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经典的励志句子及解释
1、孔子最经典的励志句子及解释图片
(1)、朽木不可雕也。《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2)、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3)、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4)、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5)、19)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6)、就如砸了牛顿脑袋的苹果,这是平常事。可在牛顿眼里,却可以发现万有引力。
(7)、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8)、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9)、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10)、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11)、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2)、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13)、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14)、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15)、面授课程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滚动开课
(16)、有阅读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
(17)、看,谈教育谈得多深刻啊。解释如此通顺,而且更加贴近“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夫子的本意。怎么下面劈头盖脸就来了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变成向帝王们教诲愚民政策的训诫了呢?为什么要让孔老夫子背两千多年的黑锅呢?显然,这背后依旧是统治者们的阴暗心理在作祟,他们要为自己的愚·民政策找寻一个理论依据和心灵安慰。
(1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孔子励志语录经典短句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因为《论语》的这句话,有人就解读为孔子歧视女性,甚至被认为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虽然很多人这么认为,特别是现代人更加这么认为,但还是有人在为孔子鸣不平。
(4)、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甚多。见到好事坏事,能人孬人,总是一笑而过,或者怒而怼之。所见所闻,皆付之情绪,然后东流,并无得益。
(5)、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6)、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8)、孔子说的君子不器的:器:意思是器皿,是指一种容量。就是说人不能像器具那样,拘泥于某种特定形态功能,不限于某一种体术,限制自己的思想,同化自己的观点,只有一种用途。人要有追求,不断改进良知,应该要多才多艺,通过自身探求人生世界,在所知的技艺中学习,体悟,理解,掌握大道大智慧,
(9)、16)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使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10)、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11)、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12)、医生知道的事如此的少,他们的收费却是如此的高。——马克吐温
(13)、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6)、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7)、长期以来在中国人头脑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旧社会阶级压迫”的铁证。
(18)、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9)、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过人的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吗?这句话明明是在褒奖我中华民族的女子,有如此高尚的德行!
(20)、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华夏族,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孔子励志名言短句霸气
(1)、(翻译)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2)、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有时候理想就像天边的霞云一样,开始的时候,会感到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壮观,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消逝,越来越淡,最后消失。
(4)、正因为如此,后儒为了避免虚伪理解,直接指称这个词含义是文雅。
(5)、知识是一座城堡,每个人都应为它增砖添瓦。——爱默生
(6)、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7)、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30) 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11)、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
(12)、3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六区,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1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4)、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5)、3)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悦”,愉快。
(16)、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7)、2)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9)、原句: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礼记》
(20)、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4、孔子经典励志语录
(1)、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5)、许多后人解读为“孙子主张尽可能避免直接战斗”,这种望文生义并无大错,结合前后文就满拧的典故误读是很多的,比如《孙子兵法》中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被许多后人解读为“孙子主张尽可能避免直接战斗”,甚至认为孙子有“和平思想”,事实上读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会明白,孙子不仅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还是世界上最早系统提出“因粮于地”(在敌占区筹措给养,说通俗点就是烧杀抢掠)的“总体战专家”。不过孙子兵法是一部哲学性很强的军事理论书籍,十三篇各自成篇,分别阐述军事哲学的不同侧面,上面这段话见于《谋攻篇》,谈得就是战争准备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在这里提出慎重开战、做好充分准备是顺理成章的——但硬把这几句单独拎出来,当作《孙子兵法》甚至孙武思想的内核,就有些扯了。
(6)、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7)、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学有所教”就是孔子提出的“少者怀之”,基本要求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9)、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如果按照本意理解,那么是内心外在配合适当,大概各自一半。其中就包含了一半的虚假。孔子这句话实质是在鼓励人们虚伪。联系“非礼勿动”,孔子实际上是教人一举一动都服从一定的仪式、规范。再联系“非天子不议礼”,那么孔子实际上是教人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君王的教化。不过如果不理会“非礼勿动”之礼是仪式、教化性质,那么任何社会、任何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内心的狂野有所制约。孔子所说的这句话,如果理解为鼓励虚伪,那么就很不好;如果理解为必须对自己有所克制,则是好事。
(1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3)、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14)、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15)、 作为“风”,为政者一定要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政令、政举一定要符合民心、民意,人民群众就会拥护和支持,就会听话并跟着走。但是,作为“草”,人民群众不可能无条件地随“风”倒。古代统治阶级正是因为没有正确对待“草”,所以才有历次的农民起义。
(16)、可见这句话并不是催促大家拼命读书,而是劝大家不要盲目读书,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生命,处理无限的知识。这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尤其重要。
(17)、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
(18)、(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9)、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0)、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孔子》的10句经典语录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2)、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5)、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孔子《论语》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8)、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9)、如果你被幸运之神遗忘,请不要悲伤,相信阳光总会有一天会照耀在你的身上。
(10)、真知如同珍宝,不是轻易获得的,必须学习、钻研、思考,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托马斯·阿诺德
(11)、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12)、16) 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13)、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这几句话看似简单,但是已经充分表达出了孔子作为中国第一个最著名的老师最根本的教育思想,包括治学最基本、最简要的方法、态度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