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60字(文案精选120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2 11:34:03 浏览59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六年级

1、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六年级上册

(1)、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2)、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3)、端午节到了,一说到端午节我们就会想到粽子。是的,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很热闹,都在包粽子,今年我也要学包粽子。今天上午,我和弟弟一起在家里学包粽子,之前的准备是;一碗调好料的糯米,一些粽叶,兰草和调好料的肉。

(4)、我看的都等不及了,立刻抽出两片叶子要圈起来,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来,只好让妈妈帮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的糯米倒进去,挑了一块大大的板栗放进去,在我要封口时“沙——”“啊哟!我的粽子”我大叫一声米全撒了,妈妈见了直摇头,连声说不行,妈妈把着我的手轻轻的包粽子妈妈说“好了”,现在我该看一看弟弟包的粽子了,哈!他包的可不是粽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没有糯米(他超爱吃肉)。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高压锅了煮,不一会儿熟了,吃着自己做的粽子,感觉味道太好了。

(5)、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6)、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7)、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0)、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__陆游《乙卯重五诗》

(1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3)、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真的很多。从汤显祖到文天祥,从苏轼到杜甫以及贝琼、张耒,众多的文人骚客都曾为端午节赋诗吟句,或豪放,或悲怆……下面就分享几首给大家吧。

(14)、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15)、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7)、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18)、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19)、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文天祥《端午感兴》

(2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2、关于端午节的古诗60字

(1)、学生制作一期关于端午节的小报,通过制作更具体的了解并宣传传统文化思想。二年级同学做成绘本小报的形式。

(2)、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

(3)、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4)、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____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5)、端午节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吃。味道也有很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

(6)、对了,诉大家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要看仔细哦!“五月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水下喜洋洋。”怎么样,好听吗?

(7)、我看的都等不及了,立刻抽出两片叶子要圈起来,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来,只好让妈妈帮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的糯米倒进去,挑了一块大大的板栗放进去,在我要封口时“沙——”“啊哟!我的粽子”我大叫一声米全撒了,妈妈见了直摇头,连声说不行,妈妈把着我的手轻轻的包粽子妈妈说“好了”,现在我该看一看弟弟包的粽子了,哈!他包的可不是粽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没有糯米(他超爱吃肉)。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高压锅了煮,不一会儿熟了,吃着自己做的粽子,感觉味道太好了。

(8)、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9)、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10)、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11)、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3)、粽香飘扬、舞庆端阳,又是一年五月五。为了让队员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荷花池小学在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下结合今年的端午节,通过“说”端午、“画”端午、大手拉小手等形式,在学校、家中开展“我们的节日——粽情•端午”一系列活动。

(1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____殷尧藩《端午日》

(15)、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16)、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高箸《重午怀旧》

(17)、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宋代·文天祥《端午即事》

(18)、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19)、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__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小学六年级

(1)、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首》

(2)、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3)、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7)、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8)、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9)、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这位爱国诗人是在五月五日投河自尽,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爱国诗人屈原。百姓们把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到江水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太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太夫。

(10)、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1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2)、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3)、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四口回家乡包粽子,回到家我叫奶奶跟她说:“奶奶不如您教我包粽子吧!奶奶微笑着说:“好啊,现在就开始吧!

(14)、每逢端午节,人们都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这个小常识大家要知道哦!

(1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16)、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1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8)、   即使有这么多的说法,到今天,端午节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屈原以及他体现出来的伟大的爱国精神。作为后人,我们应该学习并传承他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情怀。不管说法有多少,我们的习俗还是差不多的,端午节最常见的便是划龙舟和吃粽子了。

(19)、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20)、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4、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六年级作文

(1)、(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2)、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3)、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4)、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劝阻楚怀王,但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果然楚怀王上当被囚。

(5)、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6)、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8)、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9)、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0)、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1)、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1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3)、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4)、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15)、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16)、——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7)、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8)、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情,屈原跳进大江中,以死来表示自己的爱国之情,楚国老百姓害怕江中的鱼吃屈原,就包了许多粽子,以此来堵住鱼的嘴,这样鱼就不会吃屈原了。不过,这已经晚了。老百姓都很后悔冤枉屈原。所以,每到端午节时,人们就用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19)、条脱闲揎系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5、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六句话

(1)、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2)、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

(3)、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4)、端午节还有很多活动,主要活动有两个,分别是:赛龙舟、吃粽子。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5)、较之一年级,二年级的任务难度则有所上升,他们需要通过与长辈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搜索出端午节的别称并记录在小行家手册上,在与其他队员互动的过程中使他们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6)、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9)、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10)、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11)、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2)、(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13)、译文: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1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6)、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唐·殷尧藩·《律·端午》

(17)、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8)、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9)、学生和家长利用端午节假期,亲自包粽子,通过微课程中介绍的粽子的包法,比赛晒照片,看哪家包的最好。同时完成体验式作文——《我和大人一起包粽子——甜甜的粽子,浓浓的亲情》。

(20)、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1)、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2)、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3)、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4)、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6)、教师制作一节关于端午节的微课程,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相关的诗词作品

(7)、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8)、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月榴花妖艳烘)

(9)、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1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2)、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诗》

(14)、便当裹米?,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15)、(衙官屈宋)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1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7)、五月初“粽”情一夏。四年级的队员们自己在家向长辈学习包粽子,并将包好的粽子带到学校里,与其他队员们分享劳动果实。在品尝香粽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不管是甜粽还是咸粽,都是长辈情义的凝聚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18)、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1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已酉端午》

(2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