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1、关于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
(2)、(释义)失意时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时则拯济天下。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5)、(译文)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7)、译文: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8)、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9)、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10)、译文: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1)、(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4)、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15)、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16)、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就停止劝告,不要自取其辱了。”
(17)、(《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8)、(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9)、(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20)、(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并且不停地朝着目标前进,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2、关于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包括意思
(1)、(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2)、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修养自己,现在的人学习一心为了炫耀。”
(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4)、译文: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5)、翻译: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8)、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9)、(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1)、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12)、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13)、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译文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5)、翻译: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1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译文: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19)、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2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3、关于孔子的名言都有哪些
(1)、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2)、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3)、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4)、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坦荡,见之明朗自信,小人经常忧愁悲伤,计较个人利害得失,见之愁眉不展,心机重重。
(5)、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6)、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7)、解读:学不厌,教不倦,这是为师的基本品德。
(8)、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9)、后来有学者指出,这是句读不明的误读。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尚无定论,但传达的大意却是,百姓只能去引导,不能以暴力去强迫、压服。
(10)、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11)、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4)、(译文)孔子说:“譬如堆山,还差一筐,没堆成就停了,功亏一篑是自己造成的;譬如填坑,只倒一筐,继续填下去,坚持不懈是自己决定的。”
(15)、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6)、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17)、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8)、(释义)一定是自己要先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先腾达,方能博施济众。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论语•颜渊》篇里孔子跟子张讨论,子张认为“闻”跟“达”是一个意思,但孔子认为“闻”跟“达”不同。孔子这种讲法在当时有特别的用意,所以其实是“朝达道,夕死可矣”。是说,如果达到、实现了理想,晚上就可以死了。
4、关于孔孑的名言
(1)、(译文)孔子说:“陪君子说话要注意三种毛病:没到说的时候就说,叫做急躁;到该说的时候不说,叫做隐瞒;不顾对方的表情就说,叫做睁眼瞎。”
(2)、有人批评这是典型的愚民政策。但剥夺百姓受教育的权利,和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是有明显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