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 治家格言(文案精选68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1-02 10:50:11 浏览59

朱夫子治家格言名句

1、朱子治家格言一

(1)、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3)、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题苏联妇女生活展》

(5)、相互谦让,亲如一家。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6)、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7)、硬笔书法|牛!用中性笔也能写出好书法!网友临帖欣赏!(漂亮)

(8)、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9)、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10)、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11)、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12)、为人诚厚敦朴,处事强毅果恒,事亲忠孝节义,治家克勤克俭。

(13)、凭着刻薄的手段发家的,没有长久安享的道理;违背了人伦道德,很快就会走向消亡。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长幼有序、内外有别,要有严格的规矩,言语有度。听信妇人的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不是大丈夫所为;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儿子应有的行为。

(14)、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5)、《朱子家训》是《朱柏庐治家格言》的俗称。作者朱柏庐,江苏昆山人,名用纯,字致柏庐为其自号。朱夫子生活在明末清初,他是明朝的生员,治学以二程、朱熹为本,提倡知行并进。康熙时,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与爱新觉罗氏不合作,以课读学子为业,终老乡间,有古贤遗风。

(16)、(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17)、(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18)、 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19)、原文:条桑事了蒸麻急,刈麦人兼种稻归。作苦那能衣食足,几多游冶厌轻肥。

(20)、金钱的匮乏只是一种生活的困苦,而亲情的空缺是一种莫大的孤寂。

2、朱子 治家格言

(1)、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2)、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灵。乖僻自是,悔过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3)、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4)、(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5)、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南间贫素,皆事外饰,车

(6)、见到富贵的人就谄媚以对的人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就骄矜自恃的人是最卑贱的。

(7)、柴米油盐酱醋茶,艰苦奋斗好持家,左右逢源两头夸,家庭和睦关系大。

(8)、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9)、1平安诚宝贵,和谐价更高。家沾黄赌毒,两者皆得抛。

(10)、多一份责任,多一分关心;少一点固执,家一倍温馨。

(1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12)、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其次是满文翻译本。乾隆三十年(1765),为了教育八旗子弟,满族学者德保将《治家格言》译成了满文,只不过他把《治家格言》的作者误认为是南宋朱熹而称为《朱文公家训》。其自序云:“《朱文公家训》自居家日用、冠昏丧祭,以至涉世莅民,无不各详其要,可谓物理人情之朗鉴,昏衢黑夜之清灯。惟是满汉异业,间有不解,则无所从而教用,是译以清文,庶几曲尽以补汉文之不逮。”《北京地区满文图书总目》著录有宣统二年(1910)荆州荆防广化善堂刊满汉合璧本《翻译朱子家训》,题名德保译。但大连图书馆藏宣统二年(1910)荆州荆防广化善堂刊满汉合璧本《翻译朱子家训》却题名国伟译,且前有宣统元年(1910)国伟之子写的《翻译朱子家训序》,云:“时在乙丑岁之冬,予静坐衙斋,日读先亲光禄大夫将军国伟人公手泽,翻译各书籍内《家训》一本,诚为训语格言,于世道人情及身体力行,既切且要,其中虚文俱已全备,寔于后学有益也。”笔者以为两书当为一书,国伟很可能是《治家格言》翻译的参与者或修订者,原因是德保以前未曾从事过翻译之业,故在翻译《治家格言》等书时曾与许多学者一起商榷、润色,正如德保本人所言:“保素未习翻译,谨以商榷同人,会融略当,惟期共领偕修。”但不管怎样,《治家格言》曾在汉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中流传当无疑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治家格言》传播范围之广。 

(14)、(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15)、廉洁如灯,照亮锦绣前程;持家如蚕,织出幸福生活。

(16)、对人刻薄而发家的,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17)、(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18)、器具质而洁,瓦罐胜金玉;饮食约而精,菜蔬胜珍馐。

(19)、纯干货|小学二年级语文700个汉字的正确书写顺序表!(附:如何练好字)

(20)、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3、朱子治家格言多少句

(1)、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2)、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3)、纯干货|史上最全硬笔行楷基本笔画教程,直观易懂!(gif动图)

(4)、1木屑竹头,皆为有用之物;牛溲马渤,可备药物之资。

(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6)、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7)、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清金缨《格言联璧》

(8)、父母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我莫大的幸福,自当百倍珍惜。

(9)、裁缝不落(贪)布,老板娘子没有裤。裁缝衣破没布补,木匠屋下没凳坐。望采纳

(1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11)、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2)、外面的烟花奋力的燃着,屋里的人激情的说着情话

(13)、待半世烟尘昔日故人容颜已旧,我定会洗尽铅华与你天长地久。

(14)、(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15)、莫贪以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16)、(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17)、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18)、第二节:(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9)、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20)、俭之为道,第一要平心忍气。一朝之忿,不自度量,与人口角斗力,构讼经官,事过之后,不惟破家,或且辱身。第二要量力举事。土木之功,婚嫁之事,宾客酒席之费,切不可好高求胜。一时兴会,所费不支,后来补苴,或行称贷,偿则无力,逋则丧德。第三要节衣缩食。绮罗之关,不过供人之叹羡而已,若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肥甘之美,不过口舌间片刻之适而已。若自喉而下,藜藿肥甘何异?人皆以薄于自奉为不爱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养生也。

4、夫子治家格言和朱子家训

(1)、秉乐善好义,承圣贤风范;树清正家风,扬中华美德。

(2)、其次,以阐释文意为主的注本主要有戴翊清的《治家格言绎义》和朱凤鸣的《朱子家训衍义》,这两种著作都是对《治家格言》的内容逐条加以解说,进一步阐发其思想内涵,且各条所注内容长短不长的达千余字,短的有一二百字。如关于“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一条,《治家格言绎义》阐述说:“圣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事预防,尚有岀意料之外者。得乐且乐,乃亡家破国之由。谚云:‘未穷先穷,永不穷;未急先急,永不急。’却是至理名言。古今应变之才,有事起仓皇独能从容措置,此虽由于才识,亦半是处心积虑,胸有成竹者也。倘徒贪适意,深怕劳心,未事若游刃有余,临事乃束手无策,至情急则心亦昏,因而中人之欺,失己之品,种种贻误,后悔难追。在家贫者,终年借贷,至岁阑而避债无方。读书者,平日嬉游,及临试而埋头何益。当其临时竭蹶,非不深悔从前,特恐事过渐忘,仍蹈故辙。故以一身言,误于少壮,至老大而徒伤;以一日言,失之东隅,收桑榆而已晚。”而《朱子家训衍义》则解释说:“凡事都要预先设备,到了临时匆忙,必有检点不到处,譬如飞鸟的窠巢,必趁着天未下雨时,先将牖户收拾得结实,到得下雨便不怕了。又如人去掘井,原是预备后日用的,若到渴的时节方去掘井,立等着喝水,如何来得及。可见人凡事都不可等到临时做。”

(3)、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5)、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6)、硬笔书法|练字应从什么字体入门?教你选择名家楷书/行书练字字帖!(纯干货)

(7)、我熟悉《朱子家训》较早,受父亲影响,是从写楷书中堂开始的。农村人讲究不多,但每家上房总要挂一幅中堂,《朱子家训》楷书中堂尤受欢迎。宣纸装裱太贵,也无名家来写,当地许多人就从外面进来了晒图纸,背面光洁白净,尺幅宽大,正好用来写字。父亲常用这种纸给人写朱子家训,他认为字是上房挂的,和先人牌位摆在一起,是一家的门面,所以写起来如对神明,很工整。我其时没有父亲的楷书功夫,不过干净、匀称,还是能做得到。但习之既久,好之愈切,竟也能熟诵它。予生也钝,疏于自律,难望朱老夫子项背,知之少而行之不能,就连“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也做不到。好家训的原因,其一是用它来打过楷书的基本功,其二是总想痛快一观别人真功夫写就的治家格言。遗憾的是,现时的真书家虽曾有过童子功,成名成家后,大多不屑或没时间去写,不愿为朱子传名,难得一睹上乘之作;假书家满天乱飞,拙于写或干脆写不了,可以忽略不计。见得多的,还是父亲在硬纸上为农家写就的。父亲的楷书在欧、虞、褚三家间游离,和他的为人一样,方正中透出几分灵性,满纸干干净净,和蔼可亲。十多年来,父亲写的朱子家训不下千幅。不过,父亲的字看得多了,熟了,又冲淡了我欣赏的感觉。心向往之的,倒是一批前清名儒为我家所写的治家格言。听父亲说,任士言山长、翰林张育生、哈锐、刘永亨、刘尔?、杨思诸先生,都为家里留下了朱子墨香,一年轮换着挂,字都很有味道。但有两个人的字挂的时间最长,一个是任山长,因与我家为世交;一个是本家的润身公(字雨亭,光绪戊戌进士)。先儒的家训,或因家道败落送了亲戚,或在三年困难时期被祖父换了烧饼,或在“破四旧”时化为灰烬。总之,我无缘得见!不过,父亲常念叨,竟也能想象出一些风神。只在十多年前,见了巩、秦、阶道姚协赞和侍讲学士景瑗的中堂对联,虽不是《朱子家训》,但笔墨委实惊人,遥想时人在书道上的故弄玄虚,真应该增一些惭愧心。

(8)、多一份责任,多一分关心;少一点固执,家一倍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