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
1、围炉夜话阅读理解
(1)、公理评断是非,但疗伤唯有宽恕;公理之外,更需要宽恕。
(2)、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3)、所以,身穿华服,口尝美味,却不思虑如何让自己的品德、学问有所长进,那真的是太愧对上天的恩遇了!
(4)、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5)、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学问》遍:到处。度量:指人的器理,胸襟。宏:广大。五经诸史:泛指各种经典著作。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多见多闻以开阔眼界,熟读诸史以扩展胸襟。
(6)、出自《围炉夜话》。用诚恳的心灵来对待他人,即使他人不理解而产生误会,但日子一久自然会明白你心,无须急着去辩解。
(7)、以吝啬心相待,不可能使对方变好,反而会使你自己变得更糟。
(8)、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9)、生于古人之后而议论古人的缺点失误容易,而若处于古人的位置做古人所做的事就很难。
(10)、格言联璧名句经典及译文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11)、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淫奢。
(12)、但心事又不可想的太大,心大之人,容易觉得眼前的事和自己所想的大事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不值得去做,就容易忽略当下。
(13)、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机关以为智。
(14)、“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讲的是教育的方法。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往往决定于他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又往往决定于童年的教养。因此,作为父母或为人师表,教导子女或子弟要从幼时开始,要培养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以及一种正直宽大的胸怀;那么长大以后,无论在何种境况,也总能保持一种雍容大度的气质。同时,为人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养成随时自我反省的修养,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否则,便失会去向上的生命力,没有进步反而退步。
(15)、我们常说的要安于当下,其实就是要保持心理上的相对知足,这样才能从容,因为如果不从容,就会方寸大乱,处境越来越糟。但怎样才能知足呢?其实这里就需要横向对比,需要对标,要想还有很多命运不如自己的人,这样才能坦然。
(16)、随随便便乱交朋友,还不如整天在家闭门读书。
(17)、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18)、这本书主要是用来启蒙道德的,书里的序章就有讲到,书是源于一次夜里和村里孩子大人一起围坐烤火,对孩子们讲的道德教导和启蒙。
(19)、正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是当代人应该学习借鉴的地方。
(20)、译文:人的人品提不上去,总是因为自己的利欲看不破;做学问的学问没有进步,总是因为自己过不了懒这一关。
2、围炉夜话
(1)、大意:凡事都斤斤计较、毫不吃亏的人,自以为很成功,但是败坏祖宗良好名声的,必定是这种人。诚实俭朴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刚开始虽然不见他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然而使子孙能够有一种纯厚之气、历久不衰的,必定是这种人。
(2)、“人之初,性本善”,是说人本来就有良好的善性,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后来却成为不好的人呢?这完全是由于外力的影响所造成。就如一块璞玉,如果好好去琢磨,会变得光润美好,然而,若不加以琢磨,它顶多也不过是一块石头,终究不能成为玉器。因此,我们才说:“玉不琢,不成器。”同样的,人的本性再美好,也要努力学习,在学问的潜移默化中加以琢磨,才能成为大器。所以,光有优秀的天赋,后天却不肯努力学习,也是枉费了上天一片美意。久而久之,连天赋的潜力也会被埋没,更别谈变化气质了。
(3)、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4)、古之有才者众矣,独称周公为美才,盖能本于德也。
(5)、夙夜所为,得无抱惭于裘影。光阴已逝,尚期收效于桑榆。
(6)、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7)、在世无过百年,总要作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
(8)、最近,本人闲暇无聊之时,将“书韵流香”图书漂流活动中漂流过来的《围炉夜话》翻开来,有时无时的拜读、学习、参悟,收获颇丰,教益匪浅。
(9)、以诚心待人,人或不谅,而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也。
(10)、小事耐烦是智慧,大事耐烦是境界,只有耐得了烦,所有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11)、7日,敌人从卓资山东犯集宁,我军以3个团守城,主力5个旅集结在集宁以南,拟乘敌进攻集宁时突击其侧背,以丰镇之第一纵队2个旅为预备队。10日8时,国*d军暂编第第17师和新编第31师,在空军配合下向集宁城西、北两面阵地猛攻,解放军防守集宁各部队虽经连续反击,但未能阻住国*d军的进攻,退守城垣。国*d军先后占我卧龙山、南营房。当晚,我军主力赶到,立即夺回了卧龙山以南阵地和土城子。敌遭我反击后就地转入固守,我军遂将国*d军3个师包围于集宁城下。11日下午,我军向卧龙山,脑包山之敌发起攻击,歼灭暂编第11师大部、第17师一部共5000人,截断敌西退的道路,将新编第31师、暂编第17师大部及第11师残部压缩在集宁西南的卧龙山阵地。但我军未能对已被打乱之敌组织连续攻击,却转兵西进,求歼来援之敌第101师等部。12日,国*d援军第101师等部相继赶至,我军几度攻击,均未奏效。新编第31师等残部在乘隙重新整顿后,在飞机掩护下攻入集宁城内,与我守城部队展开巷战。解放军终因形势不利,于13日晚放弃集宁,撤出战斗。援敌继续向大同前进。16日,我军撤除对大同的包围,战役遂告结束。
(12)、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13)、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
(14)、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15)、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工夫。
(16)、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17)、(大意)为人处世要心平气和,不要故意违背习俗,自命清高;平日要公正刚直,不设计机巧,自认为聪明。
(18)、宽恕犹如一项重要的求生技能,帮助你在一片误解、痛苦、怨恨和憎怒的狂乱中,理出方向。
(19)、译文:善于营生的人,会教会自己的子孙营生的本事,而不会给自己的子孙留下太多的财产。善于处事的人,会根据事物的客观态度来作决定,而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一已私利。
(20)、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3、围炉夜话经典名句
(1)、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2)、心地上无波涛,随在皆风恬浪静。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3)、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馀庆也。
(4)、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
(5)、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
(6)、天地的寿命到底有多少呢,没有人能够知道。而人的生命却是短暂而有限的,多则八少则五六十。过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我们一定要格外珍惜每一天的日子,把握当下,莫要虚度光阴,不负辜负每一个今天。一个人的富贵是有定数的,而学识是没有定数的,我们多学一分,便有多一分的收获。
(7)、在有地位的人面前不要诉说自己的卑贱,否则他会认为在要求他推荐。在富有的人面前不要说自己的贫困,否则他会认为在求他可怜。
(8)、可知父兄教子弟,必证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
(9)、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10)、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11)、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12)、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越拉越大。
(13)、志气是一种气象和眼光,然而心态不踏实就会沦为虚妄。
(14)、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
(15)、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功夫。
(16)、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1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8)、大意: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应当以忠厚的人为效法对象;传于后代的只要能得勤劳和俭朴之意,便是最好的了。
(19)、译文:心能明辨是非,就能快速而又果断处理事情;不忘记礼义廉耻,做人就会一身正气,不与卑污的人同流合污。
(20)、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
4、围炉夜话作者简介
(1)、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2)、译文:立下难以实现的志向,才能吃别人不可能吃的苦,做别人不能做的事,千秋功业,才有得指望;对人对事若发现错误而不忍心去指责、纠正,那么必然会因为不忍心去说而造成祸害。
(3)、总监制/徐遥 责编/刘文韬 编辑/郭慧 制作/王高林
(4)、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5)、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6)、无论写文章还是做事,心气不平和的人,呈现出来的东西大多不可取。因为平和才有心静,静才定,定才慧,这样才能将智慧充分运用。
(7)、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8)、聪明用在正道上,越聪明越好,文才名声会帮助他事业渐进;聪明用在邪路上,越聪明越坏,文才名声只助长其伪诈丑行。
(9)、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10)、大意:凡事都斤斤计较、毫不吃亏的人,自以为很成功,但是败坏祖宗良好名声的,必定是这种人。诚实俭朴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刚开始虽然不见他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然而使子孙能够有一种纯厚之气、历久不衰的,必定是这种人。
(11)、这两句是对势利和虚浮的人的绝妙讽刺,直接指出了其本质所在。
(12)、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13)、但是在教育孩子上有两点要杜绝的。则应该引起高度注意。
(14)、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15)、这两句是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丰富阐释。
(16)、译文:贤明的人如果长辈给自己留了太多的财产,则损害他的志向而变得不思进取;愚笨的人如果长辈给其留了太多的财产,则使其更加肆无忌惮使他的错误犯得更深更多。
(17)、守住自己的良心以约束自己,与人相处多给别人留些余地。
(18)、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d仰望之人。
(19)、对圣贤的道理教导别人很容易,自己实践却是不容易的事。对圣贤的道理开始奋斗很容易,但坚持到底却很难。圣贤的道理与实践相结合,行仁政必本与德性。后代则相反,学问与实践不能统不修持自己的德性,而只管治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