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及出处(文案精选66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9 11:05:42 浏览59

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及出处

1、严于律己的人生格言

(1)、(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出自《资治通鉴R魏志》。意思是:仁义之士不会因为形式的盛衰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志士不会因为失败或者成功而改变自己的心志。

(2)、(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出自唐代孟郊《怨别》。性灵:健康。枯槁:憔悴。意思是:太过忧虑就会损伤人的健康,即使服药也还会让人形容憔悴。

(3)、(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4)、礼没送出,太监只好捧着寿礼向皇上道歉去了。

(5)、(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出自宋代苏轼诗《六月二十日渡海》。南荒:这里指海南岛。兹:这,此。意思是:就算在这万里南荒死上九次,我也没有什么可遗恨的,这次游历中,那奇绝的景观是我平生所未曾见过的。诗句表现了作者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6)、(释义)君子不用水来当镜子,而是拿别人来当镜子。用水当镜子可以看到的是容貌,用人当镜子则可以知道吉凶对错。

(7)、夺天下之公利,徇一已之利,是谓国贼。——黄宗羲

(8)、释义:指对自我进行严格的要求。出自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9)、(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出自《韩非子R大体》。疵:小毛病。意思是:不去吹开兽皮上的毛以寻找细小的毛病,不洗掉污垢以查找难以知道的东西。用来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或缺点。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

(10)、冰心:清明纯洁的心,比喻心地莹洁。毛壶:玉制的壶,比喻高洁。

(11)、声誉重于生命的从政者,定能严于律己名垂青史;私欲高于道德的掌权人,必将疏于约束滑入陷阱。——胡义洒

(12)、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俄罗斯)斯宾诺莎

(13)、(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出自宋代辛弃疾词《鹊桥仙》。意思是:喝醉了酒,扶着怪石观赏飞流的山泉,不料这里正是上次喝醉醒来的地方。

(14)、(释义)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15)、(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出自《商君书R更法》。曲学:邪曲古怪、见识不广的学究。意思是:住在穷辟的小巷的人们总是爱少见多怪,而那些邪曲古怪,又见识不广的学究往往喜欢无谓的诡辩。

(16)、(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烟雨中)出自宋代陈与义诗《春寒》。意思是:海棠花一点也不顾惜自己娇人的红姿,独自傲立于细雨中。作者借海棠花抒发自己不畏强权势力的精神。

(17)、(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出自《荀子R非十二子》。知:同“智”,智慧。意思是:说话说的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不该说话的时候能沉默的得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18)、(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明代杨慎词《临江仙》。浊酒:是用黄米和糯米酿成的酒,色泽浑浊,故称“浊酒”。意思是:大家一起喝着浊酒,为相逢而万分欣喜。古往今来,有多少天下兴亡之事,都不过成为人们的谈笑资料而已。词句表达了作者一种鄙夷世事的豁达大度,广为后人传诵。

(1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20)、(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出自汉代枚乘《七发》。支体:即肢体。和:和畅。意思是:放纵耳目的贪欲,放任肢体的安逸,就会损害身体血脉的和畅。

2、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及出处

(1)、(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出自《吕氏春秋R本生》。惛:通“闷”,心情不舒畅。意思是:地位高至皇帝也不骄傲,低至百姓也不烦闷,这才是道德完备之人。

(2)、(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静的学生也往往会参与其中。这种行为是()。A.服从B.模仿C.以众D.顺从参考答案:C

(4)、(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R轻重》。大块:大土块。意思是:茂密的树林里,不会长出丰茂的草,有大土块的地里,长不出好的秧苗。用来比喻在强大的势力面前,弱者会受到侵害和压制。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诗《竹石》。意思是:岩石中的青竹经受过千百次磨难和无数次打击,还是那样坚韧刚劲;任凭你东、西、南、北的狂风乱吹吧。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刚劲风骨的崇敬和追求。

(6)、(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出自唐代顾况诗《行路难》。根本:即本质性的东西。禾:在古代专指粟。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性,播种的是粟,绝不会长出豆苗。用来比喻因果间的必然联系。

(7)、(释义)卒:同“猝”,指突然事变。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

(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9)、(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出自宋代释道元《景德传灯录》。意思是:许多个盲人一起摸象,各自说大象像自己所摸到的那一部分。比喻片面地看问题,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0)、(驹隙百年,谁保无恙?治之弗失,危者安矣)出自明代张介宾《类经;序》。驹隙:比喻时光快速流失。意思是:人生百年匆匆而过,有谁能保证不生病呢?一旦生了病就要及时治疗,这样,就能转危为安了。

(11)、先说逼真,《水经注·沔水》:“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山石像真的白马又有什么好呢?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里说:“这就牵连到这个‘真’字的意义了。这个‘真’固然指实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山石像活的白马,有生气,有生意,所以好。‘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朱自清文集》三)逼真的好处是有生气,有生意,是活的,所以光求外形相似是不够的。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见与

(12)、       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习近平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诗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培根       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胡锦涛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畏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十七大报告》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三人行必有吾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在解放思想的问题上,干部不要做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要做镜子,常常审视自己,多检点自己。——云南省昆明市委书记仇和       干部是带领群众发展的火车头,提高干部素质是解放思想的关键。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必须是在解放思想中提高干部素质。——徐光春       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李源潮       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干部要实现知识向素质、素质向能力、能力向实践的转变。   

(13)、(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出自杜甫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意思是:我独自回到江村的草堂里,寂寞地度过我余下的日子。

(14)、(意谓)只要去除私心杂念实行公正法度,就能百姓安定,国家太平,只要抛弃自私行为而按公正法度行事,就能兵力强盛而克敌制胜。——《韩非子·有度》*天下唯公足以服人。

(1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16)、释义:存身自立,行为有度。出自《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17)、(平地把手笑,乘崖拨足挤)出自宋代王令《交难赠杜渐》。把手:握手。意思是:平坦的道路上,彼此之间握手欢笑,但等登上了悬崖,就会挪动脚步,试图将对方挤落到悬崖下面。

(18)、——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

(19)、释义:约束自己的行为。出自唐朝柳宗元的《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20)、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3、严于律己的深刻语句

(1)、(意谓)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就在于处事要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公平》*治国莫先于公。

(2)、(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出自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内篇》。意思是: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所企求的是牺牲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长存;病倒他一个人,而使万人痊愈;烦劳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快乐;辛苦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安逸。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唐代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怎能。摧眉:低眉。折腰:弯腰。事:侍奉,伺候。意思是:我怎么能够低眉弯腰、卑躬屈膝地侍奉那些权贵,让我心里不痛快呢?诗句生动地反映了作者傲视权贵的高尚品格。

(4)、廉洁是每一位d员领导干部的生命之本,是其从政的最起码要求,拥有它虽清贫却心安理得,失去它虽富有但寝食难安。——杨昀昶

(5)、(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6)、(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于狭路,高士不能樽其节以同尘于隘俗)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R广譬》。广车:宽大的车子。辙:车轮。樽:同“撙”,抑。意思是:宽大的车子不能为了适应狭窄的道路就将自己的车轮收起来,有高尚品德的人也不会屈抑自己的节操来与狭隘的世俗同流合污。

(7)、(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8)、(释义)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也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用身心戴道而行。以身戴行,是一个成语,意为言行合用身心戴道而行。

(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出自《孟子R离娄上》。存:观察。意思是:观察一个人,没有什么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

(10)、(大德灭小怨,道也)出自《左传R定公五年》。意思是:既然别人对我有大的恩德,就不应该计较小的怨恨,这原本就是正确的道理。

(11)、(有欲则不刚,刚者不屈于欲)出自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R论学篇》。欲:私欲。意思是:人有了私欲就会变得不刚正,而刚正的人是不会向私欲屈服的。

(12)、(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出自元代徐歉诗《冯公岭》。芥蒂:指细小的梗塞物,这里比喻心中的怨恨或不快。荆榛:荆棘丛,这里比喻障碍。意思是:如果心中的不快和怨恨不能清除,可要知道,即使是行驶在宽阔的大路上,也会觉得荆棘丛生、障碍不断。比喻放下心中的包袱,人生之路就会变得坦荡宽阔。

(13)、(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出自《礼记R檀弓上》。意思是:活着的时候要对人民有益,死了也不做害人的恶鬼。

(14)、儿童邻。...边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就是光求外形相像,只是儿童的见识;好的画,要把东西写活,要传神,这才是逼真的要求。

(15)、(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出自《孟子R离娄上》。意思是:人一定是先自取侮辱了,然后别人才会来侮辱他。

(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R李将军列传》。意思是:桃树和李树本不会讲话,但因为其花果能吸引人们,所以,树下人来人往自然就踏出小路来了。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不尚虚名,而实至名归。

(17)、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关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18)、某小学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实验班,安排全校最优秀的老师上课。该小学的做法

(19)、(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2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R魏)曹植《白马篇》。忽:轻视。意思是:为了国难而牺牲自己,把死看得和回家一样从容。

4、严于律己名人名言

(1)、下列选项中与"马——白马”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2)、(水本至清,以泥沙溷之则不清;镜本至明,以尘垢蔽之则不明)出自明代张居正《送起居馆讲大宝箴记事》。溷:“混”的异体字。意思是:水原本是极为清澈的,但混入了泥沙,就浑浊不清了;镜子原本是极为明亮的,但沾上了尘土就不再明亮了。用来比喻人应清除私心杂念,保持自己的节操。

(3)、(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出自清代王豫《蕉窗日记》。假:给予。意思是:不可以轻易对人讲一个字,不可以轻易对人许诺一句话,不可以轻易对人施与一个笑容。说明待人接物应慎之又慎。

(4)、秉公执法,维护法律尊严;浩然正气,展示红盾风采。廉洁自守能提升生命价值,放纵私欲是自毁锦绣人生。

(5)、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6)、(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