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昌将军的原型是谁
1、董建昌的历史原型
(1)、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大革命时期,杨立青的经历基本就是照着陈赓来描的,陈赓,是杨立青的第一个原型。
(2)、董建昌这个人物在剧中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刻画的非常好。
(3)、杨立青的人物形象和人生履历,全部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据笔者的了解,一共有五位开国将军,是杨立青的人物原型。
(4)、编者评:杨立青这个人物,是千千万万个革命元勋的化身,他的事迹,集合了多位开国将领的事迹,电视剧以杨立青的一生履历,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近代史画卷,
(5)、林彪是延安抗大的校长,剧中杨立青是抗大教员,剧中还提到校长向他敬过礼。
(6)、杨立仁与林娥在重庆相遇,国共两d的情报人员再次配合侦听日军的电台。“皖南事变”后,杨立青受组织上委派前赴重庆保护情报工作的安全。杨立青与林娥在重庆完婚,但与杨立仁又一次在感情和事业上站在了对立面。
(7)、道不同不相为谋,国共二十多年的恩恩怨怨与世间的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感慨命运的奇妙。有人成功也就有人牺牲和失败。
(8)、第四个是解放军时期,三大战役,国民d军队灰飞烟灭,黄埔同窗最后一次兵戎相见,之后把酒言欢,同胞兄弟却从此各走一方,再无相见之日。
(9)、其次再说说里面女性。女一号瞿霞,她给立青最后的信中说“如果一个女人不能把自己完整的交给自己爱的男人,还不如守缺。”她没有最终和她爱的人走在一起。由于自身的任性,在狱中受刑丧失了生育能力,因此选择了老穆选择了父爱般的丈夫,放弃了本该拥有的爱情。她才华与美貌并存,却左右不了自己的感情。最终遗憾离世。是悲剧的女一号。
(10)、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澎湃d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在那段漫长的革命道路上,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救国道路,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理想,他们甘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无论国共,小编确实能在里边感到那代人对信仰的执着。
(11)、在第14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人闪光点,董建军直言(孙红雷)的校长,认为他疯了,要对一群无辜的人下手,而出于保护孙红雷,想将孙红雷调走。这时候他看懂了老蒋,其他的事情都能和老蒋干,但是背信弃义的事情不能干。这是一个有原则的主,甚至可以说有一心为了他这个小舅子,缺德的事情不能干,一辈子都不能干。
(12)、董建昌:“立青,我是杨家的女婿,家祭我得来呀,来和老爷子说几句话,你不反对吧?”
(13)、该剧讲述了杨家兄妹三人分别加入国民d和共产d,他们因政治信仰不同,而从手足情深,变成水火不容,最后天各一方的故事。
(14)、还有立青的同窗老范,从抗战中突围战死的剧情可以推测原型为戴安澜将军。而从他枪毙自己的老师瞿恩,与瞿恩最后一段对话时可以大概把他看作宋希濂。因为那段独白历史上确实有相似的出处。宋希濂和瞿秋白正是师生关系。
(15)、《人间正道是沧桑》里,从1925年到1949年,杨家从一个旧家庭更替为一个新家庭,而瞿家的一又儿女却双双为此献身,这本身就是一种极端“理想”化的艺术呈现,把当时中国的成千上万个漩涡中的家庭集中于这两个家庭上面,杨家是实有的,瞿家是虚无的,杨家是平稳的,瞿家是颠沛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化为一家。
(16)、当瞿恩慷慨走上刑场那一刻,他的学生们全部给他敬礼,并说主义可以不同黄埔只有一所。
(17)、总而言之,此剧是好剧。应该向大家推荐。在这个物质的社会,更应该多多品一品这一类优秀的文艺作品。
(18)、“立青!”一身便装的董建昌,手里提了一瓶和两只酒杯,走过来。他走到墓碑前就开始倒酒。一杯放在碑前,一杯举在手上。
(19)、杨立青在解放战争前期的事迹主要取材于杨至诚,但在这两个细节的地方,却是取材于开国少将曾克林的事迹。
(20)、董建昌这个人有非常多的人设,比如说广州革命政府军界元老,北伐名将,指挥淞沪会战的浦东抗战等。
2、董建昌将军的原型是谁啊
(1)、董建昌举酒杯:“老爷子,在下董建昌,一个卖花布出身的旧军人,与你如花的闺女厮守了二十年,我没有你的道德文章,却也一脑子国家民族思想,抗夷御侮主张。所以我和你都看对方顺眼,可以一同喝酒,可以一块聊天,是呀,都做过旧军人,想得简单,活得简单,死起来也爽快......”
(2)、杨立青开朗直爽,笑得孩子气,爱就爱得轰轰烈烈,讨厌就讨厌的彻彻底底,完全性情中人,是个性格十分讨喜的人物。
(3)、立青=林彪(黄埔/井岗/平型关大捷)+陈庚(黄埔/东征/上海特科/抗大)+梁兴初(东野十纵黑山阻击战)
(4)、片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深信无疑的信仰追求。而且如果仔细研究每一个人物都能在历史中找到相似的原型。看完全片可以说对近代中国会有新的认识。
(5)、此外还有杨立青的那一批同学们,范希亮的原型应当是宋希濂,汤沐雨的原型应当是汤恩伯。
(6)、 董建昌: 这世上基本就两种人, 一种是理想主义者, 一种是实用主义者, 瞿恩属于前者。
(7)、先说家境,在历史上,陈赓的爷爷曾经湘军将领,复员后光置产业,攒下了万贯家财,家境十分殷实,出身于这样的家庭中,陈赓自小时候起,就是一位富贵人家的少爷。说句题外话,红二方面军的著名将领卢冬生将军,年少时就曾经在陈赓家做过放牛娃。
(8)、再说说影片所传达出来的力量。这无非就是信仰的力量了。片中孙淳扮演的瞿恩教官的话道出了那代人奋斗的心声。他说,理想有两种:一种,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理想通过我而得以实现。那一代人确确实实有这种信念。
(9)、建国后,杨立青回顾往昔去思考当下,向死去的导师瞿恩写信,代表着杨立青在思想上的成熟与对国家的思考。
(10)、应该说这个架子还是按55开国上将宋时轮的架子来搭的。剧中的杨立青是湖南醴陵人,黄埔出生的湖南醴陵人,后来加入中国共产d成为我军优秀将领的,有左权、蔡升熙、陈恭、李隆光、宋时轮五位,前四人均在革命战争时期光荣牺牲。
(11)、其次就是剧中的感情。剧中杨立仁一句话道出了真谛,他说,从本质上讲,革命和情爱是同义语。因为二者都需要狂热和迷恋。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愿意为二者而献身。
(12)、在楚材不断的以d派的正统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精神指导下,曾经一腔热血的立仁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偏。但不可否认的是杨立仁内心依旧是爱国的,这一点从未改变,纵然是他迷失在官场尔虞我诈的斗争中时,也没忘了这一点。
(13)、他在抗战中后期一直做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又搞后勤,怎么不带兵打仗了呢?
(14)、第二个是红军时期,经历过大屠杀的杨立青,对国民d产生了深深的幻灭之感,最终在瞿恩感召下,走上了革命之路,成为苏区干将。
(15)、杨家老爷子在建国前死去,貌似暗示了旧时代的过去新时代的来临。老人如同一位时事评论家,他说的话基本是站在当时的角度来评析事件,让荧幕外的观众能够去通过他的话去思考历史。
(16)、而大哥杨立仁在中统里残忍冷酷,为了三民主义几乎疯狂。但对整个大家族又充满了爱与包容,他有对异d的残忍也有对亲人无私。因而,他活的痛苦,他有过喜欢的人但却是异d,他被迫杀死了瞿恩但又让他的姐姐收养了瞿恩的孩子。这不得不说是命运的使然和上天的玩笑。
(17)、戏到这里,杨老爷子也就再没有遗憾了,很快1949年前夕他就去世了,因为他找到了那个能代替他的人。
(18)、瞿恩冷静、温情地说了这么一番话:「其实死是一个人的事,谁也帮不了你,对不对?在这个地球上有个中国,中国有个广州,广州就有一个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里有一个政治部,政治部里曾经有一名教官叫瞿恩。我至今认为我在那里度过的那两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我那个时候年轻,军校也年轻,国共两d都很年轻,虽说有些磕磕碰碰,但是比较今天的血雨腥风,依然是美好的,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答案其实非常明白,那就是你们的蒋总裁,他一屁股坐到了帝国主义一边,坐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边,反共反人民,实行斩尽杀绝的白色恐怖。可惜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任何想要阻止历史前进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白,杀戮吓不倒中国共产d人,因为我们代表了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我相信未来的中国是属于劳苦大众的中国。我的话讲完了,再一次,再一次谢谢大家。」
(19)、只有宋时将军将革命坚持成功并在55年授衔开国上将。
(20)、而瞿恩的历史原型更加光彩夺目。和母亲与妹妹一同赴法留学时,他是蔡和森;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后参与了南昌起义与广州起义时,他是恽代英;在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主持中央特科工作时,他是周恩来;在被捕后枪决,神情自若写下遗书时,他是瞿秋白……
3、董建昌是什么人物
(1)、当然《北平无战事》并没有正面描写,我们来看一些事例。
(2)、电视剧开场在湖南醴陵,杨家人聚在一起,看似表面和谐实则暗流涌动。杨立华怀上了董建昌的孩子回家堕胎,杨立仁受到周世农的蛊惑准备枪杀北洋军阀政府指派的三省巡阅使,杨立青则懵懵懂懂误打误撞打了一枪。这一枪使得杨家立刻四分五裂,在那样一个传统即将烟消云散的时代,他们先后奔赴新时代的漩涡中心广州,离开了老一辈人怎么也不愿离开的故土。
(3)、董建昌是一个草莽英雄,刚开始给人是一个薄情无义的第四军,屡获战功,南昌起义是就是这个职位,东常见在南昌起义,也是一个领导人的形象,东常见当时想想要拉回沥青,但是在瞿恩的起义军面前还是落荒而逃了,这一段段是历史真实写照的。
(4)、杨立青身上有众多开国将领的影子,并非某个特定将领的原型,但还是与某几位将军的形象比较相符。
(5)、昔日黄埔同窗,有的在抗战牺牲,有的在战场兵戎相见,有的远离大陆,有的功成名就,这是历史的宿命也是传奇的故事。
(6)、杨老爷子是谁,我们前文已经分析过了,他是杨家兄弟姐妹的父亲,如果说杨家的「立」字辈代表的是争斗不休的国共双方,那么杨廷鹤在剧中就象征着这批人共同的归属、共同的家国。他在、过去就在、传统就在。
(7)、林娥——参考了红色女特工张文秋、沈安娜等人的事迹。
(8)、瞿恩牺牲之前,瞿恩是立青的导师,瞿恩可以作为第一主角,但瞿恩死后,杨立青无疑成为第一主角。而在另一条暗线上,在内心里,杨立青的成长过程是听从瞿恩的召唤,杨立青是具象的,瞿恩是情感的。我特别欣赏本剧在后半部分使用瞿恩这个符号紧紧牵系着观众们的情感,如果有心可以查一下几乎后半段所有的流泪戏,冥冥中都有瞿恩的参与。
(9)、第五位:开国大将肖劲光。杨立青取材于肖劲光的事迹就一件:解放战争时期争取董建昌率部起义的事迹。董建昌是电视剧中一个个性较为复杂的人物,他为人狡诈,老奸巨猾,
(10)、里面都是高智商的人物,几乎每个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高手与高手之间的对决,那才叫一个精彩,这部剧以权谋斗争而出名,各种经典片段,绝对烧脑,智商不止提升一个级别。
(11)、第一个向立青普及信仰的是董建昌,国民d的上将级人物,也是他的准姐夫。他告诉立青,进入黄埔军校后不谈政治,只做一个纯粹的军人,而一个纯粹的军人就是牢牢的抓住枪杆子。
(12)、抗日战争初期,宋时轮担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6团团长,杨立青此时的职务也是团长。只不过,杨立青在抗日战争中后期没有继续做军事主官,却去做地下工作了。
(13)、人物的主要原型 :杨立青=陈赓+宋时轮+杨至成+肖劲光。
(14)、巜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中的一句,是充满磅礴大气充满自信的诗词。影片是置于一个激扬青春活力的大革命时期,一群怀揣着革命理想的年轻人,奔赴当年革命的中心,广州;一所伟大的学校,黄浦军校。国共两d的青年才俊会聚一起,在苏联的全方位的支持下,开创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董建昌作为一个军阀,他的出场就充满了气场。董作为一名军人,在当年国军队伍里具有典型的特征。他是蒋军官员,却不是亲信,他有自己的实力,对于最高统帅部是保留着自己的本色。立仁是他的妹夫,却称董是卖花布。意思很明显,董是一个缺乏理想的人,至少对于领袖对于主义是抱着实用的态度的。应该说,董和瞿恩,立仁是两路人,但是综观全局,董真的不乏可爱之处。他对于立华的爱,对于丈人的关爱,对于费明的态度,也是充满了人情味。是理想把一家人拆成七零八碎的,是主义把人间的真情隐蔽起来。然而温情脉脉的面纱终究在严酷的阶级斗争面前,只有败下阵来。立仁把父母的墓地安葬的,立青一家来奠祭,告慰逝者的亡灵。杨家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老董是入了杨家的家谱的。董将军的可爱之处在于是一个识事务的人,凡事有自己的见解。
(15)、剧中开头就提到,瞿家母子三人曾赴法留学,因此,瞿霞的人物原型是蔡畅。
(16)、证明这样的建构是正确的很难,但证伪很容易。
(17)、在剧中,杨立青四一二后上山遇见白凤兰加入了游击队,当了这支不太正规的游击队的政委,历史上宋时轮将军四一二后因为涉共嫌疑,被国民d当局判了1年徒刑,后保释出狱,但与组织失去联系,宋上将回了老家,带出了一支三十多人的游击队伍。这段经历与剧中也比较相符。
(18)、这是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最想表达的命题之一。
(19)、这时的孙淳,一副眼镜,一根拐杖,一双睿智的眼睛,一口有力的台词,加上导演张黎360度的机位拍摄,让就义戏成为全剧最经典的段落。
(20)、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小迳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关入上杭监狱。由于叛徒指认,身份被识破,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神态自若缓步走出囚室,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留下最后的风采。用毕酒菜,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d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4、董建昌是谁的部下
(1)、反国民d军队的围剿失败了,瞿恩不幸被国民d军逮捕,范希亮奉命对在黄埔的老师瞿恩行刑。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d展开共同抗日的第二次全面合作,杨立青作为警卫人员随中共谈判代表团前往南京。
(2)、他也是个老派旧军阀的形象,能捞则捞,信仰投机,但是另一方面,他爱兵如子,全力抗日,目光长远,又是个爱国将领,这个人在性格上很有层次感,不是用简单的对错能概括的了的。
(3)、很显然,这是在以国寓家、以家见国。在老大杨立仁的眼中,「传统瓦解了、破裂了」,他的弟弟妹妹们不理解他,他也不理解自己的弟弟妹妹们。
(4)、比如,剧中呈现的中山舰事件,楚才和杨立仁的对白和行动,基本上就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蒋介石的内心想法表现了出来。
(5)、本剧的另一个符号,黄埔,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之所以这“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的黄埔情谊也是暗指国民d和共产d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话,我相信在几十年前的国共争执中是不能作为主流表达的,它只有放在现在,放在国共之间酝酿事关中国大命运的第三次合作的当下,才更有意义,所以,剧中的人物都是把这句话说给现在的人听的。
(6)、在已经过去了快七十年的今天,当我们远眺对岸时,我们更应该主动伸出手,跟那些真真假假的杨立仁们说:「欢迎回家。」
(7)、陈赓大将也是出自黄埔的湖南人,剧中杨立青与范希亮(原型为国军抗日名将宋希濂)的战友情,与董其昌(董其昌原型为国军元老抗日名将张发奎)的亦师亦友亦敌的复杂关系,均以陈赓大将为原型。
(8)、董建昌这个人物在剧中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刻画的非常好。
(9)、初看,好像是个薄情寡义的人,实际是个对爱情执著、内心火热、重情重义的人,他对立青说的:“你姐的一根头发能拉动我的八匹军马”,足见对立华的一往情深,行动上为了立华也做出了冒杀头之险的事情;
(10)、董建昌是一个草莽英雄。从北伐开始时,他那种军人英武气概渐渐展露,他对杨立青的爱护也不仅是爱屋及乌的表现,更多变成了对人才的珍视。他的远见虽然不是瞿恩那种宏图大业,却对政治形势极为老道,评价一针见血。
(11)、董建昌人生老练,但是他最终认清了历史的发展方向,响应中共的号召,率部和平起义值得赞美。
(12)、在这部剧中,孙红雷饰演的杨立青是杨家老生性顽劣,屡惹祸端,自小与兄长立仁水火不容,在黄埔军校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启蒙;经过艰苦的战斗岁月,正直、真诚、乐观的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他错过了从黄埔时期就深爱的初恋情人,却与人生导师的遗孀结为革命爱侣。
(13)、《人间正道是沧桑》通过1925年至1949年间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故事巧妙相融。
(14)、董建昌,挺复杂的一个人。大智慧者,顺应时代潮流者。心中有一杆秤,能称出公道,但是权术又高过了心中的公道。所以,国民d人称他是卖花布的,在那个实力决定命运的时代,他也只能卖花布。因为他的心里没有主义,所以不能主动革命。最后能顺应形势,避免干戈也是伟人。
(15)、董建昌典型的现实主义,他跟过很多人,楚材评价他是“一个专买政治期货的投机分子”我想在那个时代,这种人能够在众多势力中活得游刃有余,这也就是他的一个精明的人,不然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早就被吃了。这部剧前半部分是信仰不同,而董建昌他的信仰是生存,但是他有一颗民族大义的心!他往往能够一语中的,说出时事的关键点。
(16)、董建昌又抿了一口酒,越说越激动:“话又说回来了,粤系也好,桂系也罢,国军做着,解放军也敢当,我董建昌以不变应万变,什么不变呀,做中国人不变呀!我老董打鬼子怎么样?一身凛然正气,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痛歼力尽,生为军人,死为军魂。”
(17)、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物不会让观众觉得虚假,只会让观众觉得美好,只因为即便他犯过很多错误,所幸的是那些错误和自私全部无关。他是一个无私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
(18)、这次大屠杀从1949年09月06日至11月29日,共293人被杀害。
(19)、2012年获得过感动中国人物的高秉涵,49年离开家乡,那天母亲送他到东关外上车,九月石榴刚熟,外婆摘了一颗,塞在他手里,大石榴已经熟得裂开了口,小孩子看着鲜红晶亮的榴籽,忍不住低头吃了一把,这一口的功夫,同学推他:「你妈喊你。」
(20)、杨家的老最小的弟弟,顽劣又有正义感的叛逆青年,有着军人的天赋与精神,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构建自己的信仰,走自己的道路,最终修成自己的正果。
5、董建昌其人
(1)、在可见的历史中,这是这家人最后一次齐聚,很快他们就要再一次分道扬镳、兵戈相向,然后两岸永隔。
(2)、上d战役开启,国共之间的最后决战就在眼前了。
(3)、第三个是八路军时期,国共合作,短暂的共同抗日蜜月期,杨立青重续前缘,给同窗异路的国民d将官们讲游击战术。
(4)、本文开始时提到的分家谱,就发生在重庆谈判时期。那时这些兄弟们放下了对共产d人的屠刀,彼此伤痕累累地握手言和,但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大家心里都有很多过不去的坎,只能举起杯子,酒不醉人人自醉。
(5)、电视剧中,杨立青从抗战胜利后进入东北起,一直到1947年担任纵队副司令员为止,一直从事后勤工作,主要职责是主抓军工生产,这一点,与杨至诚基本吻合。
(6)、当家就是国、国就是家的时候,杨家的二十四代,就是中国的二十四史。等到了「立」字辈时,家国不再了。
(7)、 人所以为人,在于信仰,信仰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爱其实无言。
(8)、1925年,湖南省醴陵。退休军阀、杨氏家族族长 杨廷鹤膝下有三个子女:长子 杨立仁、女儿 杨立华以及小儿子 杨立青。杨立仁与杨立青虽是亲兄弟,但关系并不怎么融洽。杨立仁受革命思潮感染,准备暗中行刺在湖南巡视的北洋政府要员。杨立青偷拿杨立仁的枪支玩耍,不料意外走火,使得刺杀计划提前夭折。之后,兄弟俩先后前往广州,各自发展找寻前途。
(9)、老董是个投机分子没错,或者说是“墙头草”,不过也可以说他对局势掌控比较精准,良禽择木而栖,对各种势力看的通透,甚至评价蒋有大略无雄才,还说不要搞清一色,要打对对和。最让人敬佩的还是他的爱国气节,不失民族大义,打日本人他当仁不让,是一个永远把民族存亡和国家大业放在首位的爱国将领。
(10)、第五个是建国后,杨立青回顾往昔去思考当下,向死去的导师瞿恩写信,代表着杨立青在思想上的成熟与对国家的思考。
(11)、杨家兄弟二人就是代表了两个d派的命运缩影。两兄弟为了不同的主义最终对立对攻,在抵御外敌时的相互合作与共同默契。
(12)、交友要交范希亮,他最知名的一句话:钢刀是钢刀,情谊归情谊,同学是同学,范希亮是最纯粹的中国军人,出自大财主家庭,是地方部队的旅长,为了进入黄埔军校,甘愿舍弃一切,从大头兵开始做起,教会立青职业军人的风范。他是一个真男人,他的理想很简单,就是做一个好的军人。在枪决恩师瞿恩的时候,他也是痛苦的,后来还被立青戳小刀子,可是他不干,还会有其他人,相信瞿恩也不会怪他的。
(13)、这是一段离我们很近的历史,近得我们的父辈甚至偶尔还会在茶余饭后提起。
(14)、董建昌,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人物,在剧中是国民革命的元老级人物,深谋远虑、既智慧又多变;他在多变的时局中屡次转换阵营,被楚材评价为“一个专买政治期货的投机分子”。
(15)、立仁=徐恩曾(中统) 楚材=陈立夫(留美硕士/黄埔校长机要秘书/中统)
(16)、1925年,湖南省醴陵。退休军阀、杨氏家族族长杨廷鹤膝下有三个子女,长子杨立仁、女儿杨立华以及小儿子杨立青。杨立仁与杨立青虽是亲兄弟,但关系并不怎么融洽。杨立仁受革命思潮感染,准备暗中行刺在湖南巡视的北洋政府要员。杨立青偷拿杨立仁的枪支玩耍,不料意外走火,使得刺杀计划提前夭折。之后,兄弟俩先后前往广州,各自发展找寻前途。
(17)、这时杨廷鹤老爷子拿出了几本册子,分给了他的子孙们,这是杨家的家谱。杨老爷子说:「国有正史,民有家谱。『家』这个字,大得很呐。家的上头是家族,家族之上是民族,民族之上,那就是苍天了。得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到哪去,一脉种气都是血缘连着,你就是跑到哪儿,也跑不出这本册子。家国家国,无家无国。」
(18)、《人间正道是沧桑》之所以多年来让观众念念不忘,大多是因为这些可爱又可敬的人。剧中那些曾经让人激昂抑或是流泪的细节我们大抵已经记不太清,可是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名字和他们身上的故事却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里,这也许就是好演员的魅力,但《人间正道是沧桑》最灵魂的东西绝不止于此。
(19)、电视剧中,杨立青在出狱后也曾经参加了白凤兰的游击队,还曾经与范希汉多次交手。杨立青的这些事迹,与宋时轮基本吻合。
(20)、个人最最最喜欢的就是卖花布的老董了,被楚材评价为“一个专买政治期货的投机分子”为什么会受到大家喜欢呢,甚至还有人说嫁人就嫁董建昌。刚开始出场,大家会以为他是个爱情骗子,不过他却能说出那句“你姐的一根头发能拉动我的八匹军马”,对待立华他是深情的,两人虽然没有婚姻形式,不过却能接受立华的反复,也不掩饰自己对情敌瞿恩的欣赏,甚至也可以接受情敌瞿恩的儿子。
(1)、剧中的穆震方:黄埔三期六班学员,工人阶级出身,资深的共产d员,为人正直,敢作敢当;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他因邀请杨立青入d未果而对其抱有成见,之后敢于直面错误,与立青并肩作战;他对出狱后的瞿霞体贴入微,感动了瞿霞而结成革命伉俪。他的原型应该蔡畅的丈夫李富春,从他在剧中的地位一直高于杨立青的原型陈赓,就可看出是我d的高级干部,这一点和李富春也很相似。
(2)、(3)江西苏区时期,宋时轮任红21军61师师长,立青此时也官至师长。
(3)、本剧的另一个符号,黄埔,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之所以这“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的黄埔情谊也是暗指国民d和共产d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话,我相信在几十年前的国共争执中是不能作为主流表达的,它只有放在现在,放在国共之间酝酿事关中国大命运的第三次合作的当下,才更有意义,所以,剧中的人物都是把这句话说给现在的人听的。
(4)、瞿恩是共产d的早期。瞿恩是原始的信仰。瞿恩乃真正的天地完人。
(5)、总感觉他是个墙头草,投机主义者,经常变换阵营。实质是他尚未没有发现和找到明主,没有悟透什么是中国的正确道路。后来,当他能够阵前起义,跟定共产d,应该说不是偶然的,说明他始终心怀正义,是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这样一个旧军人才终于走上了人间正道。
(6)、初看,好像是个薄情寡义的人,实际是个对爱情执著、内心火热、重情重义的人,他对立青说的:“你姐的一根头发能拉动我的八匹军马”,足见对立华的一往情深,行动上为了立华也做出了冒杀头之险的事情;
(7)、在编剧江奇涛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原小说最后,是这样一幕——
(8)、《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最有影射意义的其实是瞿恩,有人凭这个名字,认为他代表了瞿秋白和周恩来,可也。但说实话,无论是周恩来还是瞿秋白这样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物又都没有电视剧里瞿恩的浪漫和理想化,有生之年的瞿恩做着那个年代共产d人能做的最优秀的事业,当然他实际影射的是一种信仰和理想。我还很感兴趣瞿恩与国民dd员杨立华之间的由合到分的过程,用一种个性化的分手,表达了那一段“共”心中因“国”变脸而承受的痛苦。
(9)、张黎,1957年出生于河北省,中国内地男导演、摄影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从《走向共和》开始,张黎的作品中总有着对那段历史和人物不同的角度和诠释。风格浓烈的画面语言、意味深远的台词和表演一直是张黎作品别具代表性的特色。他的剧充满“家国”情怀,但那情怀并没有俗套的说教,相反,充满反思。
(10)、「费明,我们过去是一家人,将来还是一家人。无论走到哪儿,不论海角天涯、生离死别。」
(11)、思想进步的杨立青投笔从戎,考入了近代名将的摇篮:黄埔军校,成为黄埔第三期的学员。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杨立青在北伐军中进步神速,在1927年就做到了营长。
(12)、十年前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不知不觉再一次进入我的眼帘。在豆瓣上这部电视剧有0分之高。是难得一见的高分国产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在2009年被作为共和国60年华诞的献礼作品之一。其实,小编以前在电视机前总是会断断续续地看到过这部电视剧,但却并没完全看完。然而最近几日,我认认真真的把这部剧刷了一遍。感觉是真的好啊!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假如所有献礼剧都能拿出这部剧一半的水平,那么我们的献礼剧也一定不亚于偶像剧的收视率。
(13)、杨立青的哥哥杨立仁原型也不少。从教书先生到国军军官,这是胡宗南的人生经历;从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到后来的国民d军队师、军政治部主任,这是邓文仪的履历;后来的中统局局长、曾经的无线电培训班负责人,并与叛变的费侠结为夫妻,显然徐恩曾与杨立仁在剧中中后期的形象很接近。
(14)、杨立青的哥哥杨立仁、姐姐杨立华,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早早追随孙中山,走上了革命之路。
(15)、立场摇摆不定,被楚材(原型是国民d元老胡汉民)形容为“专买期货的投机者”。但董建昌大节无亏,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同情民众疾苦,关心民族命运,在爱情上也是个始终如一的好男人。
(16)、葛健豪(1865-1943),原名葛兰英,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
(17)、这个转变就来自《人间正道是沧桑》。通过这部剧,她开始理解她的爷爷和奶奶那一辈人的事情,她的爷爷是开国上将钟期光,奶奶是经历过战火的凌奔。只有当她自己经历了那一段历史时,她才能明白并理解祖辈们当年的选择。
(18)、董建昌:“立青,我是杨家的女婿,家祭我得来呀,来和老爷子说几句话,你不反对吧?”
(19)、(4)抗战爆发,红军改编成八路,宋时轮由师长变成120师358旅716团团长;立青也是由师长降为团长(不过是115师,在师弟林彪手下)
(20)、汤慕禹——参考了汤恩伯和杜聿明等人的事迹。
(1)、然而,他对民族前途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他对立华的爱是忠诚不渝的,他对立青的支持是付诸行动的,他最终认清了历史的方向,响应中共的号召,率部和平起义。李济深任黄埔军校入伍试验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电视剧中董建昌的身份比较相似。
(2)、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担任过华野十纵司令员、三野第九兵团司令员等职务,在电视剧中,杨立青也曾担任过十纵司令员,只不过杨立青是四野,而宋时轮是三野。
(3)、主角杨立青最主要的原型自然是陈赓,这一点大多数观众都看出来了。此外杨立青是湖南人,在入学前学过测绘,也因此在报考黄埔军校时被高看一眼,后来救过自己的老师瞿恩(周恩来),这与酆悌的经历是很接近的;醴陵人陈明仁参与了广东淡水之战,后来杨立青打淡水城时移植了这一段;杨立青后来成为抗大的教员,在辽沈战役时期主抓兵工生产,这是杨至成的历史;解放湖南时,杨立青劝降董建昌,而在历史上,则是萧劲光劝降程潜……
(4)、杨立青的姐姐杨立华应当是泛指,但名字可能来自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在设计人物时,是先定下了瞿恩,再定下的杨家兄弟姐妹。
(5)、我们知道,黄埔军校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将才,无论是共产d里的徐向前、许光达,还是国民d里的杜聿明、汤恩伯,在黄埔军校六期里,涌现出了上世纪前半叶军事舞台上许许多多的将领,他们一起在黄埔军校里学习、战斗。
(6)、这一段故事每每看到都很动容,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诠释这句话:「理想有两种:一种,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理想通过我而实现,纵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7)、这也难怪,因为导演张黎是摄影出身,自然而然把摄影的美带入了作品。影片中的灯光,色调,制作都可以说是精良的,所以,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用心”。
(8)、他一扭头,车已经拐过弯,他妈再也看不到了。
(9)、可是革命究竟是什么?在红色圈子外的平凡人其实根本不懂。
(10)、为了让人物形象更丰满,编剧还给他结合了周恩来和瞿秋白的经历与故事,这一点,从其名字上也可以看出来:瞿恩。瞿是瞿秋白,恩是周恩来。瞿恩=瞿秋白+蔡和森+周恩来。
(11)、(2)一二政变后,宋时轮一度与d组织失去联络,只好回家落草,拉了一只30多人的队伍,1929年编入红六军;立青在被穆震方赶出部队后,也是一度在白凤兰队伍中落草,而且被老范收拾得只剩下不到30人左右。
(12)、她坚守着自己的阵营,纵然深爱着瞿恩,却始终不肯跨越两d之争。而立青却不同,在瞿恩死后,他对国民d彻底幻灭,转而投进了另外一个阵营,那个被瞿恩以性命所守护,被瞿霞宁愿将牢底坐穿也不肯出卖的阵营。
(13)、1945年,曾克林率领的第十六军分区部队,作为先头部队,率先进入东北,在与苏军相遇时,由于语言不通,双方在刚开始沟通时一度十分费劲,这段历史,与电视剧中杨立青刚进入东北时几乎一模一样。
(14)、在第14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人闪光点,董建军直言(孙红雷)的校长,认为他疯了,要对一群无辜的人下手,而出于保护孙红雷,想将孙红雷调走。这时候他看懂了老蒋,其他的事情都能和老蒋干,但是背信弃义的事情不能干。这是一个有原则的主,甚至可以说有一心为了他这个小舅子,缺德的事情不能干,一辈子都不能干。
(15)、尽管《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有关于瞿霞被捕生不如死的段落,但是和真实的历史比起来,这一切显得似乎也没那么令人难受了。
(16)、老董=程潜(广州国民政府要员/四军司令长官/宁汉桂卖花布/湖南起义)
(17)、还有一点是肖劲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18)、黄埔军校和其它军校不同在哪里?董建昌这么说:
(19)、这也是导演张黎与编剧江奇涛对中国人的一种寓意。
(20)、初看,好像是个薄情寡义的人,实际是个对爱情执著、内心火热、重情重义的人,他对立青说的:“你姐的一根头发能拉动我的八匹军马”,足见对立华的一往情深,行动上为了立华也做出了冒杀头之险的事情;
(1)、瞿恩微笑着拒绝了一切。面对行刑的他的学生,他也没有怨恨。
(2)、瞿恩的艺术原型其实是《红色恋人》里的靳,靳由张国荣饰演。这部电影由叶大鹰执导、江奇涛编剧、张黎摄影,私以为在制作这部电影时张黎和江奇涛就已经有继续深入一步的想法了,这才有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当然《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另一个母本应该是伊琳导演的革命电影《大浪淘沙》,讲述的是一家人在大革命中选择了不同道路的故事。
(3)、这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只坚信一种信仰。每个人都有守护自己信仰的权利,哪怕最后一败涂地,落寞远去。
(4)、剧中瞿妈妈的儿子的瞿恩,原型是葛健豪的儿子蔡和森。剧中一开始就借杨立青的口,说出了瞿恩最有特色的一段历史——与母亲、妹妹一起赴法留学。这段完全取材自蔡和森的事迹。1919年,蔡和森和母亲、妹妹赴法留学,传为佳话。
(5)、红军时期,经历过大屠杀的杨立青,对国民d产生了深深的幻灭之感,最终在瞿恩感召下,走上了革命之路,成为苏区干将。
(6)、董建昌最后湖南起义那一段,基本上和程潜的经历类似,早期北伐时期也有张发奎影子。
(7)、陈赓曾经在上海参加特科工作,作为蓝队的骨干成员,曾经多次率队锄奸,我d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叛徒白鑫等人被处决,陈赓就曾参与其中。在电视剧中,杨立青也曾在特科工作过,同样是蓝队的一员,同样多次参与处决叛徒。
(8)、董建昌再次祭起酒杯:“我董建昌至诚昭告山川神灵,中国历史一日不缺的上溯五千年,幅员千万里,这么古今中外允称第一的文明古邦,为何还要演绎那么一段不堪回首的辛酸历史?没必要也不合理。浩浩苍天必佑我中华全体子孙的福祉希冀!”
(9)、理想有两种:一种,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理想通过我而得以实现,纵然是牺牲自己的生命。
(10)、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大革命时期,杨立青的经历基本就是照着陈赓来描的,陈赓,是杨立青的第一个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