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牙慧意思和造句
1、拾人牙慧的意思是
(1)、成语出处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2)、具体而微—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不是指到细微之外。
(3)、高不成低不就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4)、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
(5)、不可思议: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示例):以中国的稿费维持在美国的生活,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而并非薛涌的玩笑之语。
(6)、小弟这场演讲的内容只是拾人牙慧而已,请多多指教!
(7)、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
(8)、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9)、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10)、多含褒义。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11)、无论我们在主流媒体上学到了什么,那都是拾人牙慧的常规知识。而这是个悲剧—独立的思想对于进步来说不可或缺。
(12)、〖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3)、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14)、嘿嘿,这位老伯谬赞了,小的只不过拾人牙慧将别人的观点转述出来罢了,小的可没有这样的见识。
(15)、(释义)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拾取人家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比喻袭取或改头换面地套用别人说过的话。
(16)、是,对,正确。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示例):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
(18)、不管是在家里面还是在教室里我们都不能带着拾人牙慧的去学习。
(19)、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20)、(例句)这件事情比一袋烟的损失重要得多;她不能不弄个~。
2、拾人牙慧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1)、没有商量,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一致。(示例):每当看到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在场的观众都不约而同的流下了爱国的热泪。
(2)、在谢尔顿看来,似乎在他的乐观哲学中存有一点感动的混乱成份--其中有慈悲也有不容人之量,有真理也有拾人牙慧的东西。
(3)、形容走远路的艰苦。(示例):唐僧师徒一路跋山涉水,百折不饶,终于取得真经。
(4)、发表意见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要拾人牙慧。
(5)、你跟着我就要好好学习本领,不要拾人牙慧,这样你学不到真本领的。
(6)、白驹,骏马。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7)、(示例):我们班的男生与高手如云的校篮球队比赛,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连我们的拉拉队都“弃暗投明”了。不约而同:约:相约。
(8)、示例: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
(9)、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语出)清·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
(10)、(近义词):拾人涕唾、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以讹传讹
(11)、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2)、(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诗家之能新,正以此耳。若反以新为嫌,是必拾人牙后,人云亦云。”
(13)、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14)、这丫头伶牙俐齿,一开口就能伤人于无形,倒还有几分胆色和聪明。
(15)、(示例):宋思衡是“80后”最有成就的钢琴家之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钢琴神童”。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
(16)、急求100个四字词语(不要成语)要解释和造句
(17)、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18)、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19)、不屑置辩:屑:认为值得;置辩:辩论,申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20)、拾人牙慧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hírényáhuì,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3、拾人牙慧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1)、作家·马识途《西游散记》:“过去称赞和介绍这幅名画的书籍文章,真可称汗牛充栋,堆起来可以埋葬幅名画了,何劳我来拾人牙慧,重加描绘呢。”
(2)、殷浩有个外甥,姓韩,名康伯,小时候聪明伶俐,善于谈吐,殷浩很喜欢他,曾称他有“出群之器”。但殷浩对他的要求十分严格。殷浩被流放时,康伯也随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见韩康伯正在对别人大发言论,很好奇,就凑近仔细听。结果发现韩康伯所讲的内容,完全是抄袭自己的片言只语,套用自己说过的话,根本没有他个人的创见,却自鸣得意。殷浩很不高兴。后来他对朋友说:“康伯自以为得我真传,其实连我牙齿后面的污垢还没有得到,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后人根据“康伯未得我牙后慧”提炼出成语“拾人牙慧”。
(3)、更仆难数—“更”在这里指“换”。这个成语原来意思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4)、孚,使人信服。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5)、我要的是创新的点子,而不是拾人牙慧的老套。
(6)、成年累月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7)、(示例):国庆节期间,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称心如意:称:符合。
(8)、林大人,不能就这么算了,我认为应该利用郑王的威势,彻底收拾这些拾人牙慧者!
(9)、吟的,只会拾人牙慧,捡圣贤和巨匠说烂了的东西抒发自己的矫情。
(10)、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
(11)、即,接近。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12)、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13)、语出唐代杜牧诗。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
(14)、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15)、你跟着我就要好好学习本领,不要拾人牙慧,这样你学不到真本领的。
(16)、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17)、(示例):在这部书中,大多数文章文质兼美,作者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上可谓别具匠心,尤其是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关键词语,运用得恰如其分,精妙绝伦。不耻下问:不耻:不认为耻辱。
(18)、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19)、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0)、(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4、拾人牙慧的近义词是什么
(1)、我要的是创新的.点子,而不是拾人牙慧的老套。
(2)、过去的几年,电视仿佛进入了竞相模仿的魔洞中,在试图改版的良善动机下,上演的确实多是拾人牙慧的模仿剧,从无聊的侃戏,到遍地开花的情景喜剧,从千篇一律的扭捏独唱加伴舞到无所不用其极的耍弄游戏节目,一潮接续一潮。
(3)、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4)、操翰成章操:持,拿;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5)、这个节目只是把外国节目型态照抄,拾人牙慧而已。
(6)、造句:慧海拾贝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天人合一”。
(7)、释义:拾:捡,从地上拿起:拾草、拾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拾贝”指精心收集自己感兴趣并值得保存的东西。
(8)、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9)、成语故事:晋康帝时建武将军殷浩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率军北伐攻打后秦姚襄失败而归,被流放到信安,他的外甥韩康伯一直跟随他,他每天教外甥用兵之道。韩康伯自以为学到了精华,经常对外夸夸其谈,殷浩说:“康伯连我的牙慧都没有捡到。”
(10)、哼!我若是说出问题所在,你岂非就要拾人牙慧了?
(11)、清·吴雷发《说诗菅蒯》:“余凡诸立论,断不肯拾人牙慧。”
(12)、无论我们在主流媒体上学到了什么,那都是拾人牙慧的常规知识。而这是个悲剧—独立的思想对于进步来说不可或缺。
(13)、在现今的学术界,有没有拾人牙慧的人存在呢?
(14)、画虎不成……一是看做工,新仿的一般没有老的那么精细,风格也和老的不一样,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猫的感觉;二是看包浆,你看多了老东西的包浆,就知道哪是老的,哪是新仿作旧;三是明清的铜件多用黄铜,由于冶炼工艺不同,铜的颜色不一样,不过也有用老铜来仿的,所以判断主要看前两点
(15)、他在学校的时候有名地笨嘴拙舌,现在却变得伶牙俐齿.
(16)、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
(17)、(示例):领导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简直是~。
(18)、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指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的人被称寇贼。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
(19)、这家伙惯爱拾人牙慧。就像鸽子啄食青豆,一碰到天赐的机会,就要卖弄他的伶牙俐齿。
(20)、多含贬义。(示例):他的坏习惯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了。
5、拾人牙慧的意思是什么
(1)、清·许印芳《诗法萃编》:“人有佳语,即当阁笔,断不肯拾人牙慧。”
(2)、(释义)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3)、小弟这场演讲的内容只是拾人牙慧而已,请多多指教!
(4)、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这个节目只是把外国节目型态照抄,拾人牙慧而已。
(6)、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7)、不管是在家里面还是在教室里我们都不能带着拾人牙慧的去学习。
(8)、是以文海收遗,拾人牙慧,寻章摘句,契合成文,名之曰《青枫林》,以慰以往者,兼寄后来人。
(9)、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令人无法捉摸。(示例):草地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忽而雨雪交加,忽而狂风怒吼。
(10)、即便靠拾人牙慧再进一步,也终究只能是进一步而已,到时候依旧无法勘破玄机,又有什么意义?
(11)、这副春联的词语能别出新意,不拾人牙慧,十分难得。
(12)、他喜欢拾人牙慧,怎知用得不恰当,反而闹了笑话。
(13)、(示例):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个人观点车水马龙: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14)、比喻,使明白。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15)、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示例):在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中,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教化万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
(16)、(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17)、(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18)、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19)、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20)、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十分崇尚玄理,学者众多,形成玄学。殷浩就是其中的一个。殷浩喜好《老子》《周易》等。因殷浩曾经当过“中军”的官职,被人称为“殷中军”。就连镇西将军谢尚年轻时也久闻殷浩盛名而特意去拜访,殷浩说了几百句话,谈吐举止有风致,辞藻丰富多彩,使人震惊。据说谢尚全神贯注地聆听,听着听着便汗流满面。后来,殷浩被任命为“建武将军”,统领扬州、豫州、徐州、究州、青州的兵马,但殷浩没有军事经验,作战失败,被罢官,并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内)。但是殷浩也没有说过半句怨言,神情坦然,依旧谈道咏诗,只是整天用手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个大字。
(1)、(示例):放翁(陆游)晚年有得,非~以道学为名高者矣。
(2)、(解释):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3)、令狐冲本就是个伶牙俐齿兼且废话连篇的人,此时哪有不伸出烂舌头胡搅蛮缠一番的道理。
(4)、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
(5)、董将军谬赞了,此乃我家将军平日所说,辽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6)、《后汉书·章帝纪》:“夫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
(7)、近义词:随声附和、鹦鹉学舌、追随骥尾、以讹传讹、人云亦云、吠影吠声、拾人涕唾、步人后尘、矮子看戏
(8)、〖解释〗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9)、成语释义 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10)、这个减肥方法曾一度甚嚣尘上,但在热潮过后即灰飞烟灭。而不是拾人牙慧的老套。
(11)、成语解释: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12)、(示例):刊物内容如果只是“~”,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
(13)、不管是在家里面还是在教室里我们都不能带着拾人牙慧的去学习。
(14)、你一直这样拾人牙慧对你自己的能力提升是没有一点好处的。
(15)、(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16)、老爷子倒是会拾人牙慧,我好心救你纯被他当作上门媳妇培养了起来。
(17)、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
(18)、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19)、不折不扣:一点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20)、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1)、发表意见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要拾人牙慧。
(2)、虽然已经不结巴了,但还得向伶牙俐齿的妹取取经……为什么一说话就会紧张呢……
(3)、也说玲珑透剔。形容器物结构新奇,精巧美观。多指中间雕空的工艺美术品。形容人的心思灵巧。
(4)、濡,沾湿。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你跟着我就要好好学习本领,不要拾人牙慧,这样你学不到真本领的。
(6)、不管是在家里面还是在教室里我们都不能带着拾人牙慧的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