说:“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行?不许用车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们自己骑车子回来。”
(2)、今天是7月16日,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名为《名人故事》的书。这一本书里面讲述了许多关于名人成长的故事,例如:《科西嘉少年》、《李四光与冰川漂砾》、《化石为泥》……
(3)、在给某工地运水泥时,车子上常撒落一些水泥。雷锋觉得这都是国家的财产,一点也不该浪费,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到每个车子上去打扫。不到两个月,就积攒了一千七八百斤水泥,也都交给了工地。
(4)、小朋友,你们会吃饭吗?你们听到这个问题肯定很惊讶,谁不会吃饭呀!?我们今天讲的这个主人公,他就不会吃饭。
(5)、读了以上几则故事,我觉得名人都能做到节约资源不浪费,真的是难能可贵。伟人、名人们用实际行动引领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成由俭、败由奢”,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6)、小鸡妈妈带着小鸡离开了家,小鸡走在妈妈身后问:“妈妈,我们要去哪里?”妈妈说:“我带你去看看乡下。”
(7)、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8)、朱德说旧了、破了的衣服“补补能穿”,绝非板起面孔教训人的虚话,在给破旧衣服缝补丁上,他是很有心得的。抗战时期,有一次朱德看到警卫员往衣服的旧补丁上缝新补丁,便传授起技巧来:“补衣服也是有讲究的,要先把旧补丁拆下来,再缝新补丁,这样补上,才板正牢靠。拆下来的旧补丁,还可以打袼褙、纳鞋底。”一个在补衣服上都有“讲究”的革命领袖,生活中的俭朴可窥一斑。
(9)、坚持,实现梦想。查尔斯。固特……如果不是固特执着的坚持,他怎能因此名垂千古?
(10)、您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11)、太史公评价: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12)、兔妈妈这我才明白,它对贝贝兔说:“妈妈要向你说对不起,是妈妈错怪你了。”
(13)、朱德的饮食非常简单。据他的厨师回忆,工作日里,康克清在机关食堂吃饭,在家吃饭的只有朱德自己。每顿的饭菜只不过是一碗米饭、三盘小菜、一个汤。三盘菜里,一盘半荤半素的菜,一盘素菜,还有一盘常常是他亲手腌制的泡菜。汤则是普通的鸡蛋汤或青菜汤。晚饭则更为简单。“几乎天天如此”。有时来了客人,顶多让厨师多做一两个菜,从不铺张浪费。对此,朱德曾经告诫厨师:“我们这些人过去都是农民,是吃粗粮、小(青)菜长大的,身体也很健康。我不让你每天做大鱼大肉,不是怕花钱,主要是要养成俭朴的习惯,一切从六亿人民出发,生活上不要太超乎老百姓生活水平之上。”“国家领导人就更要想着国家,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为此,朱德每个月都要亲自检查家里的伙食账本。
(14)、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虽然现在经济发展较快,但还有很多人吃不饱,有些贫困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我国粮食恐慌这一严峻现实,有位叫袁隆平的爷爷,通过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品从300公物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1亿多人。袁隆平爷爷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在欣喜象袁隆平爷爷这样的科学家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同时,我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吃了一半的面包、咬过一口的馒头、吃剩下的白米饭,这些在困难时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最终都进了垃圾筒。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15)、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d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16)、正在这时候,有人拍了我一下。回头看,奶奶站在身后,“宝贝呀,奶奶帮你开门!”说着打开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