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文案精选74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1-03 09:26:03 浏览59

家风家训

1、家风家训手抄报内容

(1)、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家风家规家训格言家风家规家训格言。

(2)、法。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

(3)、父母作为子女的人生导师,一定要起到领导作用;

(4)、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5)、作为社会的细胞,在整个社会处于恶劣条件下时,家庭承担起了守护价值观的责任;当社会能够良性发展时,家庭也为道德礼仪的实践提供了第一个场所,孩童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就在家风的熏陶下,对应遵守的秩序进行体认、模仿与自觉维护。

(6)、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

(7)、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8)、实践夫妻平等的原则,这也是优秀的子女教育;

(9)、细看家风,俨然就是分辨好干部与坏干部的一道试金石。好干部廉福章担任领导工作30多年,从没有为自己的亲属、老乡、朋友及其子女安排过工作。虽然,儿女们没有沾到父亲一点光,但勤俭持家、自食其力就是父亲留下的最好财富。像这样的好家风,在很多d的优秀领导身上都能找到范例。反观近来落马的大小贪官,立身不正、治家不严、失格不伦,几乎无一不中。

(10)、你能想象么?小时候的习近平常和弟弟一起穿姐姐们剩下的衣服,甚至花布鞋!

(11)、姚明则坦言,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对家风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

(12)、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13)、“一家仁,一国兴仁。”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美德厚植于每个家庭,将不仅为家庭美满、生活幸福、人生出彩完成奠基,更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激发文明风尚力量。

(14)、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5)、为人父母者,要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

(16)、弟弟接着穿哥哥穿过的衣服,从而养成俭朴的生活作风;

(17)、乡穷要办厂,村穷要修路,家穷要喂猪,人穷要读书。

(18)、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朱柏庐《朱子家训》 大意:请不要贪求意外得到的钱财,饮酒的时候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过量。

(19)、湘语君注意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经常报道领导人的家庭生活,有鲜明的正面导向。而中纪委披露典型案例时,也反复强调家风败坏成领导违纪违法重要原因。

(20)、曾经因打满补丁的旧衣服而抬不起头,为一份“不体面”的工作而伤心落泪,为一次严厉的训斥而满肚子委屈……在母亲年复一年的言传身教中,这些孩子们童年时与父亲有关的记忆碎片渐渐焕发出新的色调。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从一桩桩一件件生活小事中,从母亲温和而又坚定的声声话语里,从她无数次的肯定与否定中,日渐光大,最终成就焦门家风这道精神的风景。

2、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

(1)、爷爷作为孙子的人生导师,传授智慧和经验(隔代教育);

(2)、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增文贤文》)

(3)、让人非我弱,我强不欺人,忍得一时气,求得百日宁。

(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然而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

(5)、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要形成一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氛围。

(6)、暴夫则非打即骂,不讲道理。不明白自己责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为。

(7)、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8)、经常陪伴在年幼的孩子身边,并为他讲述童话故事;

(9)、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0)、要宽以待人。陆游说,他一辈子未曾害过别人,有人害他,“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不要去计较,要尽可能回避这些事。

(11)、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12)、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13)、家里有问题,长者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14)、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无论是在福建、浙江还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公开郑重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

(15)、(家风在:戚继光之父严格教子)戚继光幼时,某天去其姥姥家,姥姥为他缝制了一双新鞋,做工精细且配有纹饰,戚继光穿回家后被其父戚景通发现,父亲严格地教育他说:穿新鲜华美的鞋子后,就想穿好衣服、住高楼广厦,以致走入歧途。父亲命他换上旧鞋子。《明史》也记载说:“家贫,好读书”。

(16)、“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17)、“管”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由于用脾气管儿女,不然而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

(18)、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

(19)、进家门前丢掉不愉快的情绪,让家只存放快乐的记忆。

(20)、“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3、家风家训家规

(1)、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2)、康熙《庭训格言》亦重早教曰:“谕教宜早,弗敢辞劳。”

(3)、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4)、“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勤学苦练,一旦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也不会惊慌失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读书很重要,尊敬师长更重要,我们应该向敬重父母一样尊敬师长。“逊让敦睦邻”,即是说,唯有谦逊忍让,用宽厚和善的态度,才能促进邻里和睦。

(5)、长者要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互相看大家的好处,还得要兜全家。

(6)、成功的开端,在于年幼之时,而年幼的优秀,则在于家训端正。

(7)、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风对个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好的家风无时不刻在净化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成长过来的。

(8)、父亲给人的印象总是温文尔雅,凡事“以理明事、以德服人”,村里谁家有争执常请父亲“理论”一番,父亲总会处理得双方满意。父亲处事是温和的,仅一次动怒使我终身难忘。那时我六岁,邻居家有一棵枣树,秋季结满了诱人的红枣。一天趁他家下田干活时,我翻过墙头爬上树摘了红枣,不料回家时被父亲发现,他阴沉着脸,用土块在地上画个圈,呵斥我站进去,用柳条使劲抽打我,而且不允许哭出声来。随后让我捧着枣子去给邻居道歉,邻居大叔笑他“小题大做”,说小孩子不懂事,以后想吃枣只管来摘!父亲却说:“就是让他明白一些道理!”。从那以后,我再没有私自拿别人东西的念头,工作以后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后,更懂得了“公生明、廉生威”的道理,这和父亲那次的教训不无关系。

(9)、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始终是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温暖港湾;那双“妈妈的手”,永远是给我们力量的精神支撑。心中的亲情迎着春天动情绽放,所到之处必定满是沁人芬芳。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帝范》“求贤、审官、纳谏、崇俭、赏罚、崇文”等十二篇,“帝王之大纲也”,教育太子为君之道,以身垂范,“安危兴废,咸在此焉”。

(12)、待下一次爷爷书写之时,我问他这几个字的意思。他微微一笑:你长大了便知道。

(13)、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然而要多关心老人,长劝他们多休息。

(14)、价值认同是生活方式的思想指引,生活方式是价值认同的表现形式。

(15)、《颜氏家训》曰:“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16)、一家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半无成。

(17)、要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年,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18)、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19)、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0)、习近平为女儿取名明泽。“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他们对女儿的期许,也是他们质朴家风的写照。

4、家风家训的经典句子

(1)、家里有问题,长者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2)、榜样性: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它的提出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典范作用,亦即“榜样性”。族约的制定通常是由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辈商讨所得,里面蕴含了这些长辈日久经年的为人处世哲学,也兼顾了社会风潮和公平正义。

(3)、此外,历年高考和各地模拟命题很少涉及家风家训,基本是谈更大角度的家国和时代,学生未曾涉足社会,难免有些纸上空谈,但家庭家风和每个学生密切相连,相对贴近他们的生活,也更具有现实义,是一个介于“大”和“小”之间的话题。

(4)、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5)、不要刚暴,不要急躁,不要罗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应助夫不累夫。

(6)、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勤于习作,乐于奉献,尊师爱幼,孝敬长辈,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7)、以身教者从。正因父亲的言传身教,习近平将工作看得重如泰山。即使是父亲88岁大寿,中国人很重视的“米寿”,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也因工作未能回家为父亲祝寿。

(8)、(深读)对于教育孩子傅雷付出了许多,但他仍然是频频自责:“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他还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9)、只是现代社会价值观多样化,模糊了好恶的界限,而且传统家庭观念也被摧残得厉害,家训似乎变成了摆设。

(10)、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11)、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12)、欢迎加入湘语文高中资料总群(群号720272600),万名语文老师资源共享,自由下载,你想要的都有。

(13)、“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今天我们对待家风,同样需要像刘承光那样高悬心中、时时拂拭。珍视传统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家家户户的“清白家风”焕发感染力和生命力,就能为千千万万家庭带去和谐幸福,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坚实支撑。

(14)、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