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的诗特点(文案精选105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2-25 11:01:22 浏览59

张祜的诗

1、张祜的诗中秋月

(1)、夜桥昏水气,秋竹静霜华。更想曾题壁,凋零可叹嗟。

(2)、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3)、霭霭云四黑,秋林响空堂。始从寒瓦中,淅沥断人肠。 

(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董双成一妙,历历韵风篁。清露鹤声远,碧云仙吹长。 

(6)、锦袋归调箭,罗鞋起拨球。眼前长贵盛,那信世间愁。

(7)、——(《旅夜抒怀》)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8)、万里关山冢,明妃旧死心。恨为秋色晚,愁结暮云阴。 

(9)、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释义)月光由宫门移到宫树梢,媚眼只看那宿鹭的窝巢。

(11)、(释义)寒冬的边城的深夜,月亮已经落下了,寒霜如水。巡逻的士兵走在沙漠里,人很落魄。就像鬼魂一般。

(12)、桂月危悬,风泉虚韵。(庾信《终南山义谷铭》)

(13)、⑺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1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5)、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雨霖铃》

(16)、秦皇曾虎视,汉祖昔龙颜。何处枭凶辈,干戈自不闲。

(17)、千重构横险,高步出尘埃。日月光先见,江山势尽来。 

(18)、下箭朱弓满,鸣鞭皓腕攘。畋思获吕望,谏祇避周昌。 

(19)、杜牧此诗从题材上来说属于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与张祜同是怀才不遇,深有感触而发,故而这首和诗写得很有真情与深度。首联“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盛赞张祜诗才高绝:他的才华高过建安七子,连曹植与刘桢都不在话下。这显然是杜牧对张祜的过誉之词,但由于是古人赠答诗中常见的客套话,也就无足深怪。

(20)、其实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关月亮的数据数不胜数。以下的供你参考: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张祜的诗特点

(1)、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江中望月》)

(2)、掇火身潜起,焚香口旋吟。非论坐中社,余亦旧知音。

(3)、孤蟾久未上,五写不成归。(宋·司马光《停月亭》)

(4)、气侵银项湿,膏胤漆瓢香。曲罢不知处,巫山空夕阳。

(5)、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李商隐《燕台诗·秋》)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7)、写宫女的哀怨。相传唐文宗病重时想让孟才人以死相殉,孟歌《何满子》一声肠断而殒。作者以诗吊之。

(8)、七古·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9)、张祜到了庐山,有《赠庐山僧》:便知心是佛,坚坐对寒灰。这其实写的是一种境界,火塘里也没有火,还能久坐,也不觉得冷,只要心里不觉得冷,也就不冷了。庐山还有峰顶寺,有二句:夜半深廓人语定,一枝松动鹤来声。从这面上理解是人语无鹤声有,但其言外之意,那只能自己去想了。

(10)、月明如水山头寺,仰面看天石上行。——《峰顶寺》

(11)、尹占华先生《张祜诗集校注》曾在巴蜀书社出版,后收入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尹占华先生在更新学术认识的基础上,增改了一些注释,并循丛书体例,添加专名线。该书在我社经过完整的新书审校流程。主要工作是逐字复核底本,修改了若干错字与校记的出法,以期呈现一个更加完善也更有影响力的张祜诗集整理本。

(12)、诗的首句“禁门宫树月痕过”,乍看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写景句子,而诗人在用字遣词上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月痕过”,点明时间,但月而曰“月痕”,就给人以暗淡朦胧之感,而接以一个“过”字,更有深意存乎其间,既暗示即将出场的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又从光阴的流逝中暗示此人青春的虚度。

(13)、相逢青眼日,相叹白头时。累话三朝事,重看一局棋。 

(14)、与历史中的各个朝代一样,唐代诗人中,多为男性作者。不过,男性作者除了关怀江山社稷,常常也有对女性命运、女性生存,以及女性心灵的无限关怀。当然相比较初唐、盛唐而言,这种关怀更多的存在于中唐、晚唐的诗歌创作中。今天我们所要品读的就是张祜的那首千古名作——《宫词》其诗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15)、引玄免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谢庄《月赋》)

(16)、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17)、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

(18)、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鲍溶《宿水亭》)

(19)、唐武宗李炎宠信善歌才人孟氏,后值武宗病重之时,孟才人侍其侧,武宗问之曰:“我或不讳,汝将何之?”孟才人对曰:“若陛下万岁之后。无复为生。”当时,武宗令其于病榻之前歌《河满子》一曲,声调凄咽,闻者涕零。不久,武宗崩驾,孟才人哀痛数日而死。张枯为孟才人殉情之事写了三首诗,一首题作《孟才人叹》,另二首为一组,总题名“宫词”。

(20)、何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 

3、张祜的诗有哪些

(1)、买笑歌桃李,寻歌折柳枝。可怜明月夜,长是管弦随。

(2)、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

(3)、白居易:《望月有感》……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

(4)、乐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乐府·塞下曲六首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5)、客泪收回日,乡心寄落潮。殷勤问春雁,何处是烟霄。

(6)、《叙诗》一篇,是张祜表达他的诗学主张的长篇。首先他认为“二雅泄诗源,滂滂接涟漪”,即认为《诗经》中的大小雅诗是后世诗的正脉,也看到历代诗各有成就,但因“去圣远”,立旨各有偏差。他说:“五言起李陵,其什伤远离。雄材耻小用,属咏偶成规。”认为李陵、苏武诗是五言诗之起源,“伤远离”的基调为后世所追随。他高度赞赏魏晋风骨,认为曹植诗体现了“龙变”,即根本的变化,而“刘桢骨气真,王粲文质奇。阮公先兴亡,陆氏以才推。雅怨止潘子,高标存左思。延年得殊致,灵运拔英姿。沈侯美玉藴,谢守文锦摛。江词骋奇妙,鲍趣岀孤危。飘飘彭泽翁,于在务脱遗”一节,则对六朝诸名家作了逐次的点评,仔细咀嚼,大体还算到位。特别是他对唐初以来各家之认识,尤其值得品味:“拾遗昔陈公,强立制颓萎。英华自沈宋,律唱互相维。其间岂无长,声病为深宜。江宁王昌龄,名贵人可垂。波澜到李杜,碧海东㳽㳽。曲江兼在才,善奏珠累累。四面近刘复,远与何相追。趁来韦苏州,气韵甚怡怡。伶伦管尚在,此律谁能吹?”讲了九个人,画出两百年的诗史。一是陈子昂,“强立制颓萎”用语很强烈,对陈氏力挽狂澜、扭转风气的作为,充分肯定。对完成近体诗声律的沈、宋二人,独用四句来称扬,夸他们是“英华”,认为“律唱”为四维,声病最相宜,他平生以近体诗写作为主,因有此体会。赞美王昌龄“名贵人可垂”,也因他用力写绝句,最能体会王氏唐音正宗之开创。到李杜如百流入海,这是一般认识,因此没展开。“曲江”指张九龄,张祜认为他诗文皆好,尤善奏事。“四面近刘复,远与何相追”二句,最出人意外。何指何逊,六朝今体诗仅次于庾信的大家,但刘复好像并不相称。《全唐诗》存刘诗十来首,不足以名家。近年出土刘复自撰墓志,可以部分解释这一困惑。刘复自述早年博通经史,转而攻诗,曾得李白、王昌龄器异,王昌龄更有“后来主文者,子矣”的期许,他“长好山水,游无远近”,有不凡的胸襟。平生“有文集三十卷,凡五百余篇”,可惜没有传存。(见《河洛墓刻拾零》466页)因张祜诗,可以追想刘复当年的影响。最后以韦应物为结,很可能是张祜早年的作品,中唐诸大家已经登场,尚未入他的法眼。

(7)、细读第一句,说说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5分)

(8)、鸟影垂纤竹,鱼行践浅沙。聊当因寤寐,归思浩无涯。

(9)、宋蜀刻十卷本的编次方式很特别,似乎是既不分类又不分体。前三卷是“五言杂体”和“五言杂诗”,五卷是“七言杂题”,六卷是“五言杂题”,七卷又是“七言杂题”,八卷干脆只题“杂题”,十卷题“五七言长韵”,除了最后二卷可加区分,前八卷似乎是混编。但混乱间又有大致的秩序。前五卷即明清旧传文本中,七言的四五两卷,全部都是七言绝句,首三卷之五言诗,以五言律诗为主,末附十几首七绝。理解这样的编次,我们就可见到明清传本以五七言绝句和五律为主,后半的七言律诗和长篇排律,皆未收入。蜀刻十卷本在北南宋时不是稀见之书,我们今日仍可从《文苑英华》《乐府诗集》《庐山记》(以上北宋书)《唐诗纪事》《韵语阳秋》《野客丛书》《海录碎事》《舆地纪胜》《古今岁时杂咏》《剡录》《蟹略》《全芳备祖》《记纂渊海》《成都文类》《嘉泰会稽志》《嘉定赤城志》《咸淳临安志》《咸淳毗陵志》《后村诗话新集》等书中见到引录的痕迹,到明初《永乐大典》《诗渊》还曾引及。因此,后五卷所存张祜诗,部分仍为《全唐诗》所收录。以下是我分卷分体对各卷存佚诗的分析。

(10)、然而,张祜却就此不幸卷入d争,唐宪宗向宠信的大臣元稹询问张祜的诗作如何时,作为令狐楚政治上的死对头,元稹自然不会说什么好话,他说:“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11)、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12)、实际上除了宫词之外,张祜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创作也都非常不错,而且就数量而言,张祜诗歌中宫词占的比例也不是很大,但是他的宫词创作的光彩在当时就超过了他所有其它的作品,广为流传。之所以如此,一个首要的原因是对开元、天宝旧事的追忆以及对宫内生活的描写,成为“安史之乱”之后人们心理上的复杂情结。对盛唐的缅怀以及对宫廷生活、爱情故事的描写,造就了怀旧风尚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张祜的《宫词》很快就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同和共鸣。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张祜的《宫词》多为七绝,唐代的七绝最易入乐,再加之张祜本人精通乐理,他的诗中几乎写遍了当时流行的乐器,像筝、笙、笛、琴、觱篥、箜篌、羯鼓、芦管,应有尽有。他的宫词读来音调和谐婉转,随着音乐的流传,就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传播。

(13)、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4)、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

(15)、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

(16)、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17)、落日下林坂,抚襟睇前踪。轻澌流回浦,残雪明高峰。 

(18)、偶苏求至话别(后六句与送苏绍之归岭南诗同)

(19)、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20)、浮图经近郭,长日羡僧闲。竹径深开院,松门远对山。 

4、张祜的诗何满子

(1)、那么同样是写宫词,张祜的这首诗到底妙在哪里?为什么这首诗的背后还牵扯出一个令人震撼无比的故事呢?你看,“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诗人起笔便不俗、便不凡啊。一般的唐五代宫词,诗人多在日常生活中抓取宫女不同的形象,着力刻画女性的容貌、服饰或者性格等等。而张祜这样的句子哪里是像在写深宫啊,这里面俨然有盛唐的文字气象。“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就是用这样的笔法来写女子的怨情之苦、幽居之叹,去挖掘宫人心灵深处的难言之隐。能获得像平常人一样的生活,其实是深宫女子们最迫切的人生渴望。“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离家之远;“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落笔,写入宫之久。如此长的距离,如此久的时间,对于宫人们来说,对于宫女们来说,所承受的痛苦、所承受的寂寞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所以“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两句就显得高妙至极,刚吟出“一声何满子”,就已禁不住“双泪落君前”。这是蓄积了多么久,埋藏得多么深的情绪的爆发啊!我们或许会有这样的人生体验或是审美体验,那就是往往人到了极其伤悲、极其喜悦的时候,才会有如此看似反常,实则极为正常的行为。

(2)、——(《月夜忆舍弟》)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昨夜风高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4)、皓齿初含雪,柔枝欲断风。可怜倾国艳,谁信女为戎。

(5)、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6)、上穴青冥小,中连碧海深。何当烟月下,一听夜龙吟。

(7)、一闻河塞上,非是欲权兵。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8)、秋风江上草,先是客心摧。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 

(9)、⑶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10)、历历四弦分,重来上界闻。玉盘飞夜雹,金磬入秋云。 

(11)、 暮隔碧云海,春依红树林。雕笼悲敛翅,画阁岂关心。——这对偶功夫,工!

(12)、小门开板阁,终日是逢迎。语笑人同坐,修持意别行。 

(13)、成龙须讲邴,展骥莫先庞。应念宗中末,秋萤照一窗。

(14)、醉卧襟长散,闲书字不真。衡阳路犹远,独与雁为宾。

(15)、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16)、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日下苑西宫,花飘香径红。玉钗斜白燕,罗带弄青虫。 

(18)、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遣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千里寄相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19)、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20)、⑹永忆:时常向往。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

5、张祜的诗集灵台

(1)、张祜的一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恶的旧社会也没有车,去哪里都得走,人和大地的亲近在走中在看里。他来到现在的镇江金山寺,有诗: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2)、红粉青楼曙,垂杨仲月春。怀君重攀折,非妾妒腰身。 

(3)、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

(4)、行吟洞庭句,不见洞庭人。尽日碧江梦,江南红树春。

(5)、举荐之路被堵住之后,张祜只能改变求仕的方式,打算“循乡赋,取进士”,而当时刺史之中诗名最著的当数白居易。据《云溪友议》记载,长庆三年,也就是公元823年,张祜东赴钱塘,希望能以解元首荐。这次一起参与的还有从富春来的徐凝,白居易就说:“二君论文,若廉、白之斗鼠穴,胜负在于一战也。”于是白居易出题,诗题是《余霞散成绮》,副题是《长剑倚天外》。而张祜自觉答得甚妙,成竹在胸,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白居易取了徐凝为解元。

(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8)、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方复回。(刘商《胡笳十八拍》)

(9)、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可特意去查到了一下张祜的诗句,我必须承认,我们至少我低估张祜了,这是一个相当NICE的诗人。其诗句绝对有盛唐诗的气韵与灵魂。

(10)、雾轻红踯躅,风艳紫蔷薇。强许传新态,人间弟子稀。

(11)、何处凿禅壁,西南江上峰。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 

(12)、 夜月水南寺,秋风城外砧。——类杜甫妙句!

(13)、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汤显祖《牡丹亭·闹殇》)

(14)、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唐·罗隐《旅梦》)

(15)、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6)、古今斯岛绝,南北大江分。水阔吞沧海,亭高宿断云。 

(17)、张祜的代表作是一首五言绝句,寥寥二十字,却是真心实意地为当时身份卑微的宫女写出了一首断肠之作:

(18)、失运庐陵厄,乘时武后尊。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19)、烧得硫黄漫学仙,未胜长付酒家钱。窦常不吃齐推乐,却在人间八十年。

(20)、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1)、琼台下昏侧,手足前采乳。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3)、以上统计没有考虑蜀刻十卷本误收及《全唐诗》曾收残句的因素。据此可以看到,在各体诗写作方面,以往我们读到张祜诗歌,以五律和绝句为主,现在可以了解他各体诗的写作能力。古体、杂言诗虽总体不多,以往仅见两篇,现在可见十篇;五言长韵,后代习称五言排律之作,以往仅见8篇,且篇幅都很短,现在可见40篇,且有多篇四十韵以上的大篇,就更显珍贵;七律以往得见24篇,目前得见多达72篇,确实是大大地丰富了。

(4)、我们说张祜匠心别裁的选取君前这个场景,让宫人在皇帝面前演唱之际,情不自禁地双泪奔流,体现出她们内心隐藏了太久太久的千愁与万恨。而要达到这一种艺术效果,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借指,就显得颇为重要了,这就是功不可没的《何满子》。《何满子》这个曲调最易触人愁肠,白居易便曾经做《何满子》说,“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啊!就常情而言,看到皇帝应该是激动与欣喜的,可是《何满子》却让人无法自持,以至落下几行清泪,这比之因不见得皇帝而生发的怨念就要深刻地多了。

(5)、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