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经典句子中英文版(文案精选86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09-25 23:40:56 浏览59

霍乱时期的爱情名句英文

1、霍乱时期的爱情英文摘抄

(1)、它讲述的是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相识相爱在年轻纯情的岁月,即使费尔明娜父亲的竭力反对也没能拆散他们,但就在一个回眸之间费尔明娜忽然明白了她一直痴爱的仅仅只是自己臆想中的一个爱情幻影,而眼前真实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平庸得让她失望,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把这个男人从自己的生命中抹去了。但是痴情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却为这个女人朝思暮想沉醉了一生,他静静生活在有她的城市,默默看着她结婚生子风光幸福,痛苦无望地想着爱着,终于等到了她的丈夫死去才去表白......

(2)、至宋元及以后,书籍更为丰富。出现许多好看小说,如官修《太平广记》,清代众所周知的四大名著等。

(3)、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段时间的低谷和萎靡,这段时间,我们不仅需要家人朋友的鼓励,更多的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读《平凡的世界》,就是一个建立强大内心世界的过程。不仅如此,书中所有高光人物所经历的低谷、困难和萎靡,都赤裸裸揭露了生活对困难的主宰,但它终究主宰不了人的心境。你站起来,一切就都会过去,你向前看,所有的风雨都会成为生命里高光的时刻。

(4)、格罗兹曼的特有的经历与文笔,成就的经典,尤其是其现实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值得所有具有革命浪漫主义情结的人体会其中!@花间一壶酒

(5)、少年时代也读过,感觉读不下去,太琐碎,太平淡。直到三十大几的年龄,在林夕的赞颂之下(他在电视访谈里面毫不犹豫的说红楼梦是他最爱看的书),我重新捧起了红楼梦,原来琐碎之下是细节和真实,原来平淡下面是暗流涌动,更不要说整部著作的构思,还有字里行间流露的才情,我跟林夕发出同样的感叹,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书?

(6)、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jD5qXBuRy-Ploygr6dgWg提取码:6lu4书名:霍乱时期的爱情

(7)、西方文学史各个时期最典型的代表作都在这里了,希望这份书单对你有用。

(8)、关注@杜豆豆万卷好书读书会 ,和我一起读书吧。我是杜豆豆,倾一世之力,读万卷好书,写有厚度的文章,过有深度的人生。

(9)、如果您也是朗读爱好者,也想用有温度的声音传递名著语言之美。欢迎加入我们英文阅读朗读者大家庭中。

(10)、这里有18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书名叫《不哭》,但篇篇都让人泪湿衣衫。书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不满18岁的孩子,他们各自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作者呈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他们的贫苦与无助,痛苦与扭曲,隐忍与挣扎,不屈与抗争……

(11)、故事的最后,年迈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在他们的暮年爱情里,而小姑娘阿美利卡·维库尼亚闻讯选择了自杀,如果说她是年轻费尔明娜的影子,那么她的死影射了年老费尔明娜的新生。只是他们之间的黄昏恋好像一样没有存活的世俗空间,所以他们的爱情之舟也只能在河上一直走,一直走……我们不仅要问:这难道就是阿里萨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所收获的“永生永世”吗?不知为什么,总感觉年老色衰的费尔明娜的爱是源于孤独和感动,始终觉得她配不上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爱,但是如果故事的最后她还是一味拒绝又让读者会觉得那对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太残酷。

(12)、《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13)、可以说我不是很晚才看的。七年级的时候知道了这本书,当时爸爸刚看完放在了书房,我就借来看。第一次接触两代人的故事一起交叉写的方式,而且年代跨度很大。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有民国的风情,也有解放初期的生活,还有异国情缘。我是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看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书中也有华夏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的碰撞,很值得一读。

(14)、后来的后来,知道了《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本描写了爱情的千姿百态的书,又再次兴起了想读的念头。尝试在市图书馆里借阅而不得,最终购入。这一次毫无困难地读了进去,马尔克斯的语言也极为有趣,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似曾相识的潮湿温暖的慵懒午后,听作者娓娓道来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很遗憾年少时错过了这么棒的一本书,这一错过中间已隔了整整二十年的岁月,译本也不再是最初看过的那个版本。@Aprilrose

(15)、 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有时候是一桩奢侈的事情。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顺应自己的身体知道最舒适的状态罢了。

(16)、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17)、这是一整个时代的写照,一部20世纪最黑暗年代的心灵史诗。从斯大林格勒到莫斯科,从前线的城市废墟到后方的科学实验室,从希特勒的集中营到斯大林的古拉格,关于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存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这本书:阅读这本书,并为20世纪诞生了一位思想深邃高远的文学人文主义者而欣喜。在当代文学中,这些书中人物经历的苦难与自我的探寻,是对人类心灵最令人不安却又令人振奋不已的拷问与反思。

(18)、爱情,拥有时珍惜,把爱人当成上帝给予的最好礼物。

(19)、whenawomansaysno, sheiswaitingtobeurgedbeforemakingherfinaldecision.

(20)、只有在乌尔比诺死后弗洛伦蒂诺才重新检视对费尔米娜的爱情,他慢慢地通过自己的文字消弭了两人之间的隔膜。在一次船上的旅行中,年迈的一对发现自己重坠爱河。费尔米娜担心这桩情事可能引起的丑闻,于是船长升起了一面向代表霍乱流行的黄旗,护送着这自我放逐但永远不分离的爱情

2、霍乱时期的爱情经典句子中英文版

(1)、现代名著也有很多优秀的: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等人的名作;以及当代最著名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红旗谱》等。

(2)、马尔克斯的书中大都透露着一种孤独的意味。读完本书也觉得他写的不仅仅是爱情,哪怕结尾诸多大无畏与浪漫,写的其实也是孤独。她曾以为自己在世俗的爱情中拥有了幸福,他曾以为自己在浪荡的生活中逃离了空虚。可到头来,当他们年老时紧紧相拥在一起,才发现他们这一辈子恒久的寂寞的灵魂。

(3)、可惜,可惜,可惜,第八十一回就没法再读下去了,差太多了。完全明白了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也完全明白为什么有人说,看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你会发现有时候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猿的差别还要大。这么说有点损,但我觉得并非背离事实。@小罗

(4)、除了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爱情本来的样子就是可以好好做自己。

(5)、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选择了这个时候向乌尔比诺的妻子费尔米娜·达萨表白了心迹,但是她被他的唐突,以及自己所感到的内心深处触发出的情感所吓退。当他们都年轻的时候,她和弗洛伦蒂诺互相交换了许多炽热的情书,并且曾经决定结婚。而再次见到他时,费尔明娜却“惊慌地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并对他说“忘了吧”。弗洛伦蒂诺则珍守着对她的渴望,并且决心为她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最终能够走到一起。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用放纵的生活来排遣分离的空虚,费尔米娜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成为了他忠实的伴侣。而医生本人也有着相似但比较简短的一段前事。

(6)、能够自制,是一种智慧和美德,也是一种体面!更是一种强大。

(7)、古代文史,二十四史为文史工作者必备之书,前四史为必读之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司马迁“纠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纪传体开创,后世史书沿袭之。

(8)、★《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加西亚•马尔克斯

(9)、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

(10)、推荐《爱有失落时》。看书时,总会不由自主的去搭建书里所描绘的戏台,想象着人物在戏台上一一登场——就像演员看剧本那样,剧本看完,想象的电影演完,然后便是把自己当主角,还原到荧幕上去。最后这一点倒不必强加于读者身上,书看完,戏演完,种下一颗种子,合上书,封上了一个世界,那里的人依然在书中生活着,种子在你心里发芽。

(11)、“有些人说死亡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主题,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爱才是,因为万物都与爱有关。”——加西亚·马尔克斯

(12)、人和人是讲缘分的,人和书也是。你也许曾经很想看一本书,奈何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心境读下去,索性就先放在一边。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偶然的契机,那本书再次走进了你的视线。下文是励志网整理收集的不可错过的10本好书,供大家参考。

(13)、期待您的加入。让我们一起把英文阅读带到你、我、他更多人的身边

(14)、越是名著越容易让人“敬”而“远”之,这就是我曾经对《追忆似水年华》的态度。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无论哪本外国文学史都奉之为巅峰,然而七卷本、意识流,再加上意识流经典《尤利西斯》著名的长达40多页的“胡思乱想”,这本书就成了同学间“口头致敬”的名单之一。

(15)、而智慧如费尔明娜,她在适当的时候放下了那个为她疯狂的普通男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转而很理智地选择了有地位有学识有前途有品味的乌尔比诺医生作为自己的丈夫……毕竟,婚姻是现实的。这个选择犹如林徽因放下徐志摩选择梁思成一样正确,正如乌尔比诺医生说的:对于一对恩爱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虽然在费尔明娜看来,丈夫向她提供竟然仅限于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但终究不是爱情。---------也许吧,但是没有这些那爱情也是水中花镜中月。其实那种轰轰烈烈翻天覆地的爱情最好不给它结果的好,让它成为朱砂痣和白月光更完美!

(16)、小说开始于乌尔比诺医生,他前来检查挚友杰勒米雅·德萨因特·阿莫乌尔(JeremiahSaint-Amour)的遗体。阿莫乌尔在60岁的时候自杀,为的是不再变老。回到自己的家中,医生发现自己心爱的宠物鹦鹉正停在一株芒果树的顶上,当他试图抓住它的时候,迎向了自己的死亡。

(17)、相见恨晚也不足以表达对这本书的情感,大部分小说都是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反映了什么观点。而《追忆》完完全全写了一个“真实”的人。在忽长忽短不可度量的时间中,每天因为突如其来不可预测的日子,经历着无法控制翻来覆去的思维情感。一日三秋的时间,度日如年的时间,时间是属于每个人的私人财产,不可分享,无法分享,属于每个“孤岛”心灵的唯一财产。虽然记不起为数不多的情节,但那种世界观,已经融入了我思维的分分秒秒,不可忘怀,无需忘怀。

(18)、商务印书馆版本,中英对照。当时买来一直没看,这几天考完试才有时间翻开,译者黄雨石文学功底深不可测,开篇的泰晤士河的景色描写自己看英文绝对无法体会那个韵味,但在中文版中,被译者准确地传达出来了。@Anikfala

(19)、譬如:读中国的"四大名著",既可从历史的沉淀中,体悟社会发展的规律,个人成功秘诀;还会学习一些生活常识、处世哲学,军事谋略等等。譬如:读一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传承的作品:"《论语》、《孟子》、《大学》等。如果读不懂原著,可读正版的批注诠释的版本。

(20)、有了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已筑起了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3、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经典语录英语

(1)、这是一串或浅或深的时代烙印,这是一段生动的社会生活史。一个个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的现实故事,伴随着不一样的设计和排版,震撼人心。@生来平凡

(2)、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000字范文,无阅读的人生就像干涸的泉眼,阅读能够积淀思想的厚度,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读后感的存在意义就是记录我们的想法,现在为大家提供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000字范文。

(3)、英文阅读《简·爱》:生命对我来说,太短暂了,不能用来怀恨记仇

(4)、最后,借用一句我很喜欢的话。“这四百页的书并非只是为了歌颂爱情,而是为了呈现人生。爱情是杂乱而繁茂的生命之树上温情脉脉的一缕夕阳。“这部伟大的关于爱情的小说,值得一读。”

(5)、(3)文学名著是前辈给我们留下的精神瑰宝,悠闲时看一些名著,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和眼光。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进一步升华。

(6)、英文阅读:女人,任何年龄都有无法复刻的美: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

(7)、“永生永世!他说。”这是全书的结尾,我想我能够在脑中清晰的勾画出这些个情节,从古老的背景格局到人物的外貌动作再到人物的眼神声音。两位老人的话不会不在生活在这个物质与浮躁的.社会的我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久久不息的涟漪,哀伤的音乐都能使路人驻足聆听,这有血有肉的情节怎么能不催人遐想。每个人都渴望真正的爱情,也几乎每个人都在苦苦寻找或缅怀真正的爱情。马尔克斯在这场横亘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中倾诉了一位智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爱情理解,绝大部分的情感是细微绵长,波澜不惊,却在时光流逝中积累着痛苦和力量,而到阿里萨显露勇气,坚定爱情时,就坚定到永生永世。一切徐徐道来,有着历尽世事的平静,要知道这场贯穿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爱情,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对爱情,对世界都做出了一定的诠释。

(8)、由于某种“洁癖”,坚决抛弃了已然完结的十五人翻译本,而选择了双线分别开启徐和瑾译本和周克希译本的“追剧模式”。

(9)、该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

(10)、直到参加工作后,没有导师开列的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种书目的诱惑,于是开始老老实实地啃“经典目录”,然后我鬼使神差地遇上了长到没尾的书,开启了超越七年纠缠不清的缘分。

(11)、本书的设计者是著名书籍装祯设计师朱赢椿,他用将近半年的时间,将这本书设计得极具创造性与冲击力:贴着纱布与毛边纸,让时间凝固的书脊;粗糙厚重,直指灵魂深处的封面;柔软湿润,会呼吸的内页,被誉为“中国最美图书”。

(12)、如果说《人类简史》是告诉我们人从哪里来,那么《未来简史》告诉我们的就是人到哪里去。赫拉利的两本简史都是力作,在《未来简史》还未预售之前有幸听到了音频解读版,听完了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本令人醍醐灌顶,拍案叫绝的书。书中围绕三个关键词进行讲解,分别是宗教、人文主义和新故事。并且提到了两个之前我不清楚的概念,叫做智人和神人。书中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人的左右脑分别具备不同的功能,并且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进行证明。甚是有趣,同一个小男孩儿,用左脑进行思考和用右脑思考的情况下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不同。这本书逐渐教会了我分辨对错,成为一个更智慧的人,我想这就是我的人生旅程吧。@过路人

(13)、参与方式:请将您的个人朗读作品以及您个人简介发到我们的邮箱:aseatenglish@1com。通过初选的朋友,将会收到我们的邀请。

(14)、常常看见现在年轻人对孤独、低谷、困难的挣扎和垂叹,每每看到这样的求助,我总是向这些人推荐与孤独斗争的利器——读书,告诉他们与低谷、困难相搏斗时可以借鉴《平凡的世界》。

(15)、★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

(16)、《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本书以巧妙惊人的情节设计,围绕费尔明娜·达萨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两个人物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多姿多彩、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

(17)、英文阅读:究竟哪一个是爱情?---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8)、《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19)、读《穆斯林的葬礼》前,说实话我是带着偏见的,觉得如此赤裸的宗教色彩,我并不喜欢。但幸运的是,鬼使神差之下,我带着好奇心的读下去后,发现这真是一本情感充沛、揭露宗教与非宗教群体之间情感纠葛的好书 ,用世俗化的场景,跨几代人的矛盾,塑造了一断阴差阳错、充满曲折的人生境遇。(《穆斯林的葬礼》所要呈现的远比每一个读者所能感受到的部分要多得多,人生不同阶段,每一次阅读经典都能有不同的体会,好书可以反复读,《穆斯林的葬礼》就是一本见仁见智、可以反复阅读的好书)

(20)、最初两种状态的爱缺一不可,但随着时光飞逝,日子慢慢平淡,灵魂之爱就更加弥足珍贵。

4、霍乱时期的爱情经典段落英语

(1)、(2)外国的名著诸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雨果《悲残世界》、《巴黎圣母院》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等。

(2)、(1)首先是读文学名著,因为:"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

(3)、二十岁的时候他们没有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彼此不成熟又有那么多的变数,八十岁的时候他们依然没有结合,因为他们太老了,彼此已成为对方的知己。爱情,是等待一生最终苍老的苍白誓言和残酷现实。时长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爱恋与等待,这漫长又疯狂的等待让我想起了与同样是女性的林徽因女士有着万般联系的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这可确是有依可据的爱情故事了。在林微因短暂而又充满传奇的人生里,“金岳霖”三个字却让人感动和震撼。金岳霖先生为了林终身未娶,他“逐林而居”,这个“林”就是林徽因女士,即使是在林徽因女士已经为人妻母,甚至到去世……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远远超出简单男女之间的倾慕与忠贞,那是矢志不渝的执念,他仿佛在用剩余的生命等待,等待死亡也许能给他一个新的开始……

(4)、本书最触动我的是最后的情节,即在胡维纳尔医生去世后,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在老年时期再度相爱的故事。说来惭愧,在读本书之前,我总是认为爱情更适合于年轻人,当人们老了便不再谈论爱情了,把“老年”与“爱情”放在一起我总觉得怪怪的。书中提到了一件令费尔明娜十分犹豫、恐惧的事,即两位老人在重温蜜月旅行时被船夫活活打死的事情,他们是一对秘密情人,四十年来一直一起度假,各自拥有幸福的婚姻且子孙满堂。这件事发生在老年的.费尔明娜即将下定决心与弗洛伦蒂诺在一起的时候,看完这则报道,一向骄傲的她也必须强忍住如鲠在喉的泪水。

(5)、当一个女人说“不”的时候,是在等待别人再坚持,然后才作最后的决定。

(6)、老年的爱情为何不齿?任何时期的爱情都是合情合理的。他们的爱情,那么悲伤却又充满着狂喜,那么苍老无助,却又如书中最后船长的感悟“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所讲,永远年轻。

(7)、《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的是一个很长很长的爱情故事,它写尽了世间情感百态,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横亘半生的爱情,也是一个男人和他遇到的无数个女人之间纠缠不清的情仇爱恨。当半个世纪的沧桑在指间掠过的时候,才会感觉出这本书的厚实、宏伟和气象万千。

(8)、黑暗,不仅来自非洲大陆丛林深处的神秘和野蛮,更来自于人心。《黑暗的心》是现代主义意识流的开山之作,是英国作家康拉德海洋小说最好的代表,书中有文明和愚昧、白人与黑人的战争,作者将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刻画得淋漓尽致。人类文明不仅仅意味着璀璨,也伴随着苦难与疼痛。

(9)、爱情就是一场霍乱,相思病具有和霍乱相同的症状。年轻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遭遇费尔明娜的拒绝后痛不欲生,他离开过,但舍不下还是回到了有费尔明娜的城市;他沉沦过,游走在一个又一个女人之间。他说自己“心房比婊子旅店里的房间更多”,但那些心房的墙壁轻易就酥塌,因为他心房深处装着的只有“戴王冠的仙女”费尔明娜,几十年如一日。他把自己的爱情一分为二: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他把心灵的爱永远供奉在灵魂里,却肆意亵渎着自己的肉体。

(10)、今人之作,鲁迅的作品值得研读,中学要求读他的《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

(11)、如学习历史,钱穆《国史大纲》,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陈寅恪《金明馆丛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都是经典。

(12)、英文阅读《简爱》名段:英国冬日下午三点,我经过钟楼时,教堂的钟正好敲响

(13)、坐那想了许久不知道写点什么,今天是个有点特殊的日子,不由得想起之前读过的这一本书。

(14)、古人著作颇丰,从小说角度,晋干宝《搜神记》值得一看。后唐代《柳毅传》传奇小说。

(15)、读的时候年纪还小,现在明白了那时的感觉,就是人很渺小,很多事情不是你可以去控制的,包括自己的人生。时代大背景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生活在现在很是幸福。@Hygge

(16)、本书真的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百科全书。年轻时期,弗洛伦蒂诺与费尔明娜的爱情狂热而美好;而费尔明娜选择与胡维纳尔医生结婚,是现实世界中绝大多数女性会做出的选择,是世俗意义上的幸福美满;同时期弗洛伦蒂诺的浪荡生活混乱而真实;老年时期,弗洛伦蒂诺与费尔明娜的爱情温暖动人……

(17)、我与这本书最早结缘在安徽合肥某书店里,它摆在书店木质楼梯入口最醒目的位置,应该是上架不久。我被书名吸引,却不懂其中深意,然后转身去寻我需要的书。后来在广州的一个文艺书店,我又发现了这本书,那时我才想起我已读完了庆山的《得未曾有》,不过我还是离开了。前不久,我终于买下了《月童度河》,真的读了才体会什么是相见恨晚的感觉。庆山的文字安静而有力量,一句句叩击我的心,然后温柔轻抚。两次错过,所以格外珍视。@懵哥儿

(18)、精通英语、西班牙语、俄语,以及一部分汉语。曾任职于EU(欧盟),做专业口译。曾在国际事务公司任职。

(19)、书中的名句有:“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人生应真爱过才不遗憾。在真爱之下梁思成确是比阿里萨幸运多了,林微因对梁思成说过“你给了我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的行动来回答你。”

(20)、本书同时也向我们再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曾经拉美人民的生活。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加勒比海城市的世俗风貌——危及哥伦比亚的三大灾难:战争、霍乱、人为的破坏。时间跨度从19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们的社会孤独感根源于所处的这样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十分强烈。

5、霍乱时期的爱情经典台词 中英文

(1)、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JosédelaConcordiaGarcía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2)、当一个女人说“不”的时候,是在等待别人再坚持,然后才作最后的决定。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独特见解。

(3)、现实中人们心照不宣的道德准则与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紧迫,无不令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的再次相爱困难重重。未来还能带给他们什么?可弗洛伦蒂诺仍是看到了一丝希望。哪怕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仍像年轻时那样狂热地给费尔明娜写信,帮助她一点一点走出所面临的困境;会在每次见面时为她带一枝白玫瑰;会像宠着小孩子一样宠着她,工作上一向理性的他也会为了她下令将这次“感染霍乱”的海上之旅永远航行下去……

(4)、第一次知道马尔克斯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但《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尽管《百年孤独》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荣誉,也更为人熟知,但《百年孤独》声名显赫主要是因为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文学史上开创性的地位。我刚开始看《百年孤独》,至少到现在,写这句话时,我觉得在内容上,这位大师晚些年写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倾注了他更多的人生洞察,笔法愈发成熟,功力更为深厚,书中故事情节对我的吸引力更大,你不会想匆匆翻过这一页……这本书里纯正的拉美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它的故事戴上了令人想一探究竟的黑纱,为它讲述的这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角恋造就了一个如同重彩油画一般的背景,展现出了不可思议的爱情和爱情的不可思议,都那么让人深思并为之向往。

(5)、大学新生一入校,在图书馆里发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当时并不知道马尔克斯的大名,只是被“爱情”两个字击中。可是借回去翻开一看,就被最初显得沉重压抑的死亡和霍乱给打败,怎么也读不下去,于是灰溜溜地将仅仅读了第一页的书还回去了。

(6)、2014年,周克希老先生宣布放弃翻译,追忆缺四卷;2015年徐和瑾老先生去世,追忆停在了第四卷。不知道有生之年可否能再看到一次单译本,但我的“追忆”里永远都留下了它。@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