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和故事情节(文案精选63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3-15 09:32:55 浏览59

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和故事情节

1、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的故事

(1)、《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直大雨将至,雨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这段话描述的故事是(  )。你对曹操的评价是(  )。你对刘备的评价是(  )。

(2)、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

(3)、在华容道上“三笑一哭”的是曹操,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是(  )。

(4)、·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5)、故事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曹操抹书间韩遂”。

(6)、当时,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懦弱无能,不战而降。公元208年,曹操收编了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

(7)、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8)、(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9)、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 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d羽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10)、(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11)、列举一个出自《三国演义》的四字格成语,并简述有关这一成语的故事。

(12)、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关羽“忠义”性格的一个故事。

(13)、《三国演义》中素有“千古奇策”之称的是(  )。

(14)、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物是(  ),后来(  )又再度向刘备推荐。

(15)、(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16)、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智谋故事(几次主要的计策)

(17)、“单刀赴会”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释义: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荆州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18)、千百年来,孔融让梨一直作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而广泛流传,成了许多父母拿来教育子女怎样懂得礼仪谦让的典范。

(19)、“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  )(  )(  )。

(20)、(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2、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和故事情节

(1)、孔融让梨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孔融是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很懂礼节,巧言擅答。据传某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分给兄弟们吃,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哥哥弟弟们,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大的应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很赞许地接着问:“那弟弟比你小为什么梨也比你的大呢?”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他。”

(2)、(拼音): míng móu shàn lài

(3)、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单:(  )三:(  )五:(  ) 六:(  ) 七:(  ) 八:(  )。

(4)、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5)、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  )(  )(  )(  )(  )。

(6)、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  )(  )(  ),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  )。

(7)、〖来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隐居于卧龙冈茅草房(南阳诸葛庐),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因居处有一冈名卧龙冈,人称“卧龙先生”。

(8)、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船都是木头做的啊!当时周瑜手底下有个大将军叫黄盖的,给周瑜出主意说:我听说曹操把他的战船都绑在了一块儿,我们如果用火攻,一定能够成功!于是啊,黄盖就故意当众反对周瑜,让周瑜打他,打得皮开肉绽、哇哇乱叫,其实呢,是故意打给曹操派来的奸细看的,因为他肯定会去向曹操报告的嘛。

(9)、(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10)、《三国演义》中以“三”开头的故事有(  )(  )(  )。

(11)、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因为黄盖是有功的老臣,因此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在黄盖领军前来时,丝毫没有防备措施,以至于后来被火攻导致赤壁惨败。

(12)、(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13)、·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14)、·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5)、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6)、说起《三国演义》,很多同学都知道,它跟《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一起,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四部有名的小说。既然是小说,那跟史书就不一样了,它的有些情节啊,可以是虚构的——不那么真实的,既然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是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那么,它在真正的历史上,是有可能不存在的。

(17)、关羽熟读兵书,久战沙场,便将计就计。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 拽着鲁肃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就这样赴了宴严重挫伤吴国锐气。打消了孙权收回荆洲的念头。

(18)、故事背景:皱眉头是在思考解决的办法,诸葛亮为人比较聪明,像这样的问题怎能难倒他呢,所以稍微皱皱眉就想好了对策。用来表示诸葛亮足智多谋,思维敏捷。

(19)、“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这句诗所指的人物是(  )。

(20)、(解释):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3、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和成语故事

(1)、(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出处):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3)、故事情节: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4)、“义释严颜”的人物是(  )“智取瓦口隘”的人物是(  )“拔箭啖睛”的人物是(  )“火烧连营七百里”的人物是(  )

(5)、《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  ),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  ),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  )。

(6)、·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7)、因此,有专家就指出,维护和承继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促进和增强海内外华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关公精神和关公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所具有的新价值和新作用。

(8)、熟悉三国的人知道,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兼军师,当时,他正做着孙刘联合军队的头儿——我们在前两天讲《三字经》的时候说过,曹操要攻打孙权,刘备就和他组成了联合军队来抗击曹军。当时,双方的兵将驻扎在长江的两岸,曹操要吞并孙权的地盘,首先得渡过长江,而要渡过长江,首先得打败孙权强大的水军。可是,曹操的军队擅长的是陆战而不是水战,很多士兵不适应船上的颠簸、只要上船就要犯晕,更不用说战斗了。曹操为了操练士兵,就命令手下把他们的战船全部绑在一块儿,这样就没那么颠簸了。可是呢,这个看似聪明的决定,让他尝尽了苦头、后悔不已。

(9)、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10)、(举例造句): 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

(11)、《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有: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探囊取物、旦夕之危、明眸善睐。

(12)、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在南郡与曹仁大战,中了毒箭。诸葛亮却调赵云,趁机占领南郡等地。周瑜急火攻心,箭伤破裂。二气: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准备骗刘备至吴,逼其交出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再次病发。三气: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突袭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周瑜败后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

(13)、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  );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14)、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今襄阳古隆中 )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15)、“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上面诗句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

(16)、请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割须弃袍”的主要情节。

(17)、·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18)、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发到涿县,引出刘备、张飞、关羽,他们聚在一起各抒己志,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来到一个桃园,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三人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19)、(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20)、正由于歇后语主要来自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一些讲关羽形象特点的歇后语,往往妙趣横生,富有人民群众的生活气息。如人民群众根据关羽红脸、美髯展开的联想: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关公喝酒——不怕脸红。关公放屁——不知脸红。关公脖子挂葫芦——脸红脖子粗。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险你不扑空。

4、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和故事情节概括

(1)、其他事例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  )(  )(  )。

(3)、·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