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大全300首朗读
1、李白的诗300首朗读
(1)、《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唐诗三百首视频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唐诗三百首视频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视频《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唐诗三百首》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唐诗三百首视频
(2)、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诗人说: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3)、由于全部313首唐诗的朗读文件体积过大(260M),全部上传到网络很不方便,这里仅存放第第二首唐诗供体验。
(4)、讲解: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5)、乐府·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6)、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7)、132《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8)、支持通过滚动鼠标滚轮进行上一首、下一首翻页。
(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142《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1)、11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197《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3)、乐府·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4)、180《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15)、20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6)、颈联写得十分工整,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17)、七绝·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199《遣悲怀》(其二)元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19)、《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黄鹤楼闻笛》
(20)、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2、李白古诗大全100首
(1)、192《寄李儋元锡》韦应物|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2)、11《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3)、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4)、乐府·白头吟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 文君因赠白头吟。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 去难重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5)、这首词不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那样由客观景物的渲染过渡到人物内心感受的描摹。它一开始就写出人物内心的情态:呜咽的箫声把秦娥从梦中惊醒,此时,一钩残月斜映在窗前。梦虽断了,她却还似乎沉浸在梦境之中,与情人欢会,可是眼前只有这冰冷的残月陪伴看她。多少个这样的月夜,叫她黯然消魂、顾影自怜。因此,下面自然转入对“灞陵伤别”的回忆。《雍录》载:“汉世凡东出涵、潼,必自灞陵始,故赠行者于此折柳相送。”可是,柳色绿了,一年又一年,而伊人依然远隔一方,只有那鸣咽的箫声和着低声的啜泣,冰冷的残月陪伴着消瘦的倩影,葱绿的柳色句起往事的回忆。实际上这是作者以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内心对某种事物的苦思与追求,这种苦思与追求是执着的,然而又是没有结果的。
(6)、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8)、开缄使人嗟。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此词“以气象胜”。这首词中的气象,与人们常所说的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时代的“盛唐气象”已有很大不同,但它又确实是盛唐气象之一种。它博大深厚、意境开阔、气韵沉雄,又带有悲凉之气。这种“气象”在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后期李白的作品《古风·一百四十年》《远别离》《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等诗都可以看到。《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中写道:“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原野旷超缅,关河纷错重。”与这首《忆秦娥》格调气象十分近似。杜甫天宝后期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也有相类之处。胡应麟说这首词“气亦衰飒”,反映了晚唐王朝衰变的气运。其实此词似是反映了天宝后期表面上依然歌舞升平、内部危机重重的盛唐之衰。因此,这首词可能作于天宝后期。词人以比拟的手法,托秦娥抒情怀,把直观的感情与意象浑融在一起,上片由个人的忧愁写开,下片过渡到历史忧愁。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1)、133《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12)、87《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3)、愁如回飙乱白雪。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14)、200《遣悲怀》(其三)元稹|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15)、史上最全!《宋词三百首》合集,每一首都是精华,果断收藏!(朗诵+注释+译文)
(16)、蒋勋《讲中国文学》40集、《细说红楼梦》520集(在线听+打包下载)诗|十二集视频合集,果断收藏!
(17)、194《春思》皇甫冉|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1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19)、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20)、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3、李白古诗大全300首朗读带拼音
(1)、增加收藏功能,用户可将自己喜欢的唐诗添加入收藏列表,以便集中浏览或聆听朗读。
(2)、参考书籍:中华书局出版社 中华经典藏书系列《唐诗三百首》顾青编著。
(3)、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4)、115《汉江临泛》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5)、唐诗三百首全集被誉为中国文学之美的典范,唐诗三百首朗读最适合孩子认知规律的经典百唐诗。易理解、易吟诵、流传最广泛的国学经典。通俗易懂的精要讲解,能科学的培养孩子对诗歌的兴趣;精美的画面,让孩子可以体味古诗情景交融的美,领略诗歌意境,接受艺术熏陶。
(6)、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
(7)、177《野望》杜甫|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8)、词的上片始终纠葛在个人的悲欢离合之中,下片则出现了较大的跌宕。似乎比拟手法已不能满足感情的表达了,词人要撇开先前的主体,直接把自己融入画面之中。换头处突兀以“乐游原上清秋节”起,画面是清秋节佳侣如云的狂欢时景,可是主人公茕茕孑立在西风残照之中,“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杜甫《乐游园歌》)。此时,个人的忧愁完全被抛开了,或者说融入了历史的忧愁之中,词人通过对秦、汉那样赫赫王朝的遗迹——咸阳古道、汉代陵墓的掇取,从而进入了历史的反思。古道悠悠,音尘杳然,繁华、奢侈、纵欲,一切都被埋葬了,只剩下陵墓相伴着萧瑟的西风,如血的残阳,百年、千年地存在下去。作者不是在凭吊秦皇汉武,他是在反思历史和现实。这里交杂着盛与衰、古与今、悲与欢的反思。词人固然没有正面写唐王朝的苟且繁华,但“乐游原上清秋节”这就足够了,这使人自然想象到天宝后期那种古罗马式的穷奢极欲和狂欢极乐。可没有人能从中去体会那潜在的破碎感。秦代、汉代过去了,只剩下悠悠的古道和孤独的陵墓,面对着西风残照。这固然是过去的遗迹,然而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实景,同时,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实景又必然使人联系到王朝的未来。于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被取消了,浑融在一起,历史的时序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一种表象——“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造成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或者说是毁灭感,填塞在人们心头,这就是历史反思的结果。因而上片的个人忧愁只能被取代,作为下片的陪衬。
(9)、183《咏怀古迹·其一》杜甫|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10)、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我来倾听!
(11)、七绝·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2)、七绝·春夜洛城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译文: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14)、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乌云已散尽,江流千里往事如风,“两岸猿声”是过往的哀愁悲苦,一时还萦绕在心头,但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新的生活就在眼前了。
(16)、184《咏怀古迹·其二》杜甫|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17)、大悲之后有大喜,所以《下江陵》一诗才会有“惊风雨而泣鬼神”之感。
(18)、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19)、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20)、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李白古诗大全集一千首
(1)、19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2)、176《客至》杜甫|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193《同题仙游观》韩翃|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5)、215《贫女》秦韬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6)、五绝·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134《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颈联是说,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9)、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0)、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11)、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12)、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13)、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14)、175《蜀相》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5)、16《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6)、这首诗的后面还写到: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可见,李白也没有想到,“传闻赦书至”,而自己竟然不在“赦书”内,反而被流放夜郎。估计得到被流放的消息后,一定是五内俱焚,万籁俱灰了,诗中是真实的写照“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
(17)、10《梦李白·其二》杜甫||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9)、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20)、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5、李白古诗古诗
(1)、肃宗自凤翔还长安, 伪官以六等定罪,分别予以斩首、赐自尽、杖流放、贬官等。王维因为一首"凝碧池"诗和弟弟王缙平乱的功劳,幸运的得到特别宽恕。 至德二年(757)十二月二十九日,斩达奚珣等十八人于城西南独柳树下,陈希烈等七人被赐自尽于大理寺,应受杖者皆杖于京兆府门。
(2)、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晚唐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
(3)、此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真作金石声。而抑扬顿挫,法度森然,无字荒率空泛,无一处逞才使气。以此而言,设为李太白之色,毋宁认是杜少陵之笔。其风格诚在五代花间未见,亦非歌席诸曲之所能拟望,已开宋代词之格调。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5)、158《除夜有怀》崔涂|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7)、09《梦李白·其一》杜甫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8)、190《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
(9)、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0)、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待来竟不来,
(1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12)、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解读:这是一首狂放的诗,却藏着李白怀才不遇的悲愤。李白是失落的,但他又马上昂扬,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3)、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4)、214《宫词》薛逢|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1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17)、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18)、这首诗的意思是:白发长了三千丈,都是因为心里的愁苦才长成这样的。我的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那是因为我心里的愁苦才长这么长的,当我对着镜子照的时侯,我却不知道我为什么会长这么多的白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