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名诗10首短诗(文案精选80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7 10:38:58 浏览59

陶渊明的名诗

1、陶渊明的名诗

(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最后两句可以说是总结了陶渊明,所描写的景色中蕴涵的情感,以及升华后的哲理。陶渊明说自己从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人生的乐趣。田园生活对于陶渊明来说,才是他该有的人生。但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却是因人而异,每个人所能体会的“真”意,肯定是不尽相同。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饮酒》组诗一共有22首,这一首为第三首,这首诗主要描写诗人隐居的生活,在农忙之时,饮酒致醉,在夕阳中,悠然自得,遥望南山。

(4)、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6)、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

(7)、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8)、田圆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大多是在后半生写的,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绪,主要倾向是消极的,但也不乏大量的优美诗篇。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10)、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

(11)、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2)、译文: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遗弃世俗的心情更为遥远了。

(13)、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4)、——《归园田居其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5)、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梧桐树在深沉的秋色里已经枯老。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想南齐诗人谢公?

(16)、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17)、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1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9)、“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和念去声,此指交谈。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约即是从陶诗化出。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飘逸而豪放(诗长不具引),风味不同。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陶渊明的名诗10首短诗

(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4)、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5)、译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6)、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7)、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陶渊明的《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哲学性。诗的前四句感叹人生之无常,像是路上的尘土,随风飘转,透露着无奈,这种心境与当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当时战乱频繁,人们流离失所,生命无常。中间四句写诗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欢乐。最后四句我们常常用来做格言,勉励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

(9)、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0)、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11)、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着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12)、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4)、隐居是令人向往的,但是又让人孤独。陶渊明在隐居初期还能够体会到隐居的悠闲,快意,但是不久就陷入了这种孤独之中。古代的南方地广人稀,陶渊明隐居在此,感觉人就成为了大自然中一个渺小的野兽。太阳落下,月亮升起,宇宙周转不息,岁月流逝。而日月的光辉播撒万里,时空飘渺虚空。陶渊明在这样的晚上,又想到时间流逝,自己不断老去,许多志向没有实现,感到无比悲凄。

(15)、前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16)、译文: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17)、“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本题第五首云:“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饮酒》第十六首云:“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之一字,骋之一字,皆极具力度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18)、译文: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19)、政治诗 主要指他早年写的一些抨击权贵、不满现实的感遇诗,如《寓言》(二首)、《偶然作》(六首)等。由于曲折砍坷的经历,他既缺乏李白的叛逆反抗精神,也缺乏杜甫的爱国忧民品德,相比之下,后两类诗作影响更大更广。

(20)、《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陶渊明的名诗名句有哪些

(1)、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译文: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2)、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3)、“古之学者耕且养”,陶渊明也是继承古训的,务农自不必说,但猜想他庄家肯定种得一般,也不是一位持家有方的人。读书亦是如此:“好读书不求甚解”;泛览、流观可窥其读书的态度了。

(4)、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5)、出自晋代陶渊明诗《有会而作》。能够吃上粗茶淡饭我就羡慕不已了,哪里还敢奢望美味佳肴呢?这诗句表现了作者虽然贫困,但决不向权贵低头的精神。

(6)、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7)、“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8)、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9)、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

(10)、“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落地:指诞生。这两句是说,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

(11)、     (4)农务:指农忙时。与下句“闲暇”相对,辄:就,总是。

(1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14)、这首诗是怀古言志的作品。其中,“平畴”指的是平旷的田野,而“良苗”指的是长势良好的麦苗;至于“怀新”则是指麦苗充满了生机。微风吹拂在平旷的田野之上,而长势良好的麦苗则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15)、出自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南山,指庐山。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出自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赋,创作。春光明媚,秋高气爽,心情舒畅,有感而发,登高赋诗,此乃自古文人的一大雅趣。此写归隐田园的悠闲情趣。采菊东篱之下,已然充满了浓厚的悠闲生活情趣;而以“悠然”一词写无意间抬头见山之景,则让不期而至的悠闲感跃然纸上,让人顿然生出无限的艳羡之情。

(16)、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染过秋霜的枫叶胜于二月红花。

(1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8)、“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无根蒂:形容飘泊不定。陌: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就好像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19)、陶渊明著名的诗句示例如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     (3)更相呼:相互招呼。斟酌:指饮酒。斟:执壶注酒。酌:饮酒。

4、陶渊明的名诗句有哪些摘抄一句

(1)、苏轼毫不留情地指出,凡是写为“望南山”的,都是“俗本”。他认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结果也是一样的,但此中的意境却相差很远。望这个字,用在此处,让全篇的神气索然无味。确实,一个“见”在古代通“现”。在这里,诗人只是在采菊的时候,不经意见到了南山,而且南山似乎是主动呈现在自己的眼中。这样一来,妙处有三:

(2)、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3)、出自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三。道,说。托体,寄身。阿,山的转弯处。山阿,山谷。死去有什么好说的,无非是寄身于山谷之中。死与生是一回事,只不过是寄身的方式有所改变而已,生时是寄生于天地人间,死时是寄身于山谷,表达了诗人对死的坦然与达观的态度。

(4)、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5)、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魏晋·陶渊明《酬刘柴桑》原文: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6)、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7)、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9)、读书亦是如此:“好读书不求甚解”;泛览、流观可窥其读书的态度了。

(10)、《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1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2)、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1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4)、这首诗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15)、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原文: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16)、《饮酒·其一》——魏晋:陶渊明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译文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17)、《杂诗八首》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18)、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1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难再晨:是说没有第二个早晨。这两句是说,壮年不会第二次到来,一天之内没有第二个早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两句是说,趁着盛年之时应当勉励自己,光阴流逝不会等待人。

(20)、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