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的古诗整首
1、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句
(1)、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2)、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3)、此诗抒写雪中思友之情景,由冬日清晨下雪时作者的所见所感,最后转入想象胡居士雪天高卧,表达出对友人无比的敬仰和深切的关怀之情。全诗用笔空灵,神韵悠远。
(4)、出自盛唐张谓的《早梅》,前一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后一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7)、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8)、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诗人借景抒发情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
(9)、一阵西北来的风,吹走了几乎所有的颜色,只剩下满世界的黄:暗黄的石块,裸露全身,在马路边打滚;褐黄的苇叶,只剩半截,在水沟里挣扎;青黄的杂草,孤苦伶仃,在园子里寂寞;枯黄的树干,脱光叶子,在桥两端打颤;橙黄的街灯,犹犹豫豫,在街道旁等待……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那雪花洁白如絮,在地上,像一床洁白的棉被,给大地妈妈来取暖。
(12)、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喷鼻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面对着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__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5)、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陆龟蒙《冬柳》
(16)、冬天是残酷的,它冷藏了太阳的万丈光芒;冬天是无情的,它脱掉了草木的华美衣裳;冬天是寂静的,它禁锢了江河的喧闹奔放。
(17)、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18)、译文: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19)、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0)、《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描写冬天的古诗整首三年级
(1)、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__陈羽《从军行》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3)、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作者:杜甫《兵车行》
(4)、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公众行乐词》
(5)、《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唐郑薰主持考试,误以为颜标是鲁公(颜真卿)的后代,把他取为状元。当时有人作诗嘲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7)、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9)、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学历山前水滨。
(10)、看看远处连绵的高山,被雪蒙着身躯,如雪白的绸缎,云朵的影子如暗花绣在上面,好一个圣洁的山。
(11)、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多为幽怨之声。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汉使从大宛采种栽入行宫之旁。
(12)、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13)、《冬夜送人》 唐·贾岛 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14)、最是在繁茂的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梦里又见当年和她幽会的情景,但是好梦易断,断梦难续。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15)、《和田国博喜雪》节选:曩昔月如昼,晓来云暗天。玉花飞子夜,翠浪舞明年。
(1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18)、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像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1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20)、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3、描写冬天下雪的古诗
(1)、春雪.焦郁(唐):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2)、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
(3)、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4)、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
(5)、汉·枚乘《七发》:“小饭大歠(chuò),如汤沃雪。”
(6)、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7)、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作者:毛泽东《咏梅》
(8)、冬天——琥珀珠海黏行处雪,棕榈帚扫卧来云。
(9)、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12)、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13)、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1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5)、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16)、《冬夕》 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17)、《初冬偶作》 唐·皮日休 豹皮茵下百余钱,刘堕闲沽尽醉眠。 酒病校来无一事,鹤亡松老似经年。
(18)、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19)、译文: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20)、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方孝孺《画梅》
4、描写冬天梅花的古诗
(1)、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2)、《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立冬之夜,笔墨冻结,诗仙也懒得写诗了,于火炉旁,边取暖边温酒驱寒,醉眼蒙眬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