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人废言造句
1、不以人废言上一句
(1)、(一马不鞴两鞍)鞴:把鞍辔等套在马上。一匹马不套两个辔,只套一个。比喻一女不嫁二夫,即从一而终。
(2)、(胡诌乱说)胡诌,随意胡说。(家见户说)每家每户都知道。
(3)、中国天生比较有耐心,三思而后行,从不鲁莽行事,在此方面远超西方,因此不能把中国列在冒险名单上。
(4)、(提示)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5)、 焦袁熹《此木軒論詩彙編》卷上海圖書館藏清抄本,頁一B。
(6)、(讲经说法)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
(7)、拙在陶詩中的表現是平實厚重,他不在文字上炫技、耍花槍,不刻意追求對偶和繁密的修辭,這都是盡人皆知的事實。同時,他的情感深沉穠摯,這是他的作品直擊人心的地方。梁啟超如是描述自己的感受:“他是一位纏綿悱惻最多情的人。讀集中《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與子儼等疏》,可以看出他家庭骨肉間的情愛熱烈到什麼地步。(中略)他對於朋友的情愛,又真率,又穠摯。”(60)比如《停雲》,前面已經分析過,這首詩對一班在紅塵中沉浮的親友是有諷喻的,但詩歌又不厭其煩地說:“良朋悠邈,搔首延佇。”“人亦有言,日月於征。安得促席,說彼平生。”“豈無他人,念子實多。願言不獲,抱恨如何。”(61)一片深情厚誼,除是鐵石心腸,誰不會爲之心動呢?同樣,友人殷晉安要赴任陶淵明最看不上的劉裕的太尉參軍,常人恐怕早已連朋友都做不成了,可是陶公依然賦詩贈別,最後還說:“脫有經過便,念來存故人。”(62)其意中始終視殷爲朋友。他人肝膽即秦越,陶淵明胸中卻似乎放得下雲夢之澤,所以作詩時鄭重而纏綿。
(8)、(洗手不作):洗手:比喻清白廉洁。原是盗贼的行话,放弃盗贼的勾当,不再干了。比喻对某项职业或事情不再继续干了。
(9)、(拼音):bǎixīngbùrúyīyuè
(1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家长要提醒和鼓励孩子不仅要不耻下问,而且还要不羞与上问。
(12)、(105). 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冊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影印,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頁2
(13)、生活中,人们习惯“以人废言”,甚至彻底否定一个人,偏激得无法透出一丝光亮。孔子却认为,不论一个人地位有多卑微、品格有多低下,只要他的意见是正确可行的,也要听取,更不能因为品格上的瑕疵就否定此人的其他成就。姜夔深明此理,不戴有色眼镜,从多方面多角度客观看人,令优秀作品得以流传。这份豁达,让人折服。
(14)、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医生。医生对他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却会伤脾。”那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枣,问道:“那么吃枣呢?”医生说:“枣补脾,可是会伤害牙齿。”那人说:“我有办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说完,他把枣一口吞了下去。
(15)、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16)、72)熊振林喜欢看军事方面的书籍,前妻说他性格偏执、武断,不大与人交往,脾气暴躁,报复心强,即使他自己做错了事,也是死不认错。
(17)、我们会注意每一个好的创意,并会不不耻下问的借鉴一下。
(18)、战国时,楚襄王沉湎于享乐,不理朝政。大臣庄辛劝他也没用。后来秦军攻占了楚国不少地方。这时,他问庄辛怎么办。庄辛说:“丢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算不迟。大王现在振作起来,楚国还有希望。”楚襄王采纳了庄辛的建议,后来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19)、 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頁206-20
(20)、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个。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宗回答说:“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2、不以人废言造句二年级
(1)、(弃德从贼):放弃良好的德行,从事坏人所做的事。比喻弃善从恶。
(2)、废渣——工业废渣有开发利用价值,应合理保存,变废为宝。
(3)、(提示)比喻要鼓足干劲,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4)、不论是学习什么,我们都要抱着不耻下问的态度,这样才能学好
(5)、地球环境很重要,人类生存需要保。节能减排是首要,大家节约效果好。废气污水需净化,影响环境不得了。亚洲熄灯日,熄灯一小时,人人参与,保护环境!
(6)、我们班的李阳同学很不讲卫生。为此,我多次写信劝说他注意保护环境,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我真是在对牛弹琴啊。
(7)、草地上有一群鸡。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最优秀的。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8)、76)他开始变得武断专横,为所欲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建议,直到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成为身陷囹圄的阶下囚,才想到“很久没有和士兵一起喝汤了”。
(9)、 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卷八《江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第四冊頁21
(10)、(102). 惠洪等撰、陳新點校《冷齋夜話·風月堂詩話·環溪詩話》,中華書局,1988年,頁
(11)、解释:在制造某种产品过程中剩下的而对本生产过程不再有用的材料:造纸厂的~可以制造酒精。
(12)、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孔子名句
(13)、覆巢无完卵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14)、74)杨乃武以诸生武断乡曲,常依仗刘公子作护符,刘公子也以杨乃武为爪牙。
(15)、(以……为……)相当于“把……作为……”或“认为……是……”:民以食为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16)、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7)、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8)、61)经过周密的分析,和这几天的追踪,阮伟武断定,刘文辉他们很有可能会通过盘龙口回国。
(19)、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不够喝。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20)、造句: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3、不以言废人,不以人举言
(1)、正事谈得有了结果,心情轻松,便言不及义了。
(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5)、(提示)形容包围严密。也比喻对敌人、罪犯等人严密防范。
(6)、 陳與義撰,白敦仁校箋《陳與義集校箋》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頁3案:此詩爲友人王培軍先生見示。
(7)、83)不过,一概而论,未免主观武断,分明是想与自己作对。
(8)、兀傲自喜,正見於陶詩的“自述”:“兀傲差若穎。”(《飲酒》其十三)而左思則自許“卓落”,(《詠史》其一:“卓犖觀群書。”)二者正堪比擬。馬一浮對《飲酒》其十三正好有一段解讀:
(9)、01诉诸人身/生成谬误:通过批评其来源而反驳某立场或认证。P144
(10)、10本工程对节省能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1)、(敢想敢说)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诡言浮说)指虚假不实的话。
(12)、(举例造句):你不轻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晓得怎么结局呢!
(13)、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引起水土流失,洪水泛滥,过去看这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现在看来是个连锁反应,是需要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工程的大问题。
(14)、大义灭亲春秋时期,在东周周天子的统治下有许多小公国。
(15)、“一士長獨醉,一夫終年醒。”屈原對漁父言“眾人皆醉我獨醒”,以爲醒勝於醉;靖節則自托於醉,以爲醉勝於醒。“規規一何愚”,言醒者之計較利害也,“兀傲差若穎”,言醉者之忘懷得失也。“寄言酣中客,日暮燭當炳”,若曰當續飲也。是故其所謂酒,不必作酒看;其所謂醉,不可作醉會。(27)
(16)、造句:特别论述了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思想方法与西方的公理化思想方法在整个世界数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交替起著主导作用,不可偏废。
(17)、当时,辅国将军陆逊领兵驻守荆州,命将士开荒种地,以资军粮,孙权对此大为赞赏。
(18)、(海说神聊)漫无边际的胡吹乱谈。(横说竖说)指多方论说,反复喻解。
(19)、第四句“自安”是詩之眼,卻不開門見山,而是從“歸有道”說起,便是高處落筆,自然不凡。由衣食爲道,到衣食需營,是順承,而自營始能自安,就是遞進。於是詩歌便自然生出兩層意思,一是以自營衣食爲歸之道,“開春”句到“風氣”句,正是寫這一層。“開春理常業”二句是概說,即春耕秋收之意。如何是“常業”?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所以是常業。後面四句就是對“常業”的具體描繪。“晨出”二句是一天的勞作情景,也是每天不變的狀態。寫了一日,再寫四時:“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早晚都比平地上冷,春天暖和得遲,秋天冷得早。然後總結前四句說“田家豈不苦”。但詩歌馬上轉折,“弗獲辭此難”,這就轉出詩歌的第二層意思,也是中心的意思:自安。“四體誠乃疲”,轉折,說明“苦”;“庶無異患幹”,再次轉折,解釋何以“安”。下面再用具象來說明“自安”的生活狀態:“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顏。”後二句,再遞進,求知己于古人,這是“自安”的心理狀態。最後“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歎”,即以“自安”作結。全詩意思有層層遞進,有轉折,結構上層次分明,寫法上有概括有描述,有分有合。章法靈動多變,並不是流水帳的平鋪直敘。思想上看得透,行動上做得出,語言上甘於樸拙,這是陶詩質厚處;而詩歌內在的流動變化,正是詩心的流動變化,則讓詩歌透出剛勁婀娜之氣韻。蘇軾稱讚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真是獨具法眼,無愧陶淵明的千古知己。
(20)、你一眼就可以识出一个蹩脚的批评家,如果他一开口就言不及义,谈诗人而不谈其诗作。
4、不以人废言的意思
(1)、文言版《说文解字》:以,用也,从反巳。贾侍中说,巳,意巳实也。象形。
(2)、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3)、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这是孔子关于知人用人的重要原则。人的言语和他的行为、品德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言者,未必有德,故不能以言举人;无德者,亦可有言,故不能以人废言。君子用人纳言,必须观察周详,不可轻下判断。要做到知人善任,就必须既听其言,又观其行。
(4)、(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5)、42)迈克尔?摩尔的遗漏已被注意到了,批评和指责并非仅仅来自迈克尔?摩尔最好战和最武断的贬低者。
(6)、战国时,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的宝玉“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秦王看到玉后,只字不提城池的事。蔺相如捧着玉说:“大王如不用城池来换,我就和玉一起撞个粉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赵国。
(7)、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8)、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万事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共建文明社会从自我做起!
(9)、而“不以人废言”相比“不以言举人”则更进一层,也更难做到。一个人品行再怎么不端,在某些地方也会有可取之处。南宋末年,奸相韩侂胄垮台。依附于他的著名词人史达祖受其牵连被受黥刑,贫病交加而死。尽管史达祖人格上有缺陷,人们对他也多有非议,甚至因此轻视他的作品,但与之齐名的姜夔并没有因此而否认他的词作成就。姜夔给史达祖的词集《梅溪词》作序道:“这样的词奇秀清逸,有李贺的气韵,能熔情与景于一炉。”
(10)、组词造句,废话, 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最忌讳的应是废话连篇,无病呻吟。
(11)、人事固以拙,聊得長相從。(《詠貧士》其六)(45)
(12)、虚浮不实的词句,歪曲不正的言论。(逢人且说三分话)逢:遇见。
(13)、世界环境日,小倡导大提议,;地球母亲在哭泣,环境与我心相系;保护环境要记起,身边小事要做起。愿地球重归美丽!
(14)、我们一直在讲求公平,客观,在讲求不耻下问,然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根本做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人的顽固不化。
(15)、(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也作“滴水穿石”。
(16)、 惠洪等撰,陳新點校《冷齋夜話·風月堂詩話·環溪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頁
(17)、02稻草人谬误:为了反驳对方立场以夸大、错误表达等方式曲解其立场,使对手陷于不利。P150
(18)、造句:《礼记·乐记》:“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9)、闪亮点是文中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贡献中,关于说服的理论。三的原则,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模式包含:
(20)、(一客不犯二主)比喻一件事情由一个人全部承担,不用麻烦第二人。
5、不以人废言的以是什么词性
(1)、 潘德輿著,朱德慈輯校《養一齋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頁1
(2)、(依依不舍):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3)、17)尽管姚文元的批判不乏武断粗暴,但他却敏锐地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作者的主观意图和实际的叙述效果之间存在着矛盾。
(4)、關於陶詩的力量這一問題,雖然現代研究中缺少系統討論,但先賢時髦對此頗有深刻透闢的見解,可以作爲我們研究的基石。鍾嶸《詩品》稱陶詩“又協左思風力”,這大概是最早揭出陶詩力量的評論,自是眼力不凡。稍後蕭統《陶淵明文集序》中評價說:“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4)他顯然感受到了陶淵明作品所蘊含的力量。到宋代,陶淵明成爲一種文化典範,其獨特的質地和意義不斷被討論和抉發。
(5)、24)记得,最初的爱,是啊,她太笨了,到了这把年纪才知道他喜欢她这么久了。是啊,她太笨了,明明很早就喜欢他了却因为太武断觉得他不可能爱她,一直埋着这份属于他的心动,蒙蔽了双眼,对他的喜欢视而不见。锦竹
(6)、陶詩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淵深樸茂不可到處。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閑遠,儲太祝有其樸實,韋左司有其沖和,柳儀曹有其峻潔,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33)
(7)、唐以前惟陶淵明通文於詩,稍引厥緒,樸茂流轉,別開風格。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倒裳往自開,問子爲誰歟”;“孰是都不營,而以求其安”;“理也可奈何,且爲陶一觴”;“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餒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師”;“日日欲止之,今朝真止矣”;其以“之”作代名詞用者亦極妙,如“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96)
(8)、(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9)、70)因该,可能,也许,大概是这样,当然也有可能是那样的,毕竟世事无绝对嘛,我们要抱着科学的、发展的、辨正的观点去看问题,不能用想当然的、武断的态度。
(10)、(提示)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1)、(2)(形)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作用的:~料|~票|~气|~渣|~水|~纸。
(12)、4)他暴躁武断,刚愎自用,不管他嘴里说的多么好听,也还是弄到众叛亲离,最后受诛于渐台。
(13)、 論文經張寅彭、張伯偉、王培軍、陳斯懷、劉賽諸先生不吝賜正,增益良多,謹致謝意。
(14)、修旧利废、百废待举、废话连篇、以人废言、百废俱兴、不可偏废
(15)、(118). 朱庭珍《筱園詩話》卷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頁2340-23
(16)、信心要一杆插到底,夫妻要两人齐协力,行动要三思而后行,交友要四面又八方,生活要五颜加六色,邻里要七窍又玲珑,做事要八仙来过海,说话要一言即九鼎,这样生活才能满意十分。
(17)、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于是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大片国土。
(18)、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考量我们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
(19)、1小小一支烟,危害万万千。肺部受摧残,环境被污染。害己不算浅,身体生病变。害人受牵连,空气清新难。世界无烟日,远离烟草,崇尚健康,保护环境。
(20)、听众被演讲者的比如背景、名声、成就、专业技能等人物特征所说服。
(1)、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淒淒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平津苟不由,棲遲詎爲拙?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67)
(2)、暂时看不懂,说明人与书缘分未到,不妨去向他人学习,实践中学习,时机成熟,自然会从不求甚解到略知一二到纳入囊中。
(3)、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4)、(一客不烦二主)一位客人不用劳烦两位主人接待。比喻一件事情由一个人全部承担,不用找别人帮忙。
(5)、(注释)鼓:指高的戏鼓。作:振作。气:指勇气。
(6)、大旱望云霓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7)、 鍾書林《隱士的深度:陶淵明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頁188-1另范子燁也有類似看法,見范子燁《悠然望南山——文化視域中的陶淵明》,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頁327-3
(8)、假如所有的小河都干涸了,世界将是一个死气沉沉的世界,一个荒凉的世界,一个死亡之海!为了这一切假如不变成现实,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一起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大家一起行动吧!
(9)、战国时,苏秦发愤读书,深夜感到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后来终于成为那个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汉朝的孙敬,为了不让打盹影响学习,用绳子系着头发,悬在屋梁上,一打盹,头皮就会被绳子扯疼。他后来成为一位儒学大师。
(10)、本文分三方面論述了陶詩的力量的來源和呈現方式。陶詩深藏大力,當可無疑。貫串三方面的是一個基本特徵,即平實樸拙與沉鬱耿介的交織互生。前者提供承載包容之力,後者提供超拔絕俗之力。而尤需注意,二者的關係是相融相生,使質樸中深藏兀傲,憤懣時不失深厚,這纔是陶詩力量的最顯著特色。清人李懷民《紫荊書屋詩話》云:“凡詩於諧處看其傲岸,朱子所以謂陶公是負性帶氣人也。”(115)大是知言。而王夫之《俟解》中有段話,可以作爲陶詩力量的注腳:
(11)、84)“在我们收到对处罚原因作出的书面解释前,我们对这一极端武断专横的决定不作进一步的评论。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3)、俗话说:少数服从多数。可俗话又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遇事要分情况,不要盲目随从,要三思而后行。
(14)、富贵不能淫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迷惑。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15)、(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16)、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7)、53)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
(18)、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我们应该不耻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