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勤奋的成语关于手
1、形容勤奋的含有手的成语
(1)、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2)、务本力穑:本:指农业;穑:收割谷物,这里泛指农业劳动。指努力从事农业劳动。
(3)、勤俭节约: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
(4)、路在人走,事在人为: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情成功是人做出来的。指在一定条件下,事情的好或坏在于人的主观努力。
(5)、甘贫守节:甘:自愿;贫:穷苦;守:保持。情愿过贫困的生活,也努力保持忠贞的气节。
(6)、众人役役:役役:劳作不息。普通人都辛勤劳动不息。
(7)、昧旦晨兴:指天不亮就起来。多形容勤劳或忧心忡忡难以入睡。昧旦,天将明未明;破晓。
(8)、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9)、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为没有一样成功,即毫无成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
(10)、青灯黄卷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
(11)、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路在人走,事在人为):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情成功是人做出来的。
(12)、旰食宵衣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13)、承星履草: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14)、(晨兴夜寐)兴:起。早起晚睡。形容勤劳辛苦。
(15)、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16)、〔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17)、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18)、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19)、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20)、宵旰忧劳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
2、形容勤奋的手的成语
(1)、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盖三年不窥园。”
(2)、(解释)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
(3)、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4)、素位而行:素位:安于平常所处的地位。指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并努力做好应当做的事情。
(5)、忘餐失寝:忘记了吃饭,顾不得睡觉。形容专心努力。
(6)、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7)、不知寝食: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8)、劳民费财——即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亦作“劳民伤财”。
(9)、(苦学力文):力:努力;文:著文。用功学习,努力写作。
(10)、其计划调整。没有什么计划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偏差,如果偏差是主观原因,那自己要努力迎头赶上,如果是客观原因,比如形势变化后原计划不适用了,那就要及时调整计划。
(11)、“囊萤”:晋代车胤(yìn)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12)、出处:《后汉书·侯霸传》:“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
(13)、日旰忘餐:旰:天色晚。形容工作勤劳,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14)、朝夕不倦: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奋努力,孜孜不倦。
(15)、勤:勤奋;补:弥补;拙:愚笨,笨拙。只要勤奋就能弥补先天的不足。
(16)、夙:早;兴:起来;寐:睡觉。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17)、咬紧牙关:谓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18)、躬体力行: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19)、(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0)、手不释卷的成语接龙:卷席而居、居停主人、人山人海、海涵地负。
3、形容勤奋和手有关的成语
(1)、“映雪”:“映雪”的故事出自《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2)、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3)、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4)、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5)、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最终,孙敬成为当时有名的太学生。
(6)、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7)、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
(8)、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9)、(不辞辛苦):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10)、咬紧牙根:形容尽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难,忍耐坚持,决不改变既定的意向。
(11)、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匮:缺乏。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少衣食。
(12)、释义:然:同“燃”,烧;糠:谷壳。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
(13)、《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4)、坚定不移:移:改变,变动。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15)、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16)、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7)、坚韧不拔:韧:有韧性;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18)、(释义)虽然没有像疲惫的马匹一样在霜雪下睡觉的痛苦,也没有曾经用萤火虫的光亮照在雪上的劳累。
(19)、不务正业——务:从事。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20)、国学经典|经典文学 | 读书考试|语文技巧|风俗礼仪
4、形容勤奋的关于手的词语
(1)、晨兴夜寐:兴:起。早起晚睡。形容勤劳辛苦。
(2)、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3)、晷(guǐ):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
(4)、滴水穿石: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5)、葆力之士:葆力:勤劳任力。指愿意出力而勤于办事的人。
(6)、5--(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这是诸葛亮留给世人的处世箴言,但并不确知其出处。
(7)、(躬体力行):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8)、坚持不渝:渝:改变。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9)、竿头日进: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0)、解释: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好;热爱
(11)、(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手不释书(拼音):shǒubùshìshū(解释):犹手不释卷。
(12)、跛行千里: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时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13)、剪莽拥彗:莽:草;彗:扫帚。剪除杂草,()手持扫帚。指辛勤劳动。
(14)、勤学苦练、深自砥砺、十年寒窗、十年磨剑、孙康映雪、铁面枪牙、
(15)、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泛指勤奋读书,刻苦治学。
(16)、(含辛忍苦)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同“含辛茹苦”。
(17)、服田力穑:服:从事;穑:收获谷物。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18)、(餐风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19)、地址:西城区西四南大街羊皮市胡同丰盛商务楼2000室
(20)、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5、形容勤奋关于手的词语
(1)、(拼音): shǒu bù tíng huī
(2)、寝:睡觉;餐:吃饭。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3)、男耕妇织:男的耕田,女的织布。形容辛勤劳动或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生活。
(4)、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5)、7--(晨炊星饭):清晨烧早饭,入夜才吃晚饭。形容早出晚归,整日辛勤劳苦。
(6)、卧薪尝胆、衔胆栖冰、宵旰攻苦、悬梁刺股、雪天萤席、引锥刺股、
(7)、夙:早;兴:起来;寐:睡觉。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8)、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9)、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10)、劳形苦心——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11)、因怕困倦影响学习,而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学习十分刻苦。
(12)、(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3)、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14)、孔席墨突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15)、出处:《北史·樊深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16)、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7)、(拼音): shǒu bù tíng háo
(18)、(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
(19)、唐代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0)、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1)、(释义)匡衡小时候很勤奋,好学,可是自己没家里没有出灯,于是听说跟邻居家有灯,但是照不到,然后从墙上挖了一个洞,用这个邻居家里的光来读书。
(2)、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百无一成):百:一切。
(3)、手不停挥(拼音):shǒubùtínghuī(解释):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不停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