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求下联(文案精选145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09-29 11:53:00 浏览59

无可奈何花落去上一句

1、无可奈何花落去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1)、出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北宋宰相词人晏殊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一句,体现出了词人的既伤感而又豁达的心境。

(2)、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3)、诗句蕴含的生活哲理是: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无可奈何花落去),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燕归来),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似曾相识)。

(4)、但就在这一边听曲儿一边饮酒的愉悦气氛中,眼前的一座亭台,触发了他对去年经历的回忆。去年,也是在这样的暮春时节,眼前也是这样一座亭台楼阁,晏殊面前的小桌子上,一样摆着美酒,前面的戏台上,一个漂亮的小姐姐,在唱着小曲儿。

(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6)、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7)、一代宗师颜真卿的人生:书法诗文与刀光剑影并存|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42

(8)、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宦海风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在官场平庸无聊的应酬中,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时时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这就是词人在舒适生活环境中也不能避免的“闲愁”,是摆脱不了的一种淡淡的哀伤。

(9)、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10)、王琪来了之后,晏殊设宴招待,二人饮酒赋诗,一见如故。晏殊就说:“老夫前些年偶得一佳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人人称赞,无奈却对不出下句。你可有高见?”王琪沉吟片刻,突然一拍桌子:“何不对以‘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拍案叫绝:“妙极,妙极!太好了,浑然天成!”当下即席赋成一首词,就是那首著名的《浣溪沙》:

(1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2)、夕阳西下几时回:面对眼前似变非变的人和景,晏殊发出了“夕阳西下几时回”的疑问。是啊,明日又会升起新的朝阳,今天的夕阳,几十才能回来?那过去的景物、过去的人物、过去的时光,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13)、紫薇花和朱槿花已经凋残,夕阳照耀在栏杆上。双燕要南归的时节,昨夜银屏已经微寒。

(14)、“无何奈何花落去”这句诗出自于宋代晏殊《浣溪沙》.

(1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6)、写下这两句经典的,便是婉约派代表词人晏殊。今天,让我们一起在雪融草青时,读他,致意这袭流传千年的情思与风格。

(17)、上片写道,听着一曲新词,端起酒杯,是何等的安闲惬意。边听边饮,不知不觉中触发了对去年的追忆:也是一样的暮春天气,也是一样的楼台亭阁,也是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可以感到岁月流逝所带来的的变化。正是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夕阳的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希望它再次升起,而消逝的时光,却再也不会回来。

(18)、凌寒绽放,俏色夺目!|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21

(19)、无情的人哪懂得多情人的苦楚,一寸相思化成愁绪千万缕。天涯海角再远也有穷尽,可是那思念啊,却永远没有尽头。

(20)、唱一曲新词,饮一杯美酒,此时的天气和亭台,一如往昔。夕阳已经落山,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

2、无可奈何花落去求下联

(1)、一首新曲子,一杯美酒,不用说,酒肯定是清酒,像晏殊这种官运亨通的太平宰相,怎么可能去喝浊酒呢,唱曲儿的自然也是某个漂亮的小姐姐。也只有在美酒、美人、新曲的陪伴下,晏殊才能写出这样轻松愉悦的句子,这是北宋文人的风流。有几分潇洒,又有几分安逸。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惊艳一对让千年人间充满情智的灵光。

(3)、读婉约词,让人总有一步三回头的感觉。不过,感情丰富而细腻、文字简约而传神,与黏黏糊糊、磨磨唧唧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假设,某位仁兄故作多情,却也扭扭捏捏地左顾右盼,迟迟不进入正题,就那么故意憋着,让别人等到花儿都谢了,这种手法,就不能算是婉约。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这两句承接上片未尽之情,说花儿凋零是无能为力的,你舍不得也并没有什么用,只能徒呼奈何,再次暗示:时光流逝,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

(6)、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7)、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8)、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9)、留住故园,记住乡愁|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31

(10)、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天气旧日亭台,西下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11)、“似曾相识燕归来”回答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中疑问。燕子归来了,这幅生动的画面“似曾相识”。是啊,每年的“燕归来”,就是在告诉人们,春天的时光始终来去匆匆,年复一年。这是作者从伤春中解脱出来的真实写照,从花落去的无可奈何,到看到了燕归来的似曾相识,暗喻了春天,对春的向往与珍重的深情。

(12)、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13)、北宋词人晏殊(公元991年-公元1055年)是江西南昌人。他通过科举踏上仕途之后,为官清正,曾官拜宰相和兵部尚书。他乐于奖掖后生,范仲淹和欧阳修等人,均得到过他的提携。晏殊还是一名多产的作家,号称作词万首。只是,留存下来的不太多,这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就是其中之一。

(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15)、有一天,一场风雨之后,晏殊看到飘零的落花,突然间灵光闪动,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脱口而出。这一句和眼前之景浑然一体,确为天成佳句,但他却怎么也接不下去,冥思苦想,也找不到和它相配的下句。这一想就是好几年,只要和人谈论诗文,他一定会拿出这一联诗句来,希望有人能帮他接出下联,但是谁也想不出合适的下句。

(16)、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17)、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接上面的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是落日,“西下”是指落日向着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是什么时候回来。这是描绘了一幅风景秀丽的,夕阳西下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面对着这幅即将逝去的美景,所发出由衷的感叹:这幅夕阳西下的景色,什么时候能回来?“几时回”这句的下句,紧接着转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9)、少年得志的晏殊从此官运亨通,一路做到了宰相。生逢盛世,晏殊几十年高居庙堂,他虽然在政治上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能慧眼识人,提拔后进,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都是出自于他的门下。

(20)、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3、无可奈何花落去上一句怎么说

(1)、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4)、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5)、七夕乞巧,心灵手巧|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39

(6)、晏殊是神童。十四岁入仕,“早而夙慧”,年少进入府僚;后“神秘得器”,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因违反刘太后旨意而“获罪外贬”,知宣州,改知应天府;不久,“再入中枢”,官至宰相。可以说他的仕途,政治生涯,虽有坎坷,还是比较顺利的。他病故后,宋仁宗还赐其谥号:“元献”,并用篆体在碑文写下:“旧学之碑”四个字。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于《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作者是我国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晏殊。他创作的这首词的背景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首词?这是学懂这句词最起码的一个方面了。

(8)、宋真宗亲自出题,让晏殊写诗、赋各一首。年纪轻轻的晏殊毫不怯场,很快完成了答卷。他的诗赋文采飞扬,真宗皇帝大加赞赏,赐他同进士出身。这时,宰相寇准却说道:“晏殊是南方人,不可重用。”因为当时宋朝建立不久,许多人都有偏见,认为只有中原人才值得信任。皇帝回答道:“朝廷取士,唯才是举,岂能有地域偏见?唐朝的张九龄,不也是南方人吗?”故而,晏殊小小年纪就高中进士。

(9)、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10)、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11)、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12)、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13)、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辑大合集(1-30)

(14)、碧水悠悠,天际渺渺。人这一生,不可能一直都是青春年少。所以不要吝惜开怀醉饮放声大笑。要知道,人间万事万物是没有终了的。

(15)、由神秘红光开道而到来的“贵人”:朱熹|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41

(16)、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17)、他问“几时回”?是明知不可能,却又殷殷期盼着,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回到童年,回到18岁那年。

(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工巧浑成,深婉缠绵,的确是千古名句。花的凋落,春的消逝,都是不可抗拒的,惋惜流连也是无济于事;然而,这暮春时节,也还有令人欣慰的发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两句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是无法阻止的,但必定会有其他的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它们的消逝就变成一片虚无。

(19)、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0)、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4、无可奈何花落去上一句诗是什么

(1)、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2)、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3)、春江花月夜,最美的月亮送给你!|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37

(4)、(3)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者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曾经的,旧时的。

(5)、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6)、《古朗月行》不是一首儿童诗!|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44

(7)、人生的旅途,就是看着花落去,迎着燕归来,人生的奥义,和宇宙的规律是一样的,周而复始。

(8)、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对句的高妙在于,“无可奈何”体现了一种人类面对造化的无力感,暗含着无尽的忧伤,但春燕的飞舞却在这悲情的无边幽暗之中增添了一道明丽的色彩,给心以温暖,给人以信心,给人间以希望。而且这燕还“似曾相识”,一方面使人顿生亲近之感,一方面照应上片之“去年”和“旧”,草蛇灰线,遥遥相应。

(9)、晏殊作词不蹈袭人语,善状景,善写情。此词无一句纯白描,无一句纯写景,每一句都景中带情,以情写景,景不离情,情附于景。这一点近人王国维最有见地,他在《人间词话》中早就指出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人贵有情,妙在忧而不伤,发而中节。晏殊气度闲雅,以词吟咏情性,类多风流蕴藉。欧阳修的《归田录》卷二记载晏殊喜评诗,喜欢从诗句中看一个人有没有富贵气象。比如“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腰缠黄金,头枕宝玉,在晏殊看来,“未是富贵语”。而“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这才是富贵人家才有的景象,“此善言富贵者也”。晏殊自己也有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吴曾据以“知此人不住三家村也”。这样一种富贵气象应该是得之于心灵的一种修为。他从小就显示出一种气度,以诚待人,以真性情处世,以平常心看待万事万物,故虽处逆境而不放恣,从而能自振起。所以,他虽会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但更能看到似曾相识燕归来。

(10)、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11)、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12)、昨天夜里秋风凋零了碧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那远伸向天涯之路。想要给他寄上一封书信以诉相思,山川连绵不断,水面阔大漫无边际,却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

(13)、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4)、(2)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之所以称曲,是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新词,刚填好的词,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15)、城里,多少人追逐功名利禄。若有一杯芳香的桂酒,不要管会不会醉倒在花丛下草地上,且珍惜这美好春光吧。

(16)、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17)、这句诗选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全诗是这样的:

(18)、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勾画的意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人们心中所有但却是笔底所无的一种“诗意”的感受。“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死亡。

(19)、地产达人辛弃疾,惹得朱熹都羡慕!|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28

(20)、在一片锣鼓喧天声中,一天又过去了。时光易逝,只会让人渐渐老去。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发现美好日子里的和煦风光。一起放声高歌吧。唱一曲神仙般的渔家傲。

5、无可奈何花落去上一句和下一句?

(1)、渔家傲:又名渔歌子、渔父词,至晏殊此词为正体,词牌名“渔家傲”源于这首词。

(2)、无可奈何,这一短语,虚多实少,还涉及词性变化,从对联的角度来说,要对工稳,很有难度,而浣溪沙过片头两句最适合,也要求最好是对仗形式。上引吴曾所记,表明即使是才高如晏殊,也在此句上大费推敲之功,而且对句还被记到了别人名下。白居易曾作过《无可奈何歌》,对于“白日走而朱颜颓,少日往而老日催”而大叹无可奈何。白居易以之入题,而晏殊以之入对。正因为对仗艰难,特显功力,所以此后文人们多有模仿,比如苏轼“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浣溪沙》),比如陆游“无可奈何犹食粟,未能免俗学浇蔬”(《自诒二首之二》),一直到近现代,仍多有尝试者。虽才高如苏轼,性放如陆游,都不如晏殊此对来得贴切自然。所谓“实处易工,虚处难工”,明人卓人月不禁感叹此对“对法之妙无两”(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此为下阙,落脚点放在惜(今)春。花落去,令人无可奈何;燕归来,又觉得似曾相识,先失落,后惊喜,在一折一转之间,大概,体现出的,就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幽远境界吧?不过,晏殊并没有这么直接地说,因为,他的风格更加地含蓄。小园香径独徘徊,在落花盈盈的小路之上,一个人来回踱步,不正是在体味个中的无穷滋味吗?情景交融,相互浸润,所谓婉约词的特点和魅力,恰恰体现于此。

(4)、沈际飞:“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词,着诗不得。(《草堂诗余正集》)

(5)、公元991年,晏殊出生于江西抚州临川。这可是个好地方,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被誉为“才子之乡”。除了晏殊,后来的改革家王安石,大散文家曾巩以及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等等都是临川人。作为北宋文坛地位很高的文学大家,晏殊最著名的一阕词莫过于这首《浣溪沙春思》,其中尤为人称道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然而,若追问起这副“天然奇偶”的著作权问题,晏殊却难以独占其美了。

(6)、小园香径独徘徊:不过细想起来,燕子归来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谁知道它们是不是去年那些燕子呢,归来的欣慰,只有那一瞬间。想到这里,晏殊心中更加惆怅起来,他在充满花香的小径中来回踱步,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7)、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8)、听完这首诗,他马上睁开了眼睛,吩咐书童再读一遍。听了第二遍之后,他忍不住站起身来,拍手道:“好一句‘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这首诗是谁写的?”书童说:“落款是江都主簿王琪。”晏殊非常高兴,原来此人就在扬州做官,就立刻派人去请。

(9)、黄河的源头是银河吗?|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35

(10)、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11)、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3)、以“骂名”得中进士的愤怒青年龚自珍|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25

(14)、晏殊写《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是在他显官要职时创作的。平时,他经常在诗酒对唱之风月和悠闲自得之吟咏中度过,在这些诗词唱赋中,往往会流露出官僚文人的思想空虚,精神不振,对逝去的年华,迟暮落寞的感伤和叹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诗词,就是晏殊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

(1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17)、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8)、意思是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19)、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20)、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1)、通常情况下,如果上片重景,则下片需重情。所以晏殊在这首浣溪沙换调之际,即以“无可奈何”单刀直入,情感之锋,锐不可挡。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世间最让人无奈的事,是一切美好事物都不长久,就像枝头繁花,稍开即逝,转瞬即消,去时无法可挽,去后无迹可寻。与之相类的,还有我们的青春。那些年轻的时光像流水一般一去不回。纵有通天富贵,也买不回那似水流年。更何况人世的富贵也不是那么容易便能得到的,通常需要百倍的艰辛。晏殊的仕途算是顺利的了,但一切说来就来,而说去也就去了。落日楼阁,向晚亭台,一位谪官,万片飞花。此景不易得,此情更难堪。所以,无可奈何,这一短语可以说是晏殊此际内心最生动的写照。

(2)、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3)、这首诗,同样是借景抒情,抒发人生短促的伤春之作,读来也有淡淡的忧伤,但最后两句,却笔锋一转,精神陡起,读来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4)、译文: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5)、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

(6)、“无可奈何花落去”对应上句“夕阳西下几时回”中的“夕阳西下”。夕阳下山了,那幅夕阳红的美景被时光淹没了;花儿落去了,那幅百花争艳的靓丽景色不见了。这里的夕阳指的人,上了岁数的人,同时,也是指自己,“几时回”是夕阳人所发出的渴盼的呐喊。紧接上句,下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直接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无奈的伤感。这种感伤会一直陪伴着自己,无奈下去吗?难道没有一点儿希望吗?

(7)、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8)、红笺写满了清秀的小字,诉说着我平生对你的爱意。鸿雁在云端,鱼儿在水里,惆怅的情思难以寄出。

(9)、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代著名词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1)、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12)、缓一缓罗衣上的带子,蕙香即将燃尽,残香萦绕,路途遥远比那天还要长。垂柳只知道招惹春风,它什么时候能把那行人留住啊。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4)、红笺:红色笺纸,始于唐代,又名薛涛笺、松花笺、浣花笺等。古时多用以题咏诗词。这里代指书信。

(15)、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16)、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17)、整首词,都是以“我”为引导,以伤春为中心,写对暮春的感受,以景物对比暗示时光飞逝,岁月非昔,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18)、这首词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写得非常美,是暮春时节,在园中听曲饮酒时有感而发,整首词从喝酒听曲开始,以园中漫步收束;从轻松愉快的歌和酒开始,以黯然惆怅的独自徘徊收束;又以所听小曲的“新”,对应所见亭台的“旧”;以如今无奈的“花落去”,对应似曾相识的“燕归来”。

(19)、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20)、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词中无意间描写的现象,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1)、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

(2)、基本上,因为这种性情和机遇,他的仕途是一帆风顺的。但这一次情急随手,使他尝到了人生中挫折的滋味。他不免有些借酒浇愁。一曲新词酒一杯。像他这样智商超群的人,赋诗填词只能算是小儿科。他一生所作据说超过万首,如果都保存下来,那应该仅次于乾隆,成为诗词创作量的榜眼。会写诗不算本领,写得好才显功夫。诗词与才相关,与学相关,更与性情相关。有真性情才能写得出真诗词。而逆境,正是考验一个人真性情的熔炉。一曲新词酒一杯,何以要填新词?何以要饮酒?皆不明言,只承以“去年天气旧亭台”,点明地点,一处亭台,和暗含的时间,某种天气。而天气是像去年那样的天气,亭台是曾经有过故事的亭台。一个“去年”,一个“旧”,时间跨度虽只一年,而这一年里因了这一次动手的转折,不免有了入心的感受。夕阳西下几时回。流连在那充满过欢乐的亭台,在向晚之际,看着夕阳西下,感受着那些曾经的快乐,也一并西沉。太阳落后,有再升的日子。而那些快乐呢?它们何时能再回?上片以诗酒起兴,聚焦于亭台这一地点,然后以环境白描而荡开,且发之以问,引人深思。

(3)、几年后,晏殊出差路过扬州,在大明寺里休息。寺庙的墙壁上写着来往文人的许多诗句,晏殊就躺在椅子上,让书童一首首读给他听。但这些诗大多是平庸之作,听得晏殊昏昏欲睡,不知不觉闭上了眼睛。正在这时,一首《扬州怀古》引起了他的注意:

(4)、三月春风和煦,数不清的花朵齐齐绽放。可惜春日总是留不住,总要花落纷纷,最让人愁怨。

(5)、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6)、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7)、我们大体了解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创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我们再结合这两句词的前后句,就能更加领悟这两句词的含义了。

(8)、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9)、接下句的结尾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把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作者在小小花园里的窄小的径道上,独自穿梭着徘徊着,是激动?感慨?追索?感悟?还是在思索这其中的人生与时光的哲理?时光就是这样悄然离去再来,但是,人的生命时光是有限的,逝去了不能再来。这是在思索:要珍惜时光,感受时光,用时光来书写自己美好的人生,这才是人生最有益的价值。

(10)、一切都恍如昨昔,看似未变,实际上一切都变了,酒的味道可能变了,唱曲儿的姑娘可能也变了,曲子肯定变了,虽然去年也是听的新曲,到今年自然变成了旧曲,今年呢,又重新谱写了新的曲子,晏殊自个儿也变了,至少,他年华老去了一岁。

(1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此为上阙,落脚点放在今夕的对比。词是现在为旧曲新填的词(浣溪沙就是常用的曲牌之一),一曲新词酒一杯,填新词饮美酒,说的是当下发生的事;去年天气旧亭台,说的是今时的天气和景物与去年相比并无二致,在新旧对比之间,透出了些许伤感的情绪。接着,词人不由得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就显得很自然了。

(12)、(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沙,一作“纱”。

(13)、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脸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缩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上阅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4)、晏殊作这首浣溪沙是在宋仁宗天圣五(1027)年,才只三十七岁。据说这年春他要去杭州,路经维扬,也就是现在的扬州,在大明寺休息的时候,就让侍史诵读挂在壁间已题写上板的诗。诗能上板挂壁,通常意味着要么作诗者有名,要么诗写得好。壁上诗倒是不少,但很少有诗能让闭目养神的晏殊听完。他听侍史诵读的绝招之一就是不许说出作诗者的姓名爵里。最终有首诗打动了他,让他主动打听起作者来,并邀这位江都尉王琪共进晚餐。饭后闲步池上,时落花纷飞。晏殊说:有时候我得了一句诗,常常年余都对不上。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句,就一直想不出下联。王琪听后应声而答:似曾相识燕归来。王琪的敏捷与才华很是让晏殊欣赏,就将他征聘,辟为僚属,也就是所谓辟置,并找机会给他推荐馆职。宋初置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合称三馆,都在崇文院内。在崇文院做官,是当时文人梦寐以求的事。这段逸事载于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

(15)、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三辑大合集(61-90)

(16)、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能诗、善词,书法皆工,尤其是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同时,晏殊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因为曾官至宰相,因此又有“宰相词人”之称。

(17)、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18)、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19)、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他的词集叫《珠玉词》,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玉似晶莹的作品委实不少,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20)、实际上,在晏殊的一首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中,便有跟这类似的句子: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2)、“无可奈何花落去”,这种落花的场景,无法挽留的时光和黯淡凋零的感伤;“似曾相识燕归来”,以及那只去年春天我们就相识,今年还能回归的燕子。两厢对比,一面是花落的感伤,一面是回归的喜悦,既伤感又温暖,说出了生命中完全不同的两个状态。

(3)、新社:古代指春社。古人为了祈祷丰收会在立春后清明前祭祀土地神。

(4)、这位诗人了不得,是汉高祖刘邦的亲戚!|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46

(5)、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