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生活的名言
1、孔子关于生活态度的名言
(1)、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年,犹为天也。何良俊
(4)、人生不可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先由梦想来;无梦就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兴趣。佚名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最大的遗憾不是错过最好的人,而是当你遇见最好的人时候,已经把最好的自己用完了。
(7)、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9)、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10)、《孔子家语·观周》记载,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我听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11)、人生,这是个庄得的字眼;人生,这两个字的内涵如大海浩瀚。它是权衡一个人身心价值的天平,是轻是重,是强是弱,在它面前,都免不了要受到公正的评判。佚名
(12)、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1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1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5)、 误解:“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十一长假又要到了,想必不少父母要拿出这句话来说事儿,下面我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16)、哭给自己听,笑给别人看,这就是所谓的人生。
(1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8)、孔子诞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那是一个礼坏乐崩、天下大乱的时代,而他穷其一生开创的儒学思想正是试图为那个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时代重新建立秩序与和谐,并从此深深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几十亿人的生活。
(19)、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2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关于孔子说名言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梁明霞:《孔孟“心”的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4)、人生不可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先由梦想来;无梦就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兴趣。佚名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9)、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那么,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10)、 借助“穿越”的神奇方式,将孔夫子从2500年前请至21世纪。在“既来之,则安之”的坦然心态中,体味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树立《论语》学习的重要性意识。
(11)、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3)、 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1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刘易斯
(16)、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17)、如果我曾经或多或少地激励了一些人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或少地扩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因而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分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足了。爱迪生
(18)、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洛克
(1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20)、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3、孔子热爱生活的名言
(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2)、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在此之前,你所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谢遐龄主编,《中国社会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4)、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5)、《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8)、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9)、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10)、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斯多德
(11)、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12)、人生的白纸全凭自己的笔去描绘。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经历填写人生价值的档案。佚名
(1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4)、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竟然想家,为何不回去多一些呢?很多人可能会找各种借口,假太少了,家太远了。这真的是很现实的借口,让人真不知道怎么反驳。但至少可以看到外地打工的人值得讽刺的一面,那就是家里父母如果出了什么事,或是病了,无法及时照顾到父母。
(17)、同时我们也略备薄酬,欢迎广大文史爱好者惠赐稿件,具体投稿要求可在公号首页点击“联系我们”查看。
(18)、很难想象,假如没有孔子,我们的精神世界会如何。他的一生行迹,值得每个中国人了解。
(19)、 审视小邱与妈妈的相处,理解《论语》“孝道观”的两种境界。
(20)、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4、孔子关于生活的名言警句
(1)、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4)、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5)、 为进一步繁荣战疫期间的线上校园文化,经研究,决定举办萧山区普通高中首届校园作文大赛。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6)、仆本窭人子耳,陋巷箪瓢,何尝不惯。(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二十六首)
(7)、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8)、(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11)、享受每一刻的感觉,欣赏每一处的风景,这就是人生。
(1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我们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我们的宽容。
(14)、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6)、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7)、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克雷洛夫
(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9)、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20)、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5、孔子有关的人生格言
(1)、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3)、(4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3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6)、(2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7)、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1)、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13)、人生的三大不幸是:接连不断的极端贫困;使希望破灭的极端忧郁;使灵魂空虚的极端无知。埃马卡姆
(14)、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15)、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1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7)、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20)、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1)、 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最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2)、说到这里,如果大家对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满意,我们不妨一起来孔子很刺耳的语录,仅10个字,却讽刺了很多在外地打工的人!文字如下:
(3)、黄厚江,《论语读人:黄厚江老师解读》,桂林:漓江出版社,20
(4)、(28)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人生的途程是遥远的,只要双脚不息地前行,道路就会向远方延伸。佚名
(7)、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0)、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2)、孔子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人生的价值在“参赞天地之化育”。参赞,就是弥补的意思,弥补天地的化育之不足。人生的功能是参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帮助万物。因此,中国文化把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宇宙间的三才。我们当代人也说赞,那就“为精灵之人点个赞”吧。
(1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5)、孔子访苌弘,是说举世闻名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在公元前518年,带着对东周王朝日趋衰微、礼崩乐坏等问题的疑问,访问苌弘的历史事实。其时,苌弘已盛名于世,是东周的三朝元老,是大学者、大忠臣、贤德的敬王大夫,后无辜受戮,死而血碧,百姓深为痛惜和敬仰。其“碧血丹心”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7)、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巴尔扎克勤劳远比黄金可贵。萨迪
(19)、真相: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用网友们的话来表示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2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