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生三种境界
1、佛说三重境界
(1)、尽管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一直是淡然自适。
(2)、世事自有安排,我们只需尽人事,听天命,顺其自然。
(3)、就连后来的欧阳修也同情道:“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4)、“投以空旷地”的柳宗元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宦海,得以“纵横放天才”,和友人一起游历了永州的山水。
(5)、佛说:劫难,是安很喜欢的词。也许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禅,也是无止尽的劫难,可是佛他不告诉我们,我们要经历多少才肯放过我们,他总是高高在上,笑而不语。
(6)、佛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
(7)、花开花放,叶黄叶落,因为有了开始,所以有了结束。缘从缘起,缘从缘灭,生活中所有的所有,都不过是:一段缘分。
(8)、人生如戏,今天的你是否在为明天而坚持?梦想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地奋斗。如果你止于哭喊而不付出行动,那梦想不过是天方夜谭罢了。你应该时刻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并坚定该去做什么。周国平先生告诉我们,要成为真正的自己,“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你的人生由你来定义,你执著坚守,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不管它是否辉煌,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这就是你的人生,你独一无二的人生。
(9)、人本身无贵贱之分,但是欲望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们总喜欢和另一群人比,这群人名字叫“别人”,处处都要拼个高下,不然心里便不痛快。但是越比下去,就越不可收拾,虚荣心也随之不断上升。可你有没有想过,比的意义在哪儿?竞争本身没有错,但是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贬低别人吧。不忘记自己的初心,才能使你的人生过得充实有意义。
(10)、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11)、到了生命结束的那一天,属于个体生命的人全然安静下来。生命,就是一个动走向静的过程。
(12)、身患重疾,几近丧命,母亲病故,儿子夭折,妻子早逝,一连串的打击让柳宗元感受到了命运的多舛。
(13)、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间有人骂,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却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14)、佛家也将“众生皆可成佛,一切随心,随性”!
(15)、看到壮丽的风景时,他感慨万千:想当年,三国的周瑜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而如今的自己却被贬江湖,早生华发。
(16)、而九宫真人认为,人如果压抑自己的内心就是伪善~
(17)、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未尝无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生死哉?
(18)、另外还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宋代禅宗将参禅分为三个境界,是对佛教“空”这一概念的三种不同理解。
(19)、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时,而它却会骗你辈子。
(20)、一只小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也将苏轼的心绪带到了那无垠的江湖中,他也终于在江湖中抵达了恬淡自适的超然旷达佳境。
2、佛教中的人生三种境界
(1)、第一境是苦苦寻觅,第二境是似有所悟,第三境是顿悟永恒。
(2)、花开花落,那是起伏的人生;波峰波谷,那是燃烧的生命;顺风逆风,那是岁月的感悟;春去春回,那是别致的风景。做不成太阳,就做最亮的星星;成不了大路,就做最美的小径;成不了明星,就做平凡的百姓。一切皆为过往,快乐才是人生。人生,总是由热闹开始,慢慢步入平淡,归于平静。
(3)、革新的核心人物“二王八司马”统统被贬,柳宗元作为其中骨干也被贬永州。
(4)、人生有三种苦: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觉得痛苦;轻易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觉得痛苦。既然,得不到,得到了,放弃时都会痛苦,何不把人生得失看轻一些,保持一颗平常心,痛苦不就会随之而减轻吗?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得失,人生完全可不苦。
(5)、人生淡然如花,行走一路芬芳。任由世界跌宕起伏,心若不惊,自然从容。静守一方天空,安度一春岁月。无意于得,自然无所谓失。人生之美,不在争求,而在静守。只愿此心:一世清宁,安然盛开。
(6)、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7)、佛教的最终目标,是解脱,超越,自由,或涅盘,佛教希望人们能够从现实的苦难之中,达到自由和解脱的“涅盘”境界。涅盘是超越现象无生无灭的一种精神境界。
(8)、你聪明会有人说你心机重,你努力会有人说你运气好,你天生乐观有人会说你虚情假意,人一生遇见太多人,只要内心澄明,就永远不用讨好一个不懂你的人。
(9)、唯有苏轼缓步自若,怡然自得。风停雨歇,苏轼蓦然回首,悠然感怀,任你风雨交加,我自岿然不动。
(10)、快乐不是奢侈品,而是日用品。容易满足的人,总是活得简单快乐;欲望过多的人,往往过得愁容满面。快乐和烦恼,只能来一个,你拉着一个不放,另一个自然不会来。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本分。
(11)、不违背良心,所以心无挂碍,日日安好。依心性而行,该作则作,不该作则止;所以,没有妄想和烦恼。
(12)、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轼来到城外的赤壁矶。
(13)、佛说: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14)、大多数人都只达到了第二境界,就迎来了人生的终点。倾尽其一生的时间,忙忙碌碌一辈子,最后发现都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只得抱憾终身。
(15)、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6)、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7)、时间是宇宙存在中的一维,过去就是过去,未来就是未来,为何要等同?又为何一切皆不可得?
(18)、人生淡然如花,行走一路芬芳。任由世界跌宕起伏,心若不惊,自然从容。静守一方天空,安度一春岁月。无意于得,自然无所谓失。人生之美,不在争求,而在静守。只愿此心:一世清宁,安然盛开。
(19)、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20)、句出苏轼的《十八大阿罗汉颂》,赞颂第九尊者诗文:
3、佛曰人生有三种境界
(1)、因为我们所理解的时间,是一条直线,一分一秒的长度也是规定好的。
(2)、比如说,如果今天一个人误杀了自己的亲人?佛家讲究宽恕对方,你才会快乐,才会放下~
(3)、佛说: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不可能修行。
(4)、下面的这三首词,便揭示了我们一生中追寻的三种人生境界:青年洒脱,中年通透,老年超然。
(5)、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多少人在哀叹命运无可奈何之企盼头际,却忘了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在乎!
(6)、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7)、人在老年,已是“满目青山夕照明”,唯有超然物外,方可领略这晚霞的美。
(8)、现实中的人们总是对生活强加抱怨,总觉得活着太累。可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活得这么累?别人不能左右你的思维,你却总模仿别人,追随大众的脚步。正因如此,你才会渐渐地迷失自己,你痛苦地挣扎着,漫无目的地追寻着欲望。但当你得到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时,你真的快乐吗?
(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人生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发生了变化。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11)、遇到的人,善待,不管能不能再见。经历的事,尽心,不管是不是成功。时间不断的流走,一切都会过去,人生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最值得敬重的是,走过的每一段路,不留愧疚与遗憾。
(12)、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爱了,是续写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却前尘仇怨。没有哪次相遇可以准备,没有哪次重逢可以预演。生命是一场情理之中的意外。
(13)、修持佛陀开示的法教,便能将烦恼如草屋般摧毁,进而除去我执,打破自我中心的迷思,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14)、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15)、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好与不好都走了,幸与不幸都过了。人生的际遇,一如窗外的雨,淋过,湿过,走了,远了。曾经的美好留于心底,曾经的悲伤置于脑后,不恋不恨。过去终是过去,那人,那事,那情,任你留恋,都是云烟。学会放下,人生总是从告别中走向明天。
(16)、应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17)、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18)、这是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三(9)班学生贺志选读《人生哲思录》后写下的感悟《不忘初心》中的一段,他也因此文获得了“第十六届沪、港、澳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五地中学学生暨20xx全球华人中小学生阅读报告大赛”高中组的一等奖。
(19)、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心灵的宽度,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做人如山,望万物,而容万物。做人似水,能进退,而知进退。
(20)、总有人长嘘,得不偿失;总有人短叹,失之交臂。人生在世,顶天立地,秉承天地之精华,是一种莫大的得。人的一生,坎坎坷坷,不如意事常八是一种无奈的失。年轻的时候,不懂的得;中年的时候,舍不得失;只有到了暮年,才知道有些东西,当你完全拥有时,才觉索然无味;有些东西,当你永远失去时,方知珍贵无比。
4、佛说人生的最高境界
(1)、人在轮回路上,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相逢,也总有一些失之交臂的陌生。缘分有聚散,有人能随行,就是一种温暖;人心有冷暖,有人能懂得,就是一种幸福。
(2)、通过这些读书报告,叶辛等评委也发现,当今中学生的思考力大有提高的空间。对于缺少生活体验的中小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力?评委们给出的答案是:阅读,广泛地阅读。
(3)、禅师同弟子外出,见一犬嫌骡子拉车慢,在旁吠叫,被骡子一脚踢开。禅师:不要自以为是,做超越自己范围的事,会招人厌。
(4)、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5)、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6)、人生如行舟,历经风雨依然从容的心境,便是人在中年时最好的压舱石。
(7)、《人生哲思录》的积极思想给我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在浩瀚的生命之岸,我自豪地告诉你――世界,我追求过,奋斗过,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没有停止过拼搏,而这个造就了万物的世界也将欣慰地回答:只要你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
(8)、人生百味,甘苦自知,如若能从其中,获取一点让心安静的法门,即是收获。
(9)、最近层出不穷的明星吸毒案便暗示了答案。他们的生活都很优越,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压抑感和忧郁情绪。他们难道活得不精彩吗?也许是我们认为精彩。周国平先生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那样他的人生才有意义。难道那些吸毒的明星们起初并不想当明星,只是迫于无奈?我觉得应该不是,而是他们走在明星路上的时候,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他们变得迷茫不知所措,选择了逃避退缩。那么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凭自己的努力去克服种种困难,而非要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呢?也许是忘了最初的单纯梦想。
(10)、全球华人中小学生阅读报告大赛由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图书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澳门日报》等联合主办,《少年日报》《上海中学生报》承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6届,旨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交流,引导更多的青少年亲近和热爱华文母语,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促进中小学校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以及全球华人中小学生的文化交流。
(11)、佛说: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12)、倘若年少的你能够学会洒脱,你便能接受自己的缺陷,包容外界的刁难,为原本苦闷的生活,增添几分喜剧色彩。
(13)、没有人会一直顺利。愿你更加强大,然后有一天,你可以笑着讲述那些曾让你哭的瞬间。
(14)、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景德传灯录》释:骏马只要抽上一鞭,就能远行千里;有悟性的人只要对他说一个字便可豁然贯通。)
(15)、遇到的人,善待,不管能不能再见。经历的事,尽心,不管是不是成功。时间不断的流走,一切都会过去,人生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最值得敬重的是,走过的每一段路,不留愧疚与遗憾。
(16)、老年的苏轼生活十分淡泊,常与友人一起饮酒赋诗。
(17)、年少时拿得起,年老时放得下,岁月的无情,终究会被一个人的超然所融化。
(18)、佛说: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9)、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20)、她走了,儿女们个个也还痛苦流泪,曾经的爱与恨,都因今世的缘聚。
5、佛家的人生三悟
(1)、8月25日是上海书展的最后一天,上述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兆路等出席了颁奖典礼。会上,叶辛先生和获奖师生围绕着“经典阅读与成长”,目前青少年的阅读、写作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2)、不如阔达的心态,人生在世,无非是让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
(3)、到达第三个境界时,你就要专心致力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外界和旁人所干扰,无求无欲,与世无争,面对世间俗事,一笑置之,不予理睬。
(4)、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5)、写下这首词的苏轼,已经在黄州度过了三个春秋。
(6)、第一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执迷于尘世外物界。
(7)、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8)、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9)、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10)、与其在苦难中自怨自艾,不如在失意中寻找一份淡定从容,在迷茫中保持一份通透。
(11)、生活本该就是,认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内的事情。不索取目前与你无关的爱与远景。不纠缠于多余情绪和评断。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不伤害,不与自己和他人为敌。
(12)、同一块石头,一半做成佛,一半做成台阶。台阶不服气问佛:我们本一块石头,凭甚人们都踩着我,而去朝拜你?佛说:因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千锤万凿。此时它沉默了!人生亦如此,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才会有价值!看见别人辉煌时,别嫉妒,因别人付出比你多!
(13)、周国平先生说,他的人生观若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真性情。他觉得成功并非人生的主要目标,只有活出真性情才算不虚度人生。对此,我看法略同。
(14)、人可以真实地活着,但不要太认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完美主义者最大的悲哀,就是活得不真实。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苦有乐,有酸有甜。人活着最大的乐趣,就是从痛苦中把快乐找出来。什么都追求好,是一种积极的思想,却不是最好的活法。你随和,生活才随和。
(15)、遇到的人,善待,不管能不能再见。经历的事,尽心,不管是不是成功。时间不断的流走,一切都会过去,人生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最值得敬重的是,走过的每一段路,不留愧疚与遗憾。
(16)、不违背良心,所以心无挂碍,日日安好。依心性而行,该作则作,不该作则止;所以,没有妄想和烦恼。
(17)、生气不如争气。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去争取。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学着莫生气,就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生气,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学着不生气、少生气,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智慧。
(18)、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劳尔
(19)、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千年。进入这个阶段,热是激情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倘若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命了。人就会在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常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20)、我们常常为错过一些东西而感到惋惜,但其实,人生的玄妙,常常超出你的预料,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我们常常为错过一些东西而感到惋惜,但其实,人生的玄妙,常常超出你的预料,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人说禅宗有三种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3)、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非常的专注,并且尽自己的全力将它做好,这就是一种境界。想让自己不留遗憾,那么正确的做法,就是做每件事的时候,都应该拼尽全力。换言之我们应该远离懒惰,让自己变得更加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向人生的最高境界进发,而且沿途的风景,我们也能够很好的欣赏,这些都属于日常生活的积累。
(4)、花开花放,叶黄叶落,因为有了开始,所以有了结束。缘从缘起,缘从缘灭,生活中所有的所有,都不过是:一段缘分。
(5)、而有些人通过自己的苦苦修行,把人生的高度提升到了第三重境界,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6)、不作假,本身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所以能不自负也不自卑。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贫于道,知足常乐。
(7)、真心无相,不来不去,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8)、慈爱是积抵子,亦是积福根苗,试看哪有不慈爱的圣贤;容忍是无量福德,亦是无量福田,试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9)、从修炼角度来讲呢,动物不准修炼,只有人才能修炼,这是宇宙的法理。因为动物不具有人的本性,所以修成一定是“魔”,所以三百年一小劫五百年一大劫要杀它的,动物不准修成,修也不准修高。从这个角度讲,《白蛇传》中“法海”其实是在维护宇宙的法。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人身难得”。
(10)、人生活在得失间,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得到了,莫要沾沾自喜;没有得到,也莫要灰心丧气。活一回人生,不要有太多思虑,学会取舍,用一种宁静和从容,温柔地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走过是是非非,才知道宽容大度。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宽容,心中就多一点空间。
(11)、想必韦应物也曾受此煎熬。“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对自己人生的无所作为感到忧伤。这时期的人还在受贪、嗔、痴的磨练,却能理智思考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在犹疑不决中煎熬。
(12)、佛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3)、该来的让它们来,该去的就让它们去。不去执着、不去牵挂,心静下来,你才知道你还是你,你没有被它们牵着走,这样你才做回了一个真正的你。
(14)、僧人还是不懂,崇慧就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15)、柳宗元的前半生虽满是风雨,可这无情风雨依旧不能让他望而却步,所以,他选择用山水装点自己的余生。
(16)、有些东西,注定与你无缘,你再强求,最终都会离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期望终究成空。不属于你的,那就放弃吧,如果你想什么都抓住,最终只能什么都抓不住。不要让无止尽的欲求埋葬了原本的快乐与幸福。
(17)、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18)、《自足》――讲的也是空灵。和作者一样,我的性格也是两个方面;一个好动,想尝试各种新鲜和好奇,想体验人生各种可能;一个好静,经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记得好长时间的习惯是晚上睡觉之前回忆自己一天的事情,分析得失和利弊,有日省吾身的习惯。也经常一个人夜深人静时在小区的广场里度步,任凭思绪万千,想人生想爱情想婚姻想事业想友情,好像好多问题都在那个时刻想明白。我另外一个习惯是画和写,怕自己的脑袋容量不够用,把困扰自己的事情写出来或画出来,分析权重或排序,将一些好像很重要很紧急很棘手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取舍掉。
(19)、这一段感情,它曾经有色、有滋味、有色彩,一旦缘尽,也不过是过去时间段的一个发生,想起来也如他人的故事,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