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的名言名句(文案精选132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2 11:35:16 浏览59

王充名言警句

1、王充名言警句有哪些

(1)、圣贤不追求名声,祸害来了也不回避,污点和短处被张扬,清白和长处却被掩藏,不在意自己的冤屈,不制止伤害自己的流言,遭到污蔑和诽谤,不力求恢复自己洁白完美的声誉。

(2)、10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3)、.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一一黄檗《上堂开示颂》;

(4)、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5)、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王通

(6)、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7)、诚信就像人身上不可缺的钙,没钙的还能算作人吗?

(8)、人不博览者,不闻今古,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王充

(9)、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0)、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王勃

(11)、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在作

(12)、富贵之命决定的福,是不能追求得到的;贫贱之命决定的祸,是不能随意除掉的。

(13)、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14)、凡是人碰巧迎合了君主或上司而受到赏识重用,与受到来自乡里和朝廷的损害,都是由于命。

(15)、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1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7)、德行高尚的人容易招致诽谤,有才学的人容易遭受各方攻击。

(18)、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9)、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20)、学问不经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不能成名。——王充

2、王充的名言名句

(1)、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

(2)、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3)、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行。不能辄行,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4)、才有深浅,无有古今;文有真伪,无有故新。——王充

(5)、出自汉·王充《论衡·量知》。犹,犹如、就像。胸中无学问,就像手里没有钱。此言儒者应当学有所成,不然就没有被社会承认与统治者重用的资本。这话在今天仍然有现实价值。现代社会我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强调的是钱的重要性。

(6)、10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王充

(7)、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又名王诩,王禅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鬼谷子

(8)、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9)、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我要诚信。——莎士比亚

(10)、1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我。——莎士比亚

(11)、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12)、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

(13)、人不博览者,不闻今古,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14)、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15)、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6)、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17)、文中谈到的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yǔ)。话说孔圉,虚心好学,在他去世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不服气,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谥号?”

(18)、1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性命。——大仲马

(19)、独是之语,高士不舍,俗夫不好;惑众之书,愚者欣颂,贤者逃顿。

(20)、10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3、王充言的哲理名言

(1)、命该尊贵,也会从卑贱的地位自然得到富贵;命该贫贱,也会从富裕的地位自然地衰败。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文章和说话,还可以迅速学习;行为和才能,不可能立刻实现。

(4)、学会将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帮助他人之中,让自己剩余的精力再去思考自己的烦恼和不幸。

(5)、“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6)、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7)、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王充

(8)、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为熊熊火焰,那只有学习!再学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10)、有人天生有智慧;但他们,就象生来富有的人们,由于忽视对财富的培植增益,由于欠上债务,最后可以变成乞丐;而且失去他们的名声。

(1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2)、报国之忠,莫如荐士;负国之罪,莫如蔽贤。——(中国古代学者)司马光

(13)、努力劳作,即使不追求财富,财富也自然会来。

(14)、王义之,书法古今第书圣王献之,王义之儿子,小书圣王莽,纂汉当皇上王震,开国上将王安石,北宋宰相,唐宋八大家王维,唐著名诗人王健林王思聪父子,王祖贤,王祖蓝,王宝强l腾讯微博 QQ空间首页名人介绍名人名言名人故事历史名人名人文化分类地区姓氏名人图片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介绍 >王姓名人来源:名人资料网作者:名人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也是全球三大姓氏之一。2014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权威资料显示,王姓总人口高达9468万,高居全国第多于李姓总人口9276万,但是就全球范围而言则少于李姓1亿以上的人口规模,后者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姓氏。就全国及北方来看,王姓人口密度高于李姓,但在南方分布范围不及李姓广泛。王姓是源流最复杂,涵盖少数民族最多的姓氏之一。王姓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其次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苏、黑龙江、浙江、陕西和湖北七省。王姓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如王昭君、王羲之、王维、王安石、王守仁等。古代王姓名人王亥,又名振,商朝先公,约生活于公元前20世纪末期,河南商丘人。是阏伯(契)的六世孙、冥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军事教育家。著有《鬼谷子》,弟子有苏秦、张仪等。王良,春秋时代著名的善御者。王廖,战国时期秦人,名将兼兵法家。贾谊《过秦论》中例举六国当时的名将亦有王廖。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军事家,秦灭六国的军事主帅。王贲,频阳东乡人,秦国名将,王翦之子,秦灭六国战争的主要将领。王绾,秦国人,秦朝首任丞相。王陵,沛县人。西汉初年第三任丞相。王䜣(xīn),济南人,西汉昭帝时期的丞相。王褒,字子渊,蜀资中人。西汉文学家、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王骏(?—前14年),琅琊人,御史大夫。王吉之子。王嘉(?—前2年),字公仲,西汉平陵人。汉哀帝时期的丞相。王凤(?—前22年),字孝卿,魏郡元城人。西汉权臣,大司马大将军。王政君的长兄。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王莽姑母,史称孝元皇后,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生母。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先后嫁给两任匈奴单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新朝开国皇帝(建兴帝)。王凤,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市人。王匡,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市人。王梁(?-38),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霸(?-59),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常(?-36),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东汉开国大将,后追加云台,又有云台三十二将之说。王充(27—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论衡》。与王符、仲长统合称为“汉世三杰”。王景(30—85),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祖籍琅邪郡不其县(今山东即墨西南)。东汉水利工程专家。王次仲,东汉书法家(一说秦书法家),上谷郡沮阳县人。据《宣和书谱》记载,东汉建初(76-84)年间王次仲首创楷书。王堂,字敬伯,广汉郪(今四川三台县郪口)人。东汉官员,官至汝南郡太守。因治理有道,招贤纳士,不为权贵所屈,为史所称道。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东汉文学家。汉顺帝时,为侍中。著有《楚辞章句》。所作有赋、诔、书、论等二十一篇,《汉诗》百二十三篇,今多亡佚。王延寿,字文考,南郡宜城人。王逸之子。有俊才,少游鲁国,作《鲁灵光殿赋》。王允(137-192),字子师,太原祁人。世仕州郡为冠盖。东汉末年司徒。养女即貂蝉。王朗(?-228),字景兴,本名王严,东海郯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魏国司徒。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王祥(184-268),字休徵,琅琊临沂人。三国魏司空、太尉,西晋太保。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主人翁。王基(190-261),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三国时曹魏重要将领。谥“景侯”。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籍贯益州。三国时蜀汉大将。王肃(195—256),字子雍,东海郡郯人。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司徒王朗之子,权臣司马昭岳父。编撰《孔子家语》等书以扬道德。王昶(?-259),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魏国将领,官至司空。著有《治论》《兵书》等数十篇论著。王叔和(约201—280),名熙,山阳高平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王濬(206—286),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人。西晋时期著名将领,曾指挥灭吴的战役。王浑(223—297),字玄冲,太原晋阳人。西晋司徒。魏司空王昶之子。曾参与灭我儿子是2003年5月29日出生的,是阳历,叫王诩亘这个名字能打多少分

(15)、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16)、只要人的精心诚意达到了,就是金石也能为之开裂。比喻只要真心诚意坚持不渝,对人,就能产生感召力;做事,就会有坚强的意志力,从而解决疑难的问题。

(17)、勤劳一天,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快乐长眠。达芬奇

(18)、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19)、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0)、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4、王充的句子

(1)、奉行圣贤的学说,讲习仁义的学业,应该得到福佑。——王充

(2)、翻译:大丈夫做事情就要光明磊落,就像太阳月亮那样一身浩然之气。

(3)、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 王充 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 赫拉克利特

(4)、人们应该用心志去竞争,而不是用言语去竞争。用心志竞争,纵然不善言辞也不脱离主题,用言语竞争,纵然说得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

(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6)、义务是我们语言中最美丽的词。——美国军事家,南北战争中,南方邦联总司令罗伯特·李

(7)、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王勃

(8)、10性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9)、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先秦诸子《尚书·仲虺之诰》

(10)、——《礼记·学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泰山样的罪恶,君子不会有;毛发样的好事,小人不会具备。——王充

(12)、诚信犹如一颗青涩的果,你咬一口,虽然很苦,却回味无穷,倘若你将它丢弃,便会终身遗憾!

(13)、这条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的成语,出自一部非常有名的书,与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关系密切。或许大家已经猜出来了!有名的书是《论语》,有名的人就是圣人孔子,这条成语来自于孔子与学生的谈话中。《论语公冶长》中是这样描述的:“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10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正因只有老实的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15)、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16)、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17)、糊涂则不能明辨是非,就是十个微子弃官出走,五个比干被剖腹挖心,也不值得痛心。

(18)、抛弃高明中肯的意见,圣贤遭到拒绝和排斥,并非是憎恶圣贤,不愿听高明中肯的意见,而是圣贤追求的理想太高,深切高明的意见实行起来很困难。——王充

(19)、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中国古代诗人)白居易

(20)、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5、王充的名言警句

(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3)、重视文的君主不重视武,重视武的君主不重视文;重视口才的君主不重视行为,重视行为的君主不重视口才。

(4)、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 范缜

(5)、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6)、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王充

(7)、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8)、1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在作

(9)、1要咱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10)、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译文:读书要喜欢问,如果问一次没达到目的,那么还可以接着问。

(11)、富贵好像有神灵来辅助,贫贱好像有鬼魂来祸害。

(12)、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13)、做学问的方法,并不在于是否有才华,而在于能否有勇气和老师辩论核实道理,明辨是非。

(14)、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5)、辩者,求服人心也,非屈人口也。——汉·王充《论衡》

(16)、效:功用。骥、騄:都是古代骏马名。知:同“智”。孔墨:指孔子和墨子。马,只要能够日行千里,不一定是骥騄;人,只要贤德智能,不一定是孔墨。说明选用人才重要的是其实际能力,而不是其名声。

(17)、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

(18)、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19)、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20)、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诚信为先决条件。

(1)、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王充

(2)、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3)、闻难思解,见利思避,好成人之美,可以立矣。王通

(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论语·公冶长》

(5)、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6)、——普列汉诺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7)、选自《论衡·逢遇篇第一》。(译文)当官是有时运的,不可以强求。

(8)、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卢梭

(9)、凭小技去投合,投合了则被赏识重用,不投合就被厌恶斥退。

(10)、哲学生活在言词中,而真理和事实则以远胜于语言公式的种种方式涌入我们的生活。——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11)、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12)、选自《论衡·累害篇第二》。(译文)那些火里产生的东西不被潮气伤害,在水里生活的东西没有淹死的祸患。

(1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14)、命,不能强求改变,时运,也不能靠努力得到。——王充

(15)、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决定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16)、名实相生,利用相成,是非相明,去就相安也。王通

(17)、富贵之命决定的福,是不能追求得到的;贫贱之命决定的祸,是不能随意除掉的。——王充

(18)、王充(27—约97年),东汉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书摊,一见则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教授生徒,历任郡功曹、扬州治中等职。旋罢职居家,于户牖墙壁各置刀笔,专心著书,历时三十年,著《论衡》八十五篇,另有《讥俗节义》、《政务》等已佚。

(19)、学士有文章,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王充

(20)、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1)、把握好语意,语言就会把握好自己。——刘·卡罗尔

(2)、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3)、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4)、火里产生的东西不怕干,水里生活的东西没有溺死的祸患。火不厌热,水不恨寒,气候的本性是这样,怎么能是惹祸招耻呢?——王充

(5)、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6)、意志薄弱的人,必须不会诚实。——拉罗什富科

(7)、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

(8)、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瑞士诗人,小说家施皮特勒

(9)、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王勃

(10)、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1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2)、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