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声鼎沸的情景
1、描写人声鼎沸的情景的场面,150字
(1)、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3)、观:ɡuān(观看、奇观)ɡuàn(道观、白云观)
(4)、淘洗: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使除去杂质。
(5)、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6)、响遏行云——遏:意思阻止;行云:意思飘动的云彩。比作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7)、急管繁弦:急:快;繁:杂。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8)、模糊一清楚静寂—嘈杂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摇摇欲坠一稳稳当当
(9)、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10)、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1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运用加点词造句)
(12)、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13)、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14)、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15)、本课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 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浪潮浩荡的气势,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16)、ABB式词语:滴溜溜慢吞吞慢腾腾香喷喷辣乎乎甜津津软绵绵
(17)、文中不单单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还加入了“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8)、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19)、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20)、大事铺张: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2、描写人声鼎沸的情景的场面
(1)、《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2)、⑤清晨,被一阵阵“咴儿咴儿”“唧啾唧啾”的鸟鸣声叫醒。鸟儿们在小木屋顶上停停歇歇,这边啄啄,那边啄啄,它昂着头,翘着长长的尾巴,左瞧瞧右瞧瞧,右瞧瞧左瞧瞧,那怯怯的小眼神,像一根温软绸滑的羽毛,在心尖撩拨。
(3)、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4)、(5)研读第⑦段中描写柚花的句子,对比(链接材料),分析内容和手法的异同。
(5)、“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6)、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7)、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8)、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山( )地( ) 人( )人( ) ( )天( )地
(10)、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hào(号令、括号)
(11)、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夜图。
(12)、风号浪吼: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1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14)、 汉语拼音 看图写话
(15)、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人( )鼎( ) 风( )浪( ) ( )头( )进
(17)、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18)、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19)、“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20)、随踵而至: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3、描写人声鼎沸的情景的句子
(1)、ABB式词语:滴溜溜慢吞吞慢腾腾香喷喷辣乎乎甜津津软绵绵
(2)、人山人海 若隐若现 风平浪静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3)、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4)、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它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不愧为“天下奇观”!
(5)、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6)、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7)、点苍山、村头、大道和小路、小溪和水塘、溪岸和拱桥、果园和菜地
(8)、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9)、鸦雀无声:意思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10)、观:ɡuān(观看、奇观) ɡuàn(道观、白云观)
(11)、坑坑洼洼:形容地面或器物表面高一块低一块。
(12)、课文是按照潮来前、________和________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想到了用课文中的词语“________”来评价钱塘江大潮。
(13)、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14)、“滴溜溜”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15)、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6)、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7)、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想象到从春天到秋天我和阿妈在地里劳动、玩耍的美景。这些细腻,形象生动的描写,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18)、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19)、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20)、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4、描写人声鼎沸的情景一段话不出现这个词
(1)、C.文章是以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写出了不同时间段的半径给“我”的兴奋与激动。
(2)、那场山崩地裂的灾难,令每一个经历过它的人都刻骨铭心。
(3)、比肩继踵:比:挨着;踵:脚跟。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4)、偷渡: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5)、“滴溜溜”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6)、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7)、⑫我爱上半径,不仅仅是她蓝天白云、阳光星辰下的红情绿意,更因为她柚香般平和从容、和谐安宁的质地。
(8)、“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9)、川流不息: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10)、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江面景象的变化,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
(12)、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湃,像千军万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13)、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
(14)、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流在不断的增多,从以往的人烟稀少,一下增到约一公里外,到处是停放的汽车,人山人海。站在楼上往下看,人群密密麻麻,像是无数蚂蚁在动,由于人多,一不小心会你踩我一脚,我碰你一下,要想从这人流中出去,得会钻。
(15)、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16)、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
(17)、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
(18)、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