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最著名的诗
1、李清照最好的一首诗
(1)、末尾是诗人感怀的总结,“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人生短短数十载光阴,自古皆是如此,所以不必像齐景公那样对着牛山独自泪流!诗人是在安慰朋友,但又何尝不是在安慰自己呢?春秋时期,齐景公游牛山,北望国都临淄,不禁潸然泪下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杜牧和朋友在齐山上俯视山下,不禁联想到齐景公在牛山感慨人事无常、人生短暂的事情,但杜牧却显示出了十足的豁达,给世人留下了不一样的感慨。
(2)、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3)、因为名字太难念,很多人不会读,慢慢地就被人淡忘了。
(4)、作者在第一首诗的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
(5)、鸿:雁类的泛称。池潢(huang):池塘,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6)、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瘦吟、窗底忆君时。
(7)、《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
(8)、首句点明诗人所处的地点,是在繁华缛丽的金陵渡江的小楼上,眼前宜人的景致不但没有让他产生怡乐之情,相反的,却惹起诗人“虽信美而非吾土兮”的恋乡情怀,这股乡愁缘着一夜的羁宿而拓展开来。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0)、就可以发现两首诗作的心态不尽相同,同样写乡愁旅思,《题金陵渡》显然比《胡渭州》来得深致宛曲多了。
(11)、十卷足本对张祜交游,他的诗歌文本考订,线索都极其丰富。如杜牧曾为李戡写墓志,借李戡之言痛骂元白的诗风,张祜逸诗有《题李戡山居》,即可见到他与李戡之密切交往。《全唐诗》卷五一一收张祜逸句如“夏雨莲苞破,秋风桂子雕”“杜鹃花发杜鹃叫,乌臼花生乌臼啼”“一身扶杖二儿随”现在都能见到全篇。《忆游天台寄道流》,《全唐诗》是收了,但同书卷二八一又据《众妙集》作张佐诗,也可据蜀本确定是张祜作。《全唐诗》卷三六一刘禹锡下收《白鹰》一首,刘集不收,来源可能是南宋类书《事文类聚后集》卷四三和《合璧事类别集》卷六五。《张承吉文集》卷七录此诗,题目是《鹰》,可确定作刘诗有误。这些都是末事,但善本价值也据此可知。
(12)、《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3)、书江西造口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4)、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
(15)、颈联“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表现张祜对朝廷不改其忠贞,隐居乡野之间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他在梦中还一直牵挂朝廷,他的胸怀就像流经住处的长江一样浩大,有并吞万里长空之势。以“北极”比喻朝廷是诗中所常用的,而下句的“西江”既在形式上与上句的“北极”构成对仗,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
(16)、这首融乡愁于旅情的《题金陵渡》,虽没有激昂的怨悱,却铺满了淡淡的哀愁。
(17)、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
(18)、不详其源所出。七言构体生新,劲过张、王而同其风味,琢词洗骨在东野、长吉之间,“雁门思归”尤推高唱,五律蹇涩之中时生俊采,其雅琴之变曲,隐士之幽音乎?
(19)、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20)、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2、张祜最著名的十首诗
(1)、当然,不光是杜牧对张祜的诗有这么高的评价,像陆龟蒙也是非常称赞张祜的诗,说:“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可见,张祜的流连诗酒、张祜的任侠尚义,张祜的艳发、流丽,张祜的沉静、隐逸,虽然在当时不得功名,却都获得了不同接受者的激赏与重视。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写白堤的江南忆•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3)、意思是:一年中恰逢极好的夜晚,便是挂在外里高空明亮的月亮。张祜是唐代诗人,被称为张公子。
(4)、茂陵:汉武帝陵。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5)、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
(6)、《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赠内人》
(8)、原本她们远离家乡这么远,而且还不能与家人团聚,在深宫里一呆就是几十年,混得好了,得到皇帝宠爱,封妃称后还说得过去,要是失宠了或者被打入冷宫,那这辈子算是完了。
(9)、《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0)、宋蜀刻十卷本的编次方式很特别,似乎是既不分类又不分体。前三卷是“五言杂体”和“五言杂诗”,五卷是“七言杂题”,六卷是“五言杂题”,七卷又是“七言杂题”,八卷干脆只题“杂题”,十卷题“五七言长韵”,除了最后二卷可加区分,前八卷似乎是混编。但混乱间又有大致的秩序。前五卷即明清旧传文本中,七言的四五两卷,全部都是七言绝句,首三卷之五言诗,以五言律诗为主,末附十几首七绝。理解这样的编次,我们就可见到明清传本以五七言绝句和五律为主,后半的七言律诗和长篇排律,皆未收入。蜀刻十卷本在北南宋时不是稀见之书,我们今日仍可从《文苑英华》《乐府诗集》《庐山记》(以上北宋书)《唐诗纪事》《韵语阳秋》《野客丛书》《海录碎事》《舆地纪胜》《古今岁时杂咏》《剡录》《蟹略》《全芳备祖》《记纂渊海》《成都文类》《嘉泰会稽志》《嘉定赤城志》《咸淳临安志》《咸淳毗陵志》《后村诗话新集》等书中见到引录的痕迹,到明初《永乐大典》《诗渊》还曾引及。因此,后五卷所存张祜诗,部分仍为《全唐诗》所收录。以下是我分卷分体对各卷存佚诗的分析。
(11)、逝世与740年,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12)、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13)、朋友们好!欢迎你们和我一起品读此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郦波解读)
(14)、诗的前六句犹如一幅山水画,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致:山色邈远,远连天空,水乡泽国,苍茫迷濛;海边旭日初升,江上白浪翻涌;远山飞鸟时现,山中村居依稀。尾联诗人发出感慨:我们哪里知道,就在这远离尘嚣的如画山水中,是不是有逸民高士隐居呢?诗人在官场受人排挤后,便浪迹江淮吴楚之间,晚年亦隐居于丹阳曲阿(今属江苏),因此,诗中的江南景致和惆怅情绪可谓皆出于实见和真心。
(15)、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16)、唐武宗李炎有个孟才人因吹得一首好笙,甚为宠爱,孟才人为之服侍左右。当武宗病得奄奄一息之时,问才人道:“朕若去了,你怎么办呢?”孟才人指着装笙的锦囊哭着说:“那就我用它来自缢。”武宗为此哀伤不已。才人说:“皇上,不用悲伤。让我来为演唱一曲,以排解您的忧思。”于是她唱了一曲《何满子》,唱完后气绝倒下。武宗立马派太医医治,太医检查过后对武宗说道:“脉搏余温尚在,但是肝肠已断。”
(17)、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翠桡才舣西泠,趁取过湖人少。
(18)、王雱(pāng),字元泽,王安石之子,北宋文学家,儒家、道家学者。年少聪敏,擅作书论事,著有《论语解》、《孟子注》,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
(19)、故乡和亲人远在千里之外,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一声曲子《何满子》,忍不住掉下眼泪。
(20)、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3、张祜最著名的诗是哪首
(1)、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山光:寺名,即山光寺,原称果胜寺,在扬州东北湾头镇前,古运河之滨,隋大业中建。原为隋炀帝行宫,后舍宫为寺今不存。
(4)、“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患:怕,忧虑。
(5)、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6)、帆带夕阳投越浦,心随明月到杭州。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
(7)、《后村诗话》:扬州在唐时最繁盛,故张祜云“人生只合扬州死。”蜀都在本朝最繁盛,故放翁云:“不死扬州死剑南”。
(8)、(西湖十咏)(探春苏堤春晓)上苑乌啼,中洲鹭起,疏钟才度云窈。篆冷香篝,灯微尘幌,残梦犹吟芳草。
(9)、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诗的前两句,以空间和时间维度,描写了宫人的遭遇,将一位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二十年的遭遇浓缩在了短短十个字中。
(11)、王维《使至塞上》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俗语)杭州描写杭州的诗词多是围绕西湖的:如“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描写西湖的平湖秋月: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
(12)、(释义)寒冬的边城的深夜,月亮已经落下了,寒霜如水。巡逻的士兵走在沙漠里,人很落魄。就像鬼魂一般。
(13)、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段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
(14)、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独到之所在。
(15)、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16)、《恬致堂诗话》:隋唐以后之扬州,秦汉以前之邯郸,皆大贾走集,笙歌粉黛繁丽之地。古语云:“骑鹤上扬州”,以骑鹤神仙事,而扬州又人间佳丽之地也。唐张祜诗曰:“十里长街市井连……”其盛如此。
(17)、拼音:yī nián féng hǎo yè
(18)、綦(qí)毋(wú)潜,字孝通,唐代诗人。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
(19)、张祜元和中作宫体七言绝三十馀首,多道天宝宫中事,入录者较王建工丽稍逊,而宽裕胜之。其外数篇,声调亦高。
(20)、《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4、黄庭坚最有名的十首诗
(1)、金陵津渡(可能指今江苏镇江之西津渡)有一座小山楼,羁旅作客的行人要是有机会在这儿住上一夜,一定会满怀惆怅。
(2)、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
(3)、陇上句:指苏武回国后,羊仍回原处。陇:通“垄”,陇关。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
(4)、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6)、这也许是人间另一种角度的评价。诚然,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宦场得意的绝代诗才?
(7)、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雨霖铃》
(8)、——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9)、樽酒:犹杯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离颜:离别的愁颜。
(10)、“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被皇帝选入宫中的女子远离家乡三千里,与家人长期分离长达20年之久。开篇诗人张祜从距离和时间上分别写出了刚成年的少女被选入宫,被迫远离家人,过着与世隔绝生活的凄惨命运。
(11)、诗人常常以外界景物的变化来影射自己内心情怀的波荡。自然界里到处充满着一触即发的哲理,可不是吗?当诗人写到“潮落夜江斜月里”时,已卷入极端沉闷的低潮。
(12)、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13)、最近半个多世纪间,唐代著名诗人别集有过多次重要的发现,比方王绩诗集五卷足本的发现和整理,比方张说集三十卷本足本的发现,比方沈佺期集清抄五卷本的发现等等,但就对作家研究的突破意义来说,都比不过张祜《张承吉文集》十卷足本发现的意义重大。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十卷,有元翰林国史院官书之藏印,今存中国国家图书馆,197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方为世知。孙望编《全唐诗补逸》寻据以辑出佚诗140多首(有重收),收入中华书局1981年版《全唐诗外编》。以十卷本与明清通行之各本张集对校,不难发现明清通行的张集其实只是十卷本的上半部,即前五卷。卷六前半二十来首五言绝句也得存留,则是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引录的功劳。卷六后半开始的四卷半,则皆逸,仅少数诗因曾为《文苑英华》等书收录,得以保存,大多数诗歌并不为世所知。十卷本是分体编录的文集,前半之古体诗及五七言绝句为世所熟稔,后半之五七言律诗及大多排律,并不为世所知,这就大大影响明清以来对张祜诗歌总体成就之认识,后半部诗集中所见张祜对时政重大问题之所见,及他对唐初以来诗歌发展史之见解,更无人了解。以往人们所见只是他的半边面孔,现在缺月重圆,可以对他有新的认识。
(14)、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15)、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6)、故国离我三千里之遥,我在深宫二十年不受皇帝召见。
(17)、自己凭仗着能歌唱之日,赢得了先皇无限的宠爱。新声在何处唱起,使那宫中歌者哀痛有如断肠。
(18)、元和十五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821年,令狐楚任宣歙观察使,路过扬州,对前来拜访的张祜上表举荐。于是张祜满怀期待,带着令狐冲的荐书,在这一年的秋天奔赴京城,正所谓“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入长安”。穆宗皇帝找来特别器重的元稹,问他,张祜这个人怎么样?诗风文采究竟如何?元稹回答说:“雕虫小技,或奖激之,恐害风教。”就是说张祜的诗纯粹是属于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呀。如果皇上您任用了他,朝廷的风教恐怕会变坏。听了元稹的话之后呢,穆宗就不用张祜了。
(19)、《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0)、远:一作“还”。过:一作“向”。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5、王维著名的诗30首
(1)、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2)、“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恶:忌妒,厌恶。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3)、那么同样是写宫词,张祜的这首诗到底妙在哪里?为什么这首诗的背后还牵扯出一个令人震撼无比的故事呢?你看,“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诗人起笔便不俗、便不凡啊。一般的唐五代宫词,诗人多在日常生活中抓取宫女不同的形象,着力刻画女性的容貌、服饰或者性格等等。而张祜这样的句子哪里是像在写深宫啊,这里面俨然有盛唐的文字气象。“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就是用这样的笔法来写女子的怨情之苦、幽居之叹,去挖掘宫人心灵深处的难言之隐。能获得像平常人一样的生活,其实是深宫女子们最迫切的人生渴望。“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离家之远;“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落笔,写入宫之久。如此长的距离,如此久的时间,对于宫人们来说,对于宫女们来说,所承受的痛苦、所承受的寂寞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所以“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两句就显得高妙至极,刚吟出“一声何满子”,就已禁不住“双泪落君前”。这是蓄积了多么久,埋藏得多么深的情绪的爆发啊!我们或许会有这样的人生体验或是审美体验,那就是往往人到了极其伤悲、极其喜悦的时候,才会有如此看似反常,实则极为正常的行为。
(4)、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5)、诗人张祜比杜牧年长,出名也比杜牧早一点,穆宗时期,大臣令狐楚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曾经专门上书进行推荐,但是,由于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张祜并没有得到任用,而这些遭遇,和杜牧又非常相似。相似的经历让张祜和杜牧成为了好朋友,这一次,
(6)、张祜在现实人生中不甚得意,但在诗的天地里,他确实是不容忽视的。才情兼具的杜牧曾经这样夸过他:
(7)、颔联“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叙述张祜的不平遭遇:他曾得宰相令狐楚的荐举,就像当日孔融推荐祢衡一样;但是他却没有遇着蒯通那样的人为之旁敲侧击说好话,却碰到了说坏话的元稹,以至于终身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此处诗人使用正反两个典故,十分含蓄而得当。
(8)、这些年的宫廷剧拍了不少,以电视剧《甄嬛传》为例,在剧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宫女、妃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为了争宠拼的你死我活,一旦失宠那境遇更是悲惨至极,甚至可能被打入冷宫,想一想这些宫女身世境遇真是够凄苦的。
(9)、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张祜确实和贾岛有许多相像的地方,贾岛亦是终身不第,其穷愁困苦之状屡见于诗作。二人在人生命运上可谓是同病相怜,而在作诗上,贾岛以苦吟著称,张祜同样也是如此,每当苦吟之际,妻子在旁边唤他,他也不回应。因为苦吟,两个人的诗风确实颇有一些相似之处。从我们所要品读的这首《宫词》就能看出一二。
(10)、实际上除了宫词之外,张祜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创作也都非常不错,而且就数量而言,张祜诗歌中宫词占的比例也不是很大,但是他的宫词创作的光彩在当时就超过了他所有其它的作品,广为流传。之所以如此,一个首要的原因是对开元、天宝旧事的追忆以及对宫内生活的描写,成为“安史之乱”之后人们心理上的复杂情结。对盛唐的缅怀以及对宫廷生活、爱情故事的描写,造就了怀旧风尚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张祜的《宫词》很快就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同和共鸣。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张祜的《宫词》多为七绝,唐代的七绝最易入乐,再加之张祜本人精通乐理,他的诗中几乎写遍了当时流行的乐器,像筝、笙、笛、琴、觱篥、箜篌、羯鼓、芦管,应有尽有。他的宫词读来音调和谐婉转,随着音乐的流传,就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传播。
(11)、这里直接点出“新声”,用“何处唱”一衬,其哀怨之情便流露出来了,最后一句提到了“断肠”,感情更进一步,在感情高峰上结束全诗。
(12)、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3)、张祜……以宫词名,然别作亦有大历风格。与徐凝齐名,为元、白所重。凝诗多绝句,其律诗已是晚唐,祜胜凝多矣。
(14)、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15)、据《唐诗纪事》记载,唐武宗李炎宠信善歌才人孟氏,后值武宗病重之时,令其于病榻之前歌《河满子》一曲,声调凄咽,闻者涕零。不久,武宗崩驾,孟才人哀痛数日而死。张祜为孟才人殉情之事写了三首诗,一首题作《孟才人叹》,另二首为一组,总题名“宫词”。
(16)、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17)、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1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9)、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20)、张祜特意从丹阳跑来探望杜牧,杜牧对张祜的遭遇无疑是同情的,也为之愤愤不平,同时,也是感同身受的,所以我们能看到这首诗中,其实也寄寓了杜牧的无限感怀。
(1)、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2)、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时号太真,住内太真宫。
(3)、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4)、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雨霖铃》
(5)、刘方平的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只知道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亦不详。约公元758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6)、该书曾于巴蜀书社出版,本次出版对注释也进行了全面的改写,又优化了底本,改正了原版校勘时的一些差误,并添加了专名线。
(7)、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
(8)、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赠内人》
(9)、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0)、空间上写离家之远,时间上写入宫之久,不需多言,却将女主人公那悲惨的遭遇描述了出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1)、译文:中秋夜晚,夜空中明月在望,圆盘里盛满了银白的月光,在这高爽的秋季,月光显得格外清凉。月宫中还有婀娜多姿的桂树。一年漫长的三百六十五天惟有今日恰逢此良辰美景,普天下都是这朗朗明月当空高照。
(12)、实际上,一个时代的文风诗风往往是社会心理、时代风尚在文人心中的投射。盛唐开元、天宝之间,国力强大,世人多拥有乐观豪爽的性情,以昂扬慷慨的声音去赞美、去讴歌时代。对此,林庚曾经评价说,“无论是快乐或是痛苦,都是爽朗健康的,永远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光明的展望。”但到了中晚唐之际,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也”,这是李肇在《唐国史补》里的评价。尤其到了晚唐,朝政无为、藩镇作乱、d争不断,及时行乐的心理就成为了主流。《资治通鉴》里就记载说,“上好音,乐宴游,殿前供奉乐工常近五百人,每月宴设不减十余,水陆皆备,听乐观优,不知厌倦,赐与动及千缗。”文人志士进取的锐意不断地被生活所消解,吟咏的诗歌便从江山社稷、壮志豪情,转到舞榭歌台、男女之情。
(13)、颈联同样是夹叙夹议的写法,“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诗人只想喝得酩酊大醉来酬答这重阳佳节,因此无须在这节日之时因为夕阳西下、人生短暂而感慨悔恨。
(14)、承言初不遇于乐天,后见抑于微之,独见知于杜牧之,故牧之赠诗,有“睫在眼前犹不见”之句,盖讥元、白也。
(15)、张承吉五言律诗,善题目佳境,不可刊置他处。当吋以乐府得名,未是定论。
(16)、故国:故乡。何满子:唐玄宗时著名歌手,据说她因故得罪了皇帝,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使“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结果皇帝闻之,终因惜其技艺难得而降旨缓刑。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技艺,大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继为之赋诗,其中以张祜的《何满子》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最为感人。这首宫词后来流传甚广,其唱来异常悲怨。据说唐武宗时,有一孟才人,因有感于武宗让其殉情之意,为奄奄一息的武宗唱了一曲《何满子》,唱毕,竟气绝身亡。一作“河满子”,舞曲名。题又作“宫词”。白居易《何满子》诗:“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弄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何满子”声调哀婉。《乐府集》引白居易《何满子》诗的自注说:“何满子,开元中沧州歌者,临弄进此曲以赎死,竟不得免。”君:指皇帝。这里是指唐武宗。据《唐诗纪事》,张祜《宫词》:“传入宫禁,武宗疾笃,目孟才人曰:‘吾即不讯,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请对上歌一曲,以泄其愤。’上许。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后来张祜别有咏《孟才人叹》一绝,词云:“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
(17)、画阑闲立东风,旧红谁扫。〖送客之杭〗选自:《全唐诗》作者:牟融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18)、这是唐朝诗人张祜写的一首著名的宫词。短短二十字,写尽了宫人的悲苦,令人一唱三叹,感慨系之。
(19)、三十未封侯,颠狂遍九州。平生镆铘剑,不报小人雠。
(20)、何满子:唐玄宗时著名歌手,据说她因故得罪了皇帝,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使“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结果皇帝闻之,终因惜其技艺难得而降旨缓刑。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技艺,大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继为之赋诗,其中以张祜的《何满子》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最为感人。这首宫词后来流传甚广,其唱来异常悲怨。据说唐武宗时,有一孟才人,因有感于武宗让其殉情之意,为奄奄一息的武宗唱了一曲《何满子》,唱毕,竟气绝身亡。一作“河满子”,舞曲名。题又作“宫词”。白居易《何满子》诗:“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弄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何满子”声调哀婉。《乐府集》引白居易《何满子》诗的自注说:“何满子,开元中沧州歌者,临弄进此曲以赎死,竟不得免。”
(1)、此外,还有几首佚诗可见张祜对李白、韩愈之评价。张祜曾拜谒韩愈,有《投韩员外六韵》:“见说韩员外,声华溢九垓。大川舟欲济,荒草路初开。耸地千寻(蜀本作浔,据尹占华说改)壁,森云百丈材。狂波心上涌,骤雨笔前来。后学无人誉,先贤亦自媒。还闻孔融表,曾荐祢衡才。”作于元和六年(811)韩任职方员外郎后不久。这时张祜年方初冠,他恭维韩声名远播,正是开拓大路、扬帆远航的时机,也坦率自述希望得到韩的推荐。韩提携后进不遗余力,似乎一般不会拒绝,但结果则不甚明白。张祜又有《读韩文公集十韵》,作于韩身后,赞誉韩“别得春王旨,深沿大雅情”,是最早看到韩愈儒学接传正学意义的作品。张祜又感叹自己没有接续韩文学之能力,期待有后继者传续薪火。他作《梦李白》,是唯一的歌行杂言诗,刻意模仿痕迹明显。他说久寻李白不见,梦中知李白方赴王母宴,得见而蒙李白一大段教诲。他设想李白说:“生时值明圣,发迹恃文雄。一言可否由贺老,即知此老心还公。”即感叹李白生在盛世,有雄文,又得到贺知章秉公的揄扬,他自己则感叹“贺老不得见,百篇徒尔为”,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梦醒了,李白不见了,他更感到孤独“兀兀此身天地间”。可以批评张祜没有学到李白的傲兀,过于在意名家之推荐与自己之成名,但除此他又有何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